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分析
摘要
关键词
工程造价信息化;问题;对策
正文
一、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必要性
1.信息时代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
当今社会已逐步进入信息时代,信息化建设已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工程造价作为建设单位重要的基础管理项目,面对品名繁多的建筑材料和瞬息万变的市场价格,如果按照传统的信息处理方式,在大量的信息面前,必然会显得力不从心。
2.有利于提高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
目前,工程建设已全面实行招投标制。在招投标过程中,工程造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材料价格、人工费、机械费等各方面都存在地区差异,如果有了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系统,建筑单位就能及时地掌握标的和竞争者的相关信息,这样不仅能在招投标过程中提高中标率,降低中标价格,而且在后续施工阶段可根据投标地的投资环境、价格水平、施工条件等综合因素合理确定施工方案,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
3.有利于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目前,在工程领域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工程造价信息资源。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造价管理人员往拄在资源信息的搜查上花费很多时间,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如果能通过加强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这些信息资料进行快速的归档、分析,灵活的组织管理,实现网络信息资源共享,将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二、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工程造价信息化机制不成熟
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机制发展的不成熟,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没有统一有效的工作机制。工程造价管理结构分散,方法比较单一,管理方式在地域之间存在差异,资源无法实现共享。二是信息标准制定落后。我国工程材料信息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数据资源不流通,各个地区之间没有交流与借鉴,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规模较小,层次较低。三是缺乏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发展的基础。符合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要求的设备,如网络、数据库等基础技术软件没有广泛应用。
2.工程造价信息资源处理方式落后
我国工程造价信息采集和处理的人员缺乏,现有的数据稀少,无法得到有效的辨别和处理,无法为工程造价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同时,工程造价数据库不够完善,数据没有又没有统一的标准,无法进行深层次的分析,使得数据无法充分利用。
3.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基础建设比较薄弱
工程造价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与其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息息相关,在硬件设施上,需要购买先进的计算机设备和通信线路;在软件设施上,需要数据库和通信网的支持,因此,需要更多的资金的投入,没有资金投入到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上,使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设备都无法符合实际需求,严重影响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的发展。
4.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发展缺少人才与资源
人才与资源的缺乏制约了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的发展。信息资源的不足,得不到重视,资金投入少,数据资源采集耗费大量的时间,并且信息资源标准不统一,数据格式存在差异,这样导致信息资源处理效率低,无法在现有的基础上分析出有效的信息。缺乏技术支持,所以在实际工作中没有办法准确的把握各项经济指标和原料价格的变化,难以提高管理水平。
三、建筑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措施
1.信息技术与工程造价整合
由于工程造价行业的业务需求和规模不断增加,其数据处理量也随之加大,这就要求管理质量和效率要不断提升,并对信息的利用和管理等进行不断加强。目前我国工程造价的信息化管理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因此要想实现造价管理的信息化,必须要将信息技术与工程造价进行有机整合,从造价管理特点出发,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从而确保管理服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工程造价管理系统的动态化
工程造价管理系统的动态化作为建筑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的发展方向,其主要是对相关的造价信息进行全面动态收集和传输,从而实现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管理系统的动态化可从两个方面加以着手:一是对信息价格进行动态采集和处理。在采集价格信息过程中,可以利用相关理论有效建立数学模型,并建立相关的数据处理和统计软件。同时在信息发布过程中,可以采用网上发布形式,从而提高信息价格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实时动态反映市场信息,确保工程造价管理系统的动态性。二是对工程造价资料进行分析和储存。首先要建立相应地工程价格信息库,在建立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格式转换以及压缩打包等技术处理,将动态价格进行保存,并结合市场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预测和分析。其次对典型工程资料库加以建立,收集已建成的工程资料,确保资料能够将建筑业的水平进行有效反映,并以项目类别以及行业为依据,从专业定额、地方定额等方面出发,选择恰当的工程造价实例存入信息库中,确保信息管理标准的统一性。
3.交互造价信息系统和其它辅助系统
根据我国目前工程造价管理系统,首先,要将信息化技术融入到其中,积极接纳进算计及其他辅助设施,确保工程造价管理贯穿整个工程,实现对各个环节的管理;其次,打破传统的数据管理技术,使各类数据分类,将整个工程的数据进行有效的控制;最后,将融合后的管理系统运用到实际工程项目中,使每一个参与方都能监控到建筑过程,实现信息共享;进一步提高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水平。
4.依托网络技术建立工程数据信息库
信息化管理技术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持力量,使工程造价的管理深度、广度得到进一步改善;同时,信息化管理技术也是实现现代化管理的重要形式,可以提高劳动效率、节省人力,进而确保管理工作迅速准确的进行,可以满足建筑行业发展需要;借助信息化手段,有利于我们跟上国际发展形势。一些实力较强的施工单位可以尝试建立归属自己企业的局域网,让网络覆盖整个造价管理区域,从而提升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的效率。
5.落实人才队伍的建设
对于程造价信息化管理方面来说,管理人员占主导作用;因此,要实现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就必须进行管理人员的培养,从业人员不仅要具备专业的工程造价管理知识,同时,对信息技术也要掌握;为了充分发挥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的作用,应加大对从业人员的培养,使其成为综合型人才,对工程造价熟识,并对信息技术能够熟练掌握;根据目前情况来看,综合型人才,是我们在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中紧缺的人才,为此,有关部门要不断扩大队伍,在好人员储备工作,进而满足工程造价管理的需求,进一步落实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技术。
结语
工程造价管理的信息化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有效开展的必由之路,必将有力推动工程造价管理的改革进程,亦必将为工程造价管理水平的提高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使信息化服务于工程造价管理的各个领域。充分发挥信息化管理手段,既是向国际接轨的需要,也是工程造价管理的需要。随着工程造价管理领域的进一步改革以及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工程造价管理必将借助信息化的手段,为建设市场各方提供更高效、更便捷、更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刘俊岚.建筑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实现方法探讨 [J].科技创新导报,2014,16:180.
[2]孟青莉.刍议信息化技术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的运用分析 [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2:145.
[3]邵 瑞.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发展的问题及趋势研究[J]广西建筑,2015,35(5):232-2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