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堂中的传统文化融合运用探索
摘要
关键词
小学美术;文化融合;策略探索
正文
从历史上看,中华传统文明一直延续到今天,众多美术名家的创作无不饱含着中华传统文化,以其鲜明的个性,将不同时期的社会思潮、文化观念展现给后世的人们。随着各国经济、政治的交往,不同国家间的文化交往也越来越多。由于文化的频繁交换,大量的文化涌入我们的祖国,也造成了对传统文化的侵蚀。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文化氛围,使学生能够从文化的传承与融合的层次上去学习,不断丰富课堂教学的文化内涵,让他们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受到文化的熏陶,为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小学阶段是儿童价值观和核心素养构建的重要时期,也是其思想价值实现的时期,更要加强对儿童核心素养的培养。所以,教师必须关注文化课堂的构建。
一、解析文化内涵
文化是一个很广泛的名词,有广义狭义之分。狭义上来讲,主要是指人类使用语言的能力和人类普遍的认识,我们常说的科学、文化、艺术、哲学以及思想信仰、价值道德标准等等,都属于这种狭义的范畴,如我们通常说“这个人有文化”“这个人的文化水平很高”都是狭义的说法。广义的文化界定已知的有二百余种,我们通常认为,文化是人类在漫长岁月中所创造出来的一种物质和精神层面的财富,既有广大的如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又有小范围的如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思维等范畴的知识。广义的文化既包括物质文化,如种植、手工艺、工业等方面的技术;又包括精神文化,如文学、哲学、绘画、音乐等方面的内容。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化,都是经过数千年一点一滴积累而来的,文化是一个国家的风骨,一个国家或民族没有自己的文化,就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1]
二、小学美术教学与文化的关系探析
在人类历史上,美术具有重大意义,承担着传递思想和情感的重担,历史典籍中的神话、传说、典故、宗教、寓言等范畴的知识都是与此相关的。在不同时期、不同的社会环境下,不同的生产力发展程度以及不同的政治制度导致每个时空形成了不同的文化背景,也带来了不同特色的美术文化。美术作为一种艺术,和文化是一种体现和应用、技术和表达之间的关系。如果我们只懂得一件东西,却不知它的用处,只懂得技巧,却不懂得所要传达的东西,这都是不够的。在21世纪的教学改革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学改革已经朝着艺术和文化融合发展的方向转变。通过艺术文化的差异,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民族的优秀艺术传统,更能包容和尊重世界的多元文化,更能感受到艺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
三、论述小学美术教学结合文化融合教学的原因
3.1展示文化,增强能力
提升就业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已经刻不容缓,所以小学美术文化融合教学也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小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水平还比较低下,达不到课程标准的小学目标,这是造成他们文化知识薄弱、探讨作品词不达意的关键原因。由于技巧单一、思想局限,他们根本无法有效融入文化渗透的氛围,因此,为了让学生以后能够在人才竞争中取胜,小学美术教师就要重视文化知识的拓展。
3.2扩展眼界,展现底蕴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底蕴深厚,有着几千年的历史积淀。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丰富他们的文化底蕴,例如,在“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相关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拓展中国古代那些优秀的山水名画,比如,清代龚贤的《千岩万壑图》、北宋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元代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等,小学美术老师带领学生欣赏这样的传奇作品,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古代画家“一笔一划”的精妙,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知识,让学生充分了解绘画的内涵。今天的小学生成长在文化多元的时代,从小就受到不同类型文化的影响,一些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知之甚少,比如二十四节气和传统节日习俗,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美术教学中,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内容,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2]
3.3调整教学,精彩教学
此外,小学美术的课程不只是单纯地进行理论知识教学和技巧教学,这是远远不够的。若老师只注重教授理论和技艺,学生会觉得教学“有术无美”。若老师能让学生既掌握理论知识,又掌握丰富的文化知识,把美术当作一种文化,从而提升教学品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许多用美术知识无法说得很明白的地方,只有从文化的角度来阐述,尤其是一些国外的内容,才能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因此,美术教学必须与文化紧密相连,无论是我们的文化,还是国外西方的文化,都应该充分结合;同时,还要促进各学科的紧密联系,这是因为在人际交往和交流中,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拓宽学生眼界的重要途径,这对学生将来的学习和发展会有很大的帮助。
四、研究小学美术教学文化课堂构建的方式
4.1把握内容,合理设置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自觉地将教学融入有关的文化背景之中,并充分利用美术课程渗透文化,进而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要采取多种形式把文化素质教育融入课堂,例如作品研讨、作品观摩、名作欣赏、美术著作围读等,以不断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此外,教师要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首先就必须提升自身的人文意识和文化素质。若教师没有深厚的文化修养,就无法将更多的文化背景知识融入美术教学中,更无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人文素质教育。
4.2关注文化,拓展素养
把人文精神渗透到美术课程中,把美术看作一种文化的学习,而不是简单地技能培训。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入美术文化,使学生自觉地认识本学科内外的人文知识,不断提升他们的艺术修养水平。还要把美术与丰富的人文背景相结合,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艺术创作。所以,在小学美术的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合理分析古代名画的绘画技法,还要了解古画背后的故事。象外之境,说的就是我们传统的山水画,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介绍了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这幅画卷以长卷形式,描绘了烟波浩渺的江河、层峦起伏的群山,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画家的笔下应运而生,跃然纸上的是一幅美妙的江南山水图,是我国青绿山水画的里程碑之作。通过名画欣赏,让学生们从名画当中体会到中国古代绘画作品的文化价值意义,让学生也能够更为深刻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
4.3分析特点,针对渗入
4.3.1色彩课
为了使小学生能够理解文化的深刻内涵,在美术学习中取得良好的效果,要选取和学生生活、学习相适应的内容,这是学生感兴趣的,易于理解和接受的。在小学教学“色彩”的知识时,首先讲色彩使用的相关知识,美术教师可以给学生介绍中国传统色,如蟹壳青、铅白、蜜合色、天青色、月白色、竹青、水绿、藏蓝等等,每一个颜色名称都凝结着古人的智慧和古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古代的文人志士吟诗,作画,品茶,饮酒,下棋,总喜弄风雅,就连对颜色的称谓都富含诗意。我们不乏在书中看到什么黛色,什么天际已是鱼肚白,什么开到荼靡,荼白,现代也有“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月色被打捞起,晕开了结局”的歌词,在传统色彩的名称之下,一切都显得更加诗情画意。然后,美术教师可以给学生介绍中国传统色的搭配,如橙红色和深绿色、湖蓝和银杏黄、米色和石青色、牙白和苔绿等等,中国传统的配色含蓄中带着跃动感,极其适用于服装搭配,而且每种颜色搭配都是匠心的体现,也是古代劳动人民对于自己眼中的美好的载体,而对学生来说,光看搭配就能感受到古人的风雅与智慧,更能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搭配技能。此外,从跨文化角度来看,美术教学还应放到世界艺术史的范畴内进行讲述,比较美术大师拉斐尔、莫奈、梵高等人的作品,同时也会讲述一些与他们相关的生动、有趣的创作故事,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古典主义、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的文化背景,使学生在自己的色彩课程中有一个更丰富的认识。[3]
4.3.2手工艺活动
民间手工艺美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有极强的民族气息,它存在于中国人民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的方方面面中,再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思想智慧和审美情趣,通过学习民间工艺美术,学生可以对中华民族文化有更清晰的认识,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他们的民族荣誉感和文化自信感。例如,在学完“服饰”和“纹样”的内容以后,因为学生在生活中看到丰富的服饰的机会很少,所以他们对服饰文化的特点和纹样的设计仍有疑问。因此,在课余活动中,根据当地的风俗习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到服饰文化馆或者博物馆进行参观,让学生有更深刻的认识。又如,在学习“编织”的知识后,教师还引导学生在课后开展制作草编工艺品的活动,鼓励学生进行大胆地进行实践,有的同学利用草编工艺制作动物形象,有的同学则制作花篮和草帽等具有实用性的装饰,这样的体验课程让整个活动过程都变得更加轻松愉快,可以充分提升学生的兴趣,完成课堂知识内容的有效拓展。此外,剪纸是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民间艺术,其中以中阳剪纸最为出名,各地区都有其独特的特色。比如,在南方,剪纸的线条优美,雕刻厚实,而在北方,则是简单、吸引人,剪影突出。在进行剪纸课程前,老师们可以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所见的剪纸作品或相片剪成剪贴,放到课堂上进行教学。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与老师一同参与剪纸收集,让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兴趣得到极大的提升。并积极为学生拓展一些有名的剪纸作品,让学生在剪纸中感知文化和美,逐步树立文化自信。
4.4国际视野,开放环境
文化的传承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文化的发展需要沟通、交流和借鉴,没有哪一种文化可以将自己完全封闭。在全球化和信息化不断深入发展的今天,文化交流是必然的。因此,在多元的文化背景下,拓宽学生的文化眼界就变得尤为重要。缺乏文化视野的人,只能知道自己居住的环境,具有文化视野的人,不但知道自身居住的环境,还熟悉周围的其他环境。我们必须熟悉我们周围的文化环境,以及我们居住的地方周围更大的范围内的文化环境。我们不能坐井观天,不能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所以必须在文化视野上注重国际化,使中国的美术教育活动更加国际化。例如:美术创作和设计是跨国界、跨文化的交流与碰撞,而国际化对设计者的挑战,也是文化与文化之间的挑战。面对国际化的文化背景,设计者要有广阔的文化视野,要跟上世界文化和时代文化的发展脚步,还要有一个清晰的认知;要接受和尊重文化的多样性,还要尊重其他文化的价值;要了解自己的国家文化,也要了解世界的文化。此外,要在视野范围内拥有一张世界文化的“地图”,就必须知道世界的文化背景,了解世界文化的价值观、宗教取向、道德素质、审美和习俗等方面的内容,所以学生必须拥有国际化的文化视野。为此,我们需要了解和掌握美术知识和更广阔的文化领域之间的联系,了解文化对美术的影响,了解美术教学是怎样体现文化的。还要把特定的东西置于文化的脉络之中,培养复合型人才,这才是小学美术教学的教学初衷。
五、结语
总之,美术课堂中的传统文化融合运用成为一项有趣而受欢迎的探索。在这个数字化时代,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许多年轻人开始对古老的传统文化感到陌生甚至疏离,因此将传统文化与美术教学相结合,为学生提供了重新认识和欣赏传统文化的机会。文化是国家的精神和风骨的载体,所以,在美术教育与文化渗透的有效融合方面,小学美术教师必须坚持把文化和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使美术学科的教育质量得到持续提高,从而造就一批多才多艺的艺术人才!
参考文献
[1]蒋欢欢.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传统文化的融入.启迪,2021(6):35-36.
[2]付桂红.探索小学美术教学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有效途径.成功:上,2021(7):00034-00035.
[3]任园.小学美术教学中传统文化的融入策略分析.美术教育研究,2021(12):182-1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