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探析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潘宁

江西省宜春市上高县芦洲中心小学336400

摘要

当前素质教育理念盛行,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教师要在课堂上进行创新,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要积极地将核心素养理念融入到课堂中,从核心理念的各个方面保障学生学习结果的完整性。在核心素养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对语文课堂中所采用的教学策略进行创新,这将促进学生在课堂中取得长足的进展,在语文课堂中,教师要持续地加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的思维方式更加灵活,显著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达到在核心素养理念下进行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目标。因此,笔者对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课堂教学;策略

正文


前言:

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要主动地从核心素养思想的角度来对在课堂教学中所采用的策略进行创新,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的学习结果更加丰富,从而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进行有效的探索。在多种方式和方法的环境下,让学生能够有效地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从而提高学生语文知识的鉴赏能力,加强学生语文学习的感悟。所以,在素质教育阶段,为了保持教学的有效性,要对课堂中的教学状况进行优化,确保学生在核心素养视角下的优秀语文课堂教学环境中能够顺利地进行知识的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能力。教师可以采用实践教学、多媒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多种方式,对课堂中运用的方法进行丰富,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一、核心素养的内涵分析

核心素养是近年来提出来的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它倡导的是要克服传统应试教育所产生的种种不足和危害,使学生在各方面都能取得进步和发展,从而推动社会的建设。而核心素养其实是从素养的理念中提炼出来的,它是在广泛的优良素养的条件中非常重要且非常关键的一环。在落实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同时,要求教师能够因材施教,根据教学的具体要求,持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个人修养水平。而在小学阶段,核心素养教育是不可或缺的,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兴趣爱好,还可以对学生的智力发展产生极其重大的作用。

、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一)运用阅读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

语文学习离不开阅读,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阅读方式的多样化,阅读的效果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核心素养的引导下,既能使学生快速地掌握所学的知识,也能使学生对这些知识有更深刻的认识。另外,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通过灵活多样的语文学习方法,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

(二)建构语文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核心素养的引导下,语文课程可以让小学语文教学具有层次,让语文的学习变得更加简洁。通过分层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的基本含义和中心思想,并通过教师对语句的解释以及学生的阅读次数的增长,来提升学生的归纳、总结的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由此,以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导向的语文教育方式,可以在某种意义上实现整个语文教育的目标,从而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三)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教学质量

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促进了学生的综合发展,提高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体质量。由于在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会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也会注重对学生文化知识的积累,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从而充分地发挥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推动学生的整体发展。除此之外,在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会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来展开教学设计,如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等多方面的因素来展开教学设计,在此过程中,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而学生也会在与自己相适应的学习内容和方式中积极地展开学习,创造出浓郁的学习氛围,从而获得事半功倍的学习结果。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在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所起到的重要影响,因此我们应该对核心素养下的教学给予足够的关注,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分析

(一)通过改进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氛围的有效性

小学生天真烂漫、生气勃勃,教师不能只注重上课的规矩,那样会抑制学生的好奇心,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用诙谐的语言,配合丰富的表达和姿势,让学生在一个更愉快的教学环境中进行学习。在小学教科书中,所学的大部分知识都是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这样,就可以在教学方式上进行创新,从多个方面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感受生活,提高学生的生活适应性。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在课前就可以组织一些与之对应的学习内容相关的小游戏,这种方式既可以让课堂的氛围变得更加生动活泼,也可以让课堂变得更加有趣,从而更好地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应用能力。

(二)重视交流与指导,凸显学生的主体性

综合素质教育的理念,既要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将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相结合,让学生拥有对学科学习的基本好奇心和专注力,以此来降低学生的学习心理障碍,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面对这种问题,教师要在第一时间把注意力放在了对自己进行的指导上,要对自己的教育工作给予更多的重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将自己所掌握的语文知识以一种简单、易懂的形式进行渗透式的教授,同时还能让教师对学生目前的学习状况进行全面的了解,这样教师才能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相应的调整,进而提升自己的教学质量。比如,在部编版《揠苗助长》的教学中,教师根据课本上的内容和重点讲解完后,还要指导学生进行交流与互动,而互动的方式,就是提出问题。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回答出课文中幼苗长得不好的原因,然后让学生猜测幼苗没有被提前拔出来,会变成什么样,这样就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三)加大对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力度,保证学生对语文学习方法的正确认识

伴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许多先进的教学辅助工具也被引入到了教学中,对于将媒体教学设备引入课堂不再是一件新鲜的事,它也渐渐被人们所认可和运用。在开展教育工作的时候,教师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不能用语言来形容的场景,特别是在进行语文教育的时候,此时再多的课堂教学手段也不能对这些场景加以弥补。而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手段,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能够将抽象语言和教师难以形容的画面,转化成形象的图片、影音、动画等多种形式,刺激学生的感觉,更直观地感受到文章所表达的感情。在这种教学设备的作用下,课堂也会呈现出更为生动的画面,学生的参与性也会得到加强,教学效率也会得到持续提高。比如,在《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如果只靠文字的介绍,或者是配上一幅或几幅照片,都不能给学生带来清晰的感觉,也不能让学生去体会圆明园的毁灭过程。此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给学生放映《圆明园》的段,让学生从视频中直接体会到圆明园的壮丽,以此来了解课文,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又可以激起学生的爱国心。圆明园被毁,在这种文化与野蛮、荣耀与凄惨之间,是一种极为强烈的反差。在此过程中,借助多媒体设备,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情境,从而达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四)语文思维能力的训练

新一轮课程改革下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由于小学生的思维发展还不健全,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地进行指导,让学生进行提问,启发学生思考探究语知识。这就要求在语言课堂上,充分利用课文的内容,让学生产生疑问,进而促进学生文思维能力的发展。比如,在教学《皇帝的新装》时,通过发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比如:皇帝的新衣服多么华丽奢侈”是什么意思?怎么每个人都这么说?让学生从不同的视角思考问题,并从文章中寻求答案。接着教师又用问题来指导,在文章的结尾,“小孩子皇帝没穿衣服”,为什么要把这个小孩子的话给描写出来?通过让学生回忆之前的问题,让学生可以持续地进行思考,进而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五)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语文阅读教学的发展是非常灵活的,教师不能把阅读教学固定在一个固定的模式里,要针对不同的文本特点,选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对于某些描写景物,具有深远意义的作品,可以采用选择性的阅读引导方式。在学习寓言、童话等主题的课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来理解其大概意思,然后进行深入研读,然后通过片段来演绎。对于一些意义深刻,有思考价值的作品,可以运用课堂提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教学的过程中,与学生展开适时的互动与沟通,在学习那些写法比较独特,对提高写作能力有很大帮助的文章的时候,教师可以采取了解内容、领悟写法、进行练习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如果是那些可以拓宽学生的阅读视角的文章,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文中粗略地读一遍,了解其中的大意,并交流自己的心得体会,用这种方法来进行阅读,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

)培养学生对生活的关注

大多数的写作素材来自生活,尤其是在小学语文的写作中。教师不仅应让学生关注到周边多种不同的写作要素,还要让学生可以多关心关心自己的生活环境。通过仔细地分析、观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了解生活,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和学生保持密切的联系,并擅长引领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欣赏和观察。让学生在拥抱自然、关注身边真实的事情的同时,也能写出高水平的文章。全身心投入到写作课程中,自身的写作能力与水准也间接地得以提升。重点是关注真实事件、自然美和时事,使学生在写作中感受到新鲜。学生在独立写作过程中,能够将自己的生活经历与自我迁移相结合,从而快速地提升自己的运用能力。教师应将各种作文主题有机结合,使学生能有针对性地感觉地感觉到。要把生活的各个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写作的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使学生能独立地进行写作,并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七)突出语文审美,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既要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又要把语文审美教育贯彻到学生的生活中去。在进行审美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体味到课文的韵味,遨游在语言的海洋中,主动地进行阅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要实施语文审美活动,要引导学生开展跨学科的实践,将教与结合起来,让学生可以大胆地去想象,去将精彩表现出来,为实施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打下一个很好的基础。例如,在《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先让学生自己阅读,然后尝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去味那些在字里行间使用词语的美丽。在文本朗读的前提下,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现秋季飘零的美丽景色;接着,通过与课文的联系,让学生模仿文章中的某些优秀的描述和修辞手段的使用,说出自己心目中的秋季的美丽图景,从而提高成都自然的爱。在课余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收集各种颜色的树叶、树枝,并利用彩泥、卡纸,创作出一幅以秋季为主题的手抄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作品中包括了什么形象,在旁边还可以用文字来描述一下作品中的故事,适当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的句式,将自己心中的最美秋景展现出来。

四、结论

综上所述,教师立德树人的思想,把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找到合适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地进行改革,使学生喜欢上语。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提高学生学习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西部素养教育,2019,5(11):85,87.

[2] 黄晓玲.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以郑桂华执教的《安塞腰鼓》一课为例[J].西部素养教育,2018,4(6):68.

[3] 王喜斌,王会娟.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教育教学的困境及出路探析[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8(3):45-50.

[4] 沈良琴.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1(14):117-118.

[5] 王芳.核心素养下构建小学语文“砺志课堂”的教学策略[J].天津教育,2021(12):159-161.

[6] 张文英.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创造力[J]. 西部素质教育 2017, 3(5).

[7] 陆海娟. 创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J]. 作文成功之路, 2017(7):63-63.

[8] 武羊. 基于快乐教育理念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J]. 中国校外教育 2017(22):104-10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