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
摘要
关键词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
正文
前言: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了更多的要求,教师要转变学生的历史学习方式,让学生掌握历史学习方法。因为受到了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目前在学校的历史课上,普遍存在着“教师讲,学生背,考试考”的教学方式,教师通常只把主要的知识点和方法传授给学生,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使得许多学生成为被动的、机械的知识“容器”,因而扼杀了学生的发展空间,也使得学生对历史课产生了反感情绪,进而导致了课堂进行效果不佳。因此,如何解决这种问题,就成了历史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对历史的关注不够
在目前的初中阶段,很多学校、教师受到了传统思想、观念等因素的制约,忽视了对初中历史的关注。目前初中课程以语文、数学、英语为主,而初中历史课程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在应试教学的教学体制中,教师采取的是“填鸭式”的方式,仅仅依靠教师对课本上的知识进行解释和重复,这样做的方式太过单调,常常会匆忙地达到教学目标,最终的目标是让学生将知识牢牢地记忆下来,但是这样做对学生的感受造成了很大的忽略,学生无法完全地了解并把握到其中的精髓,从而造成了课堂教学效率低下。与此同时,因为学校和教师对历史教学没有一个准确的理解,所以学生不能很好地了解到历史的重要性,所以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不高。
(二)教学目标的不合理
由于我国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的时候,注重标准化答案和系统性历史知识的扩散,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并没有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要想在考试中获得优秀的成绩,往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对知识点进行死记。这样的教育方法和纯粹的以应对考试为目的的教育,不但没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题海战术和机械训练也都极大地降低了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
二、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分析
(一)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掌握历史知识
兴趣就是最好的导师,学生的积极学习,不但能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还能让教师缩短自己的教学时间,把更多的时间用来研究如何提高自己的教学深度和教学质量。教师要更多地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对如何才能将他们的学习兴趣加以考虑,对如何才能更好地把握住他们的学习兴趣,并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通过这些方式来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将提高他们的学习自我驱动力。因为有太多的史实,有太多的时间跨度,所以更难学。通过模拟情景、参观现学等方法,教师可以将学生的感官认识充分地调动,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在课堂上,教师还可以将一些历史文献资料、古物等有参考价值的物件,通过它们来佐证历史事实,让学生能够通过联系史料来进行历史学习的能力,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的知识要远比自己死记硬背的记忆要更加深刻。教师要让学生建立起一个完整的体系,形成一个树状的知识结构,准确地掌握历史事件的关系,以便在学习中能够从容地应对。
(二)构建时间线系统,促进学生的记忆力
要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进行初中历史教育改革,必须把全部的历史知识按时间顺序排列,形成一个整体的时间序列,使学生形成对整体历史知识的认识。初中历史事件范围很广,而且各个时代的历史都是息息相关的,所以要想了解和掌握这些关系,就需要对这些关系有所了解。这样,教师就可以把各类历史知识按时间先后次序排列,使学生能全面地理解和掌握这些历史知识。例如,在《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把本章的内容按年代先后排列。教师在讲课前,可以让学生提前画好时间轴,并将不同的历史事件加入时间轴中。这样的话,在完成了所有知识的学习后,学生就对各个时代的历史知识有一定的认识,建立起相关的概念,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记住历史上所发生的事情。
(三)深入推进学生的情感教学,提高教学有效性
新课程目标的全面推行和落实,其终极目标在于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而要实现这种教学,就要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情感,合理地安排和进行情感教育,使学生能真切地感受到历史学习的乐趣。初中历史教学要对学科特点进行细致的概括、归纳,提炼富有感情的内涵,并进行创作,再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进行描述,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从而形成一种新的价值观念。比如,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教学中,教师讲道:因为封建社会体制和清政府的腐败,虽然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的斗争,但是中国民族危机却在不断地恶化。这种活灵活现的引入,可以激起学生求知欲,迫不及待地要了解《辛丑条约》的起因和它对中国造成的伤害。然后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和视频,使学生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八国联军对中国造成的伤害,并由此得出一个结论:“落后就要挨打”。同时,也可以通过纪录片的方式,唤起学生的爱国意识,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能够努力奋斗。
(四)提高对历史核心素养的认识,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历史学科的教学水平与历史学科的学科建设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当代历史教学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全面地历史知识的培养。历史教师要掌握历史的基本知识,对其进行全面地认识,方能使其成为历史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教学要顺应时代发展,改变传统教学理念,全面领会和掌握教材的内涵。与此同时,为了提升自身的理论能力,我们必须积极主动地去学。另外,学校要经常开展教师的培养,以有经验有能力的教师为骨干,与学生一起发展,并通过集体阅读相关的教材,将其应用到工作中。在平时的课堂上,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通过小组的讨论来提高学生的自信。本文认为,新时期初中历史课应将历史核心素养融入初中历史课堂,并有针对性地、有意识地进行。当代历史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引导学生形成历史价值观念、促进核心素养的关键所在。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激起学生的爱国热情,从而使国家的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传承。在初中历史课上,应注重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和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结论
综上所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与新课程标准的落实紧密相关。在初中历史课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这一问题,从这些方法中提炼宝贵的内容,将灵活的教学方法应用于课堂,创造更加和谐的课堂气氛,积极探索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的教学模式,将先进的教学思想融会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里,及时进行教学反思,认真地进行总结,把握好课堂教学的发展趋势,完善教学结构,大幅度提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马晓辉.探究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J].考试用刊,2016(09):188-189.
[2] 周佳怡.浅谈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8(10):211-212.
[3] 王海龙.优化初中历史教学的策略探究[J].学周刊,2018(16):50-51.
[4] 江艳梅.分析在新课标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打造初中历史的高效课堂[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6(01):2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