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评促读,加强小学生整本书阅读指导——小学生整本书阅读评价策略微探
摘要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以评促读;评价策略
正文
备注:本文为2021年福建省电化教育馆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基于数据驱动的“导·读·评”小学生整本书阅读策略研究 》课题研究成果 课题编号:闽教电馆KT21009
引言:
在小学教育阶段,各学科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夯实学生学科基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学习潜能,提高学生思维认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道德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并为学生后期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贯穿教学全过程,高质量的阅读活动能够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能力。就目前来说,整本书阅读模式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与青睐,将其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符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符合小学语文现代化教育理念。而在整本书阅读中,评价活动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开展评价活动,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对于文本内容的掌握程度,也能帮助教师了解整本书阅读活动的不足,为后期阅读活动的优化与创新提供有力依据。因此,十分有必要做好对小学生整本书阅读评价的分析,以评促读,加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
一、小学生整本书阅读评价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提高阅读质量
评价是指对一个人或者一件事的判断和分析后的结论。在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中,评价活动的开展能够帮助教师全面了解阅读活动的质量及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的问题。由于小学生各方面能力和认知正不断形成,具有极强的可塑性,作为教师应当重点关注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以及学习需求,基于学生认知开展高质量的评价活动,从而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确保学生多样化发展。在整本书阅读活动中,制定科学标准的评价体系,明确评价目标,能使阅读活动更加具有针对性,也能确保教师全方位了解学生在学习中的状态和对文本的掌握,有利于提高阅读活动的质量,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评价活动中,教师通常会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基于教学内容打造多样化的评价活动,通过以评促读的方式,加强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在整个过程中,学生能够在阅读之后对他人或者自身进行综合评价,了解个人在阅读活动中完成任务的情况、对阅读内容的掌握、学习状态等方面,整个过程都是自主学习的过程,对于小学生来说,当长期处于这样一种学习模式时,便能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自身自主学习能力,为后期学习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小学生整本书阅读评价现状
(一)评价方式单一
在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中,评价作为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是每一位教师需要注意的地方。在以往的整本书阅读中,很多教师都会将结果性评价放在首位,如学生完成阅读活动的情况、在阅读中的整体状态、对于学生阅读成果的分析等,以此了解,学生在阅读方面的整体水平。这种评价方式属于结果性评价,注重学生学习成果,长期采用这一种单一的教学评价方式,不仅会降低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还会使学生在阅读中将学习目标变成应“任务和应付”,难以发挥整本书阅读的作用,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
(二)评价内容单一
除评价方式外,评价内容也是最为重要的一部分。通常来说,在整本书阅读中,教师需要将内容作为基础,根据内容进行针对性地评价,以此衡量学生是否完成阅读目标,阅读能力是否提升。就实际来讲,由于部分教师在评价理念上未能转变,在整本书阅读活动中,通常以课堂任务或者课后练习作为评价内容,忽略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情感体验。这种单一的评价内容存在较强的片面性,容易忽略学生在整个阅读环节的学习过程,无法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情感态度以及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与现阶段教育理念背道而驰。
三、提高小学生整本书阅读评价质量的有效策略
(一)注重阅读评价时机
在整本书阅读活动中,教师对于评价时机的把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阅读活动的评价质量。一般来说,教师在评价学生时,会根据学生完成整本书阅读活动的成果组织评价,这一评价时机过于滞后,容易忽略学生在阅读活动中的状态。因此,教师需转变评价理念,把握阅读评价的时机,从布置阅读任务开始,就需要设计评价环节,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只有从整本书阅读活动开始进行评价,才能明晰学生在整个阅读活动中的具体情况,从而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地点评,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学习能力,为后期整本书阅读活动的优化与创新做好铺垫。与此同时,在整本书阅读评价中,教师还需要注重与学生的同步阅读,了解学生在当下时段的阅读情况,以此把握阅读时机,开展针对性的评价活动。
本文以统编版教材为例,在学习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卖火柴的小女孩》时,该篇课,文由丹麦作家安徒生所写,是《安徒生童话》的一则故事。在开展整本书阅读活动之前,教师可以与学生互相沟通,让学生就《安徒生童话》畅所欲言,如询问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读了几个童话故事,阅读一篇童话故事会花多少时间呢。”以此分析学生对童话故事的了解度。在这一个过程中,教师便可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在阅读方面所花的时间与阅读量。在整个环节后,教师便可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整体能力布置整本书阅读任务,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童话故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又可抓住阅读评价时机,实施阅读内容的评价,了解学生最喜欢的童话故事,让学生分享自己阅读的童话故事并说出阅读后的感受。设计这一评价环节,是为了了解学生是否认真阅读,考查学生阅读态度和阅读行为。
(二)创新评价方式
经上述分析了解到,教师在整本书阅读活动中时常出现评价方式单一的问题,影响了评价的质量,无法实现以评促读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需积极转变整本书阅读评价方式,确保阅读评价的多样化和灵活性。
比如在学习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猴王出世》这一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设置阶梯性阅读挑战活动,让学生们迎接挑战,完成整本书阅读任务。在整个阅读挑战活动中,活动任务难度依次上升,学生可自主选择想优先完成的活动任务,完成一项活动任务即可获得对应分数,最后,由教师进行综合评价,了解学生在本次阅读挑战活动中的分数,得分最高者可获得教师的奖励。第一关,整理文章的生字新词,并选择1到2个词语造句;第二关,用简短的话语阐述《猴王出世》的故事内容;第三关,说出课文中的猴王的性格特点;第四关,说出本文中最感兴趣的情节;第五关,阅读《西游记》,与他人分享一个印象最深的《西游记》中的片段;第六关,阅读完本篇文章后,结合对西游记的了解,写出读后感。设计这六关,能对学生阅读行为和质量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们会根据阅读挑战活动的任务自主阅读,教师会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进行综合性的评价,显著提高了学生阅读兴趣,增强了学生阅读能力。
(三)注重鼓励性评价
在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评价活动中,教师应当注重鼓励性评价的生成。对于小学生而言,有着强烈的竞争性,在学习中容易受挫,自信心易受到打击,因此,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阅读成长,积极开展鼓励性评价,让学生在教师的表扬与鼓励中取得点滴进步,从而全面提高整本书阅读评价质量,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
比如在学习完统编版六年级上册《金色的鱼钩》时,教师可结合学生在课堂中的具体情况开展阅读分享会,让每一位学生依次上台,说出在阅读完该篇文章后的感受。还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开展辩论会和书籍分享活动,让学生推荐与之相关的书籍。设计多样化的活动,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阅读热情,从而起到检查和评价的作用,帮助教师全面了解学生在阅读中的具体情况。与此同时,在阅读活动中,教师要做好对学生的分层评价,关注不同成绩的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状态,针对不同层级学生设计多样化的奖项,争取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拿到奖项,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动力,增强学生学习信心。如每周阅读量最多的学生,可获得“阅读达人”勋章;按时完成阅读任务的学生,可获得“阅读小能手”勋章;积极参与整本书阅读活动的学生,可获得“最佳阅读人”勋章。以多样化的评价奖项鼓励所有学生,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让学生在书香浓厚的氛围中主动阅读,从而全面提高学生阅读水平。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中,教师需全面重视教学评价。具体而言,教师应转变教育理念,不断创新评价方式,结合学生兴趣和文本丰富评价内容,鼓励学生参与到整本书评价活动中。与此同时,还应当把握评价时机,让评价贯穿阅读全过程。另外,教师还应基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开展鼓励性评价,制定针对性强、适宜性广的评价体系,为每一层级学生设置专属奖励,以此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信心,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洋洋.以评促读,加强小学生整本书阅读指导——小学生整本书阅读评价策略微探[J].试题与研究:高考版, 2020(26):2.
[2] 解桂芬.以评促读,加强小学生 整本书阅读指导[J].课程教育研究, 2018(14):2.
[3] 马忠海.小学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探析[J].内蒙古教育, 2020(12):106-107.
[4] 袁宝权.营造氛围,以评促读——加强小学生整本书阅读指导[J].新课程, 2018(34):1.
[5] 王威.小学整本书阅读的评价体系建立及评价策略初探[J].好家长, 2016(43):2.
本文为2021年福建省电化教育馆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基于数据驱动的“导·读·评”小学生整本书阅读策略研究 》课题研究成果 课题编号:闽教电馆KT210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