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跨文化交际培养的小学英语教学研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王海燕

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赖村中心小学 邮编:342823

摘要

中国与西方的文化有很大的不同,人们的习俗和价值观也有很大的不同。语言是一种文化的载体,因此,对西方文化的理解将有助于我们对英语的理解和运用。本文从跨文化交际的频繁性,语言教学的本质要求出发,阐述了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必要性,并对目前在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创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对策。


关键词

小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策略

正文


一、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必要性

笔者从跨文化交际的频繁性和语言教学的本质要求两方面阐述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必要性。

.跨文化交际的频繁性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国在谋求本国发展的过程中要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建立更加平等的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共同建设美好的地球家园。在这一过程中,跨文化交际不可或缺。与此同时,人们的交流方式日益便捷、多样化,跨文化交际日益频繁,出国旅游、探亲、留学、商务交流等的人数与日俱增。从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至关重要。

.语言教学的本质要求

人们通过语言交流能够了解各国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英语是国际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学生学习英语有助于开阔视野。教师的英语教学不能局限于基础的听、说、读、写,而应通过带领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和文化特征,对比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使学生形成国际视野,坚定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亦体现英语教学的人文性,符合英语语言教学的本质要求。

二、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目前,小学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还存在以下问题。

.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有待加强

当前,有的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讲解单词、短语、句型、语法等知识为主,学生用耳听、用眼看、用手记,但开口说的机会较少。课堂上师生互动不足,教师难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导致一些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较弱,对英语学习产生畏难心理,从而影响学生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

.英语教学内容相对单一

有的教师在教学内容上以单词记忆和口语对话为主,较少创新教学内容,单一的教学内容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的教师较少挖掘教材中蕴涵的可以拓展的文化知识,一些学生对英语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

.学生口语锻炼的主动性不足

教师培养小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需要长期坚持,更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通过书本知识和课外阅读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课上课下多开口联系,提升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目前,学生日常使用英语的环境较少,一些学生由于发音不标准,不愿意主动与他人用英语交流,跨文化交际的主动性不足。教师要重视此类问题,科学引导学生提升主动性,在课上课下积极用英语进行口语交流,为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奠定基础。

三、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策略

笔者结合教学经验,提出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策略。

.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若较少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社会环境、民俗习惯,则较少意识到中西方的思维差异,从而对英语学习产生困难。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性。

(1)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新时代背景下,教师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与时俱进,提升个人文化素养和教学水平。

第一,英语教师不仅要拥有扎实的英语语法等基础知识,还应熟知中西方文化,在实际教学中融入中西方文化的对比,使学生了解中西方人们的思维差异,认识到多元文化并存。

英汉两种语言产生的文化背景不同,导致人们的思维方式等存在差异。例如,中国是农业大国,是农作物和农耕文化的最早起源地。百姓以食为天,中国人见面问候较多的一句话是“你吃过了吗?”英语最先是英国的语言,英国位于欧洲西部,受海洋气候的影响十分明显,英国人见面常以“今天天气怎么样?”开始,这与当地的自然特征关系密切。由此可见,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问候方式不同。

再如,就颜色的使用而言,中西方对白色和红色产生的心理联想有所差异。红色在中国人的眼中代表喜庆、热闹、愉悦,中国人喜爱红色。新人结婚穿红鞋、收红包,中国人过新年要挂红灯笼、贴红色春联。而西方国家更喜欢白色,他们认为白色代表纯洁、干净、清澈、真诚,西方国家的新人结婚以白色基调为主。

此外,西方国家的人们热情奔放,表达较为直接;中国人相对含蓄,表达较为委婉。教师在教学中要讲授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引导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了解西方文化,把握西方人的思维习惯,才能为后续进行跨文化交际奠定基础,在交际过程中更为得体,即符合西方文化的社会规范、行为模式和价值取向,实现交际目标。

第二,英语教师在注重提升自身文化素养的同时要提升教学水平,坚持创新导向,基于新时代学生特点,关注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增强课程适宜性。如灵活使用网络教学资源等,运用科技手段创新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例如,教师在人教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Weloveanimals!”内容的教学中,授课内容涉及各类动物的英文单词,如panda、elephant、bear、duck、dog、tiger、monkey、bird等。教师若让学生这些单词意思,而非将单词融入实际场景中练习,学生将难以熟练掌握。教师应从网络上下载与这些单词相关的图片、动画片等,在多媒体上为学生呈现,让学生以看动画的形式学习英语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日常生活为学生提供英语沟通的环境不足,部分小学生面对一门新的语言时会产生畏难情绪。教师是学生英语学习入门的引导者,须发挥其主导作用,探索教材中蕴涵的文化内容,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例如,教师在人教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Myfamily”内容的教学中,授课内容中涉及“Whoisthat...?”和“He/Sheis...”两个常用的英语句型,教师应发挥其主导作用,一是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扮演mother、father、grandfather等角色,鼓励学生克服畏难情绪,灵活运用两个句型大胆地开口说英语。二是根据本节课的内容为学生讲解家庭成员在中英文中的不同表达,如在中文里,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是不一样的称谓语,但在英语中统称为grandparents。教师要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关注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

.创设英语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积极创设英语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教师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营造英语学习的氛围。教师在课堂上可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英语教学环境,如以图片、短视频等形式讲解各地区的文化差异;在课下可以通过线上教学平台上传学习资料,包含情景对话等内容,让学生熟读后在QQ群或微信群进行互动交流。此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精选符合他们能力水平的英文动画片,如《小猪佩奇》《狮子王》《玩具总动员》等。教师将英文版的动画片上传至QQ群或微信群,让学生在课下观看。学生在观看动画片时能够体会文化语境、培养语感、锻炼听力能力。学生通过动画片中的卡通人物、动物的对话,结合不同的语境了解不同地区的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例如,《小猪佩奇》第十一集中,佩奇全家到意大利旅游,由佩奇爸爸开车,因文化差异,不熟悉交通规则导致逆行,一路上对面迎来的车辆都在鸣笛,学生在观看动画片时既能学习到纯正的英语,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讲解中国与欧洲国家开车存在差异的方面,如欧洲部分国家车辆要从左侧通行,使同学们感受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之处。

第二,教师要以活动为载体,创设情境。跨文化交际需要互动与交流,教师应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使用英语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语言能力。

例如,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交际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每期活动设置特定的主题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引导学生在语言交际过程中关注场合、交际对象、人物关系等,帮助学生了解中西方国家待人接物的基本礼仪和交际方式,选择得体的用语进行沟通交流。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深刻明白中英文使用的差异。角色扮演是情境教学法中常用的教学手段,学生根据各自扮演的角色组织语言,进行表演,教师在学生表演过程中仔细观察学生的一言一行,记录学生在口语表达上的问题,并在表演结束后进行总结点评。

例如,中西方文对家庭成员的称呼存在差异,在英语语境中,叔叔和伯伯统称为uncle,姑姑和阿姨统称为aunt,哥哥和弟弟统称为brother,姐姐和妹妹统称为sister。教师可以“家庭大聚会”为主题,让学生扮演各种家庭角色进行交际,让学生加深对这些词汇的印象,体会中英文称谓的差异。

此外,教师可鼓励学生通过网络与国外的学生构建联系,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进一步了解西方文化,实现跨文化交际。总之,教师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不能局限于课堂、书本,应该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英语环境,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创新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教师创新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可从以下方面进行。

第一,增强英语课堂的趣味性。教师要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挖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点,运用科学、有效、合理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英语。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学习,才能有意识地深挖英语与汉语表达的异同点,用英语思维学习英语,而不是每次交流前先在脑海里“汉译英”,组织好主语、谓语、宾语再进行沟通。教师要增强英语课堂的趣味性,使学生把英语学习过程作为愉快的经历,以兴趣为引导,使其积极主动地探索与学习,才能事半功倍。教师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可将课堂创设为学生进行学习、交际、游戏于一体的场所,创新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锻炼跨文化交际能力。

例如,教师在人教版新起点四年级(上)第一单元“sportsandgames”内容的教学中,授课内容涉及playbaseball、playfootball、playbadminton等体育类短语,教师要增强英语课堂的趣味性,根据教学内容,借助户外条件,鼓励学生走出教室,到操场上感受一节别样的英语户外课。学生在传球、运球、接球中学会单词的发音,并能用英文准确描述各项体育运动,也能提高学习效率。

第二,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把书本的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例如,中国人描述地址习惯从大地点依次描述到小地点,西方国家的人习惯从小地点描述到大地点,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践领会中西方的思维差异。西方人描述地点时通常会按照街道、市、省的顺序排列,中国人则是依照省、市、县、镇、村等次序排列,如安徽省合肥市望江西路555号用英文翻译为No.555,WangjiangxiRoad,Hefei,AnhuiProvince。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英汉互译时,要注意中西方思维的差异,充分考虑到中英文表达的不同。

此外,教师布置的课后英语作业不应局限于记单词、抄短语、背课文,应让学生多阅读英文原著、多观看英文影视、多练习英语口语,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趣味性,为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奠定基础。

结语

为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小学英语教学改革在不断推进,教师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基础能力,还要学习新的教学理念,积极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小学英语教师要不断提升提综合素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创设英语学习环境,创新英语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中西方文化对比中培养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邱绍雪.小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研究[J].品位·经典,2022(15):139-141.

[2]吴艳宏.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英语高效课堂构建有效策略[J].中国标准化,2022(14):180-18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