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方法创新探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陈丽琼

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宜良学校 652100

摘要

理论是化学事物的宏观总结,而实验实践又是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对于高中学生来说,要学好化学,就离不开实验。作为一名高中学化学老师,应该深刻理解实验教学的革新需要,并根据学科展开全面革新和创作,使化学实验的质量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这样才能真正落实新课程标准的教育思想。


关键词

新课标;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创新

正文


通过化学实验来学习化学知识一直都是化学教学最常见也最有效的教学方式,新课标标准下的高中化学教学要敢于摒弃传统的落后的教学方法,进行化学实验教学方法创新,培养具有自主思维能力,具备化学学科素养的优秀学生。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重大意义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学生对一门学科的兴趣将决定他在此道路上能够走多远。一味向学生灌输知识,而忽略了学习的趣味性应用性,仅仅用于应付考试,将造成学生对此科目的反感。通过化学实验操作,学生一方面可以加强自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另一方面可以培养自己的实践操作技能,知识应用能力和观察能力,自主思维能力。学生在亲自动手操作中感受到物质的变化无穷,体会到化学这一学科的奥妙,进而增强自己学习化学的兴趣,提升自身化学学科素养。化学实验操作具有条理性与相关性,教师可通过思维导图等方式在黑板上展现实验在不同条件下的不同反应结果,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逆向思考能力,举一反三能力。

联系到新课标教学,新课标教学目标需要学生在接受相应的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与该学科相关的发展能力与社会所需要的能力。学生应该具有的基础的必要的化学学科素养,具有知识、能力、态度。基础素养具有发展的连续性,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学习,还兼具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是一个整体性的终生学习目标。基础素质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即:知识、态度和能力,而知识是最低级的学生在教室里学到的。态度指的是学生对所学习的东西的看法,以及他们能否将其应用到更深层、更广阔的生活实践之中。一个人的学习过程中,其学习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知识是否具有其自身的价值,也就是其能够对社会有多大的作用。在当今时代,“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中,一定要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提升,而不是将其作为一个首要目标,这样做会限制学生的思想,对他们的长期发展不利

化学学科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化学从微观宏观角度来认识这个世界。对化学的学习能够提高认识世界的水平,是学生认识这个世界改造这个世界的重要工具,对于满足人类的生产生活需要促进社会的发展,意义深远。对于一个学科系统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教会学生辩证地看待问题及其逆向思维能力,对于学生以后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也有莫大的帮助。老师仅仅关注提高课堂的速度,而忽视了课堂的效率也是不对的。化学实验操作教学最终是为了培养学生长远的学习能力及应用能力,凸显个性化教学,实现师生之间的交流,同学之间的互动交流。好的化学实验操作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课程学习的效率,培养起兴趣爱好。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方法创新策略

(一)改变教学理念,发挥学生主观作用

新课标下要想使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起到应有的作用,教师要改变脑海中根深蒂固的传统教学理念,注重发挥学生主观作用,刺激其主动向化学靠近。传统化学实验教学以教师向学生讲授为手段,让学生学会知识为目标,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转变固有思维,改变自身占据课堂大部分时间的教学事实,压缩沉闷无趣的“演讲秀”,留给学生更多动手以及思考的空间,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引导其对化学实验课程产生兴趣,让课堂大部分时间归属于学生所有,使其从负责听、记向主动思、做发展。

例如,高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结合化学课程标准对理论和实操内容进行科学安排,对化学实验课程上教师和学生占据的时间进行合理分配,对需要教师重点讲解的部分必须予以保留,压缩略讲部分内容,避免该略的部分占据太多的课堂时间,对能够实现的化学实验不可省略掉,为学生提供亲自操作的机会。如,在钠、镁与水的反应实验中,如果仅通过教师讲解、演示实验,学生可能只记得试管内溶液最后会变成浅红色,钠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强于镁,不记得具体操作步骤以及仪器、药品等细节内容。如果让学生亲自参与,则有利于其对细节的记忆,对其认知化学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学习元素周期律有重要作用。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对导学内容进行设计激发学生的兴趣,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例如,教师可以在正式试验前设置趣味性的内容,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二)引导学生提问,加强师生互动

教师在化学课教学与操作中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提出问题。以问题为导向,采用问题教学法的课程教学区别于以课本为主,照本宣科的教学。学生对知识死记硬背,根本无法理解其内在的规律。基础知识的缺失将导致学生难以进入到高层次学习。通过问题教学,可以将学生的困惑点展现在老师面前,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让学生提出一个有效问题就证明他对这个问题有了比老师讲授的,除此之外更深的了解。提出一个有效的问题比回答一个简单的问题更能促进学生的高效学习。化学的学习需要充分启发学生思维,实验操作的过程就是不断提出问题再解决问题的过程。适用于高中的化学实验应该能够让学生通过积极提问的方式自行配合老师的教学进度。通过引导学生提问可以让理解能力差的学生更好的跟上教学进度,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接受知识能力的学生都有很大的作用。学生问老师,老师解答问题会有效促进师生沟通,加强学习印象。还可以让一个学生提问,另一些学生共同抢答,开发课堂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提问,一般会有较优秀的学生或者是适应课堂能力强的学生进行回答。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自信心得到提升,而成绩较差或羞于提问的学生,也可以从另外的同学的回答中得到对知识的补充。另一方面,化学实验需要操作过程严谨,一些实验材料对于人体有伤害,学生及时向老师提问可以促进实验操作的规范,保障学生的安全。

(三)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激发课堂活力

由于传统的教学方式等原因导致学生对教材上的实验理论无法灵活运用,无法将化学实验理论与实际生活很好地关联,使化学实验与实际生活产生较大的距离,新课改下,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知化学实验理论与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内在关系,使其学会用化学的眼光重新看世界,使学生能辨识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做到一看到化学现象就能想到对应的化学理论的地步。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铁锹、自来水管等铁制物品在潮湿空气中生锈的现象,使其主动思考铁生锈的条件以及原理。而后在进行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实验时,学生有兴趣认识铁及其化合物的化学知识,促进其了解氧化还原反应,并对化学实验产生极大的兴趣,通过化学实验解释生活中铁生锈的现象。

另外,在化学实验中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使学生将生活中看似普通的现象与枯燥的化学公式、原理联系起来,有利于缓解化学公式记忆带来的枯燥乏味感。众所周知,高中化学课程中有许多需要记忆的公式、原理,这些内容对于学生来讲距离遥远,且显得枯燥无味,而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则不同,对学生来说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一旦将寻常的事物用化学的视角来解读,就缩小了化学实验与生活的距离,有利于学生理解化学规律。

(四)强化学生的自主实验和独立探究

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应当以实验作为标准,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他们可以自己去探索实验的内容和步骤,并可以自己完成实验。但是,就目前的现状而言,有些老师的教学绩效并不尽如人意。在高中化学实践教学过程中,受传统思想的限制,仍存在着“手把手”指导的现象。长时间处于这样一种情境下,学生在“自主参与”中很难加深对学科实验的认识,更易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气。对此,笔者认为,在新课程背景下,由于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不足,使得他们对新课程改革产生了消极的影响。针对上述问题,为了促进和指导学生在实验中的主动参加,教师应在教学中给予学生足够的重视,不要过分地“主导课堂”。

(五)巧用信息技术,提升教学成效

高中化学实践教学活动中,要想全面增强高中生的化学实验学习能力,促使学生深度掌握化学学科知识,教师要巧妙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有效提升学生学习成效,增强学生学科素养,从而深度开展创新性、创造性教育教学活动,为学生逐步形成良好学习思想、培养高尚探索意志提供助力。教师要结合当前高中化学教学目标任务及发展方向,巧妙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实践教育教学活动,进而从根本上帮助学生了解高中化学的知识结构特点,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将具有难度性、复杂性、危险性的化学实验过程进行直观、形象地呈现,从而全面加强学生化学学习能力,为学生综合性、高效性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另外,教师要结合信息技术手段的便捷性、高效性特点,有效加强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成效,提升学生课堂学习效率,促使学生逐步形成多样性、趣味性学习认知能力,更为深刻且多元的开展实践学习活动,对传统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进行理念上、行为上的颠覆,促进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创新进程。

例如:在高中化学实验过程中,经常会运用到浓硫酸,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滴落到皮肤上、眼睛里,就会造成不可恢复的伤害,为了帮助高中生更好地进行化学知识学习活动,保证高中生的生命安全,教师巧妙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过程,帮助学生创设真实、形象、直观的化学实验过程,让学生可以不用亲自动手实验就可以得到真实的实验结果,进而增强学生受到浓硫酸侵害的风险,全面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驾驭与应用能力,为学生高质量开展实践学习活动提供助力,全面强化高中生对化学实验的学习成果,促使高中生的化学学习观逐步形成,提升高中化学教学整体成效,发挥信息技术的重要教学优势。

(六)创新设计微型实验,巧妙渗透实验教学

微型实验具有操作流程简单、占用时间较短等优点,可以在节省时间的同时,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进而加强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偏好,去选择自己喜欢的微型实验,然后再按照自己的思路,逐步地去进行实际操作。这样进行了多角度的化学思考,进行了多种实践的尝试,从而能够极大地提升他们的化学思考的品质。然而,在当前的高中化学教学中,许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微”的特色,有的老师过于注重“微”的设计,忽视了某些重要的环节,不利于学生对实验的理解和对化学反应过程的理解,进而不利于微观的教学。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思考怎样利用显微实验,来达到高中化学实验的科学目的,在进行微观实验的时候,要注重对实验的具体步骤进行细致的剖析,防止在实践的时候,避免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想当然的进行改变。

(七)注重学科分析,反思实验结论

在高中化学实验的设计和组织上,既要使同学们“动起来”, 还要培养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思考与理解,从而提高学生对化学的认识。所以,在课程改革中,要注重“学科分析”,并能更好地指导学生的思维活动。这一点在过去的高中化学实验中经常被忽略。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认为“学生完成作业”是一种教学的终结,不能及时地引导学生对作业结果进行分析。在这样的条件下,由于对一些具体问题的忽视,导致了对所学内容的误解。这就要求在教学中要重视对实验的观察和分析,同时要指导学生对实验的总结。在进行分析和思考的时候,学生会自然而然地养成一种“在做中思考”的良好习惯,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提升实验的效率,还可以对今后的化学学习起到推动作用。与此同时,在对其它同学的错误操练进行反省的过程中,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对自己的实际操作行为进行调节,从而培养出一个好的化学实验习惯,这对推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结语

在新课标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该投入更多的心力在化学实验教
学的创新上面,以引导学生有更好的思维发展。从化学实验入手进行化学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师生的互动,从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化学知识。知识最终要回归到实践当中,通过导学案的学习,学生能更明白如何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达到学以致用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游惠芳.新课改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改进与创新[J].课程教育研究,2020(19):186+189.

[2]吴红波.新课改下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2(21):91-93.

[3]姚毅.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策略探究[J].求知导刊,2022(2):47-4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