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有源,思维寻根——关于思维导图走进初中数学课堂的探讨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马进发

广河县回民第二中学 731301

摘要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教育者正在寻找更高效、更直观的教学方法来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本文重点探讨思维导图这一教学工具在初中数学课堂的应用和实践价值。首先,从理论角度分析思维导图的基本结构和特点,及其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的契合点。其次,深入探讨思维导图在数学教学中的多重价值,包括促进知识结构的清晰化、培养学生的创新与批判性思维,以及强化视觉记忆与联想思维。最后,提供有效的教学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

思维导图;初中数学;教学措施

正文


引言:随着21世纪教育环境的不断变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已无法满足当下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急需探索一种能够将信息视觉化、结构化的教学工具,以便更好地适应现代教育的需求。思维导图,作为一种能够将复杂信息简明、有序地表达的工具,逐渐受到了教育者的青睐。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课堂的应用,从而为学生构建更加清晰、高效的学习路径,启迪他们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1、思维导图的理论基础

1.1 定义与特性
思维导图,又称心智图或思维图,是一种图形化表示信息和知识结构的工具。它通过将中心主题与相关概念、信息或任务联系在一起,以分支的形式表示,从而帮助用户更好地组织和理解信息。其特性为:

中心化架构:思维导图从核心概念开始,分支式结构突显主题与子主题的层级关系[1]

视觉记忆增强:通过图形、色彩和空间布局等手段,增强人们的视觉记忆效果。

整合性:能够整合多维信息,为知识建构提供多元视角。

灵活性:允许用户在任何节点处添加或删除信息,易于调整和扩展。

促进创造性思维:通过激发个体对知识的非线性探索,有助于创新和问题解决。

1.2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强调将学生的需求、兴趣和能力置于教学过程的核心。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更多地考虑其认知和情感层面的发展。如,教师可基于个性化教学模式,针对每个学生的学习风格和节奏进行教学设计和调整。同时,还提倡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以促进知识共享和社交技能的发展[2]

2、初中数学教学课堂运用思维导图的价值意蕴

2.1促进知识结构的清晰化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方式过于注重线性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在面对复杂的知识体系时感到困惑和失序。

此时,思维导图便可以成为一种高效的解决方案。它通过图形化的方式展现知识体系,使得学生可以更好地识别和理解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和层级。这一点尤其显著,因为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清晰地理解单一概念,还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把握不同概念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影响[3]

首先,思维导图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点的层级划分。它可以将复杂的数学知识拆分为多个相互关联的小部分,形成一个结构清晰的知识网络,这使得学生更容易把握知识的整体框架,而不是沉溺于零散的知识点。

其次,思维导图有助于促进概念明晰。学生可以通过创造性地运用思维导图来明确和定义各个数学概念,避免知识点之间的混淆和重叠,从而形成清晰和有逻辑的知识结构。

2.2 培养创新与批判性思维

首先,思维导图可以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可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和维度来考虑问题,通过拓展与联结不同的思维节点,有助于寻找到更多可能的解决方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此外,通过思维导图,学生可以更清晰地识别问题的各个方面和层次,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寻找解决方法。

其次,思维导图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在使用思维导图进行知识整理和探索时,学生会自然而然地学会分析和评价不同的解决方案和观点。这不仅可帮助学生建立更为全面和深刻的理解,还可训练学生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进行独立思考和判断,而不是盲目接受。最后,通过思维导图的应用,可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解题路径,允许学生犯错并从中学习。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错误观念,认识到错误是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3强化视觉记忆与联想思维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采取思维导图以促进知识的深度理解和内化。首先,视觉记忆的加强是思维导图能够带来的显著效果之一。在数学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可以通过视觉符号和图像来表述和组织信息,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更为生动和持久的记忆。比如,复杂的数学公式或概念可以通过图表或符号来简化和直观地展示,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通过视觉记忆的方式更有效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其次,思维导图也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来促进学生的联想思维。在创建和使用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会被鼓励探索和发现知识之间的多层次关系和连接。例如,在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时,学生可以通过思维导图来探索不同的解题策略和方法,从而产生新的见解和理解。更进一步,他们可以通过联想到其他相关知识点或情境来深化对当前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此外,思维导图还可以作为一个桥梁来连接先前学到的知识和新的知识。通过把新知识嵌入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如,帮助学生构建出更为丰富和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数学知识。

3、初中数学教学课堂运用思维导图的实践措施

3.1课前预习环节

首先,明确预习目标并构建基本框架,在教学“平面直角坐标系”这一主题前,教师应明确预习的目标和核心概念。通过设计一张包含关键词和主要概念的基本思维导图,提供给学生作为预习材料。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构建初步的知识框架,还可以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课前预习。其次,引导学生自主拓展和连接知识点,在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基于初步的思维导图,自主探索和连接相关的知识点,形成一个更为丰富和完整的知识网络。比如,在预习“平面直角坐标系”时,可以引导学生探索与坐标系相关的几何知识,函数关系等,并尝试将这些知识点纳入思维导图中。如,在教学“平面直角坐标系”一课时,教师可以运用思维导图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概念,具体如下:

(1)定义与性质

在思维导图的中心,教师可标明“平面直角坐标系”,然后围绕这个核心,可设定以下分支和节点:

定义: 描述坐标系的组成(即x轴和y轴)及其性质(如垂直交等)。

基本性质:轴的性质(正负方向,原点的概念)点的坐标表示法和特点;四个象限的特点与区分。该部分的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描述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图形的表达

点的坐标表示: 如何确定一个点的坐标,点的坐标与其在平面上的位置的关系。

线段与直线的坐标表示:线段的表示方法及其长度的计算公式;直线方程的基本形式和理解;图形的坐标表示。该部分主要是探讨如何表示和分析基本的几何图形(如三角形,矩形等)在坐标系中的表示和性质。

3)实际应用

在这个分支,主要探讨平面直角坐标系在实际中的应用。如,在物理学中,速度、位移的图像表示等。该部分旨在帮助学生建立跨学科的知识连接和应用意识。通过这样深化和丰富的思维导图,教师可帮助学生在课前预习阶段建立一个清晰和系统的知识结构,更好地为授课做准备。

3.2课时学习环节

首先,课堂引入并组织交流。在此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展示基本的坐标系思维导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以此作为教学内容的线索。随后可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基于思维导图的结构,讨论和探索更多的相关概念和属性。

其次,教师可以选择几个具体的几何图形或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使用坐标系进行分析和解决,同时将这些内容整合到思维导图中。并 通过实时更新思维导图,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见解或问题,形成互动的教学氛围。

在实际教学“平面直角坐标系”这一课程时,具体的课时学习步骤如下:

1)逐步构建知识结构

初步介绍:首先向学生介绍什么是平面直角坐标系,其基本构成(X轴、Y轴和原点)。

深入探讨:然后进一步探讨坐标系中的点如何表示,及其性质,如点A(3,4)代表什么意义。

2)性质与定理的探讨

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坐标系中的重要性质和定理,如“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定理和其证明方法。

3)案例分析与应用

问题一: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例如:“如何用坐标系表示从家到学校的路径?”,学生可以使用坐标点来标示家和学校的位置,再用线段表示路径。

问题二:在坐标系中定位几何图形。例如:“如何在坐标系中表示一个三角形,并计算其面积?” 通过这个问题,学生可以学会使用坐标系来分析几何图形的性质和计算其面积。

4)综合训练与拓展

实际应用探讨:让学生思考和讨论坐标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GPS定位系统是如何利用坐标系来工作的。

挑战性问题: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如“如何使用坐标系来解决物理中的速度和加速度问题?” 这样的问题可以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和应用能力。

创意展示:鼓励学生使用思维导图来整合所学知识,设计和展示自己的项目或研究,培养他们的创新和研究能力。

3.3课后复习环节

在课后复习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利用思维导图辅助学生巩固和拓展所学知识。以下是一些具体的策略和例子:

制作个人思维导图:鼓励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自主制作平面直角坐标系的个人思维导图,包括基本概念、性质和公式等。

课堂内容回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来回顾课堂上讲授的主要内容和关键点。

问题解决与讨论:布置一些实际问题或案例,让学生尝试使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来解决,并在思维导图中整合他们的解决方案。如,鼓励学生进行一个小型的研究项目,其中学生需要运用平面直角坐标系来解决一个实际问题或挑战,然后将他们的研究成果和解决方案整合到一个思维导图中进行展示。

跨学科链接:鼓励学生探索平面直角坐标系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如物理,可探讨立体运动、立体几何结构。如下:

1)立体运动分析

速度与加速度分析:学生可以探究如何通过坐标系来分析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例如,可以通过坐标系来描述物体在空间中的运动轨迹,进而分析其速度和加速度的变化情况。

力的分析:学生可以研究力如何在三维空间中通过坐标系进行分析和表示。例如,讨论力的分解与合成,展示如何使用坐标系来分析力在不同方向上的分量。

2)立体几何结构分析

空间几何体的表达:引导学生探讨如何利用坐标系来表示和分析空间几何体(如立方体、球体等)的性质和关系。

立体图形的绘制与分析:学生可以尝试在坐标系中绘制各种立体图形,进一步分析其性质和关系,如体积、表面积等。

3)项目实施与整合

在探讨完毕后,学生可以选择一个与立体和物理相关的实际案例来分析和研究,例如探讨如何用坐标系来分析和设计一个简单的机械结构或装置。在此基础上,学生需要将他们的分析和研究成果整合到一个思维导图中,用以展示他们如何通过跨学科的方式来探索和应用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知识。

结束语:综上所述,思维导图可强化学生的视觉记忆和联想思维,从而促进更加深刻和持久的学习。通过将这一工具与具体的教学实践相结合,可为学生提供出更加丰富和多元化的学习环境,由此在保障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为其步入高中接触更难的数学知识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扈正云. 初中数学思维导图应用策略解析[J]. 学周刊,2021(33):97-98.

[2]余悦. 新时代下初中数学思维导图教学研究[J]. 中外交流,2021,28(4):1579.

[3]张琪. 初中数学思维导图教学法实践运用研究[J]. 赢未来,2021(23):122-12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