侃谈探索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焦继华

江西省吉安市遂川二中 邮编:343900

摘要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中学生物课程的教学目标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新的教学目标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并要求学生加强实践,将所学的东西运用到生活中来,从而实现知识的真正价值。在新的教学目标的基础上,高中生物教师也要将当前的学习目标充分地结合起来,对学生的具体学习状况进行深入的了解,从而持续地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并在课堂中进行实践,通过实践,寻找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课堂的效率,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关键词

高中生物;创新策略;课堂教学

正文


高中生物课程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它是一门基于自然科学的学科,可以提高学生的生命科学素养。新课程改革着重强调了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这一内容,要求教师在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完成知识的传授的同时,要激发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互助、实践探究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一、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氛围优化学生的认知状态

在生物教学实现生活化之后,高中生可以获得模拟化、主题化、情境化的认知环境,或生活实物环境,或电子虚拟生活环境,因此可以给予高中生良好的感官刺激和心理诱导,有效激发高中生的猎奇心理与认知关注度。这样,高中生就会心无旁骛地积极思考、主动探究与愉快交流,为生物教学提供具有较高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处理能力以及整合能力的主体认知状态。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生活化”的教学环境,旨在为高中学生提供高质量的信息刺激,使他们的认知状态达到最优。

如在生活生物学教学《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中,通过这一部分,可以使高中学生了解到“通过神经系统来有效地调节人和动物的生命活动”。所以,教师可以在生物课堂中引入一些温驯的小动物,让高中生直接观察它们,引导高中生亲眼见证小动物进入陌生环境后的本能反应。就拿“荷兰猪”来说吧,荷兰猪刚进教室的时候,一动也不动,两只眼睛不安地东张西望,对摆在它面前的鲜嫩的青草没有任何食欲。过了几分钟,荷兰猪就开始吃起了新鲜的青草,同时,它还在警惕地打量着四周,过了一会儿,当老师把手放在荷兰猪身上时,它也没有任何反应,甚至当老师用手抚摸它的时候,它也没有任何反应。于是,高中生通过自己的宠物荷兰猪,亲眼目睹了一个活生生的人如何适应一个陌生的环境,并推测出了神经系统对宠物的直接影响。所以,宠物荷兰猪的出现,让生物课堂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和欢乐的气氛,给高中学生提供了一个有趣的观察对象,直接促进了生物课堂向生活化、趣味性、探索性和体验性发展,营造了一个高质量的教育环境。

 二、灵活运用合作学习提高高中生物学教学效果

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普遍不足,学生在课堂上更是没有互动的机会,导致生物课堂教学氛围死气沉沉。根据以上描述,教师在进行生物课堂教学活动时,可以将合作学习融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探究学习,从而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比如,在教授遗传信息的复制与表达中“遗传信息的表达”一课的时候,为了让学生认识到人类探索基因表达的奥秘的过程并没有结束,以及体验基因表达过程的和谐美,基因表达的原理的逻辑美、简约美。刚开始上课的时候,我就把同学们按照成绩,性格,性别,家世,以及在班上的表现,进行了分组。接着,我向学生们提出了几个问题,让他们在小组中相互学习,相互探究,例如:(1)“为什么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子女与自己的父母在性状上很相似?”(2)“你身边有没有长相相似的子女与父母?”有了我的问题,各组的同学很快就开始了热烈的讨论,互相学习。就在学生们讨论结果的时候,我听见梁某对 A组成员说:“孩子长得像父母,应该是遗传了他们的父母的基因。”吴某在群里说道:“我们家邻居的孩子长得和他父母非常像。”听着同学们七嘴八舌的发言,我说:“同学们说得不错。”然后,带着同学们开始了后续的教学工作。这种教学设计既能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探究精神,又能提高生物学教学效果。

 三、创设教学情境

在高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如果想要提升教学效果,就必须要建立一个具有趣味性和更容易被学生接受的问题导学情境,教师可以通过 ppt、视频等形式来建立学习情境,以此来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兴趣入手,从每个学生的共同之处入手,探究学生的特点,并与班级学生的兴趣点相结合,来初设学习情境。

比如,在《细胞的基本结构》这一节课中,老师可以用 PPt来演示细胞的基本概念,细胞的形状和结构,这样可以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更好的理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新媒体技术对教学步骤进行细致的处理,在一定程度上放慢教学的速度,让学生对教材中的每个知识点有更深的理解,从而让学生真正掌握教材中所涉及到的重点知识。另一方面,学生还可以在参加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对细胞的基本形态及测量单位以及细胞的基本结构的组成及意义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进而达到对教材知识的熟悉程度。对于高中生物化学的教学来说,它所牵扯到的知识点较多,内容较杂,而且对于学生来说,也是很难理解的。但是,采用情景融合教学的方法,就可以将这些知识进行统筹和整合。

四、基础为本,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中学生物的教育与教学过程中,我们有关的任课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地学习生物学科的基础知识,并将其牢牢地记在心中,促进他们的生物知识的发展,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对生物学科的学习热情与主动性,让他们具备对学科知识的掌握,从而推动他们的成长

比如,在教学“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时,我们相关的任课教师将通过多媒体视频向学生们展示水螅捕食、繁殖的过程,并向学生们简单介绍它是一种腔肠动物,再引导学生们通过观察其结构,了解其由细胞组成的,并向学生们解释基本的概念,即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元,再引领学生们到相关的生物课本去学习,了解并分析细胞学说的建立,学会用光学显微镜来观察不同的细胞,并练习制作装片等基础的生物知识,使班级的学生们在活跃的学习气氛中学习,促进他们的求知欲,促进高中生物课堂的良好发展。

五、创造性的课堂教学方式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研讨式、自学式、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模式在高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以上几种教学模式是教师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下,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尤其是最近几年,伴随着对探究性学习等的提倡,指导学生开展探索活动,利用合作讨论和参与的多种教学方式,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极大地提高了教学的效果。高效的教学指的是多种教学方式的最优和最有效的结合,它应当与特定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师的个性特点和特定的教学情境相适应。教育目标的多元化要求有多种教育方式,单一的教育方式很难满足多元化教育目标的要求。在中学生物课堂上,通过改变生物课堂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更好地感受到生物课堂的乐趣。要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课堂上,教师要努力做到让学生主动地进行生物学习,要逐步地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这样,学生对生物的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能力就会随之提升。建立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将重点放在了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上,对陈旧的教学方式和传统的教学理念进行变革,用新的教育定义、新的内涵来引导生物课堂的教学,将生物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

六、重视生物学实验课的教学

以往学生做实验时,实验所用的材料和试剂都是从课本上指定,由老师在课前备齐。实验过程中,学生严格按照规定的步骤操作,对整个实验没有深刻的印象和理解。但是,高中新课程要求在实验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实验中,实验工作要完全由学生自己来完成,这样就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在做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存在的疑惑和操作问题展开指导,对实验速度较快。

同学们,教师可以鼓励他们再选择其他的材料来继续制作。实验结束后,学生填写记录表,记录预测结果和实际测量结果,并进行小组间的交流和讨论。最后,每一组提交一份记录表,由教师进行汇总,再由教师向学生展示,使学生对全部资料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激发学生进行思索,使学生对整个实验过程有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从而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

生物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自然科学,它的每一个知识节点,每一个应用的结论,都是以科学的实验为基础的。要想提高中学生物学科能力,就必须以实验教学为出发点,要明确教学目标和任务,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方法和求实态度,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的全过程,抓住事物的每一个方面及其发展变化的全过程,最终实现对事物的认识。

七、运用多种教学评价方法

在高中生物课程中,许多教师在讲课时,过多地关注课本上的重点内容,更多地关注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把所有的知识点都讲解到,有的教师认为,把知识点讲解完,这节课就算结束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没有把注意力放在学生身上,忽略了学生才是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也没有对课堂进行评价的意识。这种教学方式会导致教学效果得不到有效反馈,即使在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也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长期忽视教学评价以及反馈,会导致很多的教学问题得不到解决,无法巩固学生的学习,大大降低了生物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设计课堂时,不能只注重“教”,更要注重“评价”,要把教学与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加强与学生的交流,这样才能让学生及时地反馈自己的学习情况,对出现的问题,教师要及时纠正,打破以往的教学模式,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作用,鼓励学生,鼓励学生敢于反馈自己的学习情况,在课堂上多说几句话,这样教师才能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才能找到自己的问题。同时,也能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很有必要做好教学评价工作,不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媒介生物课都可以让学生有时间进行自我学习评价,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信心,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八、发挥想像力,实施探究性教学

任何科技的发展,都是建立在想象力和探索的基础上的,也正是这种想象力和探索,才能推动生物科技的进步和发展。所以,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在生物课堂教学中,采取启发和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探究之中,引导学生对生物知识展开想像力,实施探究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举个例子,老师在讲授《染色体变异》时,可以向学生们提出一个问题,那就是太空与地球不同,太空是失重状态,如果科学家将一只猫放入失重状态,那么它的颜色会不会发生变化?引导学生去想象,去探索这个问题。在探究式教学中,学生能够将已有的书本知识与生物技术相结合,并展开思考和讨论,这是一种进步,它克服了课本给学生带来的滞后性,加深了学生对染色体相关知识的理解。

 

结语:要保证高中生物学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把创造性的教育观引入到课堂中去。让学生在学习中巩固基础知识,创造一种活泼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在轻松的氛围中培养生物思维。期望本文能为高中生物教师提供一些参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在生物课堂中对知识进行更好的把握,更好地提升自身的生物素养和学习思路,更好地推动学生在生物领域中的学习和发展。中学生物学教师应突破传统教育观念的桎梏,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设计出与现代教育方式相适应的教学策略。以学生为本,开展生动有趣的高中生物课堂,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丰富他们的知识储备,增强他们的生物探索欲望。

 

 

参考文献:

[1]罗淑君.新课改背景下情境教学法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高考,2021(01):73-74.

[2]李继武.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创新的思考与实践[J].考试周刊,2020(A1):119-120.

[3]田稳. 提高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研究[J]. 红豆教育,2021,3(18).

[4]陶晓英.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J].才智,2019(23):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