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在高校英语专业中的应用
摘要
关键词
课程思政;高校英语专业;专业课程
正文
1.研究背景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国民素质的不断提高,高校学生作为时代发展的接班人,其思想素质教育不容或缺。“课程思政”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之下出现并逐渐在各高校得以实施。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在此基础上,2018年9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2]。可见,高效落实课程思政成为立德树人任务的战略举措,亦是其题中应有之意。不论是在何种阶段,对于教育者来说,对学生德行的培养在多维度教育中应秉要执本,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割裂。因此,高校英语专业课程不仅要将专业知识与能力传授给学生,还应致力于培养和塑造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把课程思政与英语专业课程相结合,将“隐性”教育巧妙地融合在“显性”教育当中,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培养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
2.高校英语专业课程思政的理论价值
2.1课程思政建设有利于高校人才培养、以德促学
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致力于将育人和育才统一起来,做到育人与育才协同发展,避免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两张皮”问题。我们重视和强调课程思政,并不是削弱或否定专业课程的价值,而是要求把专业课程教得更好,由此各门课程才能成为有价值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3]。高校英语专业致力于培养英语专业学识扎实、知识面广、语言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可持续发展潜力的高素质英语复合型人才,然而,单一的专业课程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侧重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以及听说读看写能力的提高。高校应该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和进步的需要,倡导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旨在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及文化自信的建立,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这就需要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使专业知识的学习与思想政治的提高齐头并进,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英语知识的同时增强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
2.2课程思政建设有利于高校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体系构建
德育自古以来便是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切教育之本。高校以德立学,以德施教都是秉承以学生为中心,达到以德育人、立德树人的目的。立德树人作为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不仅对学生的人生理念有重要的影响,对其未来的发展也能够起到指导的作用,有利于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增强他们的思想认同感和归属感,激发其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这一切均离不开相关理念的指导。在此基础上,高校能够紧跟时代发展的要求,在国家教育发展基础上建立完备的课程思政体系。教师才能基于专业知识和理念的指导,深入挖掘课程中所蕴含的有价值的课程思政教育资源及素材,结合学生情况以及思政因素适当选用教材进行教学,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3课程思政建设有利于提高学生文化自信、挖掘理想信念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其发展的重要支撑。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文化交流和融合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面对各种文化,学生往往持有博采众长、兼容并蓄之势,尤其对英语专业学生来说,在吸收其他优秀文化的同时,要注意立足根本。语言教学的根本是文化价值的传输与渗透,语言教学的过程即通过语言的生命力与互动性感受文化内涵、理解文化差异[4]。在英语专业学习中,学生需要不断接触和学习其他文化,深入挖掘这些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能够使得高校英语专业学生把所学习外国语言知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对比,发现并认识中华文化的优秀之处,不断增强自我意识、提高思想觉悟和文化认同感,增强文化自信。
3.高校英语专业课程思政的时代价值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形势,我国作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国,需要具有前瞻性的战略方法和可实施性的举措来推动国家的正向发展。而这亟需各行业的具有坚定信念和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也需要具有专业实力的外交人才,此类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教育决定着今天,也决定着未来,好的教育一定离不开德育。实施课程思政能够培养适应形势的多方面人才,有助于未来把握机遇、迎接挑战。
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一大主题,面对发展,一定离不开创新。在社会大变革、文化大繁荣的时代,树立科学的思维是基本的保障和基础,创新的思维则是前进的加速带。课程思政强调要用辩证的思维方式去看待事物,用批判的眼光去审时度势,而不是固步自封、墨守成规。然而,英语专业学生普遍存在辩证思维能力不强的局限性。因此,需要通过教育来转变他们的思维方式,并教会他们用批判的眼光吸收和理解知识,建立自己的理解。在课程思政建设的具体过程中,以新思维催生新思路、以新思路谋求新发展、以新发展推动新方法,以新方法解决新问题,从而实现课程思政的创新发展。
4.高校英语专业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
4.1提升英语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实施课程思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5]。高校实施课程思政,需要着眼于教师的思想政治建设以及能力提高。首先,专业教师要不断巩固专业基础知识,在讲好专业知识的基础之上,深入挖掘教材当中具有课程思政价值的内容,选取具有课程思政价值内涵的内容对学生进行重点讲授。其次,教师要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此外,教师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为人师表,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再者,各专业教师需要有虚心学习的信念,通过与思政专业教师进行交流,掌握思政教育的基本理念和方法,在交流与学习当中不断完善自我。
4.2高校建立课程思政实施和教学体系
《纲要》指出,高校要有针对性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切实落实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一级学科、专业学位类别(领域)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6]。欲破坚冰,政策先行。高校需要了解并善用相关政策,构建合理的教学体系,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和教学结果评价中,以及重点解读《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严格落实《纲要》的相关要求,适当调整和完善公共教育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实践类课程。同时,选择适当的教材也是关键,高校可以适当选择课程思政适配书本,可以引入思政相关教材进行拓展。通过这些措施,高校可以更好地实施课程思政,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贡献。
4.3创新教学模式或教学方式
所谓创新教学模式或教学方式,就是要紧跟时代步伐,在理解最新政策的基础上,突破传统及常规理念,结合学生以及教材特点,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思想相互融合,打破传统的学科壁垒,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达到专业知识学习及思政能力提高的双重目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局限于课堂的讲授以及对教材的解读,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以及实际应用能力。如今,许多网络教学平台纷至沓来,如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等,除此之外,第二课堂、第三课堂等也为教学进行了适当延伸。高校应积极引入平台高质量课程思政课程,提倡英语专业学生自主搜集观看思政示范课程,充分利用网络思政教育的渠道,从而实现课堂学习与网络学习的融合。高校教师通过充分利用第二课堂、第三课堂、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结合时代要求,开展课程思政的学习,让学生在锻炼其自主思维能力,提高其创新实践能力的同时,学习课程思政理念,落实课程思政要求。
5.“理解当代中国”素材在高校英语专业课程思政中的应用
在当今国际形势下,中国对外交流日益推进,不断为全球治理注入中国力量、展现中国智慧。习近平外交思想指引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开拓前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之路越走越宽广,我国建交国总数日益增长。在此形势下,我国需要培养专业优秀人才,能够在与他国实现充分的外交外贸的同时,在国际社会“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高校提高英语专业学生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教材的研究与应用必不可少。在教育部推出的各类新教材中,“理解当代中国”系列教材得到了广泛关注并在多个高校得以投入使用。
“理解当代中国”系列教材包含多个语种的多个类别图书,致力于培养理解当代中国、讲好中国故事的时代新人。以《理解当代中国—英语演讲教程》为例,此书被引入我校英语专业演讲课程当中。演讲形式对于学生来说最能够抒发情感,表达自己的观念。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结合英语语言专业知识教育,有效利用英语课程的跨文化特点,有机融入与课程思政内容相关的中国故事[7]。《英语演讲教程》设置多样化模块,示例如下:
单元结构(主要) | 教材特色及目的 | 课堂讲授及应用 |
Understanding Contemporary China | 帮助学生理解当代中国的治理理念、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经验,增强文化自信,培养家国情怀。 | 教师引导学生在所给语篇中自主选择感兴趣的一篇,深入解读,理解其中所蕴含的课程思政元素,理解其修辞手法、演讲技能等,锻炼专业技能。 |
Understanding Public Speaking | 进行演讲技能输入,训练演讲技能。 | |
Making Your Voice Heard | 产出导向,讲述中国 | 教师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演讲当中,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
教师在教学当中,通过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教材内容,研读教材文章,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与英语演讲能力的培养有机融合起来,引导学生在学习英语演讲专业知识的同时,能够理解思想的核心要义,理解中国当今的形势,从跨文化视角阐释中国道路和中国智慧,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能力和传播能力。
6.总结
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战略举措,是培养时代发展新人、适应对外开放步伐的题中应有之意。高校英语专业承载着培养具有扎实专业知识、爱国主义情怀、语言实践能力、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高素质发展人才的任务,落实课程思政任重而道远,需要从多个层面探索创新。需要高校建立课程思政实施和教学体系,提升英语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深度解读政策,结合教材研读,将其贯彻实施到英语专业教学当中,鼓励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平台以及第一课堂以外的路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能够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融思政于专业知识学习当中、于实践当中,实现育人和育才协同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烁:《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人民日报》,2016年12月09日
[2]习近平.2017.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
[3]周丽敏,王亚敏,邢振江.旅游英语翻译课程思政的价值旨趣及其实践路径[J].上海翻译,2023(02):55-59
[4]战双鹃.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发展:可为、应为与何为[J].当代外语研究,2022(06):68-75
[5]习书记向全国广大教师致慰问信[N].《人民日报》,2013年9月10日
[6]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EB/OL].(2020-05-28)[2021-08-02].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
[7]温颖茜.大学英语教学中讲好中国故事的理论逻辑与教学实践[J].语言与文化,2022(08):148-1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