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时代语文阅读教学的发展趋势探讨
摘要
关键词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信息化模式
正文
一、信息化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优势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信息技术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第一,信息技术具备数据传输、信息共享等多种功能,具有很高的资源储量,同时,新课程改革又对学生的阅读范围和深度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因此,信息技术的高效运用,给学生提供了许多可供学习的材料,既可以帮助他们理解课本的内容,又可以帮助他们在课堂上获得更多的信息。第二,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把静止的文字材料变成生动的、生动的画面,让孩子们能够更好地了解文字中的具体形象、情景等,让语文教学变得“生动”,充满了活力。第三,这种教学方式给了学生足够的自由,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去独立地进行阅读与探究。不管是在自主预读,还是在课后服务,学生都有了自主领悟的时间和空间,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经历,对所读的文章进行分析、解释,并可以深化自己的感情,这种阅读方式也切实提高了初中生的自主性和阅读领悟能力[1]。
二、信息化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路径
(一)充分发挥学校资源优势,扩大学生的读者群
校本化的信息阅读平台是扩大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重要方式,根据新课标对初中阅读能力提出的一些基本要求,因此,语文老师应该与学校合作,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建立一个信息化的校本阅读平台,引入种类繁多的阅读材料,通过这个平台,让同学们不仅可以从课堂上获得更多的阅读资料,还可以在课外的时候登录这个平台,寻找阅读材料,完成在线阅读,从而达到提高阅读量,扩大阅读范围的目的。而从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现状来看,语文教师和学校对建立校本平台的认识不足,把语文课本作为学生阅读的主体,造成了在阅读教学中资源种类单一、数量少,难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广度和深度。基于以上问题,学校和老师可以基于课内文本素材,语文课程标准中的阅读要求,建立一个以校园网和专项智能阅读 APP为载体的阅读资源平台,将各种种类的阅读资源和学习素材上传,师生之间进行互动和交流,一起探讨阅读中的问题,使学生有了阅读多类型文本的机会,逐步拓宽自己的阅读范围,不受时间和空间的约束进行自主阅读,这样,初中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也能不断提高。
(二)运用微课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阅读自主性
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上,老师可以运用微课技术,让学生了解课堂上所要做的事情,并在课堂上进行课堂上所要做的事情,从而在预习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从而使他们有条理地、有目的地进行自主阅读,从而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率。另外,以微课为主的阅读导学也激发了学生的主体经验,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进行然而,在实际的初中阅读教学中,老师对微课技术的掌控和运用的能力不够,他们只是将微课视频用作展现阅读文本的载体,而未将其用作阅读指导的手段,因此,在学生观看视频时,只是理解了自主阅读的内容,并未掌握阅读的过程和方法等。针对这一问题,老师可以利用参加培训和自主学习的方法来提高自己的微课制作和运用的技能,并在深入发掘微课技术的作用后,利用微课视频来发布预读任务,以鲜艳的图片,结构合理的导图来展现预读任务,从而使学生不仅知道了阅读的内容,还知道了在自主阅读中应该使用的方法、遵守的规则等,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效率和质量,使他们能够从阅读的文章中获得更多的信息。因此,在进行课堂阅读的时候,老师们还可以利用微课来检查他们的学习效果,引导他们按照微课中的要求,用口头的形式一个一个地展示他们自己的学习结果,从而达到课前和课中的统一。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会得到加强,其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也会得到提高[2]。
(三)运用虚拟技术创造课文的阅读环境
在初中语文的阅读中,往往包含着深刻的情感和思想,要想实现深度阅读,就必须将其发掘出来。在信息化的阅读方式中,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对情感和思想要素进行发掘和感知的手段,据此,老师可以在阅读中运用虚拟技术,在阅读过程中,通过把原本静止的文字变成动态的图片材料,让学生对文字中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进行深入的感受和理解,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不但能够理解文字中的意象、游戏,还能够对作家、人物等进行情感上的交流,从而对文字的含义进行深刻的理解。以往,在以学生机械式记忆和教师分段式讲解为主的传统阅读课堂中,使用虚拟技术和情境教学法并不宽广,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更多地注重文字的知识性,而忽略了文字的情感和审美价值。对于这种情况,老师们可以在对虚拟技术的作用有一个完整的认识之后,再跟文字的具体内容相联系,事先就可以将虚拟技术的教学课件给做好,将文字中的意象、场景、故事情节等表现出来,以此来创设审美、情感感知等情景,并在课堂中运用信息技术来展示虚拟情景。通过这种方式,初中生可以通过虚拟技术来感受到文本中的对话场景、生活场景,还可以在视听相融合的环境中,感受到文本的美学色彩,从而达到提高自己的美学素养和对文本的感知能力的目的,这样就可以让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取得更好的成效,加强学生的阅读经验。
(四)利用媒介资源,增强阅读教学深度
在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过程中,对媒体资源的运用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对提高阅读教学的深度、拓宽阅读教学的广度有很大的帮助。这也从侧面要求老师在阅读课堂上,应该将媒体资源巧妙地导入到阅读课堂上,从而让学生在图文素材、媒体技术的帮助下,对阅读文本的含义和写作框架进行更深刻的理解。
1.用图片和影音作为素材,理清文字创造的环境。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达到深度阅读的目的,首先要弄清楚文本的创作背景以及作家的生活经验,也就是说,要想增加阅读教学的深度,老师应该把“明确文本创作背景”作为课堂的一个重要目的,可以利用媒体资源中的图片资料进行教学,引入很多的背景知识,通过这种材料和资源,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到文本创作的社会文化背景,并将背景知识融入阅读文本之中,从不同的视角来对所读的文本进行解读和解读,进而提高阅读的理解能力[3]。目前,在语文阅读课上,最大的问题就是材料匮乏,因为学生只能通过课本上的“注释”来认识文章的写作背景,如果材料匮乏,很容易导致他们的思路偏差,导致他们对文章的理解深度不够。因此,老师可以利用古诗文网、语文资源网等网络平台,收集与文本创作背景有关的趣味故事、生平事迹等资源,并将其编成一个资源包,在阅读课堂上,指导学生对资源包中的材料进行解析,通过多种资源的辅助,让学生对文本的整体创作基调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并可以通过社会学和文化学等方面的知识,对文本进行深入的理解。因此,初中生的语文阅读已经超越了课堂上所能提供的材料。此外,针对资源不足的问题,老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在线下图书馆或线上平台,自行收集有关的文学资料或史料,鼓励他们积极地进行扩展阅读,从而扩大他们的阅读广度和深度。
2.运用媒介技巧,使文章的结构清晰化。媒体技术是一种主要的媒介资源,它直接提高了阅读教学的深度,如果老师能把它当作一种教学方法,学生就可以更好地认识到文章中所包含的逻辑关系、故事结构等因素,了解到它的重大价值和功能,老师就可以在课堂上恰当地利用它来进行教学,用视觉化的方法引导学生了解文章的框架结构,从而使他们理顺文章的结构关系,感受到文章层层深入的表现,并可以从表面结构上去领会文章所传达出来的深刻意念,从而达到提高阅读深度的目的。但是,从语文阅读的实际情况来看,在阅读教学中所反映出来的一些问题是,它们的结构安排不合理,缺少宏观框架性,这也表明,在目前的阅读教学中,学生很难从文本的写作结构中去理解其所要表达的观念,也就不可能去感受到其中的思想和情感。针对这个问题,要想真正达到提高阅读深度的目的,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在指导阅读的过程中,通过画图功能,将文本的结构进行直观地展现出来。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在阅读教学中不但提高了学习的兴趣,还可以在构建阅读体系、明确写作结构的同时,对文本的文化、思想或情感主旨进行深入的剖析和诠释。
(五)应用信息技术加大课外阅读量
与小学的阅读教学相比,初中的阅读教学对学生的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而在众多的阅读教学方式之中,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能够更为直观地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和视野,发展他们的个性思维。比如,在语文课上,老师可以在课堂上用10分钟的时间,为学生播放一些阅读材料,让他们在多媒体的帮助下,进行快速的阅读,并从其中提取出一些优秀的词组。在此基础上,要让同学们了解自己所要读的内容,了解自己所要表达的感情。除此之外,老师还可以经常组织班级朗读活动,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让他们自己去选择要朗读的阅读内容。在朗读的过程中,老师可以让每个小组内的同学都有一个清晰的分工,同时还可以让每个小组内的同学都有一个清晰的分工,同时还可以让他们在朗读中进行一些创新,比如在朗读中加入歌唱表演、舞蹈或者小品等。之后,老师可以每日向同学们分配-定式的电子书阅读作业,并请同学们写出读后感想。感受三峡的美景与雄伟,此时,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同学们展现三峡的美景,使同学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老师可以先在网络上搜索关于三峡的视频或者照片,然后把它们放出来,让学生去体会三峡的美景和雄伟,在看完以后,老师可以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自己去写,充分地利用自己的想象力,去想象自己心中的三峡。或者,在进行阅读教学时,也可以将多媒体技术与室外活动相结合,让学生在互动中体会到信息技术的威力,将现场学习与网络学习相结合,从而让他们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六)充分运用教学软件加强课外活动
课后服务是拓展阅读教学范围,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选择合适的学习软件,可以提高课后服务的质量,提高学生的拓展阅读水平。也就是说,为提升课后服务的品质,老师可以利用线上学习软件开展课外阅读指导活动,让学生通过阅读软件与老师和学生进行实时互动,解答阅读中遇到的困难,这样,不仅能够巩固在阅读课堂中所学到的内容,还能在课外阅读中得到老师的有针对性的指导,由此,学生的阅读数量越来越多,阅读视野也越来越开阔。但是,一些语文老师还没有形成一种“课后服务”的观念,他们只是在课堂里给孩子们做一些引导,这样既限制了阅读的范围,又很难提高初中的阅读水平。所以,要跟上目前的教育的主流发展方向,老师们应该采用问卷调查、设置试点的方法,对市场上的网络学习软件展开全面的考核和测试,并选取合适的学习软件展开课后服务,把它当成是一种主要的课外指导工具。之后,让学生在父母的协助下,使用该软件进行课外阅读,并将阅读的进度、题目和各个阶段的阅读结果,同时上传到该软件中。老师根据不同的学生的实际状况,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点拨,借助这一教学载体,学生可以打破了语文阅读的时间和空间的局限,他们也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提高阅读的质量和阅读的深度。
参考文献
[1]晏露娇.信息化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探究[J] 科学咨询, 2020 (37) : 210.
[2]王晓杰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J] .初中教学参考, 2020 (12) : 13
[3]杨付丽.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 新课程,2020 (32) : 117.
[4]周宇.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整合探讨[]考试周刊,2020 (97) : 57.
[5]唐代兴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设计原则与方法[J].课程-教材教法,2009,29(9):36-40.
[6]禹旭红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期待新的教学模式[J]教学与管理, 2008(33):125-126.
[7]孙火丽.以生为本,点亮语文课堂一浅谈阅读教学中如何做到以生为本[].语文建 设,2015(14):1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