怎生培养小学生的美术想象力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罗楚钰

众埠镇廷鸾小学333000

摘要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美术在教育体系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促进学生思维活跃,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因此,小学美术教师要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具体情况积极创新美术课堂,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基础,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小学;美术;想象力

正文


前言

小学美术学习阶段,是学生学习美学知识,了解色彩感觉,培养美术学习的重要阶段。为了实现学生素质教育与理论教育的融合发展,教师应注重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整体考虑学生的发展学习情况,不断创新教育学习思维,优化教学设计策略,结合现代信息发展技术,尝试应用多元的教学方法,给予学生充足的想象空间,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自主想象作用,让学生尽情发挥自己的创意想法,真实表达自己的情感,发现美术学习的无限奥秘。

1小学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美术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学科,是学生学习的关键科目。学习美术课程,可以培养发展学生的色彩感,提升学生的空间构图能力,增强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然而在具体的实际活动中,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影响学生美术想象能力的培养。

1.1课程教学方法单一

课程教学方法是学生学习美术基础知识,发散美术学习想象力的重要途径。然而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部分教师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没有及时创新优化课程授课方式,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重视课程讲述的重要性。这样难以有效地强调课堂教学的意义,难以有效发挥美术课堂该有的作用,也同样难以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更不会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新创意能力。

1.2缺乏学生学习主动性

学生的主动性是学生学习美术知识的重要因素。只有学生愿意主动地学习,才可以有效地接收美术知识,发散美术学习思维。然而在实际的美术教学活动中,学生发现思维的主动性比较弱,不愿意主动参与想象艺术创作,教师也会难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美术学习活动的积极性,难以有效地发散美术学习思维。这样不利于学生全身心投入美术学习活动,不能有效保持学生积极主动的想象创作。

1.3缺少个性化教学

个性化是学生发挥想象力的重要因素,是学生创造独特艺术作品的关键要素。然而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会采用大班的教育教学模式,统一整体地讲解课程知识,没有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着重考虑,没有重视学生的个性学习差异。这样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想象力的创作,影响想象力的自由发挥。

1.4教学设施利用度不高

想象力的创作不仅需要学生自己发挥创意想法,需要学生表现出自己的个性,彰显自己的想法,还需要教师充分利用配套设施,结合一切可以发挥学生想象力的教学工具,利用教学设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创造积极性。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忽视教学配套设施的利用,这样会缩减学生想象的空间范围,降低学生自主创作发挥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意义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兴趣爱好较为广泛,对一切新鲜事物都抱有极大兴趣。然而在传统小学美术课堂上,部分教师没有利用好小学生的兴趣爱好特点,导致课堂趣味性不强、课堂氛围较为沉闷,使学生认为学习美术是枯燥、乏味的,失去了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需要教师选择趣味性强的教学内容,并积极进行师生互动,营造活跃的、积极的课堂氛围,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想象力非常丰富,其思维发展正处于黄金时期。然而在传统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采用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教学方式,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无法充分发挥自身能动性进行思考,阻碍了思维发展。想要培养学生想象力,就要让学生在思维活跃的基础上进行自由绘画。顺应课程改革的教学要求。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入,我国教育模式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从传统应试教育模式转变为如今的素质教育模式。在传统应试教育模式中,成绩是评价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的唯一标准,大多数教师最主要的教学目标就是提高学生成绩。在素质教育模式下,教师不但要教给学生理论知识,还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想象力的培养可以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提升其综合素养。

3探究小学美术教学中对学生想象力培养策略

3.1营造良好授课氛围,发散学生想象思维

美术教师在组织美术教学活动时,可以巧妙创设趣味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完全置身于绘画创作的氛围中,感受色彩的跳跃变化,自由构造绘图结构。美术教师可以利用课堂现有的物品摆放布置教学情境,给予学生适合绘画创作的气氛,布置优化课堂情境。美术绘画情景的创设,可以让学生慢慢进入绘画创作的情境,感受绘画物品随时间、方向的光线变化,发现物品的明暗变化,方便学生展开想象,融合自己的创意思维,自由发挥创作,绘画出自己满意的美术作品。情境教学的创设,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学生场景感受的体验感,深入走进美术绘画情境,给予学生联想空间,代入自己的情感,学生在想象空间内自由发挥创作,由此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增强学生课堂教学学习的主动性。除了利用现有的课堂工具,创作特色的美术作品,营造良好的授课氛围外,教师还可以有效利用室外空间,宣传美术教学知识,延展学生想象的思维空间。美术作品的创作不仅可以在纸张上绘画描摹,还可以充分利用室外空间。美术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墙体上绘画创作,可以鼓励学生绘制海报图纸,张贴在学校墙体上,这样一方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增加学生的美术绘画欲望,另一方面还可以延展课外教学空间,普及宣传美学知识,给予学生足够的绘画创作空间,满足学生的自由想象。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善于发现室外空间的美感,感受室外空间的美术作品蕴含的色彩,鼓励学生联想想象事物有关的绘画创意,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的思维,体会日常生活的美术内涵。

3.2善于利用课本资源,延展学生想象空间

培养想象力不仅需要自由的想象发挥空间,还要特别注意积累基本的美学知识,储备专业的美学素养。鉴于此,美术教师需要充分延展课程内容,扩大美术课程范围,带领学生了解认识各种风格的美学题材。美术课本包含了丰富多样的基础美学知识,收录了不少中西方美学作品图集。课本教学内容本身就含有不少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高效利用教材内容,给学生讲解绘画作品构图,细细分析作品色彩调配,运用专业的课程知识,鼓励学生发散想象思维,帮助学生积累美学专业知识,教导学生自由完成课业内容,绘制绘画作品。教师还可以对课本内容进行延展,扩大学生的见识,增长学生对美术知识的理解,懂得不同风格的绘画风格,了解不同特色的绘画元素,积淀学生的美学专业知识,增加学生的美术素养,提升学生的美术功底。除了课本课程内容外,教师还可以充分应用课外资源,带领学生参观美术馆,熟悉认识绘画佳作名作,聘请绘画专家,拓宽学生的想象范围。

3.3鼓励学生亲自实践,拓展学生想象思维

美术想象力的培养不仅需要学生学习临摹,绘画创作风格作品,掌握绘画技巧,绘画创作创意作品,还需要学生动手操作,制作物品贴花,多角度地观察物品的特征,实地观察了解物品的视觉变化,拓宽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让学生对美术有深入的了解。除了指导学生绘画创作外,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做手工艺品,绘画工艺制品,给木质玩偶上色、填充卡片色彩、裁剪剪贴画、装饰小物件、制作美术物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选择生活中的废旧物品,挑选生活中的残旧物品,鼓励学生运用美术色彩的魅力,发挥美术色彩变化装饰的效用,让废旧物品变废为宝,让残旧物品焕然一新,想象废旧物品创作的可能性,最大限度地给予废旧物品新的价值意义。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收集废弃物品,亲手制作创意美术手工作品大赛。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融合自己的想象创作思维,尝试制作简单易做的饰品物件,如风筝、手链等,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材料,完成饰品的装饰,共同制作一个精美的物品。学生可以选择自己独立完成,也可以自由搭配动手小组,选择挑选合作伙伴,共同快速完成趣味制作大赛。通过饰品比赛大会,学生还可以发现不同饰品的创作要点,发现不同饰品的美术魅力,了解别人的创意想法,发现无尽的想象空间,懂得灵活应用自己的想象力,制作艺术感强、色彩感饱满的艺术作品。

3.4注重学生个体性,尊重学生创意想法

每位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有着不同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学生的想象创作能力也各不相同。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充分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了解学生擅长的绘画创作要点,发挥学生创作想象的积极性,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创作。对学生创意的内容,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创意想法,肯定学生的创意,提高其创作的积极性和兴趣。

3.5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丰富学生想象空间

想象力的培养学习不仅需要现有的物品、具体的实践活动,还需要充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利用信息技术,多角度多空间展示美术角度,发散学生的美术想象能力。信息技术的到来不仅给课堂教学带来了不少的便利,给课堂学习带来了新的元素,还给予了美术教学的多种可能性,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轻松了解美术知识,有效激发学生的美术创作兴趣。在小学美术学习课堂中,美术教师可以尝试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给学生播放风格迥异的美术作品,讲解不同画家的美术风格特点,了解不同画家的美术学习技巧,感受中西方美学知识,发现探索美术学习内涵,感受美术知识不只局限于简单构图,可以由各种物品完成美术艺术工作。小学美术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制作播放色彩变化差异明显的美术作品幻灯片,展示美术作品相关的视频动画,带领学生感受绘画作品背后的故事,了解绘画作品的深层含义,发现绘画作品的绘画初衷,了解绘画作品被作者赋予的情感,发现绘画作品的情感意义,带领学生体会艺术作品的想象空间。

此外,多维度、多角度、多感官的信息技术,带给学生多重感官的视觉冲击,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发散学生的想象创作能力,增加学生学习的感受,让学生发现自由空间想象的可行性,发现美术绘画作品的不同维度,找寻绘画作品的不同角度,发现绘画作品的美学价值,了解绘画作品的美学内涵,更好地发挥艺术想象创意空间。

3.6灵活选择教学方法,丰富学生创作想象力

教学方法的应用也会影响学生学习美术知识,了解发散美术思维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灵活地选择多样的教学方法,站在学生的学习视角,了解认识到课程学习的意义,发现想象力学习对美术学习的重要意义。教师还可以充分了解探求学生的学习想法,与学生一同沟通交流,共同改进美术课程教学方法,为学生搭建高质量高素质的课程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有效的培养想象力。教师也可以借鉴其他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汲取教学方法的亮点,改善调整自己的课程教学方法。教师还可以定期参加课程培训活动,不断优化改进课堂授课形式,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课程学习的妙处,真正学习想象力提升的方法。

3.7增添趣味学习活动,发散学生创意思维

趣味学习活动,可以极大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发现学生学习美术的魅力,发散学生创意思维,给予学生足够的创意想象空间。小学美术课程想象力的学习,不仅需要掌握基本的色彩变化搭配能力,调配合理恰当的色彩,发现色彩搭配的技巧方法,不断提升学生的美感,还需要组织学生增添趣味学习活动,善于找寻生活的美术知识,动手制作精美的物品饰件,亲自给物品上色配色,发挥色彩调配的魅力,锻炼提升学生的美感,增强学生对色彩变化的敏锐度,整体提升学生的色彩构图能力,扩大学生的想象空间能力,锻炼培养学生的美术综合核心素养。

结语

想象力的学习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在小学美术教学课堂中,教师应高度重视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营造良好授课氛围,发散学生想象思维,合理高效地应用美术教学资源,发挥美术教学课堂效用,增加美术教学课堂创新元素,提升美术教学课堂质量。

参考文献

[1]陆焱琳.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自由想象——小学美术教学培养学生想象力的策略[J].小学生,2022(06).[2]王维.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中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21(13).[3]段刚.小学美术教学学生想象力的培养策略[J].科幻画报,2021(1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