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双减”政策下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方法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唐秀明

江西省龙南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邮编:341700

摘要

随着中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部发布了“双减”政策,旨在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和减少校外培训。这一政策对各学科的教学都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本论文以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为例,探究了“双减”政策下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方法。通过文献研究和实证调查,本论文总结出适应“双减”政策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方法,并针对实践中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

双减政策;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教学方法

正文


前言

随着中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部发布了双减政策,旨在减轻小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和减少校外培训。这一政策的出台对各学科的教学都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在小学英语教学方面,传统以课堂为中心,注重知识灌输和应试训练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因此,探究双减政策下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一、 双减政策的背景和原则

中国教育系统长期以来存在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过渡的问题。学生们面临着大量的作业压力、频繁的考试,缺乏充分的体育锻炼和社交活动的时间。这种现象严重制约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也导致了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和浪费。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国教育部于2021年提出了双减政策,即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和减少校外培训。该政策旨在营造积极健康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育公平性和可持续发展。

优化课程设置将课程设置从知识的灌输转变为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科之间的融合与交叉,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减少作业量合理控制作业数量和难度,避免死记硬背和机械重复的作业,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改革考试评价体系减少高压应试,鼓励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发展。推行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综合素质,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

双减政策旨在通过这些原则的落实,调整教育方式和理念,减轻学生的学业压力,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全面发展。同时,政策也促使学校和教师对教学方法和教育目标进行重新思考,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需求,创造积极、健康的学习环境。政策的出台对于推动中国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特点和现状

小学阶段是学生开始接触英语学习的阶段,他们对英语的了解和掌握相对较少。由于学生对英语学习时间短,他们的词汇量有限,需要通过系统学习和积累来扩大词汇量。小学生在英语语言表达方面通常存在一定的困难,他们需要培养语音、语调、语法等方面的基本技能。由于学生对英语的认知水平有限,他们在学习英语时往往缺乏足够的动机和兴趣,需要通过激发学习兴趣的方式来提高学习效果。在一些学校,小学英语教师的数量相对较少,导致教师资源分配不均衡,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传统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导,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机械性的应试训练,学生的参与度比较低。小学英语课堂互动性不足,学生的口语表达和交流机会有限,缺乏实际语言运用的机会。由于教师资源相对不足,教学方法相对单一,缺乏根据学生个体差异进行个性化教学的机会。小学阶段存在升学考试的压力,学生常常面临应试功利的教学模式,注重记忆和机械应用而非实际语言运用。

三、“双减”政策下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方法

(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是一种关注学生需求和发展的教学理念,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和自主学习能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着重从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出发,设计有趣且具有挑战性的学习活动,使学生主动参与其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实际经验和文化背景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的角色是引导者和指导者。教师通过启发式提问、情境创设等方式,激发学生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源和工具,帮助他们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特点和差异,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不同的学习计划和策略。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帮助学生充分发展自己的潜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追求学习的实际应用,将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教师可以设计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实践和体验,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实际意义,增强学习的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使学生成为积极、独立、有责任心的学习者。教师在实施该教学法时,需要倾听学生的声音,关注学生的成长,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资源,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二)任务型教学法

任务型教学法是一种以任务为核心的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下展开介绍该教学法的几个重要方面:

1.真实任务设计:任务型教学法注重将学习与真实世界中的任务联系起来。教师可以设计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相关的任务,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和技能。这些任务可以是角色扮演、信息搜索、调查报告等形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2.活动结构化:任务型教学法通过明确的活动结构来引导学生完成任务。教师可以将任务分为多个阶段,包括任务介绍、任务准备、任务执行和任务反思等。在每个阶段中,教师提供必要的语言支持和指导,帮助学生完成任务,并及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

3.合作学习:任务型教学法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或伙伴合作的方式完成任务。学生在合作中能够相互交流、分享想法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同时,学生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经验中获得启发,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4.反思和评价:任务完成后,教师引导学生对任务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和评价。学生可以思考任务中遇到的困难、解决问题的策略以及自己的表现等。通过反思和评价,学生能够总结经验,发现不足,并为今后的学习提供改进的方向和目标。

任务型教学法强调学生的积极主体性和运用语言的能力,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自主学习能力。通过任务型教学法,学生可以在实践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真实世界的应用做好准备。

(三)项目制学习法

目制学习法是一种基于项目的教学方法,旨在通过实际项目的设计、策划和执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项目制学习法强调跨学科的整合,将不同学科的知识与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解决现实问题。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的各门学科知识,如数学、科学、语言等,来分析和解决项目中的相关问题。这种综合性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理解学科之间的联系和应用。项目制学习法以问题为导向,学生通过参与项目的整个过程,从问题的提出、信息搜集、解决方案的设计、实施和评价等环节进行学习。学生需要运用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项目制学习法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主导权。学生在项目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他们可以自由选择项目的主题或者在教师设定的范围内自主决策。学生通过独立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负责项目的规划、实施和评估,培养学生的领导力、团队合作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项目制学习法注重学生的成果展示和应用。学生通过项目的完成,可以产出各种形式的成果物,如报告、展览、模型等。这些成果物不仅能够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还可以在学校或社区中得到实际应用,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成就感。

项目制学习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实践能力。教师在实施该教学法时,应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指导和支持,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和创新实践。同时,教师也需要在项目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定期进行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的项目能力。

(四)情景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是一种基于真实生活情境的教学方法,通过模拟或再现真实情景来促进学生的学习。以下展开介绍该教学法的几个重要方面:

1.情境创设: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使学生能够在真实或近似真实的环境中进行学习。这些情境可以是日常生活场景、职业环境或社交互动等,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相关。创设情境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情景剧、虚拟实境等方式进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身临其境:情景教学法通过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和参与情境,加深对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应用。学生在情景中扮演特定的角色,面对真实的挑战和问题,需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思考和解决。这种亲身经历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和判断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语言实际运用:情景教学法注重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语言进行交流和表达。学生需要使用适当的语言来与情景中的角色互动、解决问题、表达观点。通过实际运用语言,学生能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和语境适应能力。

4.反思和讨论:情景教学法强调学生的反思和讨论。在完成情境任务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情境中的经历和表现进行反思和讨论。学生可以分享彼此的观点、经验和策略,从中发现问题、改进和提高。通过反思和讨论,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5.情景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实践能力。教师在实施该教学法时,应注重情境的设计与学生的实际情境的联系,关注学生在情境中的思考和表现,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同时,教师还可以在情境教学中引入合作学习,让学生共同探究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通过情景教学法,学生可以在具体情境中提高学习效果,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实际生活和职业发展做好准备。

四、“双减”政策下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实践案例

双减政策下,小学英语课程需要在减负与提质之间取得平衡。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英语并培养实际运用能力,一个教学实践案例是通过情景教学法来进行小学英语课堂教学。

1.情境创设:选择一个具体的情境,例如在旅行中遇到问题。教师可以利用图片、道具或视频等来创设旅行场景,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情境。

2.角色扮演:教师角色扮演导游,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成员扮演不同的角色,如游客、服务员等。教师和学生通过对话和互动来模拟旅行中的真实情况,并使用英语交流。

3.语言实际运用:学生使用英语来提问和回答关于旅行的问题,如询问路线、订酒店等。教师引导学生使用目标语言进行交流,同时纠正他们的语言错误,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应用所学的英语知识。

4.合作探究:学生小组合作完成一系列任务,如设计旅行路线、制定预算、预订机票等。他们需要运用所学的英语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来完成任务。教师在合适的时机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5.反思和讨论:在完成任务后,教师引导学生反思他们的学习经历和表现。学生可以分享他们在情境中遇到的困难,归纳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6.结果呈现:学生展示他们的成果物,如路线图、预算报告等。他们可以使用英语进行展示并解释他们的设计和决策过程。

通过以上实施步骤,学生可以在真实情境中运用英语进行交流和解决问题,培养英语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情景教学法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动机。教师在实施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别化指导和反馈,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长。这种基于情景教学法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实践案例可以有效地结合双减政策要求,既减轻学生负担,又提高学习质量。

总结

双减政策的目标是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而不是降低教学质量或者课堂教学效果。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持续转变教学方式,注重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通过这样的努力,可以提升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真正使双减政策取得实质性成果。

参考文献

[1]凌超.如何在新课程理念下构建小学英语高效课堂[J].新课程(小学),20169):12

[2]柏丽.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英语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学周刊,20155):83

[3]胡敏.小学英语高效课堂教学实践与探索[J].新课程(小学),201612):6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