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工作融入育人环节的有效路径
摘要
关键词
立德树人;德育;道德体验
正文
引言:义务教育阶段是学生人生发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他们正处在身心成长的关键时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和独立性。这一时期的学生通常都有一定的叛逆心理,尽管有一定的抽象思维,但这一阶段的学生缺乏客观判断的能力,甚至因为外界的环境变化容易导致情绪上的波动。基于学生的成长发展需求,初中阶段做好德育工作很有必要,对学生的言行进行约束,不仅能避免学生出现一些不道德的行为,更重要的是能避免学生因为外界不良信息影响,产生错误的认知。所以在初中阶段做好学生的思想建设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很重要。落实好初中德育工作才是兼顾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之途,让立德树人的口号成为现实不再是空谈,接下来本文就基于初中教育工作探讨如何有效践行德育工作。
一、遵循德育原则,丰富德育内容
为了避免德育实践课程教学内容单一枯燥的问题,教师需要不断对德育内容进行丰富扩充,同时还有保障德育实践过程严格秉持德育的整体性、层次性和渗透性原则,德育资源可以满足当代学生的实际教育需求。同时,还要根据初中生身心发展规律,对其思想品德教育方式作出调整,使之适应当前时代的需要。从整个初中教育发展历程来看,当今正深入推行的素质教育是满足时代具体需求的,传统的德育方面课程也将在素质教育时代迎来创新和改革的机会。因此,作为一名优秀的初中教师应该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以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与学生的成长需求。在立德树人视角下德育实践教学过程正式启动开展之前,教师需要对德育实践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明确,挖掘并且发现立德树人方向、核心素养理念之间的契合点,使得在德育过程中可以有效地通过教学方式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之上,使得学生通过德育获得并掌握正确的立德树人的人生态度,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得到发展和普及扩散,助力学生获得更好的自我提升的渠道和机会。为了达到这一理想化的德育实践教学目标,以及取得良好的实际教学效果,相关教师应该深入挖掘教育多元化授课教学方式的机会,从多个角度使实际的教学效果得到保障。例如,教师在实际开展德育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结合抽象化教学概念与教学内容进行对应的经典案例分析,与此同时还可以通过情景再现的模式,模拟整个事件的发生发展,使学生达到一种共情的学习状态。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在德育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将多媒体教学工具进一步开发与使用,在德育课程中通过播放影音视频、多媒体课件、互联网资源等多种手段,以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同时,为了挖掘德育核心素养的最高价值,我们需要将德育内涵与教学任务相结合,深入解读道德观点的深层意义,通过多种途径来提高德育质量是提升教学质量的主要手段之一,还需要注意通过生活化教学模式,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德育。
二、利用数字资源,增强学生道德体验
信息化时代,学生更容易接触到多样化的信息资源,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增多既能拓展学生的视野,但事物发展都是有两面性的,网络上的信息良莠不齐,还未建立完整三观的学生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诱导。当下互联网的发展中不良信息对学生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在育人环节渗透德育工作,要意识到环境对学生成长的负面影响,在开展具体的德育活动时,教师可以借助数字资源,为学生构建情境化的德育内容,相较于抽象的说教方式,借助数字资源营造直观的德育氛围,不仅能让学生获得更深的学习体验,还能借助数字资源让学生产生移情,加深学生的道德体验,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获得不一样的体验。以往的德育活动形式比较单一,如果能结合德育主题充分利用好数字资源,借助相关的视频、生活化的叙事手法,让学生在观看情境视频中潜移默化地构建出知识和道德的思维经验,这样的育人方式是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能让德育工作的效果更明显。在利用数字资源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情境故事、热点时事类、教育生活、片段剪辑、知识脱口秀等形式进行新颖的德育活动。比如结合网络上热门的热点事件,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在学生探讨交流之后,教师做好引导工作,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认知谈谈自己的感受,这一过程不仅让学生把道德内容与现实生活联动,还能让学生在探讨热点事件中形成自我的道德评判,这一过程不仅增强了学生的道德体验,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方式还能让德育效果更直观,有效落实立德树人理念。
三、组织校本活动,渗透德育
初中学校经常通过组织实践校本活动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行为教育,校本活动是可以有效地将书本内容与抽象化概念在现实生活中有效实践的重要转化过程,更易于学生去理解和感受其中较为深层的内涵。相较于日常课堂教学中的德育说教式的教学方式,将德育教学融入校本活动的开展过程,使得德育重新被赋予活力与生命,活动的形式使得德育相比于传统课堂更具实践性、多样性、灵活性的特点,学生在这一过程更加容易接受、理解和展现。同时,学生参与德育实践活动时,能更好地理解教师所讲内容,从而提高自身素质,促进自我成长发展。在进行有德育融入的校本活动之中,学生感受到自己所学能够有所施展的方向,并且通过对活动的参与可以体会到德育付出得到显著的回报,立德树人的整个活动过程会受到了他人的称赞和认可,这进一步增强了他们对更高德育发展的需求,以及学生的内心幸福感和收获感得到充分的满足,同时也提升了他们的品德水平。同时,通过开展各种主题校本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参与到社会生活中来,体验社会生活的酸甜苦辣,使得学生感受一切生活的美好的来之不易,使学生更加珍惜热爱现在的生活。例如,学校可以在城市街道上组织学生进行垃圾清理,也可以为敬老院的老人进行文艺汇演和卫生打扫服务,为山区留守儿童举行衣物与图书的募捐活动等等。为了使学生可以体会中华传统文化节日的独特魅力,学校可以在端午节前后组织特定的文化活动,比如为学生准备包粽子的多种食材,引导教授学生亲手制作粽子,使他们可以在感受节日气息的同时了解中华端午文化的传统魅力和深厚底蕴。总之,在校本活动的开展与实践过程中,通过学校和家庭共同参与,促进学生在学校德育管理的过程中,可以形成家校之间的合力,发挥教育功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结语:简言之,新时代的社会发展中对人才的需求有了更多要求,这也是为何当前的教育工作更注重学生思想道德的建设,想要在育人教育工作中有机融合德育工作,不仅要基于学生的认知规律做好德育的渗透,教师还需要做好德育工作的优化和创新,构建多元化的德育活动,让德育内容深入学生心里,有效指导学生的一言一行,确保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能提升自身的素质,这样才能为社会的发展培育高质量的人才,践行习近平主席倡导的立德树人工作。
参考文献:
[1]本刊编辑部.新时期中学德育有效途径研究[J].平安校园,2022(05):46-47.
[2]曾凡碧.教育现代化背景下中学德育探究[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2(17):81.
[3]张杰,李俊,欧权.新发展阶段中学德育工作创新思考[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43):33-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