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优化策略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王菊琴

清涧县第二小学

摘要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要求全面压减中小学生的作业总量和时长,以建设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在此背景下,教师需要提高对作业的重视程度,科学合理地设计和布置作业,以保证教学质量与“双减”政策相协调。教师可以从数量和质量两方面入手对作业进行优化,合理控制作业总量,丰富作业形式,充分发挥作业在全面育人方面的功能,避免因减轻学生负担而降低教育教学质量。同时,由于小学语文学科内容涵盖广泛,表达形式多样,教师更需要在作业设计上投入精力,通过不断探索和优化,使语文作业为推动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助力。


关键词

“双减”政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

正文


一、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具体要求

()作业设计要依据新课程标准

“双减”政策背景下,作业设计应同时满足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减轻学生负担并响应素质教育理念的多重要求。新课程标准是实施教学和作业设计的依据,教师应确保作业难度不超纲,应不断探索、创新作业形式,避免加重学生的负担。此外,在减少作业总量的同时,教师也不能忽略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要在新课程标准的框架下优化作业设计,实现语文教学的提质增效。

()作业设计要符合育人需求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育人。“双减”政策的最终目的,在于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业设计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一环,需要遵循教育原则,满足育人需求。教师应更新作业观念,不再片面强调其巩固知识的作用,而将其作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有效工具。小学语文课程的作业设计,应该从简单的对字词、句段、篇章的考查,转变为通过设置应用型、探索型、开放型、实践型和综合型的任务,帮助学生提高能力、培养思维、塑造品格、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例如,字词教学不能仅停留于让学生识记,还应使其了解字词的具体应用;阅读教学不能仅停留于让学生理解文本的基本内容,还应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和深层理解能力;写作教学除引导学生清晰表达所思所想外,还应鼓励他们形成个人风格;在古诗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理解文本的含义,还要通过解析中华优秀文化的精髓,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如此,作业才能发挥全面育人的功能。

()作业设计要符合学科特点

语文课程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特点,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沟通交流,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自身文化修养,进而获得精神的滋养。在作业设计方面,教师也应遵循语文学科的特点,使作业切实发挥作用,既能帮助学生积累相关知识,也能引导其提高人文素养。基于此,语文作业可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与教材紧密相关的内容,具有基础性和统一性的特点,旨在使学生积累语言文字知识,掌握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教师在设计此类作业时,应以“学会”为目标,尽量简洁,避免重复。二是大语文系统下的内容。这部分作业包含课外阅读、自由写作、生活体验和实践感知等,形式多样,内容宽泛,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环节,需要教师花费时间和精力用心设计。教师须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以语文核心素养为导向,进行科学设计。

二、“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优化策略

()由同质化转向个性化

“双减”政策实施前,教师布置的作业通常内容相同,没有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在“双减”政策背景下,为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教师需要在教学各环节进行合理引导。就作业设计来说,须从同质化作业向个性化作业转变。

首先,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关注学生的独特性,以此为依据,进行个性化作业设计。教师可让学生结合自身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自主选择作业数量、作业难度和作业方式。其次,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与作业设计,让学生结合自身学习的薄弱点、兴趣点,自主设计能满足学习需求的个性化作业,由教师审核并进行优化。这种作业形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提高其自我认知和学习能力,还能够改变作业设计的单向思维,真正贯彻“以生为本”的教育原则。此外,教师在设计个性化的作业时要避免照抄和简单模仿。有些教师布置的作业看起来形式多样、具有个性,但实际上只是在照抄、拼凑他人的作业设计,这样的作业缺少针对性,无法真正发挥出作业的价值。独创性的作业,不仅作业形式具有新意,还符合学生的发展特点,能够有效带动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由单一模式转向分层设计

单一的作业模式存在诸多弊端,因此需要采用多元化的作业模式,进行作业的分层设计。分层作业设计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根据难易程度的不同,可将作业分为基础性题目、发展性题目和创造性题目。这样的作业设计可有效避免学生“学不会”或“吃不饱”的情况,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均可找到适合自己的作业,进而由易到难,在作业中实现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提升。其次,学段不同,语文能力培养的目标也不同。教师须结合各学段的特点科学设计作业,使作业引领学生逐步提高语文能力。以阅读类作业为例,低年级学生应注重培养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中年级学生要增加阅读积累和实践,高年级学生则要注重培养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为了使作业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同时段的作业也应各有侧重。例如,日常性作业应以巩固教学知识为主;周末应适当增加复习类作业,引导学生总结知识和自我反思;节假日可让学生搜集古诗词、谚语、俗语,了解相关民俗文化,积淀历史文化知识;寒暑假时,教师应布置涵盖复习类、实践类、阅读类和跨学科类的综合性作业,全面强化学生的表达能力,促进其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由固定化转向弹性化

“双减”政策旨在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但对具体减负的方式和标准并无明确规定。不同的学生对作业的看法不尽相同,因此,在作业总量上,教师不应采用固定模式,而应遵循弹性原则,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权,让他们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量。对于学有困难生,教师要帮助他们完成必要的学习任务,针对自主学习能力和语文能力的培养,可因人而异,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权。需要注意的是,语文的基础知识是每个学生都必须掌握的内容,因此作业设计的弹性原则只适用于发展性题目和创造性题目。同时,在设计作业时,教师需要设计备选题目,以使学有困难生和学有余力生都能有更多的选择。作业应当明确,不涉及繁琐的内容,避免给学生过多压力。作业题目和要求应简洁清晰,以便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并完成。作业质量更重要,而不是数量。鼓励设计富有思考性、创造性的作业,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而非简单机械地完成大量题目。作业内容应与课堂教学内容有机连接,强调实际应用和实际问题的解决。这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鼓励学生阅读有趣、有价值的书籍,设计与阅读相关的作业,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理解能力。作业设计可以涵盖情感体验、价值观培养等方面,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情感体验、道德选择等问题。

注重个性化差异化设计

 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如学习能力、兴趣和学科水平,调整作业,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水平的任务中发挥潜力。这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防止过度挫败感。鼓励家长与孩子一起完成作业,有助于建立家庭亲子互动和沟通的机会。同时,家长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提供支持和指导。引导学生通过提出问题、自主探索的方式获取知识。这种方法培养了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学科内容。将学科知识与实际生活和实际问题联系起来,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更容易理解抽象的概念,增强知识的实用性。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帮助他们更深入地消化所学内容。反思也有助于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和改进方法,提升学习效果。在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时,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和兴趣等因素综合考虑,确保作业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与教学目标和课程内容相协调,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由课本内容转向现实生活

根据新课标和大语文观的要求,语文教学与作业应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适当融入生活化元素,引导学生摆脱课本的限制,关注社会,关注生活,拓宽视野。这不仅有助于丰富作业的内容和形式,还能综合考查学生多方面的知识,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激发他们的探究意识。这种作业设计与“双减”的理念相契合,能够实现作业的减量提质。例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多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并以此为基础写下感悟、评论。这一方式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引导其关注社会,激发其社会责任感,进而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将作业与生活相结合,能让学生在轻松愉悦、兴致盎然的状态下完成学习任务,进而减轻压力和负担。提供日常生活中的情境,要求学生根据情境进行作文。例如,描述自己一天的校园生活、周末活动或家庭聚会,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来表达自己的经历和感受。给学生一个真实的场景,让他们进行写实的描写。这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例如,要求学生描述校园里的一片花园、家中的一间房间或是街道上的一幅画面。引导学生创作实用文本,如写请假条、写感谢信、设计广告宣传语等。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理解实际应用场景中的语言表达需求,培养他们的实际沟通能力。提供一篇关于生活实际问题的文章,要求学生阅读后进行回应。他们可以提出问题、提供观点、分享经验,从中培养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提供一个社会新闻事件,要求学生以记者的身份撰写新闻报道。通过模拟写作,学生可以锻炼获取信息、整理结构、表达观点的能力。安排学生前往某个实际场景(如公园、博物馆等),让他们进行观察和收集资料,然后回到教室写一篇关于实地考察的描述。这样的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野外调查和写作能力。给学生提供一个有争议或有思考价值的生活问题,要求他们陈述自己的观点,并提供理由支持。这可以促进学生的逻辑思考和辩论技巧。给学生一个故事开头,要求他们根据开头继续编写故事情节。通过延续故事,学生可以锻炼故事结构和创意表达。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运用语文知识,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同时也增加了趣味性和参与感。每个作业都可以根据年级和学生的能力水平进行适当的调整,确保任务既有挑战性又不会过于困难。

三、小学语文教师批改作业的改进措施

()认真批改作业

作业能够直观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在批改作业的过程中能够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课堂反思,为优化作业设计寻找依据。首先,教师需要认真批改作业,从中发现问题,进而完善作业结构,优化作业设计,使作业在减量的同时不减质。另外,在批改作业时,教师不仅要关注作业的对错,还要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如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牢、计算能力不足、解题方法理不当、学习态度不端正等。教师应结合作业中的错误认真分析和总结,据此引导并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教师应使作业和教学互为依据、互相促进,逐渐使作业设计和语文教学形成良性互动,以此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升[5]

()提供具体指导

传统的作业评价通常以对错或等级来表示,对学生学习的指导性不强。大多数学生看到教师的批改时,只知正误,但不清楚自己作业中的优点和不足。因此,教师应改变作业评价方式,使用语言评价的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具体和有针对性的指导,如“字迹不工整”“课文掌握不熟练”“描写不够具体”“未抓住人物的性格特点”“卷面整洁”“想法独特”“构思新颖”“神态描写准确”等。这样的评语不仅能直接指出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或亮点,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引导,还能产生情感激励的效果。

结语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延伸,也是“双减”政策的重要内容。只有高质量的作业,才符合“双减”政策的要求。因此,教师应在优化作业设计方面下功夫,使语文作业体现个性化、层次化、弹性化和生活化的特点,并通过建立有效的作业评价机制,充分发挥作业的价值,以此切实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双减”政策的有效落实。

参考文献

[1]万传丽,张姗姗.新教材背景下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与指导[J].中学生作文指导,2021(36)66-68.

[2]蔡晓芹.“减负增质”视域下语文作业设计的实践[J].教育艺术,2022(07)73-74.

[3]刘琼香.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现状探析及其对策[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01)18-21.

[4]吴珊珊.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2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