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研究
摘要
关键词
农村小学;班级管理;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正文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进入城市务工,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也急剧增长,受到父母长期不陪伴在身边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欠缺的影响,农村留守儿童频频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对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产生极大的不利影响。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小学班级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对留守儿童心理特点的关注,对其进行科学的心理辅导,建立有效的心理咨询渠道,让孩子从班级中感受到温暖,在班级中设立卫生中心,为他们解决心理问题,从而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帮助他们树立正确"三观",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
1加强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对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起到以下作用:第一,预防和解决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留守儿童在长期缺乏父母陪伴和关爱下,性格和心理或多或少都会发生一些改变,甚至一些学生会出现抑郁、叛逆、自卑等心理。若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将会对学生身心健康和未来发展造成严重影响;第二,推动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在全面发展素质教育背景下,学生心理健康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并将心理教育纳入当前小学教育体系当中,要求教师关注学生内心世界和真实需求。特别是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还不够成熟,在面对压力、问题时常常会感觉到无措,需要教师、家长给予足够关心和爱护,加强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使学生保持积极乐观心态,朝着更好的方向迈进。
2重视心理引导
在农村小学班级中,留守儿童所占的比例很大,因此非常有必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此帮助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学习观。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和组织者,这项工作内容的有效开展,需要其重视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从而进行心理引导。一般情况下,心理健康教育有语言的教育引导和行为的教育引导,在具体实施中要结合留守儿童的认知特点、理解能力和兴趣爱好等方面进行整体的分析和总结,以此为出发点开展科学的、趣味十足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从而有效帮助留守儿童消除内心不良的思想状态,形成积极的心理状态。例如,班级内留守儿童的认知能力和兴趣爱好大抵相同时,班主任可以创建游戏活动,要清晰明了地设置游戏活动的规则,安排多样性、综合性的游戏内容,既符合留守儿童的认知特点,又具有非常强的教育特色,这样当留守儿童与班级内其他学生进行游戏互动时,会感觉到大家都一样,只要努力就会获得成功,找到努力的方向,从而积极端正心态,消除不良的想法,积极投入学习和生活中。
3重视提供心理健康辅导渠道
在农村小学班级中,外界的心理健康教育设施不足,班主任需要重视在班级中提供心理健康辅导渠道,使留守儿童感受到温暖。一般情况下,农村小学班级中经常开展的交流活动是主题班会。如开展学习交流班会。学生会在此次班会中将自己的学习烦恼和学习心得与其他学生和班主任分享,这时,班主任会充分、全面地了解学生内心的想法,并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重点关注,及时发现学习问题及时进行针对性解决。基于此,班主任可以在班级中开设以"心里话交流会"为主题的班会。其开展形式要与平时班会开展形式不同,主要以"文字”的形式开展。班主任在班会开展前可以这样引导:“今天的班会主题是'心里话交流会',但并不是用语言表达出来,而是以匿名信的形式进行交流。"学生对这样的班会形式感到好奇,而且是以匿名信的形式进行表达,让学生可以放心书写。在班会中,留守儿童也会放心地将心里话与疑问通过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这是班主任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教育的第一步,可以让其感觉到没有被区别对待,并能让其安心、放心地进行文字记录,写出内心真实想法。最后,当所有"匿名信"都写完上交后,班主任要对每一封信进行细心、耐心阅读,最终发现留守儿童的内心渴望,以此做出有效的心理健康辅导工作,使其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4开展多样性体验性的心理成长活动
农村班主任在开展多样性、体验性心理成长活动时,要重视因材施教,尊重个体差异性,以此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每一名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都是各不相同的,只有设计不同的、个性化的心理成长活动,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帮助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以正确的学习观学习知识。这些目标的实现需要班主任充分结合教学经验,留意留守儿童性格特点,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成长活动设计。例如,班主任可以设计活动让班级所有学生都"动"起来,每日有事情可做,有问题可解决,从而逐步体会到他人的困境,做到理解、沟通、体谅。如"值日生"的设计,这个值日生与平常的卫生值日生还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可以说其管的内容更全面、涉及的学生个体行为更深入。这样的活动设计目标,可以使留守儿童在“值日”中,与其他学生多进行交流、沟通,感受到有效交流互动的重要性,从而以此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敞开心扉,与父母多进行言语沟通、互动,最终使其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发展方向和目标。
5建立班级心理健康中心
一般情况下,一个小学班级中的学生在40名左右,其中留守儿童占有一定比例。班主任在班级开展心理健康辅导教育时,难以从全班学生中精准找到需要进行心理健康辅导的学生,所以难以做到面面俱到、及时有效。为此,必须将一对多的这种心理健康辅导教育模式转变为多对一。简单来讲,就是在留守儿童有心理疑惑想要和班主任沟通时,可以主动找到班主任进行语言交流,主动寻求帮助,这样的心理健康辅导教育模式会大大提高效率和质量,有效帮助需要帮助的留守儿童。为此,需要班主任在班级中建立心理健康中心,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心理问题。例如,班主任要考虑到留守儿童的多种心理复杂影响因素,从而将班级内的"心理辅导中心"以"暗号"的形式开展。具体可以这样操作:班主任在讲台的一角,安置一个笑脸盒子。当学生有想要倾诉的想法时,需要班主任的帮助时,可以在笑脸盒子中留言。这样当班主任知道后,可以找合适的时机,与留言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交流,解决学生的心理疑问。
6重视整合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力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班主任开展的一系列心理健康活动的目的就是要帮助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究其最终的成效结果,只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促进作用。若想获得更有效的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重视整合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力量。缺少任何一方的辅助教育,都将会使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大打折扣。例如,对学校而言,要重视积极开展线上交流活动,即使留守儿童的父母不能到学校参加亲子活动或其他形式的教育活动,但其可以利用智能手机拍摄一段视频或录制一段音频,以此表达父母对留守儿童的关爱之心。对于社会教育力量而言,可以多组织一些公益活动,通过广播、电视等形式向留守儿童传递关爱,使其知道在社会中也有很多叔叔、阿姨在关注他们,在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向其传递爱心。而对于父母而言,其对留守儿童的影响力是最大的。因此需要父母在外工作的闲暇之余多与留守儿童沟通,将交流的内容多放在日常生活上,少一些对学习的督促,多一些心灵上的关心,使其感受到父母之爱、亲情之浓,最终即使父母不在身边也能健康成长。
7深化心理健康教育认识
面对庞大的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各农村小学要主动肩负起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职责,并坚持与时俱进,对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加以掌握,并在日常教学中主动关心学生心理健康。在深化心理健康教育认识以后,对每个留守儿童进行建档立卡,以更好关注留守儿童成长与进步。实践中教师要通过学校安排对班级实际留守儿童人数及基本信息进行了解和掌握,然后按照班级分好类别由学校相关部门进行统一管理。各班主任及任课教师要时刻关注留守儿童的日常状况,并在这过程中掌握每个留守儿童的个性特征和学习情况,同时不定期开展家访、谈话等活动,以全面把握留守儿童在校和在家的状态,所出现的心理变化也能及时捕捉,并及时展开沟通和给予指导,保障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8组织心理健康学习
课堂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阵地,学校教师要利用好课堂对留守儿童实施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教师可以深入剖析书本教材知识内容,对其中潜藏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进行挖掘和利用,并将学生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融入其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在这过程中教师也要适当加入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不仅可以增进学生理解,还能让学生深刻意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在以后遇到类似问题时,学生也能够及时进行自我疏导或寻求家长、教师的帮助。通过课堂心理健康学习,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得到丰富,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也能得到有效解决。如:教师可以对课本中存在的先进人物生平事迹、优秀品质等进行挖掘,并将学生在学习和生活遇到困难时,经常出现的畏惧、害怕、痛苦等不良情绪融入其中,让学生在对比、思考和讨论中了解到一个好心态的重要性,并主动向这些先进人物学习乐观向上、勇敢拼搏、发奋努力等优秀品质。
9重视学生心理问题
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关键时期,并且这一时期的学生认知水平发展还不够成熟,无论是思想还是行为都极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影响,再加上长期缺乏父母关爱,内心极度缺乏安全感,出现反叛、压抑、自卑心理问题的概率也会升高。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家长关注学生心理变化状况,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和指导,使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得到尽早解决。例如,一些留守儿童本身性格比较内向,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缺乏自信与其他学生进行交往交流,家中的隔辈教育也是关注孩子是否穿暖和吃饱,缺乏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关注,长时间发展下去,学生出现自卑、抑郁心理问题的概率也会升高。这时候教师就要密切关注这些学生的日常状况,并深入学生群体中利用感兴趣的话题建立沟通交流联系,在赢得学生信任以后,再就学生内心存在的疑惑进行了解、分析和探讨,以及时开解学生和帮助学生,让其在班集体中更好地学习和交往,相应的心理问题也能得到改善和解决。
10多方展开密切合作
对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仅仰赖农村小学及教师力量是不够的,需要将家庭、社会有效联系起来展开密切协作,以通过发挥各自力量形成一股强大的心理健康教育合力,为学生成长发展营造良好环境的同时,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成效。在学校方面,要组织一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以结合学校留守儿童实际状况,开展极具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设置心理健康室,并聘请专业的心理医师,对学校师生展开不定期的心理健康教育座谈会;在家庭方面,则要树立心理健康教育观念,在关心孩子衣食住行之余,多多与孩子进行电话、微信视频等联系,以及时获知孩子学习生活讯息,针对孩子内心世界也能更好了解,孩子在获得父母足够的关心爱护以后,出现心理问题的概率也会减少,家长还可以与学校教师展开密切合作,在互通有无和彼此支持中引导孩子更好成长;在社会方面,则要关注留守儿童在校学习和生活情况,并深入实际,对学校心理教育课程的真实情况进行了解,针对教学过程存在的慵懒行为、心理疏导是否开展等情况进行调查,以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大范围开展营造良好环境。
结语
总而言之,为了顺利开展农村小学班级管理中为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班主任应当结合班级内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找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核心内容,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使留守儿童在班级中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感受到社会的关爱,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健康的身心状态投入学习中积极地学习。
参考文献
[1]保爱芳.城乡结合部小学留守儿童成长困境及问题解决策略[J].家长,2022(26):4-6.
[2]李永平.探讨对小学留守儿童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途径[J].当代家庭教育,2022(22):216-218.
[3]李娉婷.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困境及对策[C]//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对接京津——社会形态基础教育论文集.对接京津——社会形态基础教育论文集,2022:1572-1574.DOI:10.26914/c.cnkihy.2022.0479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