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幼儿园如何通过美育活动对幼儿开展美育教育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李晓洁

石家庄市第三幼儿园 050011

摘要

美育教育的核心是以幼儿的健康成长为根本,以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为目标。美育活动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幼儿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能力的关键途径。但由于幼儿本身的身心发展水平具有局限性,他们在美育活动中的认知经常处于浅层次的状态,难以对相关事物形成深入的审美体验。对此,教师应当精心设计美育活动,通过科学合理的教育方式,使幼儿产生深度的审美体验。基于此,文章对幼儿园美育活动的重要意义进行阐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教育策略。


关键词

幼儿园;美育活动;美育教育;策略

正文


幼儿园美育是指通过环境、游戏和艺术等手段,培养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美”包括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中一切美好的事物;“育”则强调了教育在于引导幼儿向善向上发展。因此,幼儿园美育不仅应引导幼儿欣赏美丽的事物,还应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以及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美育作为学前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能够提升幼儿的审美鉴赏能力,使他们学会用美的眼光观察世界、认识世界,激发幼儿的天性,使其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促进幼儿个性的和谐发展。但从当前的幼儿园教育情况来看,美育活动与美术、音乐等艺术类课程画上了等号,缺乏独立的课程体系和教育系统。幼儿园美育教育并不是指艺术技能的教授,而是全方位的,作为幼儿园教师,应当关注幼儿的深度情感体验。

一、幼儿园美育活动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幼儿形成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开展美育活动,能够使幼儿养成良好的审美素养。幼儿园美育活动的开展应当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培养幼儿的个性,在以幼儿为主体的前提下,尊重幼儿的自主活动,通过各种艺术活动的开展来提升幼儿的创造力,使幼儿在绘画、歌唱、舞蹈方面尽情地展现自我,让幼儿的创造力得到不断的发展,使幼儿的情感在活动中能够得到充分的激发1。幼儿园美育活动的开展,能够使幼儿直观地感受活动中创造性思维的魅力,通过自己的不断探索,逐渐形成创造性思维。

(二)有利于幼儿自主性的发展

幼儿园美育活动中,幼儿在感受与欣赏的过程中能自主发现问题,主动参与学习,大胆地表达,进而进行创造。幼儿能在学习中,主动进行知识的建构,与同伴进行合作探究学习,不断对学习内容和形式进行创新,增强幼儿的自主性和创新能力。在幼儿园美育活动中,愉悦的创作氛围、宽松的心理环境、启发的指导鼓励、丰富的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全身心地投入,从而培养自信心和兴趣,有利于幼儿自主性的发展。

(三)有利于幼儿树立健全人格

幼儿园活动中融入美育活动能够使幼儿完善艺术的审美,提升幼儿的生活体验。在幼儿园美育活动开展过程中,应该创设良好的美育环境,从幼儿的实际生活出发,重视培养地域文化的内容,结合本土的艺术历史,使幼儿浸润在美育活动的海洋中。在幼儿园美育活动中,通过结合本土文化开展的美育活动,能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有利于增强幼儿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与认同,有利于幼儿树立健全人格,从而能够利用本土资源进行创造表现2

二、幼儿园美育教育活动的现状分析

(一)传统教育理念陈旧

教师在美育教育活动中,片面认为美育教育活动等于美术课程或者音乐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技能训练、忽略对幼儿的兴趣培养。在音乐课程中,过于注重歌唱技能的训练,只让幼儿进行发声练习以及简单的歌唱。这些重视技能训练、忽略对幼儿的兴趣培养的活动,让幼儿自主性和创造性被忽略,同时也忽视了审美素养的熏陶和审美能力的培养。因此,幼儿园需要整合幼儿园课程建设,将美育教育活动渗透一日生活皆教育的理念中,重塑学习生活之美。

(二)缺乏正确的美育教育目标

教师在美育教育,片面认为环境仅仅只是打造美观的主题墙等环境,装饰漂亮、美观即可。幼儿园美育活动的开展可以是多种多样的,立足幼儿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美育形式,开展高质量的美育教育,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将自然中和日常生活中各种有趣的美育教育活动进行有效的创设,融入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幼儿园可以结合本土文化,鼓励幼儿利用身边环境资源,共同创造性进行表现创造环境,创设幼儿园环境熏陶,营造亲近自然之美。

三、幼儿园美育活动的有效策略

(一)创设美的环境

3~6岁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学习离不开环境,因此通过环境进行美的熏陶是幼儿园美育的重要途径。幼儿园的环境是一个由多种元素构成的综合体,包括建筑装修、场地设施、植被绿化、空间布置等。我们应把美育融入幼儿目光所及的每一处,从建筑外墙色调的选择、场地的规划、绿植的搭配,到每一处墙面、每一个角落,都应该是一种经过精心修饰又不露痕迹、源于自然又超越自然的美,这样才能帮助幼儿产生对美的事物、美的境界的关注与欣赏,并与环境达成更好的互动。班级环境的打造,要秉持“幼儿是环境的主人”理念,让幼儿参与环境创设的全过程,充分发挥环境的浸润作用。升班了,和幼儿一起协商班级环境的主色调,让色彩搭配和谐统一;过新年了,师幼一起欣赏并模仿《清明上河图》布置新年大集;植物角准备升级改造,幼儿以小组为单位提供方案,选择出最受欢迎的植物角设计,利用树墩、轮胎、大石头等自然物,把花草和小动物摆放得错落有致、疏密有法、赏心悦目。

(二)通过绘本阅读培养审美素养

陶行知是中国现代教育家之一,他强调美育教育对于幼儿成长的重要性,并主张通过阅读来激发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性思维。通过阅读绘本,幼儿能够提高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同时还能培养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素养,而在绘本阅读中,让幼儿自主选择绘本,可以更好地发挥幼儿的个性特点,激发其阅读兴趣和热情3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引导幼儿自主选择绘本:首先,教师可以在阅读角落或图书角摆放各种类型的绘本,并简单地介绍每本绘本的主题和特点。然后,让幼儿自由地浏览并挑选自己最感兴趣的绘本。其次,教师可以邀请幼儿交流所选绘本的内容以及自己为何选择该绘本的原因。这样既能够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绘本内容,也能够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另外,教师还可以在幼儿自主选择绘本的基础上,设计一些有趣的阅读活动,比如幼儿可以在课堂上制作一个属于自己的“绘本收藏册”,将自己挑选的优秀绘本进行收藏,不断地丰富自己的阅读体验。教师可以监督幼儿的绘本收藏,及时了解幼儿的阅读兴趣和喜好,从而更好地指导他们的阅读发展。通过以上方式,让幼儿自主选择绘本可以更好地激发幼儿的阅读热情和兴趣,让他们在阅读中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三)开展丰富的美育活动

可以利用音乐进行美育教育。优美动听的乐曲能够让幼儿沉浸于美妙的旋律之中,使幼儿在享受中收获知识。比如,在大班歌唱教学活动“小老鼠上灯台”中,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具有江南特色或者民族风格的歌曲作为主题曲,引导幼儿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了解不同地域、民族文化以及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知识。这不仅能够提高幼儿的音乐素养,还有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审美观念。

除此以外,还可以举办文艺演出或者展览活动。幼儿展示自己的才艺和作品,并与其他小伙伴交流分享,能够获得更多的快乐。比如,在大班戏剧表演活动“咕咚来了”中,幼儿需要分别扮演咕咚、兔子、猫咪等角色,共同完成一场有趣的故事表演。整个过程中,幼儿需要充分调动感官,才能顺利地表演完剧目,这有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和创造潜能。

(四)以传统文化融通艺术教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种“为人”的精神文化,能够温润心灵﹑厚植家国情怀、提升人生境界。幼儿园应精选活动素材,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创造性地转化为幼儿艺术教育资源。一方面,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地转化为课程资源。“和”是中国美学中具有理想意义的重要范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和”为理想。幼儿园应以“和而不同、美美与共"为社会价值引领,依托中华“和美”思想,创建“和美文化”,将广博的中华传统文化资源转化为幼儿学习的课程资源4。如幼儿园组织的“一园一品:舌尖上的美食文化”活动,可以引导幼儿跟随员工扮演的吉祥物“和和美美”,通过品尝美食了解各地文化特点,体验风土人情;幼儿园还可以购置儿童版跑旱船、抬花轿、骑毛驴、耍龙灯等民间艺术器材,让幼儿潜移默化地感受传统艺术熏陶和影响。幼儿园通过创生一系列的“和美”文化活动,唤醒了师幼的“和美”因子,引导幼儿拥有“美”的眼睛、“美”的耳朵和“美”的心灵。另一方面,组织幼儿开展丰富的艺术社会实践活动。丰富的社会文化资源蕴含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幼儿园应激活优秀文化资源,让幼儿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如幼儿园可以将社会文化艺术资源引入课程,组织幼儿走进民俗展,了解并亲自尝试皮影、泥人、面人、剪纸、版画等民间艺术形式;走进衍纸艺术展,领略衍纸大师的艺术作品,学习衍纸技法;走进百年水彩画美术展,了解水彩画的魅力;走进城市规划馆,感受岁月变换的城市容颜。教师还可以鼓励家长带领幼儿走进城市中的美术馆、博物馆,让幼儿与家长一起感受中华大地上的文化艺术魅力,触摸中华文化文脉﹐进而丰富幼儿性情,陶冶幼儿心灵。

(五)利用自然资源开展美育活动

美育的目的就是发展人的个性、陶冶人的情操,使人得到和谐、健康和全面的发展。幼儿园应当重视审美教育,让孩子们多在自然环境中受到正向的感染和熏陶,形成良好的审美意识,从而更好地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

不少教师认为,审美教育只有利用各种高级的素材,才能为孩子们营造良好的审美教育氛围。其实,对孩子们而言,让他们充分沉浸在美好的自然环境中,就是一种最直接也最有效的审美教育。幼儿园应当鼓励教师合理利用身边的各种自然资源,多带孩子们去户外探索与感受,让幼儿从自然环境中获得美的体验。幼儿园还应注重全面提升教师的审美素养和美育能力,让教师认识到自然环境中蕴含着丰富的美育素材,要有效利用自然资源开展审美教育5

教师可以多带领幼儿去自然环境中真实体验,感受一年四季的不同风光。例如,春天,可以带领幼儿去田野踏青,感受春的生机勃勃;夏天,可以带领幼儿去湖边观赏荷花、水景;秋天,可以带领幼儿去田野辨识各种各样的农作物,如大豆、玉米、高粱等;冬天,则可以带领幼儿到户外感受冰雪世界。这些都能够带给幼儿不同的审美体验,有助于陶冶孩子们的性情。教师还可以将自然资源搬进课堂,组织一些轻松、有趣的实践活动。比如,春季,教师可以在教室里饲养小蝌蚪或蚕宝宝,让幼儿观察它们的生长变化。小班幼儿可尝试用手指画的方式进行添画,中大班幼儿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水平,可以在观察后尝试绘制青蛙成长过程图。这些活动,能够很好地提升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审美感受力。

另外,培养幼儿的审美感知能力,是进行艺术欣赏和艺术创作活动的基础。教师要开阔视野,善于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开展艺术创作活动,带给孩子们丰富的学习体验。例如,在教师的鼓励下,孩子们可以用湿润的泥沙捏制小小的雕塑,可以用枯树枝制作贴画,还可以在光滑的石头上进行绘画等,孩子们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制作出了各种生动形象的艺术作品。这样的活动方式给幼儿提供了开放性的探索空间,孩子们可以利用各种物品进行自由表达,不断提升审美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幼儿园阶段是儿童身心发展和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也是接受美学启蒙的良好时机。美育活动在幼儿园教育中占据着重要位置,也是促进幼儿健康全面发展的关键一环。目前幼儿园美育依然存在着不足之处,浅层化、低效化的美育活动难以起到理想的育人效果,美育之路任重而道远。教师要树立科学的美育理念,立足于幼儿的真实生活经验,不断探索新的美育方式,让美育不再是获取零散的经验,而是真正融入幼儿园活动当中,成为幼儿生活与成长过程中的新鲜血液,滋养幼儿的心灵、启迪幼儿的智慧、完善幼儿的人格,帮助幼儿挖掘生活的美好元素,促进幼儿审美素养的发展,对幼儿未来整个人生起到深刻影响。

 

参考文献:

1]余露,周涵,成云,等.新时代幼儿美育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与改进策略[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23,39( 4) : 91-97.

2]张鲁萍.幼儿园美育课程的探索之旅[J].山东教育,2020(Z6):19-20.

[3] 张宗芳.浅谈幼儿园绘本阅读促进幼儿美育发展策略的研究[J].当代教研论丛.2019(12):2.

[4] 孟金花,王月芳.论美育为深度学习提供的可能性[J].艺术教育,2021(08):249-252.

[5] 李娟.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对幼儿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影响研究 J]. 美术教育研究, 2020(4):13914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