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货车驾驶人在高速公路疲劳驾驶的原因及预防对策
摘要
关键词
高速公路;疲劳驾驶;道路交通事故;特点;预防对策
正文
要深入了解疲劳驾驶导致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特点就需要针对疲劳驾驶的原因、规律及危害上着手,找出关键症结,逐条针对性的提出可行性预防对策。在此,笔者查阅了所在支队近八年因疲劳驾驶发生的事故案卷进行分析,具体阐述如下:
一、货车疲劳驾驶的危害
(一)首先结合货车疲劳驾驶的状态来谈危害。
1、轻度疲劳状态。该状态下,驾驶人对道路、周围事物的感知较平时略有下降,注意力略显不集中,驾驶人较易因周围环境的改变而“唤醒”,遇突发情况或事故发生一刹那尚能及时采取紧急避险措施进行补救。该种情况下,多见于货车发生的刮擦事故,危害程度尚低。
2、中度疲劳状态。该状态下,驾驶人对道路、周围事故的感知明显下降,注意力已严重不足,基本处于“半清醒”状态,因环境的改变尚能获得短时间的“唤醒”,遇突发情况或事故采取紧急避险措施较为迟缓,是日常疲劳驾驶最为常见的情况。该种情况下,事故的危害主要取决于货车驾驶人一刹那紧急避险措施采取是否得当。
3、重度疲劳状态。该状态下,驾驶人基本处于短暂睡眠,且间隔时间较短,持续时间较长,对周围环境处于“无感知、无意识”状态,难以因周围环境的改变而被“唤醒”。驾驶人一是由于睡眠状态下的生理动作(如手脚失控)从而导致车辆失控而发生事故;二是无法判断道路上的情况从而无法采取改变方向、制动等方式规避险情。该种情况下,事故的损害后果无法预知,往往十分严重,是造成货车疲劳驾驶事故严重后果的罪魁祸首。
(二)其次货车疲劳驾驶的危害大小还取决于事故的形态、道路的环境及是否伴随其他违法行为
1、单方事故。如果仅仅只有疲劳驾驶一方,由于高速公路护栏的设计,能起到一定的缓冲及吸收碰撞能量作用,从而一定程度上能够减轻事故的损害后果。但一旦碰到无护栏边坡、临水临崖、开放式跨线桥桥墩等特殊路段时,易导致翻车、坠车、穿越中央隔离带等,从而加重事故的损害后果。
2、多方事故。常见的一种情况是后车疲劳驾驶由于无意识,伴随着超速违法行为,一瞬间碰撞的动能加大,事故后果严重;另一种情况是后车疲劳,前车低速、不按规定变更车道、停车等,一旦发生正面撞击,由于两车的速度级差大,也会造成碰撞瞬间的动能加大,事故后果严重;第三种是当后车出现疲劳时,追尾前方同车道内大型车辆,极有可能造成驾驶室挤压变形,导致驾驶人及乘车人的严重损伤。
二、货车疲劳驾驶的原因
数据表明:30岁以下男驾驶人、3年以下驾龄和10年左右驾龄的驾驶人是疲劳驾驶事故的高发群体;2:00-6:00和14:00-16:00是疲劳驾驶事故的高发时段,高速公路上疲劳驾驶引发的交通事故比例远高于普通公路,引起驾驶员疲劳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驾驶员自身原因,也有天气及道路状况等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道路环境的原因。人的生理研究认为:重复单一的行为容易导致意识的放松和大脑的疲劳。高速公路相比于普通公路、城市道路,环境单一,交通干扰较少,车辆速度相对稳定,车辆操作相对较少,且驾驶人往往驾驶里程及时间较长,极易产生单调感从而滋生睡意,出现所谓的“高速公路催眠现象”。
(二)道路运输的原因。一是大多数货主往往对货物运输的时间有着严格的限制,导致货运驾驶人运输时间较紧,必须昼夜不停的长时间驾驶;二是大多数货物运输均是白天装卸,往往货物装卸完毕后就到了晚上,为能够有效缩短运输闲置期,提高运输趟次,货运驾驶人往往选择即装即走,这就加长了夜间行驶的时间;三是由于当前经济形势不景气,绝大多数车主往往为了节约开支,仅聘请一名驾驶人长时间驾驶,导致该驾驶人在长时间的驾驶过程中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四是虽然有的配备两名驾驶人,但由于基本上是“人歇车不歇”,两人轮流,驾驶人在车内休息,睡眠时间不长,睡眠质量不高,虽然有的驾驶人是刚睡醒开车,但仍然容易犯困。
(三)驾驶人主观的原因。一是驾驶人自身出行前未保证充足的睡眠,如从事了强体力劳动、体育运动、休闲活动未保证足够的休息时间;二是驾驶人驾驶时段系其自身“生物钟”的休息时段,仍然驾驶,如有午休习惯的人午间驾驶;三是存在侥幸心理,驾驶人感觉到疲劳时往往没有及时休息,认为熬一熬就没事了,或者快到达目的地。
(四)其他客观的原因。货车驾驶人疲劳驾驶还受其他各种因素的影响。如驾驶人的身体状况、疾病或生病服药后驾驶导致的嗜睡;天气方面,春困秋乏,夏季高温都容易导致生理上的疲劳;车内环境方面,驾驶人长时间处于狭小空间环境下,空气循环不畅,且保持固定的驾驶姿势,也容易导致疲劳。
三、货车驾驶人疲劳驾驶的特点
通过对货车疲劳驾驶导致事故各项参数指标进行分析,结合共性规律和个案特性,以及以往货车疲劳驾驶事故基本情况分析,同时与车流量、道路线性、天气等笔者认为疲劳驾驶主要存在以下特点:
(一)时间上:随时间变化、随季节浮动。将每天以3个小时为一时段进行分解后发现,货车驾驶人疲劳驾驶事故在凌晨、清晨及深夜时段高发,其中清晨时段发生概率最高。引发疲劳驾驶的因素多种多样,其中高温是主要因素之一,夏季也成为疲劳驾驶事故高发的季节,近年来夏季发生的疲劳驾驶事故占比均超过年度的40%。
(二)流量上:小流量、疲劳多。与其他交通事故情况不同,货车疲劳驾驶事故多发生在车流量较小的路段及时段,究其原因在于当车流量较小时,外部驾驶环境较好,货车驾驶人主观上容易放松,疲劳的状态便由此产生,而当车流量大时,驾驶环境较差,驾驶人需针对突发情况随机应变,故不易产生疲劳感。
(三)天气上:晴天多、雨天少。根据数据分析发现,在晴天气象条件下货车疲劳驾驶事故发生的概率最高,而雨天货车疲劳驾驶事故发生概率最低,这与疲劳驾驶引发原因存在联系,晴天较雨天而言,气象条件、道路环境更好,货车驾驶人容易产生懈怠,加上晴天气温升高,在阳光照射下,更易产生疲倦感。
4、道路线性上:事故现场道路环境均比较复杂,都不同程度的存在长上坡、长下坡或者弯道的情况。在数据分析中发现,货车疲劳事故事故地点多存在于长上坡、长下坡及弯道等特殊路段。原因很简单,长上坡路段易挤压车辆,尤其是大型车辆,当出现疲劳驾驶的车辆时,易追尾前方上坡的低速车辆;长下坡路段因车辆受重力影响,车速往往较快,当驾驶人疲劳驾驶时,往往没有采取制动措施,易造成追尾或碰撞固定物;当行驶至弯道路段时,因线性问题,驾驶人疲劳时无意识去采取转向及制动措施,易撞击护栏等固定物。
四、预防措施
根据以上货车疲劳驾驶的形成原因、危害及特点的分析,结合支队路况及事故特点实际情况,针对暴露出的问题进行整改,以“组合拳”全方位立体的对货车疲劳驾驶事故进行预防工作:
(一)唤醒货车疲劳驾驶人。由于高速公路通行环境较好、路面情况稳定,驾驶人易由轻度疲劳进入中度或者重度疲劳。支队在疲劳驾驶高发、高落差以及边坡护栏等路段前方增设震动提醒标线,通过震动感及胎噪“唤醒”货车疲劳的驾驶人。同时在易疲劳区起点设置“严禁疲劳驾驶”、“易疲劳路段”反光提示标牌,即提醒驾驶人勿疲劳开车,也提醒驾驶人保持安全车距,防止他人疲劳驾驶而对自身造成影响。
(二)加强安全设施建设。针对近年来货车疲劳驾驶事故逐渐增加,加上高速公路提高限速标准后,过往车辆车速普遍较之前有所提升,一旦遇到边坡无护栏、临水临崖、开放式跨线桥桥墩等特殊路段时,极易造成严重的危害后果,这些路段受硬件设施的不健全影响所造成的损害往往疲劳驾驶本身更为严重。针对此类安全隐患,支队积极协调业主部门进行联合排查,就边坡无护栏、临水临崖、开放式桥墩进行增加钢性护栏,将易形成贯穿的护栏起点包裹,最大程度的降低疲劳驾驶事故可能带来的危害后果。
(三)多种形式提醒货车驾驶人。为更加有效的消除货车驾驶人疲劳感,加强夜间警示效果,支队在易疲劳路段安装了太阳能警示灯、设置反光警示牌及仿真警车,在地面铺设了减速震荡标线,起到了很好的警示效果,有效预防了货车疲劳驾驶现象的发生。在以上的基础上,支队还在疲劳事故多发点段护栏立柱加密黏贴反光膜,给单调的高速公路通行环境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也能加强道路线型诱导,防止驾驶人因疲劳无法及时判断道路线型。
(四)提供舒适的休息环境。根据民警与货车驾驶人的交流过程中发现,导致货运车辆疲劳驾驶高发的原因在于没有提供舒适的睡眠环境,常年在车内狭小空间休息,对睡眠质量造成影响。为避免缓解驾驶人休息环境恶劣的情况,支队与服务区管理部门进行协调,在辖区较大的南城、广昌、南丰等服务区分别设置淋浴房、休息室,为保证服务区能够容纳足够车辆休息,对服务区进行了改造扩容,一定程度上引导驾驶人主动进入服务区休息。
(五)强化路面监管。在提高物防的基础上,支队立足本职在货车疲劳驾驶高发时段,加强信息化勤务指挥调度,通过“视频巡查、动态监管、定点提醒”等三位一体的方式加强货运车辆的监管力度,在午后或夜间易疲劳时段,引导货运车辆进驻服务区休息,在服务区公共区域设置便民服务点,向司乘人员免费发放清凉油、薄荷糖,同时教育货车驾驶人就地休息或采用冷水敷面等措施缓解疲劳状况。
(六)科技强警全时段安全提醒。针对疲劳驾驶难发现、难管理的特点,辖区第四大队率先创新,自主研发了“动感声光电一体化”疲劳预警装置,主要在货车疲劳驾驶事故高发路段投入使用。该套装置主要由太阳能警灯、警报器、闪光灯、路面震荡带组成,当车辆经过时便触发红外线设备,警报随即响起,有效的实现了声、光、动全方位全覆盖的预警,通过24小时不间断提醒,对预防疲劳事故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结语:以上就是笔者对高速公路货车疲劳驾驶事故预防的初探,仅作为抛砖引玉,难免存在片面之处,还需通过不断的学习交流提高。言而总之,做好高速公路货车疲劳驾驶事故预防工作尤为重要,需要找准症结、对症下药,群策群力,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任重而道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