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初中化学高效课堂的策略探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何亚坤

岳阳县毛田镇相思中学414100

摘要

初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构建,不仅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国家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根本要求。但是,构建高效课堂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牵扯到了很多方面,因此,老师们必须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对初中化学的教学内容和特征进行持续地挖掘和学习,并以学生们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对教学活动展开有效地设计,保证建立高效课堂的工作可以落实到实处。


关键词

初中化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正文


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中,如何构建高效的化学课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初中化学教师要构建高效课堂,就必须以师生互动为出发点,营造一个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对学生进行关注和了解,对教学设计进行优化,设置合理的问题,并对学生进行思维的指导,让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实验之中,并对学科知识进行学习。并在此基础上,加大对直观电子教育手段的运用,为建设高互动、高效率、高活跃性的有效课堂提供了有利的教学环境。

一、初中化学高效课堂的必备要素

高效课堂具有高活跃性、高互动性、高参与度、高效率性的特点,教师和学生作为课堂互动的主体,是构建高效化学课堂的关键要素。除此之外,化学知识、教学方法、教学工作、课堂模式均是构成高效化学课堂的必备要素,也是化学教师在设计和构建教学课堂时必须抓住的关键要素。

(一)主观要素

新课标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和学习知识的主阵地。根据新课标要求,化学教师要促进师生身份和角色的转变,将学生放置于课堂的中心地位,调动并强化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师生互动是高效课堂不可或缺的要素,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在设计和开展课堂教学工作时,要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教师则扮演好教学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接受知识、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

教师和学生是构成化学课堂的主观要素,化学教师要处理好主观要素在化学课堂中的主次关系,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将学生作为课堂构建的主体,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采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或实验,强化学生这一主观要素在构建化学高效课堂中的重要地位。

(二)客观要素

班级环境、教学工具、教学方法、化学知识都是构成化学课堂的客观要素,化学教师处理好课堂的各类客观要素,科学合理地“排兵布阵”,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知识和参与课堂的兴趣,从而强化师生互动性,构建高效互动的化学课堂,是实现课堂高效教学的关键要素。这就需要化学教师根据学生实际兴趣点,借助多媒体教具、投影仪等,更新方法,构建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探索化学知识的兴趣,不断强化学生化学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未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学生的主体性。所以,在开展初中化学教学设计的时候,教师应该将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上,并用科学合理的手段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能够自主地对知识进行探究。然而,目前仍有不少初中化学教师在课堂中将学生置于被动地位,导致学生无法挖掘知识的魅力及价值,无法对学习产生兴趣,教与学两方面的融合过程因此受到一定消极影响,教师无法给予学生针对性指导,课堂教学效果相对较差。

(二)忽视化学实验的作用

实验教学是初中化学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能够有效强化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并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从而做到学以致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将化学实验置于重要位置,并根据实际情况开展高效的化学实验教学活动。然而,结合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化学教师总是过于关注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及教学进度,并不重视化学实验教学,只是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实验演示,或者定期组织学生到化学实验室按照理论知识的操作步骤模拟实验内容,这种方式缺乏科学性及合理性,没有给予学生探究的机会,使得实验教学的价值发挥受到了影响,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三)化学知识未与生活相结合

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但是,教材中的内容相对抽象,并没有体现与生活的联系,所以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诸多难题,甚至认为自己在化学学习方面没有什么优势。作为教师,应当基于知识与生活的联系,采用生活化教学方法进行有效教学。就目前情况而言,大多数教师在进行化学知识的教学时,并没有做到知识与生活的结合,所以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发现化学知识的趣味性,甚至认为化学学习很难,逐渐丧失了学习兴趣,导致化学教学效率不高。

三、构建初中化学高效课堂的策略

(一)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过去,很多教师往往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忽视学生的接受程度,只注重灌输化学知识。在教育质量越来越高的今天,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还要给予学生独立思考、探究所学知识并加以应用的机会。初中化学与其他科目的区别在于,初中三年级学生刚开始接触初中化学,同时与其他科目的相关性较低,不受其影响。因此,在化学课开始时,学生可以根据化学新领域的特点,自信地学习化学。由于年龄特点,初中生的自尊心较强,而今天的青少年学生个性更加开放,自我表达的欲望强烈。因此,不同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存在显著差异。由于这些特点,教师应注意根据学生的课堂能力进行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耐心地教学生。对于进入学习状态慢的学生,教师更需要在课堂上多加关注和信任。为了激励他们,有时可以借助了解他们的兴趣的方式,尝试激励他们,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并帮助老师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比如,在教学时,给迟到的同学提出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如果他们回答正确,及时给予他们肯定和表扬。

(二)创新教法,创造高效课堂构建条件

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构建高效互动的化学课堂,教师就要从教法、问题、探索模式等方面出发,满足构建高效课堂的主客观条件,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思考和学习知识。

1)设置问题,引导思考

在化学课堂中,教师要设置合理问题,引导学生学习和课堂探索。化学教师要重点关注问题设置,根据单元教学内容,设置难度循序渐进、具有启发性和引导性的问题。

例如,在“红磷燃烧检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教师首先提出问题:“氧气具有什么作用?”学生回答:“氧气是空气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呼吸的必要物质;氧气还是物质发生燃烧反应的媒介,没有氧气物质不能发生燃烧反应。”其次,教师提出思考类问题:“氧气在空气中的含量是多少?怎样才能检验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提示:从氧气的作用和性质出发分析。”学生结合氧气作为呼吸作用和燃烧反应必要条件这一性质,从这两个角度设计实验。有的学生提出:“可以通过呼吸前后,空气质量的变化确定氧气的含量。”但是,这一实验的可操作性较弱。有的学生从燃烧反应的角度出发,设计实验:物质燃烧后集气瓶内倒流水的刻度则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教师引发学生头脑风暴,与学生一起分析实验的可行性,排除不可行实验后,对具体设计具有可行性的化学实验,组织学生动手实验。最后,在红磷燃烧过程中,教师辅助学生排除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的诸多要素,引导学生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加深对空气中的氧气含量、燃烧反应的认知。

2)化学小组,合作探索

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要素。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化学教师可通过布置任务、化学小组,驱动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理解化学概念,观察化学反应,学习知识。

“氧气的制备”实验为例,首先,教师按照同桌两人一组的原则,将班级内的学生划分为几个实验小组,要求同桌两人共同完成氧气制取和检验这一实验,合作解决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实验顺利进行。其次,教师在强调实验注意事项的基础上,将课堂的主要时间交给学生,由学生合作完成实验。学生从气密性检查、实验器材安装、氧气制取、检验四个环节入手,在实验中分析和了解实验原理,掌握化学实验室操作技能。小组间可采取对照实验的方法,记录同一容量集气瓶氧气时间,对比二者的差距。当学生发现自己小组与其他小组所收集的氧气燃烧时间不同,自己所收集的氧气木条复燃速度较慢,则需要提出问题,并复盘实验过程,分析导致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解决存在的实验问题。例如,某小组学生所制取的氧气木条复燃速度较慢,教师发现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复盘实验过程。经过过程复盘,学生发现在收集氧气时,由于比较着急,在气泡产生时就将导管伸入集气瓶瓶口,忽视在这一阶段所产生的氧气中混有一定量的空气,集气瓶内的氧气纯度不高。最后,教师组织学生小组间交流实验过程,总结实验步骤和实验问题。

3)采用实验,营造氛围

化学实验可以满足学生动手实践的学习期望,初中化学教材为教师提供了多样化的实验素材,且均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化学教师可将实验贯穿知识教学的全程,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强化课堂互动性和活跃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在学生动手实验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化学实验所蕴含的知识的理解程度。

例如,在“空气与水”专题教学中,教师以“水的净化”为任务,将水的过滤实验与蒸馏水的实验结合在一起,按照四人一组的原则,将班级内的学生划分为几个实验小组,由学生共同进行水的过滤这一简单实验和蒸馏水的制取这一复杂实验,在实验中认识水的性质和不同形态。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较大的自主权,教师仅负责实验过程的安全性,由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自主进行化学实验,通过过滤剔除河水中明显的固体杂质;通过高温蒸馏和冷却,获得纯净水。

(三)加强直观电教手段的应用

使用直观电教手段,能够实现图文结合,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具象化,便于学生理解,从而降低学习难度,增强学生对化学知识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所以,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利用电子教学手段。

例如,在教学“原子的结构”的相关知识时,教师需要明确,原子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即便教材中对相关概念进行了详细讲解,学生也还是会出现听不懂的情况。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实现对原子相关知识的进一步了解与掌握,教师可以将多媒体技术利用起来,制作直观形象的三维动画视频,使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微观粒子的变化,并对原子的形象有深入认识。之后,教师再对相关知识进行讲解时,学生就不会感觉枯燥和抽象了。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堂教学效率也能够得到进一步提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将电教手段灵活运用起来,可以使相关知识变得形象直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相关知识的学习难度,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快速且高效地掌握所学内容,在提升教学效率的同时,有效推进学生化学学科能力的发展。

(四)重视实验教学的有效开展

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的“半边天”,因此,教师需要将其放在重要位置,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科学合理的方式开展相关的实验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良好的实验探究的过程当中不断促进自己对于化学实验理论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教学“制取氧气”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实验教学,使学生在参与实验的过程中,形成较强的实践能力。首先,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来到实验室,并将相关器材分发下去,引导学生回忆制取氧气的装置及氧气的性质等知识,并陈述制取氧气的流程。其次,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与空间,使其进行设备组装。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能够看到实验现象,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同时能够对实验所涉及的理论知识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极大的提升。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重视实验教学的开展,促使学生不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推动学生实践能力的不断发展,从而使化学教学取得理想的效果。

四、结语

高效课堂的构建,可以让学生的学习热情更上一层楼,让他们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出更强的学习能力和更高的核心素养,让他们逐步成为国家需要的优秀人才。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重建立有效的课堂,以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闵忠林.初中化学高效课堂中的思维教学策略初探[J].学周刊,2020(35):35-36.

[2]朱静.浅析构建初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C]//2020年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北京: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2670-2672.

[3]张芳.新时期初中化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60):128-129.

[4]王菁.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智力,2021(17):139-14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