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启蒙,艺术体验——关于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儿童版画赏析教育探析
摘要
关键词
小学美术;儿童版画;赏析教育
正文
在新时期下,小学美术教师受到素质教育的影响,以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为目标,结合儿童版画开展创新实践,组织赏析教育向学生传授分析解读的方法和技巧,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从中感知版画的艺术美,在分析鉴赏中带给学生多重感官体验,彰显美术学科的育人的价值,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一、创设教学情境,讲述版画知识
小学美术教师组织教学之前,要先了解班级中学生的发展情况,围绕儿童板块创设多种教学情境,补充版画相关的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在情境中组织开展赏析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让其感知到儿童版画的魅力,在课堂学习中投入更多的精力,提高赏析教育的有效性,助力学生全面发展。比如,小学美术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课本第13课《吹塑纸版画》,在课堂学习中借助多媒体出示传统木板年画《灶老爷》,带领学生分析画作,引出版画并补充相关的知识,以作品为例向学生讲授版画的特点,播放版画的制作过程,让学生了解版画的制作步骤“画稿——制版——印刷”,接着抛出问题“你知道版画分为哪些种类吗?”呈现多幅版画作品吸引学生的眼球,以作品为例展开讲解,让学生对版画产生系统的认知,了解木版画、石版画、铜版画、丝网版画等版画作品的特点,由此引出吹塑纸版画并询问学生“你觉得吹塑纸版画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呢?”播放相关的视频为学生答疑解惑,围绕世界现存最早的版画《金刚般若经》展开深入的分析,积累更多有关版画的知识,培养学生文化传承的意识。
二、组织任务驱动,鼓励自主探究
在新时期下,小学美术教师引入合作学习创新课堂设计,为儿童板块为学生布置合作探究的任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任务驱动下分析探究儿童板块,感知其审美价值。美术教师要贴合学生的实际学情布置学习任务,在实践教学中贯彻落实赏析教育,以儿童版画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探究学习中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彰显美术学科的育人价值,为学生创设更好的成长环境,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推动学生全面发展。仍以《吹塑纸版画》为例,在课堂学习中播放视频让学生感知吹塑纸版画独特的肌理美感,呈现《有桥的风景》这一吹塑纸版画作品,并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结合作品的肌理局部互动探究肌理的制作方法,感受吹塑纸版画印迹之美,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合作探究,分析解读作品的艺术美,围绕肌理展开表述,分享不同的观点和看法,结合图片展开想象和联想,观察生活中细致微小的画面,尝试运用刻、压、按等方法创作,在探究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1]。
三、设计趣味问题,开展思维碰撞
小学生思维较为活跃,可塑性极强,版画对学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美术教师组织赏析教育期间,要关注到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围绕儿童版画作品设计趣味问题,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互动沟通,表述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在思维碰撞中得到锻炼,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加深对儿童版画的理解和感知。在此期间,小学美术教师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适时地抛出问题加以引导,在思维碰撞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赏析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审美意识。比如,小学美术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课本第14课《藏书票》,在课堂学习中借助多媒体介绍藏书票的知识,展示中国最早的藏书票——英伟藏书,让学生了解藏书票为拓印而成的小幅版画,接着带领学生欣赏藏书票,设置问题“藏书票作品应该具备怎样的特征?”呈现一些随时代发展而发生变化的新作品以及学生作品,鼓励学生欣赏品鉴,开展思维碰撞落实赏析教育,紧接着借助课件展示藏书票的纸版画的制作方法,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结合教师提供的材料开展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2]。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下,小学美术教师围绕儿童版画开展赏析教育,引入多种教学手段创新课堂模式,结合儿童版画的内容整合相关的学习资源,创设多种教学情境夯实理论基础,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围绕版画为学生设计探究任务,指导学生运用教师传授的赏析技巧,感知版画的艺术美,提高学生分析品鉴的能力,在思维的碰撞中激发创作灵感,在实践创作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在赏析教育中收获更多的内容。
参考文献:
[1]宋易蔚.审美判断视域下美术版画语言的运用——以苏少版美术教材为例[J].幸福家庭,2022(22):82-84.
[2]李双江.新课标下黑白木刻版画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基于北京师范大学贵阳附属中学的教学实践[D].重庆:西南大学,2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