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读写课的课堂教学策略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农美花

马山县林圩镇伏兴小学 530602

摘要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读写是最主要的两个环节,读写结合的教育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读写水平。“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是一种以“读”为核心,促进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提升的学习方式。这种教学法注重在阅读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及语言表达水平。通过采用合适的阅读材料、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启发思考和讨论、模仿和练习、评价和反馈等方式,来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得到启发,并将这些启发转化为自己的写作行为。老师们要积极探讨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实施路径,指导学生们对文体展开更深层次的认知与构建,让他们的核心素养与思维能力得到更好的提高。基于此,本文将针对小学语文读写课的课堂教学策略进行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读写课;读写结合;教学策略

正文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被激发出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比较差等,这些问题都会对学生的将来发展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就要求老师们采用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来将这些问题加以解决。读写结合的教学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将阅读与写作进行有机地联系,让阅读与写作互相促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以读促写、读写结合,不仅可以使同学们更好地了解并把握语文的知识与文化的含义,还可以提升同学们的阅读与写作水平,还可以培养同学们的创造性思维与批判思维,提升同学们的整体素质。小学语文老师应当把读与写有机地联系起来,让学生在读与写的共同作用下,能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语言知识和表达技巧,从而对语文实验进行全方位的提高。

一、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意义

(一)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掌握正确的用词、语法、句式等,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感和口语交际能力。通过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模仿和借鉴其中的表达技巧,丰富自己的写作方式和表达能力,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文本。广泛进行优质阅读能够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拓宽视野,提高文化素养,这对于学生日后的终身学习和职业发展都非常重要。

(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小学教育目标不仅仅是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更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读写结合教学法,学生可以在阅读中了解社会、了解人生、了解自我,通过写作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培养自己的责任感和创新精神。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三)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对他们的学习成效具有重要影响。而读写结合教学法可以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有趣的教学方法和个性化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有助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

良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是学生学习成功的重要保障。读写结合教学法通过让学生在阅读和写作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如仔细阅读、反复推敲、自我评价等,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成功。

二、小学语文读写课的课堂教学策略

(一)在阅读中进行批注

教师若想要落实读写结合,首先就要做到在日常的阅读教学中融入写作元素。写作元素的融入并不要求学生能够在课堂中完整地写出一篇文章,而是让他们有动笔的想法,提高对写作的积极性。基于上述要求,教师可以尝试通过教授学生阅读批注的方式实现上述的教学目的。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批注是一个重要的技能。如何让学生学会批注,是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首先,教师应该明确批注的目的和重要性。批注是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思考的记录和整理,它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提高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教师应该向学生解释批注的作用,并提供相关的范例,帮助学生理解批注的方式和内容。其次,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有目的地批注。在阅读课堂中,教师可以提前确定需要批注的内容,如生词、重要的人物、事件、情节等,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批注。例如,在教学《小英雄雨来》,教师可以让学生批注关键人物雨来和故事情节的转折点,以帮助学生理解故事的主旨和情节;还可以让学生在课文中六个部分的序号旁边列出小标题,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另外,教师应该提供多样化的批注方式而且学生的批注方式因个人而异,教师应该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喜好进行批注。教师可以先提供多种批注方式的范例,如标记生词、画关键词、概括段落主旨等,让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批注。最后,教师应该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在学生完成批注后,教师应该认真查阅学生的批注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批注的质量和深度。教师也可以就学生的批注内容进行点评和解读,并与学生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批注。

(二)在阅读中进行写作指导

首先,创设情境,自选文体小学语文教学离不开情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隐含于具体事件中的情境,通过情境体会其中内蕴的文体,让学生在情境的驱动下引发学习任务,自由选择文体进行表达。还可以结合课文中的文体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练习。例如,在教学《匆匆》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音频《匆匆》,通过阅读提炼关键词语:散文、对话、思考,让学生体会散文的内涵———读者与作者的悄然对话与共同的思考,让学生在阅读期待的驱动下进入“倾听、思考、对话”的学习历程,体会“时间匆匆而过”的易逝,珍惜时间好好学习。

其次,注重读写结合的过程指导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练习要注重对学生的指导,要在学生读懂课文及领悟写法的前提下,合理安排学生练笔,实现由读到写的知识迁移。例如,在教学海上日出,教师要先指导学生理解“以动衬静”的写法,再结合学生日常实际开展练笔,在学生的练笔过程中及时给予具体明确的指导。还可以在单元习作练习中加强指导,在教学《日月潭》《葡萄沟》,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文本内容中的景象,让学生通过景或物感知自然美景带来的愉悦,并可以参照文本中的景物描写手法,抓住家乡不同景物的特点,尝试写作练笔实践。教师要在指导中给予学生具体详细的指导,不能以范文分析替代作文指导,要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的知识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学生读写结合的思维和能力。

(三)在阅读中储备写作素材

通过阅读,可以接触到各种不同的文章和文本,积累大量的事实、细节、情感和思想等素材,这些素材可以为学生未来的写作提供丰富的资源。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获取更多的信息和启示,激发写作灵感,并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有大量的素材可以选择,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组织文章结构和语言表达,使写作更加精彩生动。首先,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各种文体的文章,包括小说、新闻报道、科普文章等,并要求学生对所读内容进行记录和总结。比如,学生可以将科普文章中的案例和新闻报道中的热点事件熟记于心,并将其运用在学生自己的作文中佐证论点,使论据更加充实,增强作文可读性,提升作文质量。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一些主题式的阅读,让学生针对某个话题或事件选择几篇相关的文章进行深入阅读,并且把文中的关键信息和观点进行梳理和归纳,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涵,同时也能够有效地积累写作素材。例如,当阅读主题为“优秀人物”时,教师可以将《为中华之崛起为读书》《王戎不取道旁李》《扁鹊治病》等进行联合教学,将多篇文章表现人物性格、彰显人物精神等共同点和区别点进行对比分析,并将对比学习的结果转化为自己的学习经验,应用到自身写作过程中,攻克学生写作难题。最后,帮助学生养成记录读书笔记的习惯,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笔记方式,例如摘录、概括、思维导图等,教师要鼓励学生需要尝试不同的方式,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在阅读之前,先确定自己的阅读目的和要点,以便更有针对性地记录笔记;在阅读过程中,需要及时记录笔记,并尽可能详细和具体。可以在文本旁边做标记、在笔记本上写下重点,或者使用电子笔记等工具;在阅读完成后,需要复盘所做的笔记。可以逐条回顾笔记,并结合原文重新理解和巩固所学内容。

(四)对阅读材料进行二次创作

通过对阅读材料进行二次创作,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二次创作需要对原材料进行深入理解和分析,并从中延伸出新的思想和内容,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让学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文学作品。在二次创作过程中,学生需要将自己的想法和情感用语言进行表达,对原材料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判断哪些内容值得保留、哪些内容需要改变或删去。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仿写。选择一篇合适的课文进行仿写,选定的课文应该是学生比较喜欢和熟悉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和表达方式。在开始仿写之前,需要仔细阅读和分析原文。分析原文可以从结构、语言表达、修辞手法、描写和叙事以及态度和观点等方面入手,深入理解和把握原文的写作特点。在分析完原文之后,需要明确自己所要达到的仿写目标。比如可以尝试仿写原文的结构、仿写其中的描写和叙事、仿写其中的某些修辞手法等。在明确了仿写目标之后,就可以开始模仿原文进行仿写了。在仿写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原文的情感和主题,同时采取自己的表达方式和语言风格。仿写不是简单地复制,而是在原文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发挥。在仿写过程中,可以加入自己的想法和情感,以及一些新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等。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续写。在开始续写之前,需要仔细阅读原文并理解其中的情节和人物性格。同时还要注意作者的语言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等方面。在理解原文之后,需要明确自己所要续写的内容。可以根据原文中的情节和人物来想象发展下一步或下一段故事的走向,或者通过引入新角色和情节来扩展故事内容。在续写过程中,需要保持与原文的一致性,即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语言风格等要与原文相符合,不矛盾不冲突,从而使整个故事更加连贯和流畅。例如,在教学《狐假虎威》,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发挥想象,续写老虎知道自己被利用后,会发生什么事情进行猜想和写作,充分激发学生为文学创造能力,促进学生写作思维的发展。

(五)在阅读中学习写作手法

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学会习作手法,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实现:第一是突出写作元素。在阅读课堂中,教师需要突出写作元素,引导学生关注阅读材料中的写作手法,如描写、对比、夸张等,让学生有意识地体验、感知和分析,从而提高学生对写作技巧的认识。第二是读写结合。教师可以在阅读课堂中采用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写作练习。比如,让学生通过阅读故事和文章,写下对人物、事件和情感的理解,让学生通过阅读材料中的句子和段落,模仿并运用其中的写作技巧。第三是互动交流。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让学生彼此分享自己在阅读过程中体会到的写作技巧和方法,从而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借鉴和自主提升。第四是练习巩固。教师可以设计各种练习题目,让学生巩固并运用所学的写作手法。比如,让学生根据情境自行编写小故事或小文章,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并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例如,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自行阅读《小蝌蚪找妈妈》,然后引导学生复述故事情节,并让学生尝试描述其中的角色、地点和事件,试图将学生带入写作的氛围。之后带领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分析记叙文的特点,如故事情节的起伏、人物形象的生动、语言的生动等,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记叙文写作技巧。最后让学生自由发挥,选定自己感兴趣的话题,确定自己的写作主题和要素,并根据所学的写作技巧,创作一篇小故事。有条件的话,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交换作品,互相欣赏和评价,促使学生在交流中获得启发和提高。

三、结语

阅读与写作相结合,是促进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小学语文老师要根据小学语文课文的内容和特征,采取多种形式的读写结合教学方法,以学生的需要和学情为基础来进行教学,将写作训练贯彻到阅读的过程中,在写作的过程中强化对阅读的了解,真正地将“读写”相结合,指导学生积极地参加读写活动,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文体意识和文体思维,提高他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卢改凤.试析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运用读写结合教学法的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9):190-191.

[2]陈海燕.读写结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新路径[J].天津教育,2023(1):124-126.

[3]陈明.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策略研究[J].小学生,2023(01):1-3.

[4]黄英.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3(10):156-158.

[5]杨芬芬.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J].小学生(下旬刊),2023(05):49-5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