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策略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宋龙欣

溧江镇中心幼儿园 343000

摘要

在此背景下,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在婴儿期,这是一个人心理发展的初期,也是一个非常快速发展的时期,这是一个形成和谐心理、建立安全感和健康人生态度的关键时期。目前,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教师要做好调查与分析工作,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以满足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需要。文章就目前我国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进行了论述,并根据目前的情况和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幼儿园 心理健康 实施策略

正文


前言:幼儿时期是一个人心理发育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伴随着现代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各个幼儿园也加大了在学前教育中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比重。与青少年和成年人比较起来,幼儿对世界和自我的认知还不够完善,因此很容易在周围环境的感染下,模仿出不同的行为模式,从而产生不同的心理情感,这对他们日后的成长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幼儿园要对幼儿园的公共环境与教室环境进行合理的规划与布置,在课堂教学活动与区域游戏活动中,对幼儿展开科学的指导,让他们在一个温馨、和谐的环境中,可以得到安全感与信任,学会对自己的情绪进行理性的控制与表达,保持一个良好的心理健康状况。

一、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增进体能

身心健康是紧密相连的,二者互相影响、互相关联。研究显示,在情感方面,经常表现为多疑、抑郁、愤怒的幼儿,由于缺乏良好的心理调节,导致幼儿出现厌食、不爱运动、不想出门等一系列的不良反应。而具有良好心理状态的幼儿,可以积极地从消极的生活状态中解脱出来,从而缓解身心的疲劳与疼痛。

)幼儿智能的发展

幼儿在感到精神压力的时候,会感到烦躁、敏感、沮丧,从而导致认知能力下降,思维迟缓,这会对孩子的智能发展造成不良的影响,事实证明,只有在轻松愉快的时候,孩子才会消除不必要的担忧和烦恼,积极地促进身体的发展,积极地接受新鲜的东西,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发展自己的大脑。

二、幼儿期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性

3-6岁是婴儿发育的关键时期,在这段时间里,婴儿的精神状态会对他们以后的生活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对幼儿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这不仅与幼儿现阶段的健康成长有关,也会对幼儿成年后的心理健康造成重大的影响。如果幼儿的心理状态出现了问题,更容易导致幼儿成年后出现更为严重的心理问题。所以,应该对幼儿在幼儿园学习生活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给予足够的重视,采用合理、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途径,保护幼儿心理健康、稳定发展。幼儿时期是形成健康心理的关键时期,因此,父母和幼儿园要抓住这一关键时期,一起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这对幼儿个性健全、稳定的发展大有裨益。在这个阶段,教师应该对幼儿的心理成长规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时刻注意幼儿的情绪变化,利用专业的心理学教育学知识,对幼儿的心理进行及时的指导,让他们的个性趋于稳定和健全,他们的心态也会变得更加乐观。

三、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教学理念对后期的教学实践行为有着直接的影响,如果不能建立起正确的教学理念,那么就会造成后期业的实践行为出现偏差。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要求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幼儿教育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并建立起了一套科学而又完备的教育系统。然而,大多数的幼儿园只是将注意力集中在简单的理论知识的传授上,把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作为主要的工作内容,而忽视了对后期的心理健康教育。此外,一些幼儿园也开始与新课程改革的实质要求相结合,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然而,对于一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孩子,教师并没有对他们展开心理健康教育与疏导,很难让不同孩子良好成长与发展。在这些方面,心理健康教育在任何一个时期都是至关重要的,幼儿缺乏社会生活的实践经验,他们的理解能力、认知能力都比较低下。对此,在实施该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时,教师不仅要注重对心理问题的分析,对幼儿的行为问题进行研究,还要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变动、新要求和新标准相结合,让幼儿在自主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形成完善的个人人格,培养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在这些因素当中,教师的正确指导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要让幼儿的个体化发展更好地反映出他们的个体化发展需求,那么教师就一定要持续地运用心理健康教育,对幼儿的学习潜力进行开发,并根据他们在学习和实践活动中的综合表现,对后期的教学方向和教学目标进行调整,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地提升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质量,同时也要尽可能地防止他们的行为问题和心理问题发生。

(二)教师要以正确的教育行为影响幼儿人格的发展

幼儿园的小朋友,他们的学习能力很强,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被他们模仿,所以,他们必须注意自己的行为,不能因为一句话,而影响了他们的性格。幼儿园的学生不会因为一些不好的原因而对上学产生反感。幼儿是一个活泼好动、调皮捣蛋的年龄,教师要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教育,使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不要责怪、惩罚孩子。不愿意上学的小孩,在心理上就会有一种不愿意与其他小孩有过多交往,这会影响他们的社交能力。所以,教师要注重自身言行,避免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三)幼儿园没有系统的心理健康课程体系

幼儿园纲要》指出,要加强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要从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增强幼儿的自信、增强幼儿的忍耐力、培养幼儿的调节能力等方面着手。

但是,《幼儿园纲要》只是对其总体目标进行了总结,并未形成一套完整的可操作的课程体系,使得教师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毫无头绪,只能通过网络查阅相关的信息,自己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

目前,幼儿园尚未形成一套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缺少相应的文献资料,缺乏科学的指导,使教师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

(四)幼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不足

目前,我国学校在培养幼儿教师的过程中,往往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上,而忽略了对幼儿教师的理论知识的培养。

第一,幼师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对幼儿心理健康的教育。

第二,由于幼师在进入职场前,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基础较差,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往往会遇到一些问题。

而一些在职教师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对新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的认同程度比较低,因而在实践教学中感觉到了力不从心。

四、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

幼儿的成长环境会对其道德品质的形成产生积极影响。创造一个轻松愉快学习氛围,既能让幼儿的心理得到放松,又能帮助他们建立起学习的自信心,让他们始终保持一种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为下一步的学习和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首先,老师要用自己的言行来拉近孩子与孩子之间的距离,用肯定、鼓励、赞美来获得孩子的信任,从而激发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要充分发挥孩子的模范作用,为孩子创造一个好的心理环境。例如,教师可以跟幼儿进行交流,从而对他们的喜好有更多的了解,并且还可以帮助他们制作出属于自己的贴纸、绘画等墙体内容,这样不仅能满足他们的表达欲望,还能给他们带来温暖和惊喜,从他们喜欢的事物出发,缩短幼儿园的适应时间,从而培养他们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其次,对幼儿园的孩子来说,他们的生理和心理无时无刻不在改变着,他们所处的环境变得更加复杂,他们所需要的知识也变得更加丰富,他们不仅需要老师的关心和认可,还需要老师的指导和帮助。所以,老师们应该加强班级文化的构建,用设立图书角、娃娃家等活动区的方式,来为孩子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健康环境,从而让孩子们对班级产生更多的感情和责任感,从而让孩子们拥有更好的心理健康意识。例如,幼儿能够将自己喜欢的娃娃、玩具、书籍带到班级中,创建图书角、娃娃家等活动区域,并在老师的指导与帮助下,完成读书、游戏等活动任务,这样不仅能让幼儿的情绪和心理得到愉悦,还能让他们慢慢地变得活泼开朗起来,从而在学习、生活中建立起了自信心,树立起了积极、健康的心态。

(二)合理规划幼儿园公共环境

幼儿园的公共区域作为幼儿进行饮食、睡眠、阅读和各种游戏活动的主要场所,它的整体环境会对幼儿的思维情感和心理状态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学校应该组织教师对幼儿园的公共环境展开合理的规划和建设,并对其进行调整,使幼儿可以安全、快乐地在公共区域中开展各种活动。

在规划和设计幼儿园的室内公共区域的时候,老师们要根据孩子们的心理特征,在用餐区中采用色彩鲜艳、色彩鲜艳的墙壁绘画、卡通贴纸和口号等,对进入的通道和桌子的位置和大小进行合理的安排,保持就餐的井然有序,选择幼儿容易拿到的和绿色的、健康的餐具,保证幼儿的饮食安全,运用有趣的餐具造型和丰富的色彩,增加幼儿的食欲。在对睡眠区的环境进行设计的时候,老师应该选择具有暖色调的墙面装饰与床铺卧具,在选择窗帘与灯光的时候,要将保持室内光线柔和作为选购的原则,这样才能给孩子们带来一个舒适的睡眠体验。在阅读区的环境设计中,老师们要根据孩子们的视觉特点,选择最适合孩子们视觉的整体色彩,让孩子们可以根据孩子们的身体特点,创造出一种高质量的阅读体验,让孩子们在高质量的公共场所环境的指引和影响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保持一个好的心态。

(三)言传身教,加强心理情绪的调节与疏导

幼儿学习技能知识和培养行为习惯的重要方式是模仿,他们会不自觉地模仿身边人的语言行为,并很快地将其化为自己的内心体验。为了给幼儿树立一个好的学习榜样,教师要不断地对自己的语言表达和言谈举止进行规范,用言传身教的方式,引导幼儿建立起一个健康的生活习惯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中,使幼儿了解自己的情绪类型,并学会对消极情绪进行及时的疏导和合理的调节,防止消极情绪影响到自己的目标计划,给别人带来感情上的伤害。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始终保持微笑,多使用鼓励、幽默、轻松的正面性教学语言,以积极、乐观、开朗的情绪感染幼儿,使幼儿始终保持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

(四)互动交流提升人际交往合作能力

人类的社会性,决定了一个人要想适应社会,就必须有很好的人际交往技能,而人际交往技能的培养,在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为了提高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老师们要给孩子们提供更多的互动和交流的机会,让孩子们可以利用小组合作类的实践活动,主动地与别人展开交流,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并表达自己的想法,在相互沟通和交流的过程中,他们可以对自己和别人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探索人际交往的边界,学会尊重别人和自己之间的差异,增强自己对别人在情绪和心态上的宽容程度,训练孩子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社会适应性,使他们可以以更加健康的心理状态参加到小组合作实践活动中,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以小组合作实践模式为基础,对人际交往能力进行训练,幼儿可以对暴躁、执拗、胆怯、孤僻、分离焦虑等情绪问题与心理问题进行有效改善,进而维持一个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

结语:在学前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常常会对一个人今后的成长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幼儿园的心理健康教育系统中,老师们要对幼儿园的课堂环境展开合理的布置和调节,使孩子们在一个舒适、温馨、和谐的校园环境中,能够保持一种放松、愉快的心情,从而获得安全感和信任。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将心理引导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中,为幼儿拓展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幼儿对自身情绪有正确的认识,并进行合理的调节,掌握人际交往技巧,在区域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独立自主、坚强勇敢的意志品质,从而形成完整健全的人格。

参考文献

何先静.试分析当下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策略[J].中外交流,2016,(21)
[2]李善英.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昆明学院学报,2005,(02)
      [3]叶玲.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及其实现路径分析[J].当代家庭教育,2020(35):58-59.
        [4]黄莉惠.关于幼儿自主游戏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探究[J].科幻画报,2020(11):39.

[5]李晶.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时代教育,2017(10):258-258.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