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合传统文化的策略研究
摘要
关键词
小学音乐;传统文化;融合
正文
前言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历史发展中所形成的一种文化,它是一个民族思想、文化、观念的综合体现。将传统文化融入到音乐教育中,既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又是对音乐教育过程的优化,是对音乐教育健康发展的一种推动。特别是在小学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跟上教学改革的趋势,把传统文化与教学活动融合起来,让学生们对自己所要学习的音乐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提升课堂的学习质量。
一、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1.提升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水平
小学生的心智还不够成熟,因此在传统文化教育上,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困难。不过,在这个阶段的学生,他们本身就拥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感知能力,因此,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到小学的音乐教学中,能够在对小学生进行审美鉴赏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的同时,还能够有效地培养和提升小学生的爱国情感。
除此之外,小学音乐课程的顺利开展,需要小学生多种感官的共同参与,而将优秀的传统文化合理地融入到小学音乐教学中,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还可以促进小学生人格的健全,这对小学生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具有重要的影响。这样,在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小学生就可以提高自己的辨别能力以及欣赏能力,还可以对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有一个正确的理解,这对于推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普遍不强,大部分学生只是掌握了基本的传统文化观念,而对其所蕴含的内容却没有形成足够的认识和了解。如果采用“灌输”的方法,不但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很难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在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品质,将这些内容与小学音乐教学相结合,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音乐知识,加深对传统文化知识的认知,从而提高学生对音乐以及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兴趣。
3.加强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
对我国小学音乐教育中,必须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渗透与传承。因此,教师要意识到音乐课程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优势,将其合理地发挥出来,强化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音乐课程中的有效渗透。在我国古代,歌曲记载历史的情况就比较多见。而且,不同的民族,他们的歌曲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有的民族选择用歌曲来祭祀,有的民族则用歌曲来与神进行交流。从这一点上来说,歌曲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在小学音乐课程中,要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合理的渗透,这样能够提高学生对民族歌曲的认知和鉴赏能力,在学习民族歌曲的过程中,学生对音乐中所包含的情感有了正确的理解,这自然也可以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
4.加强学生音乐审美能力
各区域因其历史发展进程的差异,其传统文化在各区域间也呈现出明显的差异。传统音乐文化是中国广大人民群众对当代社会发展的一种认识与领悟。在现代社会,流行音乐迅速发展的同时,传统的音乐文化却被忽视了,在学生的生活中,传统的音乐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但是,传统的音乐文化是我们国家的一个重要的部分,它是我们国家历史和文化的宝贵财富,它对我国的音乐和艺术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影响,可以使我们的学生更好地理解传统的音乐文化,增强学生的音乐知识,提升学生的音乐素质,同时也可以使我们国家的优秀传统文化得到继承。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将传统音乐文化教育加入其中,还可以有效地保护我国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强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独特魅力的理解,从而达到丰富学生审美体验的教学目标。
二、小学音乐教学现状
1.老师的专业技能有待提高
当前,很多学校还缺少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的专业人才,很多教师对于传统文化融入音乐课堂的认识不深,定义也比较片面。在当前小学音乐教育的曲目中,我国传统民族的音乐约占15%,传统文化既可以在民族乐曲中体现出来,也可以与流行文化进行融合,成为音乐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大部分的音乐教师都是以西方音乐为主,而很少有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研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对学生的音乐知识缺乏了解,无法将传统文化和音乐知识进行科学的融合,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音乐教育普遍不受重视
在小学教育中,音乐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学科,它不属于考试学科,它不能直接地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因此,在小学的教学中,音乐教育一般都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而且,传统的音乐文化本身和学生的现实生活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有许多实践性的教学内容,但是老师们并没有意识到音乐教育的重要性,这就导致了音乐教育的过程变得枯燥无味。在音乐教学中,有些老师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在音乐教育中的综合素质。
三、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策略
1.不断提高教师的传统音乐文化专业素养
把传统文化融入到小学音乐教学中,不仅是顺应了当前素质教育的发展趋势,而且满足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需要。小学音乐老师应积极担负起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自觉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音乐教学中,使学生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下,获得更高的审美水平。但是,在目前的音乐教学体制下,大多数的音乐教师在大学里都学的是西方乐器,或者是音乐表现手法,因此,他们并不具有我们国家的传统音乐文化素养,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传统文化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普及。所以,要想提升小学音乐教育的综合水平,学校就必须要求老师们培养出一种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让老师们对传统音乐文化的认知与理解得到提升。学校可以从社会上聘请专业的传统音乐人才对学校音乐教师进行辅导,也可以招聘专业的传统音乐文化教师,进行内部培训,切实提升音乐教师的专业素质,增强传统音乐文化在教学中的影响力。
2.老师创新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学生的发展需要,所以教师要不断地创新教学模式,运用高效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目前的音乐教材中有很多地方音乐的内容,因此,我们在进行教学时,必须充分发挥地方音乐的优势,根据教材和地方的具体情况选择教学内容。在教学中,一方面让同学们对有关的音乐有一定的认识,同时也让同学们以本地的传统文化来参加活动,使同学们在活动中得到充分的感受。比如,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美丽的草原”中,老师先向学生介绍了该地区的传统文化,并介绍了这一单元歌曲的创作背景,在学生对这单元歌曲有了一定的认识后,老师就开始教授《美丽的夏牧场》的演唱,然后在引导学生赏析《天堂》《赛马》等歌曲,与学生一起分享音乐风格及演唱技巧,并对教学方法进行一定的指导。还可以在课余时间教学生跳舞。通过亲身体验,体会到了地方文化的韵味和风土人情,同时,通过对歌舞的学习,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总而言之,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多种教学方法,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3.指导学生选择性的认识传统文化,熟悉传统文化
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巨大的系统,想要让小学生对它进行全面的认识、全部的认知是不切实际的。因此,这就需要老师有选择地将适合小学阶段的传统文化、对学生的文化认知有帮助的传统文化、学生容易理解并感兴趣的传统文化,并展开相应的普及和传授。其次,在选定了相关的内容之后,还要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教授,由于在小学阶段,学生们的学习和领悟能力都比较有限,所以老师要用一种学生能听懂,也能让他们愿意听懂的方法来教授,利用他们的思维习惯来融入其中。例如,对于故事、游戏以及具象化的事物,学生们通常都会有很强的好奇心和专注力,老师可以将对传统文化的溯源用故事的形式进行表述,最好是将其转换成一个儿童故事,用讲述的方法,让学生们了解一些传统文化的起源、形成和发展,还可以将传统乐器制作成具体的模型,带到学生们的面前,或是将其与课堂上的游戏结合起来,这样,既能让学生们更容易的接受和学习,又能加深他们的印象。
4.积极引入多媒体技术,展示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音乐教学中,多媒体技术能够发挥出很大的作用。通过视频、音频以及丰富的网络资源,多媒体技术能够展示多种传统乐器的演奏方式,还能够提供多种经典音乐以及影视背景音乐播放等资源,供学生欣赏和学习。利用多媒体技术,不但可以将不同乐器的图像、结构图、分解图等呈现出来,而且还可以将不同乐器的声音和弹奏效果进行呈现。比如,中国传统乐器有二胡、古筝、唢呐、琵琶、竹笛、陶笛、葫芦丝等,这些种类繁多的乐器,用图画的方式来呈现,这样就能使学生更好地记住并辨认出这些乐器,同时还能欣赏并鉴定出这些乐器的演奏效果。在多媒体演示中,老师无需过多的解释,便能使学生了解不同乐器的特性与差异。在课堂上,老师也可以为同学们播放一些古典音乐,如:《赛马》、《春江花月夜》、《高山流水》。
5.经典古诗词文化引入音乐教学课堂中去
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最耀眼的一颗明珠,它所散发出的灿烂的文化魅力,值得每一个时代的人们去学习、去感悟。比如《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静夜思》等等,大部分人在小学的时候,都会接触到一些比较容易理解的诗歌,而这些诗歌,也符合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育特点。教师可以对这些经典古诗词进行相应的修改,用口语化的旋律,结合歌词进行儿歌情景表演,使学生通过演唱儿歌的方式来表现这些经典古诗词。通过将经典古诗词文化引入音乐课堂教学,既达到了相应的教学目的,又起到了两者融合的作用,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6.开展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融入传统文化的气息
学习音乐并不只是学习唱歌、发音技巧等,尤其是在小学阶段,更不应该把高强度的学习压力和音乐技巧强加给学生,而应该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身心特点相结合,营造出一种音乐的氛围,给学生一个激发兴趣、发掘自身天赋的机会。所以,在教学中,我们不能仅仅局限在音乐的内容上,而要采取多种形式,使学生真正地参与到音乐中去。与此同时,将传统文化的氛围渗透到音乐活动中,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去感悟传统文化,去体会与之相匹配的音乐节奏,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创造出一个更好、更健康的音乐环境。比如,举办丰富多彩的民间节日音乐会,举办元旦、端午节、泼水节、中秋节、蒙古族的敖包节等主题的音乐活动,适配相应的节日音乐、节日歌曲,让学生们体会到这些节日的氛围,体会到这些节日歌曲的旋律。在此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学生自己,而且可以了解到有关传统节日的渊源、风俗等方面的知识。通过设计一系列的音乐教学活动,使学生对音乐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结语
对小学生来说,学习和了解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培养都有很大的帮助,这对他们将来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小学音乐教育中,使学生受益的不仅是音乐,更多的是人生的成长。
参考文献:
[1] 贾迪娅《刍议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新课程(小学)》2020年第1期。
[2] 薛媛《浅议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北方音乐》2020年第9期。
[3] 蒋杉姗《小学音乐教学中昆曲艺术的传承与应用》,《魅力中国》2020年第51期。
[4] 黄艳红《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渗透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年第16期。
[5] 张玲《小学音乐课堂引入戏曲教学的策略探讨》,《中外交流》2020年第29期。
[6] 张艳《谈小学音乐有效合唱教学课堂的构建》,《北方音乐》2020年第8期。
[7] 张海霞《小学音乐教学中综合式课堂的构建与研究》,《才智》2020年第12期。
[8] 李倩倩《浅析如何构建高效的小学音樂课堂》,《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年第9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