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班主任如何针对小学生实施安全教育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田光红

四川射洪沱牌实验学校 629200

摘要

小学教育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初级阶段,是学生今后一生成长和发展的基本阶段,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毫无疑问,小学安全教育是小学教育管理的重要环节。近几年,小学安全事故频发,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为此,本文探讨了安全管理在小学校园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加强小学安全教育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小学班主任、安全教育、实施

正文


前言:

近几年,我国小学校园安全事故频发,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不仅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校正常教育秩序,而且涉及面广,引起社会大量关注。我们都知道,小学校园应该是学生健康、快乐、自由成长的乐园但是,随着小学生安全问题的加剧,师生的学习环境和教学环境质量将直线下降,影响到学校和小学生的身心健康。能不能解决小学生安全问题,是我国能否培养出有特色的社会主义优秀接班人的前提和基础。为此,我们加强小学安全教育改善师生的教育和学习环境,确保健康、快乐、自由发展的空间

一、加强小学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安全教育对于小学生来说无疑是至关重要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孩子们所处环境的变化,教育部门和父母们越来越重视对小学生的安全教育。这种关注有其深刻的原因。

首先,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较弱,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通过安全教育,我们可以帮助他们增强安全意识,并学习如何面对各种潜在的危险情况[1]。这包括交通安全、火灾防范、网络安全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使他们能够在面对危险时做出正确的决策,减少事故的发生。其次,小学阶段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和社会责任感的关键时期。通过安全教育,我们可以让孩子们明白一些常识和道理,如尊重他人的权利、不欺负他人、遵守交通规则等。这些价值观的培养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可以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此外,安全教育还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自我保护能力和创新思维。通过学习常见的安全知识和技能,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突发情况,并采取正确的行动。同时,安全教育也可以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针对小学生实施安全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家长和教育者,我们应该共同努力,重视安全教育,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只有通过科学有效的安全教育,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孩子们的安全,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二、小学安全事故发生原因

一)学生安全意识淡薄

学生的精神比较好,他们对生活抱有极大的热情,天生就具有很强的活力和好奇心。出于好奇,他们常常会做一些我们认为不太安全的事情。此外,学生的生活经历也很少,这使得学生们不知道什么是危险的,什么是安全的。分辨不清事物危险与安全的界限因此很容易发生意外,影响学生身心健康。

(二)班主任的防范意识薄弱

在学校,教师们常常认为学习比安全教育更重要有些教师的安全作业留在嘴里,并没有让学生实际去练习。导致学生对安全知识认识不足,造成学校安全事故的发生[2]。假如班主任对安全的预防意识不强,则有可能不能及时处理好安全事故,严重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小学班主任的安全教育工作实施策略

一)加强多方面联系,共同管理安全教育

小学班级的安全管理不是仅仅依赖于班主任一人。为了加强安全教育工作的实施,我们需要加强任课教师、学生和家长之间的紧密联系。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发现学生情绪或状态异常,应及时向班主任报告,并与学生或家长进行沟通。这样可以关心学生,帮助他们,并及时发现他们的异常行为。

举例来说,某班级的教师发现某个学生最近上课时状态消沉。经进一步了解后,发现学生因家庭问题而情绪低落。班主任与该学生进行了谈心,得知学生内心渴望家庭稳定。然后,班主任及时与学生的父母进行了沟通,并告知他们有关学生的情况。学生的父母并不知道孩子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在班主任的帮助下,他们积极采取措施解决问题,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这个过程显示出,仅仅依靠班主任的力量是无法解决问题的。班主任的作用更多地是起到沟通的作用,联系各方力量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这才是实施安全教育的根本之策。否则,学生可能会因为情绪问题而产生其他危险行为,如青少年抑郁情绪可能导致学生采取极端行为等。这些问题都不容忽视。只有解决根本问题,才能预防学生产生危险行为的可能性[3]

二)改善学生的关系,增强群体内部氛围

学生的班主任可被视为他们的“第二位父母”。由于班主任与学生相处时间最多,因此对学生的了解最为深入。通过观察学生日常行为的细节,班主任可以判断学生是否存在异常行为。在对待学生时,班主任应该多给予鼓励,少进行指责和批评。他们应该以宽容和适度的态度对待学生,并严宽得当地进行班级管理工作,以平等、民主的方式营造良好的班集体氛围。只有在这种环境下,学生才能找到归属感和安全感,积极融入班集体中,并学会预防性沟通。

有时,班主任还必须面对处理学生人际关系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排除潜在危险。例如,在某个班级中,班主任发现几名学生经常逃课。通过调查,他们发现这几名学生常常结成小组到学校附近的池塘游泳。虽然学生认为这样做是为了展现朋友情谊,但实际上这样的行为非常危险。在了解情况后,班主任及时与这几名学生进行谈话,首先向他们说明私自游泳的行为是非常危险的,逃课更是不对的。在班主任的指导下,学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勇于检讨。他们的行为也对其他学生起到了警示作用[4]

教师在处理学生之间的“朋友关系”时采取了适当的方式。在班级中,开展了一次关于“友谊”的班会,通过这次活动,使学生意识到真正的友谊是什么。这种安全教育对学生的成长大有裨益,而不仅仅是简单地说教。

三)班级管理中创新,落实安全管理要点

班级管理不仅仅是一项盲目进行的任务,而是要尊重学生的个人意愿,做好民主管理。在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相互信任是至关重要的。由于学生处于特殊年龄段,他们往往表现出好动和逆反心理,并且十分敏感。如果学生感到不被信任或遭受挫折,他们就容易缺乏对危险因素的警惕意识。因此,班主任需要及时判断形势,在尊重学生差异的基础上,正确对待各种行为,并给出恰当的引导方案,以便学生更容易接受。

以某班级中的一名学生经常与任课教师发生冲突为例,其上课态度消极,对班集体事务漠不关心。当任课教师向班主任反映后,班主任与学生集体进行了沟通,了解到这名学生与教师冲突的原因可能是意见不合或言语过激,并未造成实质性冲突。然而,这名学生经常逃课,如果不及时管理,可能会发生安全事故[5]。因此,班主任与学生进行了谈心,并决定在安全管理方面开创新思路,让该学生负责班级的安全知识宣传和担任班级职务。在班主任的鼓励下,这名学生的不良行为逐渐改善,能够积极参与到班集体中去。班主任通过管理方式的创新,降低了学生对教育方式的抵触情绪,使他们更容易接受。这种创新管理方式不仅帮助解决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冲突,还促进了学生的自我成长和班级的积极氛围营造。

(四)加强宣传,普及安全知识

为保证学生安全,学校必须采取各种措施帮助学生调整不良心理状态,并抓住机会,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使安全意识深入人心。

第一,可以组织小学生参加安全知识竞赛。学生普遍存在竞争心理,开展安全教育时,为使学生学会安全知识,以个人或班级为单位,在全校召开安全大会,设立安全集体、安全个人等各类奖励,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第二,开展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可以定期邀请专业的普及安全知识的人员到学校进行安全教育,帮助学生增强安全意识。在安全教育过程中,通过实例的讲解,使学生注意到安全知识的重要性。

第三,发挥学校宣传作用。学校的广播电台或学校的宣传画面上都有与安全有关的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进行安全培训,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能帮助学生加深对安全知识的理解,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第四,进行主题班会的渗透。班会是每个班级必须做的事,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安全知识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以加深学生对安全知识的认识。通过演示、录像等方式,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如何应对各种安全事故[6]

(五)建设小学安全教育队伍

由于小学安全教育的能力与素质直接关系到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因此,在小学校园安全事故多发阶段,要建立高质量的安全教育队伍,对推进校园安全工作至关重要。所以,安全教育小组的设立是十分重要的,针对各种情况进行综合考虑,谨慎选择班主任,并在小学组建一个强有力的安全教育小组。首先,安全教育人员要高度重视校园安全,安全教育小组成员不仅要高喊安全口号,更要从思想上重视校园安全工作,用实际行动保障校园安全。第二,安全教育小组要明确职责,确保每一位校园成员履行职责,最大限度地减少发生校园安全问题的可能性。近几年来,许多小学校园发生了很多事件,因此,建立这样一支有责任心、有能力、高素质的安全教育队伍,有利于推动安全教育工作的开展。

(六)建立小学安全教育体系

要使小学安全教育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必须建立健全的小学安全教育体系,为学校的安全管理提供制度保障。一是班主任管理,二是学生管理。对班主任的管理,首先要明确班主任的职责。在学生管理中,必须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安全教育。但要确定具体的相关管理制度,必须动员全体师生,以师生为主体,共同制定校园安全专项管理制度。与此同时,也增强了班主任和学生的参与感,以及班主任和学生对于安全意识重要性的认识,有助于加强小学安全教育。

(七)健全小学安全教育的具体内容

如今的很多家庭几乎都有一两个甚至多个孩子,小学生的占比也很大,家长们也很担心校园问题,尤其在安全事故频发的环境中,家长会特别关注学生的安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经常向学生讲解安全知识,并将安全问题与知识讲解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基础课程时能掌握安全知识,通过师生共同努力,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例如,上课前播放一分钟安全提示,下课后由专人引导学生下楼,防止学生踩踏,影响学生安全。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学习安全知识,逐渐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但学生不光有安全意识,还要对这种意识足够重视,而不是只停留在表层认识阶段。为此,班主任有必要有意识地去引导和加强小学生的自卫意识,教会他们应对突发事件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7]

结语:

总的来说,在小学教育中,安全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我们发展安全教育,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所以,在教育中,要认识安全问题的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进行引导。此外,要与时俱进,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存在的安全问题,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稳定的校园环境。

参考文献

[1]崔志山浅议规范小学安全教育[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 ,2021.

[2]郭兆琼浅谈小学安全教育[J].新课程.上旬,2019.

[3] 李志奇.浅析德育教育和安全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实施策略[J].考试周刊, 2021, 000(055):147-148.

[4] 欧阳玉龙.小学班主任工作中采用德育教育和安全教育的方法浅谈[J].科技资讯, 2021, 19(22):3.

[5] 武彩丽.小学班主任安全教育策略探究[J].华夏教师, 2022(26):28-30.

[6] 刘晓雪.小学班主任安全教育工作方法刍议[J].新一代:理论版, 2021(6):1.

[7] 吴虹.小学班主任安全教育管理有效开展探究[J].  2021.DOI:10.12253/j.issn.2096-3661.2021.01.1338.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