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原发灶与转移灶间质浸润免疫细胞PD-L1的表达异质性分析

期刊: 保健事业 DOI: PDF下载

韦桂喜 李伟 徐鹏 罗炫 任珊 通讯作者

柳州市人民医院 广西柳州(545006)

摘要

目的 研究乳腺癌原发灶与转移灶间质浸润免疫细胞PD-L1表达情况。方法 选择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后证实为乳腺癌原发灶和转移灶的患者各50例,将其分别定义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的间质浸润免疫细胞PD-L1表达情况进行测定,对比检测结果阳性率。结果 研究组研究对象间质浸润免疫细胞PD-L1表达阳性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对于转移灶而言,乳腺癌原发灶的间质浸润免疫细胞PD-L1表达阳性率水平更高,临床上可以将其作为乳腺癌病变性质、严重程度、治疗情况进行评价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标。


关键词

乳腺癌;原发灶;转移灶;间质浸润;免疫细胞PD-L1;阳性

正文


(课题编号:Z20200464

课题名称:血浆LncRNA在乳腺癌实验诊断中初步探索)

   在影响女性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威胁的所有疾病当中,乳腺癌属于非常常见的一种[1]。根据2019年美国权威机构所进行的研究报告结果显示,乳腺癌每年的新发病例可以达到25万以上,由于乳腺癌而导致死亡的病例达到4.18万以上,发病率及死亡率水平均均女性肿瘤疾病患者临床发病率及死亡率的前2位[2]。2012年的调查结果显示,在我国乳腺癌的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分别达到13万和3万例以上[3]。目前国外相关领域进行的研究结果显示,肿瘤微环境与乳腺癌侵袭性及患者的预后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本文研究乳腺癌原发灶与转移灶间质浸润免疫细胞PD-L1表达情况。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8月-2020年8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后证实为乳腺癌原发灶和转移灶的患者各50例,将其分别定义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均为女性;患病时间1-17个月,平均5.3±0.8个月;年龄37-75岁,平均51.4±5.0岁;已婚患者39例,未婚患者11例;已产患者33例,未产患者17例;左侧乳腺病变24例,右侧乳腺病变26例;研究组患者均为女性;患病时间1-19个月,平均5.1±0.6个月;年龄33-78岁,平均51.2±5.6岁;已婚患者37例,未婚患者13例;已产患者29例,未产患者21例;左侧乳腺病变20例,右侧乳腺病变30例。数据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 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在病情确诊之后,均接受手术治疗,在手术操作过程中,留取病变组织,对两组研究对象的间质浸润免疫细胞PD-L1表达情况进行测定,对比检测结果阳性率。

1.3 观察指标

免疫细胞PD-L1表达阳性率。

1.4 数据处理方法

SPSS18.0软件处理数据,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计数和计量资料进行X2t检验,以[n(%)]和(±s)表示。

2 结果

研究组研究对象间质浸润免疫细胞PD-L1表达阳性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

1  间质浸润免疫细胞PD-L1表达阳性率[n(%)]

组别

例数(例)

PD-L1表达阳性率

对照组

50

19(38.00)

研究组

50

41(82.00)

X2值


7.25

P值


0.05

 

3 讨论

肿瘤免疫微环境作用的主要机制已经成为近年来相关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话题,PD-1/PD-L1途径属于肿瘤微环境当中免疫抑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机制。PD-L1属于免疫抑制分子的一种类型,可以对 T 细胞的活化过程进行控制,从而导致肿瘤病灶发生进一步进展[4]PD-1属于免疫检测点的一种,其配体PD-L1PD-L2胸腺发育期间可以在 CD4-CD8-、胸腺细胞和 CD4 +CD8 +T 细胞上进行表达,在 CD4 +CD8 + T 细胞、单核细胞、天然杀伤 T 细胞、 B 细胞上也会有一定的选择性表达,通过 TCR和细胞因子对树突状细胞的表达过程产生一定的诱导作用[5]。通过将 PD-1/PD-L1 通路激活,能够在短时间内诱导T细胞的凋亡和耗竭过程,同时可以使 CD8 + T 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完全丧失,主要包括IL-2IFN-γ、TNF-α的效应功能。PD-1 PD-L1之间发生的结合反应,可以达到PD-1/TCR抑制性复合物的形成,其产生SHP1/2分子使TCR信号的传导途径当中的多个成员能够被去磷酸化,通过对细胞凋亡进行诱导,使细胞增殖改变数量减少,对细胞因子分泌而导致的T细胞活化的通路关闭进行抑制[6]。通过进行本次研究可以充分说明,相对于转移灶而言,乳腺癌原发灶的间质浸润免疫细胞PD-L1表达阳性率水平更高,临床上可以将其作为乳腺癌病变性质、严重程度、治疗情况进行评价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标。

 

参考文献

[1] 沙娅.衣利亚斯,张雨.联合超声检测与钼靶X线检查对老年乳腺癌定性及TNM分期的诊断价值比较[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1764):747-749.

[2] 任新瑜,袁礼,沈松杰,等.联合检测CK5/6、CK14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对基底样三阴乳腺癌的诊断价值[J].协和医学杂志,2017,8(21):154.

[3] 朱淑玲,武彤彤,方勤,等.印片细胞学联合快速免疫组化检测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中诊断的应用[J].中国临床医学,2016,23(5):633-635.
[4] 华彬,李尧,肖文政,等.BARD1 剪切变异体在不同病理类型乳腺癌中表达的差异及临床意义探讨[J].中国医刊,2016,51(3):66.
[5] 杨丽英,朱杰.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在乳腺病理疾病中的临床诊断作用和准确度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2018,15(13):10-13.
[6] Emens L A, Cruz C, Eder J P, et al. Long-term Clinical Outcomes and Biomarker Analyses of Atezolizumab 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A Phase 1 Study[J]. JAMA Oncol,2019,5(1):74-8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