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与家庭教育融合路径探索
摘要
关键词
高职教育 家庭教育 角色优势 认识误区 融合途径
正文
一 相关政策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育事业事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业,全党全社会应在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上凝聚强大合力。为了实现这一战略部署,党的二十大报告特别强调“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协调学校、家庭、社会、职场等,巩固立德树人成果。家庭在教育事业发展进程中的所起到的作用不可忽视。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促进家庭教育的立法及政策,其中,2017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要求强化家庭教育基础作用;2019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要求加快家庭教育立法,强化监护主体责任;202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加强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的意见》提出认真落实家庭教育促进法,积极开展家庭教育工作,将家庭教育提到法律高度。由此可见,学校和家庭,都是教育事业的主要阵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融合,已经成为当代教育事业的必然和紧迫要求。
二 新时代高职学生的特点
1、新时代的高职学生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绝大多数家庭都希望孩子可以得到良好的教育,对孩子的教育投入不断加大。如此优渥环境为孩子自信心的培养以及个性的养成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他们对问题的认识有更多自己的理解,对事物的喜恶和偏爱乐于表达,敢于且愿意向别人表达自己的观点,个性的发展也为孩子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奠定了良好基础。
2、实践性和创新性特征明显。高职学生与本科生相比,其突出的优势即动手实践性强。学生在学校期间,相对于理论学习,明显表现出对实践课程的喜爱,课堂效果也更好。通过实践教学的开展,求知欲和探索欲在实践课程中得到深化和提升,对于专业问题乐于主动思考和研究,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潜质。同时借助产学研一体化的课程设计,他们在岗位实践中更喜欢贴近生产实际去思考问题,从而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直接提高生产效率。
3、生理和心理状态更加复杂。当前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使高职学生面临家庭、社会、工作、生活、求学等诸多方面的重重压力,这对于自小生活在无忧无虑环境下,没有经历过太多人生磨难的孩子们来讲,无异于泰山压顶,很难承受突然纷沓而至的各种压力,这就导致他们身心感到疲惫和无助,当这种负面情绪累计到临界点,很有可能引发不良事件。
三 高职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角色优势分析
家庭是人发育、成长、生存的首要基地,学校是传承文化、培养人才的主要平台,二者在教育问题上各具优势,以下分别进行分析。
(一)高职教育的优势分析
职教教育主要发挥教育功能,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重要类型,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职业院校为国家培养培养了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在“三教改革”的要求下,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比例大幅度增加,能够给学生专业知识的指导以及未来职业的引领,同时在思想沟通方面,思政教师和心理教师也能够给与专业的引导和帮助,对于学生的成长无疑是非常好的助力。学校提供先进的实训设施,以及校企实训基地,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提供了优越的条件,使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实现质的飞跃,能够更好的应对未来的职业岗位工作。同时,校园第二课堂的活动和丰富的社会实践为学生充分发挥个性、展示才华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使学生能够在学习期间,不断充实自己的思想和精神内涵,完善自我人格,塑造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家庭教育的优势分析
家庭为孩子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提供了先天的优势环境,是为孩子塑造人格和树立理想的根源沃土。
首先,孩子对家长具有天然的心理依赖。孩子对家长的信任感是毫无条件的,无论孩子成长到何种高度,家长始终是孩子最坚实的依靠。因此,家长的肯定和支持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无限的动力,相反,如果家长对孩子失去信任,孩子可能在相反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另外,父母对孩子具有源自于生理性的权威性,孩子对未来职业的选择很多也会受到父母的影响。父母对事物的评价方式和处理方法会持续影响孩子一生。尽管到成年取得了可观的业绩,绝大多数孩子还是会耐心倾听父母的意见和想法,希望父母能为他们的人生答疑解惑。
四 当前高职教育与家庭教育融合过程中的认识误区
学生进入到高职教育阶段,对于如何完成这一段教育历程,高职院校和家庭往往往往会存在很多认识误区。
在高职教育阶段,专业技术教师更关注的是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对思想教育和意识培养往往有所忽略,或者认为应该完全交给思政教师去完成。教师普遍认为,对于已经进入到高职院校的学生不论是从年龄上,还是从生理心理上已经发育成熟,三观已经定型很难改变,另外,高职教育阶段教师没有升学压力和就业压力,也造成教师除了教授专业知识技能以外,其他方面的教育引导重视程度偏低。
与此同时,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在小的时候会认为父母是其人生的榜样,等到孩子进入大学以后,孩子的知识文化水平已经超越自己,在孩子教育问题上感觉力不从心,自己已经不再具备教育孩子的能力和水平,甚至已经产生代沟,再加上每天工作忙碌分心乏术,种种原因将孩子的教育问题直接放手交给学校。
在家校联系方面,由于学校和家庭对孩子的关注点各有不同,实践中,建立主动联系机制的情形寥寥无几。
以上诸多原因,直接造成高职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割裂。其实,这一阶段的学生,面临着诸如前文的很多新挑战,在思想方面还没有完全成熟和做好准备,知识储备和技能也没有完全达到适应社会的水平,思想处于一种前所未有的矛盾和波动时期,通常会出现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不足,对就业和继续求学的选择矛盾,对未来职业发展的迷茫,等等。这些错综复杂的情况,如果不能协调处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关系,更加不利于学生的成长,甚至造成学生误入歧途。
五 高职教育与家庭教育融合途径建议
院校和家庭应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好融合工作:
第一,要构建学校和家庭融合教育的长久机制,政府、院校、家庭、社会要各司其职、相互协调、群策群力,形成政府监督、院校主导、家庭支持、社会配合的良性机制。其中,政府要给与充分的政策和财力支持,并做好培训指导工作;院校和家庭双轨并进,共同做好教育工作;社会各界也要为教育事业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以及正确的舆论引导,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
第二,加强院校和家庭的沟通联系。联系工作应当落实到学校的具体负责教学、思政和辅导员等一线教师,能够就学生日常生活、学习情况和思想动态的变化,及时与家长沟通,形成学校-家长-学生三方沟通机制,做到有问题及时发现、及时沟通、及时解决。
第三,教师在做好传道授业解惑工作同时,还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动态,要给学生做好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教育工作,从师长的理解、经验、思考等方面进行正面引导,帮助学生做好未来职业发展规划和人生规划,培养学生树立积极乐观的处世态度,掌握科学的分析问题和思考问题的方法,遇到不好解决的重要问题要及时与家长探讨,征求家长的意见,为学生通往成功的路上提供更多助力和支持。
第四,作为孩子的原生家庭,家长更要有耐心倾听孩子的想法,鼓励和支持孩子的未来规划,督促孩子积极勇敢的面对人生和挫折,而不是放任自流,更甚拖其后腿。要接受孩子的不完美,遇到问题多沟通,多鼓励,少批评,并积极寻求学校和老师的帮助,共同做好孩子的培养工作。
综上,教育事业的发展是直接关系到国家发展的关键,关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根本。高职院校和家庭都应肩负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使命。做好学校和家庭融合教育,是当前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当前高职教育质量的重大举措。
参考文献:
1、共产党员网 https://www.12371.cn/special/20dbgxx/ 《党的二十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电子书
2、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3、王帅鸣,姚守梅,王梦,张荣慧,《基于成长百分等级模型开展增值评价的实证研究》,《中国考试》,2020年09期
4、董芸,《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研究》,《互联网文档资源(http://blog.sina.com.cn)》 2020
5、 浅谈高职班主任与学生沟通的艺术性--《互联网文档资源(http://www.doc88.com)》 2020
6、宓瑛芳,《浅谈网络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及对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0-2-4
7、符雯《西藏中职学生专业认同对职业价值观的影响机制:以学业投入为中介》,《互联网文档资源(http://wenku.baidu.com)》 2019
8、陈燕,《全球化时代大学生认知异化问题探究》,《互联网文档资源(http://wenku.baidu.com)》 2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