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民办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索
摘要
关键词
“一站式”学生社区;大学生思政教育;路径探索
正文
我国教育部已经明确指出,高校要加大管理服务力度,做好全团组织建设工作,大力探索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对学生全面做好思政、服务、管理等方面的工作,由此实现全面育人的效果。“一站式”学生社区迎合了教改的方向,通过实践教学充分证明了其对于推动高校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在调查中发现,大学生每天参与社区活动的时间占据整个学习活动的1/2。而在这些学生当中,对社区活动表示满意的学生占据了80.7%的比例,渴望学校能够满足自身要求的学生占据了85%的比例。除此之外,以00后为主的学生团体,由于思维活跃、爱好广泛,以及更加丰富的价值观,对社区服务提出了个性化的需求。所以作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社区建设理应成为“三全育人”、党建教育的主要阵地。
一 民办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思政教育的现状
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迎合了全新的时代发展趋势,已经成为了思政教育工作的不可或缺的部分。“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主要是容纳了思政教育和学生成长教育、团队下沉和社区管理、人文关怀和文化浸润。通过这些年以来的实践,“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使得思政教育质量和效率实现了全面提升。而这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坚持党建引领,突出学生社区育人政治底色。民办高校党委和行政部门打造以校党委书记为组长的“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团队,对学校的各部门进行协调性管理。通过经费拨款、推动工作进程和加强监管力度的方式,使政治要求得到有效的贯彻,从而为突出学生社区政治底色赋予充足的保证。作为民办高校来讲,要打造健全的社区党组织,由党员教师对学生进行入党教育,并进行党员责任社区网络化管理,创建党员先锋岗,让入党的学生深入基层。民办高校还要建立红色地段,以容纳足够的资源。在社区里打造丰富的党建文化、园文化,使党文化能够全面融入社区生活当中。举办党建活动,让学生之间进行积极的交流和文化传播。这包括构建“社区思政工作团队”,通过社区举行丰富多彩的党团活动。也还可以积极采用先进的网络,让学生可随时随地办理事务和得到相关服务的同时,全面建立社区党建思政平台。民办高校按照社区学生所学习的专业,在专业当中巧妙的融入和思政有关的内容,把两个课程所取得的成效反映到线上。加大社区党建平台打造力度,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包括“VR智慧云党建”,由此充分展示出社区育人的政治底色。
其次,推动服务下沉,打造健全的学生社区育人体系。除了要做好党建引领以外,民办高校还要打造“四横四纵”的社区工作体系。民办高校要对社区打造学生党组织团体,同时和学校建立“四横”,建立以党组织、团学工作等战线为主的“四纵”格局,确立任务目标、上下贯彻、分级负责。其中,党委主要是参与策划工作,把党建和党建推动视作党委常委会的重要工作内容。作为校机关,要充分激发各部门对于工作的热情,把服务工作扩展到社区和学生宿舍。而教师要充分激发工作的热情,而学生则要充分激发基层学工队伍的热情,让学校在社区育人工作中充分的体现出该学校的特色。校团委和学工团队积极合作的基础上,还要和班级团支部相配合,把课外的有关活动全面的融入进学生社区里。而为了能够打造出完善的“四横四纵”学生社区工作体系,民办高校要实现服务下沉,建立“聚力工程”,在学生社区内开展强有力的服务管理和思政教育,经常性的安排领导讲党课、团课等活动。另外,高校还要让师资团队融入到社区当中,对学生进行专业性的辅导,帮助学生处理生活和学习所遇到的难题。民办高校还要创建“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构建多样化的服务模式,由此加强对于学生的服务效果。
最后是文化浸润为纲,以文化人效果初显。我国是一个拥有5000年历史的国家,蕴藏着非常丰富且优秀的传统文化,并且在经过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后,形成了先进的革命和社会主义文化,孕育着勇往无前的精神追求。在进行“一站式”学生社区思政教育期间,民办高校要全面融入传统文化、革命以及社会主义文化,同时把文化育人和以文育人进行融合,使学生社区更加具有文化气息。作为民办高校来讲,要把文化气氛全面结合到社区改造工作当中,围绕宿舍和楼栋,充分提炼出主题文化标识,同时将其突显在社区里;举办特色文化活动,在活动中融入学校领导、服务管理、思政教育等力量;做好文化导向的社会实践。根据学生在社区的表现,制定例如种树、捡垃圾等有益于社会的实践活动,前往其他学生社区进行调查,参考先进的社区思政教育,并进入到基层领域,围绕学校的发展目标进行文化宣传。
二 民办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思政教育所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充分的主体认知,影响了学生社区思政教育效果
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思政教育属于系统育人机制,且机制所存在的要素具有紧密的联系,任何一个要素出现了问题,都会影响到其他的要素。一般情况下,价值链、组织、流程、管理、激励等是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价值链具有奠基性,可反应出机制的价值逻辑,其对于机制开展、评价具有不可替代的指导作用,机制设计参与方只有在对价值逻辑产生认可感以后,才会实现工作的高效性。从这个层面来讲的话,学生社区思政教育机制,若主体对其价值逻辑没有一定程度的认可,那么就会降低机制运行效果。因“一站式”学生社区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来自于教师和学生,所以在社区活动中,要围绕这两个群体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来进行安排。不过,因上级主管引领建设工作,一些学校具有拿来主义思维,只会跟风,没有全面了解学校的情况,也没有做好系统性的规划,只是为了追求成绩,把别的高校的计划在进行改进后融入到了本校当中。高校所做的“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属于行政管理力量,所创建的方案主要是党委组织和学生所完成,一些民办高校所制定的方案没有做反复的征集和分析,就正式执行。因此,当社区环境被改变为方案里的目标图景,师生需根据规定进行工作的情况下,此前宣传不佳、无组织渲染等问题就会充分暴露出来,作为师生来讲,就会潜意识的觉得只不过是单纯的活动,更为严重的是无法认识到思政教育的作用。
(二)多重育人机制混杂,导致学生社区思政教育难以形成合力
首先,党建引领主要反映在党建、红色元素成分的增多上,不过没有实现协同指导。在领导、管理和思政、服务力量方面没有形成合力,最终造成学生社区思政教育难以达到理想的质量和效率。其次,按照具体需求,对学生社区负责教学的是青年教师,他们要花取部分时间和社区内的学生进行沟通。不过在“非升即走”等方面的规定下,他们除了要做好科研工作以外,还要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这些冲突会使教师在工作时顾此失彼。
三 加强民办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思政教育实践路径
新时期充分吸收学生社区思政资源,可加强思政教育质量,完善高校管理体系。早在2021年时,我国教育部门就提出了要全面推动思政教育理念和方式的创新工作,以让新时期的思政教育能够保持先进性。为能够顺利的进行“一站式”学生社区思政教育,要围绕重点的难题进行解决。
首先,要产生认同感和具备工作自主性。社区思政教育能不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师生的认同感是关键。正是由于教育实践工作具有随意性,和一些师生没有意识到思政教育的重要性,也未产生认同感,从而造成主体对社区育人工作做出了否定。因此,要站在空间和交往的层面去解决所存在的问题。首先,人和其所处的空间呈互补关系,即人需要对空间进行创造,同时空间也会对人造成很大的影响。伴随经济实力的提升,个人之间的竞争越发激烈,民办高校学生社区也由“熟人社区”成功转换成为了“陌生人社区”。在高校未进行扩招的时候,学生不多、学校占地面积有限、学生活动空间也较为紧密,使得学生社区更有可能形成良好的“熟人社区”气氛,学生对社区活动更加具有认可感,参与也较为积极,从而使社区活动达到了理想的效果。而扩招后,社区空间也随之扩大,学生人数的增多,和学生对于个性化发展的需求,使得社区经常发生冲突,以往的方式已起不到作用。在进行试点建设期间,尽管不少民办高校的学生社区都融入了红色元素,不过由于缺乏系统性设计,造成融入效果达不到理想的要求。而且,社区空间存在别的宣传内容,社区思政教育资源难以形成合力。因此,目前最为要紧的工作就是构建能够满足学生对于社区要求的思政空间,并积极进行实践活动。此外,伴随信息技术的发展,从表面上看,学生各方面的生活都能够通过网络解决,可以不再一味的追求“交互活动”,从而可打造出一个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社会,不过这只是被技术所蒙蔽的一种体现,以往的通过“互交活动”来寻求社会发展的本质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变化。作为个体来讲,不仅要具备整体性和独立性,同时还要对社会发展和交往产生相互影响。目前,民办高校学生社区思政教育工作过于随意,且带有形式主义,师生之间无法达到理想的“交往”效果。所以,务必要让社区师生加强交往,这是空间意识培养的重要任务。
其次,确立学生社区思政教育团队的职责,构建以学校、辅导员为核心的管理协调体系。一是这些年以来,民办高校在进行学生社区思政教育期间,调动了包括学校领导、管理服等多方力量,不过主体的多元化使得相互之间没有形成合力,存在推诿的情况,而且所进行的教育工作还具有结构不完善的情况,并且还没有针对性,导致教育效果达不到理想的要求。二是社区辅导员会受到一些事务的影响,尽管认识到了所具有的问题,不过还是没办法解决。而作为教师来讲,要变成社区思政教育的主要负责人。所以,民办高校要围绕社区思政教育,给辅导员的工作找到切入点,根据辅导员的具体工作,创建完善的工作方案,同时制定有效的考评机制,把上面所提到的几股力量融入到辅导员的工作当中,由此构建出以辅导员为中心,有较强组织性的学生社区思政教育队伍。
【结束语】民办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是思政教育实现创新和达到立德树人教学效果重要途径。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一站式”学生社区的思政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没有充分的主体认知,师生价值认可感不强,并且多元育人思政力量未能形成合力,为此高校探索出一条完善的“一站式”学生社区思政教育实践路径,从而显著提升了思政教育的质量和效率,从而实现了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吴纯新. 新型学生社区:思政、服务、育人“一站式”完成[N]. 科技日报,2023-04-12(006).
[2]龙卓明,焦良桥,肖泽军. 学生社区一站式建设的理论依据与初步探索[N]. 山西科技报,2023-04-11(A06).
[3]伍冠星,程希泽,罗卯英,刘少虎. 高校党建领航“一站式”学生社区育人体系的构建——以南昌工程学院为例[A].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21教育科学网络研讨会论文集(五)[C].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21:426-429.
[4]史龙鳞. 场域理论视角下高校学生社区建设——基于教育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试点案例分析[J]. 高校辅导员,2021,(03):57-61.
[5]简盖瑞. 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教育管理创新模式探索[J]. 黑河学院学报,2020,11(07):90-91+95.
[6]李刁,陈志. 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教育管理模式的构建策略[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12):65-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