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化学高考复习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杨斌

桦甸市第一中学 132400

摘要

高中化学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实验性,传统教学采用的单一灌输方法极容易让学生对化学产生茫然的心理,对化学学科无法产生学习的热情,极容易因为成绩无法提升而打击自信。通过提升高三学生化学思维能力的新型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实验和实际生活相结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养,为学生后期深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高中学生的化学成绩存在差异性极大程度是因为思维能力存在着不同,这种差异的形成主要是因为学生在知识理解的精准度和有序性方面存在着影响。可以从不同的维度来提升高三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以此来提升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


关键词

高中化学;思维能力;提升策略

正文


化学是一门自然学科,能够充分培养高中生的科学素养,思维能力则是学生在进行问题分析和解决的过程中不可替代的重要核心。思维能力包括思维方向、思考方式、解决方法、思维品质、意志情绪等多方面因素,学生通过化学思维对化学问题进行分析能够结合已知的概念和知识来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推理,揭示出问题蕴含的本质,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问题、理解事物,进而形成符合自身特点的个性化思维,能够进一步促进学生对高三化学知识进行深度理解和掌握。

一、创设教学情景,培养学生树立问题意识

(一)问题引出情景

高中阶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主要是针对学生的独立和主动思考能力。采用问题引出情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课前按照导学案预习,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思考,通过问题导向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知识探索能力,为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打下良好基础。问题的设计应当具备质疑性和启发性,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激发兴趣和探索的热情,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通过具备质疑和启发的问题结合情景创设,学生能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同时产生探索的热情,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促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独立思考,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从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构建知识体系,提升学生思维的整体性

设计问题时需要对学科特点和整体架构进行明确,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进行强化,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每做一道综合题就去找知识间的关联,知道哪个知识点和哪个知识点结合在一起,经常做这样的总结,按照章节对知识进行归类总结,将章节与章节之间的知识照内在的联系与规律形成知识体系架构。同时对知识进行比较,在比较的过程中进行归纳,在归纳中进行深化。使学生形成化学思维,同时思维得到升华,培养了学生的解题能力。

二、进行科学训练,助力学生形成审题思维

化学思维需要进行科学的训练,单一的教学方法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和多元化的思维能力发展需求。高中教师应当采用多样化科学的训练来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协助学生形成审题的思维。

在解答高三化学复习题的时候,很多的答案是隐藏在题干中的,审题时关键关节,学生在审题时如果遗漏了题给信息,或者不能正确理解信息,就会给答案埋下隐患,使解题陷入无解的困境。需要学生认真细致地审题,正确把握题给信息,充分挖掘隐含信息是正确解决高考化学题的前提。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有意识地提问、带领学生审读题干中渗透着化学思维的“关键字、重点词”,抓住问题的关键点,将化学问题转化为化学语言,并准确表述出来,能够有效训练学生化学思维能力。

(一)知识融合生活

通过生活化教学方法,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在实际生活当中,从自身生活经验出发进行问题的思考,对知识点能够更加夯实和灵活的掌握, 逐渐培养自身的审题思维。

高三学生化学思维能力的基础是形成问题意识,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应当时刻保持着探究的心理。对于课本上抽象的问题学生往往没有深刻的概念和了解。培养学生形成化学思维的过程中应当将知识与生活相融合,培养学生的审题思维。将抽象的问题进行具体化,学生能够对知识点相关概念有更加深刻的了解。

(二)思维逻辑性训练

通过化学实验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实验、组织实验、总结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对化学知识进行有效的掌握,实验是化学学科的基本研究方法和灵魂所在,训练时注重引导学生联系实验现象,透过现象分析化学原理的本质,引导学生发现化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和规律,有效提升学生的提升学生思维的严谨性,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

(三)批判性思维训练

批判性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将化学知识进行抽离和概括,发现化学知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对自身知识结构进行有效的完善,促进学生形成高阶思维。

批判性思维首先要对事物进行质疑,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形式让学生能够大胆地进行质疑和批判,引导学生形成敢想、敢说和敢做的习惯,以此来对化学知识进行深度的探索。在面对既有的实验课题时,学生可以提出疑问并进行尝试,对实验的参数进行调整得出不同的答案。通过亲手实践来发现化学的内涵,促进学生化学思维的升华,进而形成高阶思维。

三、合理交流互动,发展学生逆向思维能力

(一)交流促进思维提升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引导学生通过逆向思维的模式进行交流,通过反推的模式来对化学难题进行分析和解决。学生之间通过交流和讨论能够获得不同的视角,通过多角度来对问题进行分析会有全新的发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能够让学生通过交流来进一步提升思维能力。学生在学习和交流的过程中能够发现高中化学具备的系统性和规律性,通过交流来转换思维可以对化学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逆向思维的模式进行交流,通过反推的模式来对化学难题进行分析和解决。学生之间通过交流和讨论能够获得不同的视角,通过多角度来对问题进行分析会有全新的发现,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二)挖掘逆向思维方法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对知识当中隐含的逆向思维进行挖掘,通过引导,让学生对化学概念、原理和规律进行充分的认识,进一步反映出高中化学的因果属性,以此来启发学生形成逆向思维。学生通过知识点的因果关系对化学知识进行联想、猜想、推理、判断和验证,进而对化学知识进行充分的掌握和灵活的应用。化学知识点中的矛盾点也能够对学生的逆向思维进行培养,学生通过逆向思维能够从更多角度对事物和知识进行充分认识和了解。

高中化学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可以通过这些矛盾点来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对事物能够从更多的角度去认识和了解。

(三)提升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

逆向思维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与思维能力。学生通过逆向思维可以拓宽视角和思路,对化学知识之间的规律、矛盾、联系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和掌握。教师可以设计与学生常规认知存在冲突点的问题打破学生的定向思维习惯,有效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问题设计方面可以选择具有针对性和系统性的问题对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进行培养。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树立学习自信,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采用逆向思维来提升自身的化学问题分析与思维能力。

四、开展小组合作,帮助学生拓展创新思维

(一)结合特色划分学习小组

新课改指出高中化学在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也应当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学生通过各种化学实验来对所学知识进行验证和总结,通过小组分组的形式进行实验活动不但能够达到分层教学的目的还能够让学生之间互相带动提升自身能力。进行分组时需要结合学生的特色和实际学习能力水平,对组员之间的关系进行有效协调,通过不断的磨合、默契和团结来充分发挥出小组学习的作用。教师在学生小组合作开展实验探究时必须确保实验的安全性,实验前对各个小组进行安全培训,并强调注意事项。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特点进行小组分配,秉持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充分考虑各个学生的长处、化学基础如何、动手能力的强弱,以及各自性格特点,确保各个小组都具备自身的优势,让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学习来发挥自己的优势、完善自身的补助。通过讨论进行多视角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可以说小组合作学习具备了较强的开放式,避免了传统学习的枯燥乏味,让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和开放思维,让学生能够形成健全的性格,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综合成长。学生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不仅能够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还能够提升其与人交流的能力和自信心,合作学习化学的形式应当进行继续完善和不断的推广,让更多的学生能够更加愿意参与到学习活动当中来。

(二)多角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学生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能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教师可以设计适合每个小组的教学问题,引导小组进行互相讨论、交流、探索,通过集思广益的形式来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的过程中首先要独立思考,每个人思考的方式不同,看待事物的角度也不同,通过小组合作能够从更多角度来分析问题,有利于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小组合作能够形成更加系统后的化学框架,让学生对抽象的化学公式有更深刻的了解,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新思维的培养能够让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提问、敢于发言,不在盲目地依赖教材、权威和教师。

五、加强解题训练,在解题中形成学科思维能力

(一)正确树立解题意识,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的深刻性

1.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学生养成解题思维习惯

高三学生学习任务量大,心理压力大,且化学细小的知识点特别繁琐,学生很容易对化学学习失去信心,通过分组讨论法,在小组中,一部分自信心较差的同学会在组内伙伴们的鼓励下进行积极的讨论。甚至作为小组代表发言,时间一长会极大地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信心。教师鼓励学生做习题时,在试题上提取有效信息,画出关键词,写出关键算法与步骤。使学生逐步提高应用化学思维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2.发挥学生主体性,提升学生的思维的深刻性

可以激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汇报做题心得,让学生把自己的试卷在投影仪上放映出来,或者在黑板上一边板演解题过程,一边讲解做题心得。全班同学都认真听讲,一旦出现讲解上的偏差,组内同学优先补充和纠正,如若仍有偏差,由其他组的学生纠正,学生解题过程允许学生犯错,相反,学生犯错后才能发现自己的“错”,在“错”中摸索走向“对”的过程会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加深刻的认识。这样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每一个同学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

(二)积极培养反思能力,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的深刻性

1.反思错题原因,找准错误根源

反思的过程就是学生思维上升的一个过程,所以引导学生反思,有助于学生提升思维能力。针对习题中出现的问题,看看是哪方面存在缺失,是对题干有效信息的搜集还是对关键词不够敏感,运用化学思维解题方法引导学生个人独立反思。题型的解法做到心中有数,有迹可循、有法可依。

教师要求学生准备反思笔记本,课上要求学生对问过的问题、重点易错的题型、易忘的重要知识点、物质的特殊性质进行整理,同时要求学生常翻看记忆,教师一周一检查,慢慢让学生养成习惯,独立自主的整理错题,最主要的是整合错题的原因,找到题型间的联系,反思错误的根源,可以有效增强解题教学的针对性,学生经过反思错误,再到理解,能够深刻领悟化学原理,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

2.反思解题方法,增强化学思维

化学学问虽然有碎、散、多、繁、难等特点,但其中却存在很多规律,在学习中只要学会总结归纳,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确定能做到触类旁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元素化合物性质千差万别,但某些物质性质之间却存在着确定的联系和规律。引导学生运用归纳、比较的方法进行学习,可以使化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形成系统的知识。学生通过总结规律就可以把凌乱分散的知识点拢成知识网,既能增添学生对化学知识理解的深广度,又能培育学生的立体思维,减少遗忘,提高记忆效果和复习效率。

综上所述,高三化学思维能力是高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关键品质。对高三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及质量的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应当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加以重视,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思维发展情况来结合化学学科特点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法,通过不同的维度来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训练,进一步提升高三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水平。

参考文献:

[1]石乾坤.突破“三性”,提升高三化学备考效率[J].考试周刊. 2011,(73):7-9

[2]余松良.中学化学教学中教法与学法刍议[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1992,(Z1):8-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