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初中语文课堂如何有效开展古诗词教学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谢益平

四川省遂宁市东禅中学629007

摘要

在初中阶段,古诗词教学作为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然而,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古诗词教学往往被忽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佳。如何有效开展初中语文课堂的古诗词教学,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

正文


前言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绵延悠长,历史深厚,其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是我们的先辈传承了千年的精神积淀,古诗词作为其中的杰出代表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习铭记的历史文化[1]。要想在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心中沉淀我们的民族文化,学习古诗词是最好的方式之一。鉴于此,文章就对初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策略进行了研究,希望能够对解决古诗词教学中的问题有所帮助。

一、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内涵

根据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目标来看古诗词教学中学生首先应该掌握读诗、品诗的能力体味诗歌的魅力。语文教学不仅是培养学生日常交流的能力和说话的方式更多的是塑造学生的心灵和人格。在初中阶段学生还处在心灵发育的萌芽时期他们是懵懂的、求知的。而诗歌所具有的那种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内涵正好可以填补学生学习的空白。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就是教会我们如何培养一个人格健全的人甚至是一个完美的人。如何评判一个学生的进步就是在于他对世界的感知能力是否有加深。传统文化的学习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可以帮助他们了解自身发展的真正需要。然后不得不说的是优秀的传统文化还有助于提升我们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而间接提升我们在国际上的地位。文化软实力就是要求我们将本国的优秀文化传播到世界中让各国了解我们的文化底蕴和魅力。现在不少国家的孔子学院正说明了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当然在培养我国的初中生时更应该从小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尊重从而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2]

二、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忽视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种心理倾向和情绪表达,是一个人对某种事物或者爱好的积极心理倾向。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导下,素质教育要求教学活动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目前我国的学校教育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在要求学生的分数。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还是会把古诗词的教学重点放在对基础知识的讲解上,要求学生背诵古诗词。但是由于古诗词的语言逻辑还存在着古代汉语的影响,与现代汉语有着一定的区别,所以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会一下子就能理解古诗词的内涵,无法理解古诗词中蕴含的情境和思想感情,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另外,初中阶段的学生要学习的科目很多,古诗词只是语文学科中的一部分,所以学生不会把全部精力都用来学习古诗词。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失去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对于教师来说,教学古诗词的时间也不会很多,通常两节课就要完成一篇古诗词的教学。而且教学过程中大都是教师占据主体地位,向学生灌输基础知识。学生无法根据自己的实际安排学习,只能死记硬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2.忽视古诗词的情感意境

古诗词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他们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表现形式,每一首诗词里面都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和情感,反映着当时的历史情况。之前我们提到,先辈在创作古诗词的时候受到古代汉语的影响,表现形式都是文言文,晦涩难懂。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表现形式或者某些字词的意思都发生了变化,对学生来说学习起来就有很大的难度。这就需要将古诗词进行充分的拆解分析,以便从各个方面来了解古诗词的内涵。

3.教学方法陈旧,缺乏新意

初中语文教材中内容和题材都非常丰富,除古诗外,还有许多小说、散文等。单一的教学方法会使学生对学习过程失去兴趣,甚至认为自己掌握了老师课堂上的过程和“套路”,使学生在课堂上变得不再专心,轻视初中语文学习[2]。要善于灵活运用古诗词教学方法,运用恰当教学方法,适当创新教学内容,使学生学习有新意,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进行古诗词欣赏和学习。

4.对古诗词的理解能力较低

由于初中生思想发展深度不够,所以对于用词简洁,意蕴深邃的古诗词,很难在短时间内理解透彻,这主要是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不到位,还有古诗词阅读较少,导致学生的理解能力没有得到提升。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能力较低,也会导致学生的古诗词学习愈加困难。

三、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策略

1. 以字词学习为切入点,让学生对古诗词有所感触

古诗词的每一个字词都是经过反复推敲而形成的,教师要利用这些关键词将学生引入到诗歌的意境当中,明白作者是怎样通过艺术形象来抒情的。教师要让学生能够从这些关键词中直接感受到诗人情感的变化,并学会赏析。字词教学,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关键字词了解作者创作这首诗词的心理状态,感受这些关键字词的妙用,从而知道诗词中每一个字词的重要性[3]。例如,在教授王维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时,教师要着重讲解“直”和“圆”。正是因为这两个字,让读者一下子就能够想象出塞上的场景,并且显得更加自然和令人向往。教师也可以用换字的方法来分析,如果不用这两个字,那么王维的这首诗歌也就不能充分地表达作者的思想,也不能创造这个千古佳句。通过这些字词的分析,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更加透彻,也能够理解合理运用词汇的作用。诗歌作为古代文学较高的语言艺术,炼字、锻句是进行诗歌创作的常用手法,也是诗人用于表现思想内容、反映情感的手段。教师不仅要以字词为切入点,更要让学生通过学习感受到这些字词的作用与不同。从字词切入,就是为了让学生知道古诗词对文字的考究以及这些考究背后存在的意义,从而让学生主动学习。

2. 组织学生吟诵,体会语言之美

吟诵是开展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方式,带领学生反复吟诵课文能够使学生感受到古诗词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加强学生对诗词中情感和哲理的理解,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古诗词学习方法。在古诗词吟诵中,教师要纠正学生的声调、节奏等,为学生介绍古诗词的创作背景,使学生深刻体会作者的写作情感,在吟诵中感悟到古诗词语言运用的精妙,使学生受到高尚文化的熏陶,以此来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例如在《登飞来峰》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样化的吟诵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可以为学生演示吟诵方式,使学生了解到诗词的停顿和节奏,直观感受到语言的价值,真切的体会到古诗词吟诵的乐趣,了解到作者借助登飞来峰抒发自己胸臆、寄托自己壮志的情感。接着可以通过合作诵读的方式锻炼学生的吟诵方式,使学生快速融入古诗的意境中,渲染学生的情感。最后,可以为学生留出自由朗读的时间,使学生在明确教学目标后开展自主学习,反复揣摩作者对保守势力的蔑视,以及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精神,以此来锻炼学生的语言构建与运用能力,增强学生的核心素养[4]

3. 捕捉意象,创设情境

古诗词中作者往往借助一个个经典的想象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无论是直抒胸臆还是间接隐晦,学生在赏析古诗词时都需要抓住作者描绘的意象,创设具体情境,掌握文章核心情感。大部分学生赏析古诗词时往往从字词开始,通过分析作者的用字或者用词来感受诗词的美好。实际上,学生在赏析字词过程中选择的字词与诗词的意象存在交叉部分,有些字词本身就是意象,有些字词则是意象的延展。例如,《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作者并没有直接表达季节时令以及心情,但是学生通过分析意象很容易感受到作者浓浓的凄苦哀愁。“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短短三句,九个意象,作者不仅表现了时令和环境,还为后续的情感打下了基础,埋下了伏笔。昏暗的天空下,乌鸦站在爬满枯藤的老树上,小桥边人家炊烟袅袅,而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前行。多种意象的堆叠给学生一种强烈的画面感,炊烟袅袅升起说明是傍晚用餐时候,但是作者骑着一匹瘦马顶着西风向前行进让人颇为感慨。读者对于意象了解认识越深刻,越能体会作者的境遇,与作者的共情就越强。下一句,夕阳逐渐失去光泽落下,凄冷的夜色中只有旅人还在漂泊。作者在诗词的前半部分通过意象的堆叠让人们意识到自己处境的艰难,后半部分通过一句断肠人在天涯直抒胸臆,表达了漂泊在外旅人的孤寂和苦闷。大部分学生在赏析该诗词时能够感受到作者的心情,但是他们对于氛围的把握和情感的认识并不准确。有些学生通过意象感受到环境的凄凉,但是感觉到这种环境下有一种秋天的诗意。通过前后文的联系,很明显能够看出学生的这一认识是存在偏差的,作者通过小桥流水人家的反衬展现了旅人的漂泊之苦。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逐渐意识到作者的核心情感,并且针对该词进行了深层次的赏析[5]

4. 分层教学

每个学生的语文学习基础和感兴趣的诗词内容都各不相同,如果教师对所有学生都采用完全相同的古诗词教学策略,很容易使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模式、内容不感兴趣,出现厌倦、消极情绪,无法坚持长期有效的语文知识积累学习的问题,同时部分学习基础较差的同学又无法跟上正常的学习进度。因此,要有效地改善古诗词教学效率不佳的问题,教师应在充分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基础上给学生开展个体化和分层次的古诗词教学,帮助学生在符合自我实践情况的训练平台中提升自我[6]。教师切不可简单粗暴地以学生的语文考试成绩来进行划分,而是要综合考虑学生的语文习惯和自主意愿。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基础组、普通组和拓展组开展古诗词分层教学。对于基础组的同学,教师可以让他们将课本教材中不同的古诗词内容进行对比学习,对诗词中经常中出现的意境和写作手法进行归纳总结;对于普通组的同学,教师可以让他们自选方法将古诗词中的内容以一种更加多元化的形式进行展现,如制作思维导图或是开展诗画合一的教学活动;而对于拓展组的同学,教师则可以让他们从诗词的表现内容想开去,将生活实践与诗词创作相互结合。同时,学生的不同学习层次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定期地进行语文学习优劣势项目评估以调整下一步的语文学习计划,帮助学生找到自我的优势项目并进一步发扬,对弱势项目进行强化训练。教师要鼓励暂时处于低层次的学生进一步沉淀自我、夯实基础以进入更加高层次的学习小组中,同时要引导学有余力的同学积极地挑战自我。例如,在学习《水调歌头》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对其他类似的咏怀抒情的古诗词著作进行对比学习,让学生都互相说一说还有哪些描述对远方家人思念之情的诗词作品,如王维的诗作“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对于普通组的同学,教师可以让他们试着将古诗词的内容以具体化的形式进行展现,《水调歌头》中的诗人独自在皎洁的月光下独酌与远方的亲人一同欣赏美丽的月景就是一幅动人的画卷;对于拓展组的同学,教师则可以让学生自己试着将诗词内容以写作的形式进行拓展,如以词作者苏轼远方的亲友视角进行写作练习,写一封回信表达思念之情。通过开展分层次的古诗词教学可以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实践技能,同时也可以有效践行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帮助学生在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中感受古诗词的魅力。

结语

总而言之,古诗词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可以利用吟诵、想象和探索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想象能力、鉴赏能力和思维能力,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使学生深刻体会古诗词中的思想和情感,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钟国芬.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J].文理导航(上旬),2020(11):18-19.

[2] 李佳.基于“核心素养”养成的初中古诗词“情境”教学研究[D].沈阳:辽宁师范大学,2020.

[3] 栾舒然.浅谈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古诗词教学策略[J].汉字文化,2020(06):106-108.

[4] 黄碧琦.浅论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20(41).

[5] 徐子廷.讲究方法深入研讨——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的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11).

[6] 黄燕.性灵出万象风骨超伦常——以《木兰诗》一课为例谈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J].学苑教育2019(7).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