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进行有效提问的研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袁珊

芦村中学 336000

摘要

提问是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促进师生交流的重要方式。高质量问题的提出,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诱发学生思维,为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提供保障。然而,目前的初中数学课堂中普遍存在低效甚至无效的提问,很大程度上忽视了课堂提问的作用。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有必要对有效的提问方式作出研究与探索。本文从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作用出发,在以生为本的基础上,提出有效提问的原则和策略,以期解决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初中数学;有效提问;教学策略

正文


正所谓“教学千千万万,起点在一问”,问题是教学中最常见的一种教学方式。在平时的教学中,每个教师都会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但并不是每个问题都是高效的。所以,如何能够对学生有效提问,一直以来都是教育界广泛探索的课题。文章对有效提问作出界定,并探讨了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有效提问的方法,希望能够为广大教育同仁提供借鉴。

一、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提问的作用

(一)对学生的作用

初中生虽具备一定的自控能力,但在课堂上部分学生还是会出现分神、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数学是一门较为抽象、复杂的学科,一些学生一旦在关键知识点的学习上遇到困难,就很容易在之后的课堂学习中因为听不懂、不理解而失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师应立足这一现状,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专注于课堂,进而掌握课堂教学重点。生动且贴合课堂内容的问题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初中数学课堂中的有效提问在提升学生学习专注度上有着突出的作用。同时,师生之间通过有效提问开展良好的课堂互动也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对教师的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始终是主体,教师开展的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学生展开。教师只有精准地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才能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推进教育的实施,促进学生发展和进步。单一的知识讲解显然难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因而教师还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课堂提问以问题为载体,是师生互动常用的手段,便于操作也容易见效,对教师的教学至关重要。教师可以通过有效提问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从而为下一阶段教学活动的实施提供重要依据。另外,教师通过有效提问明确学生的问题所在,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教学,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同时对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有促进作用。

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提问的基本原则

(一)目的性原则

数学教学活动本质上是一种思维活动,教师有目的地提问,才能引导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提问的目的性原则主要体现在教师对问题重难点的把握上,即教师设计的问题应具有一定的思维深度,难度要适中。问题可以在温故的基础上引出新知,为新内容的教学做铺垫。坚持提问的目的性原则,能有效地推进课堂教学进度,也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重难点。

(二)启发性原则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的问题要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应当避免提出一些对课堂教学没有帮助或无价值的问题,因此,恰到好处的提问十分重要。只有提出合适的问题才能在第一时间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活动。有效的课堂提问是学生产生求知欲的催化剂,也是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的动力源泉。问题是打开数学大门的钥匙,在很多教学场景中,教师都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引领下可以主动地思考、研究、解决问题,这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

(三)新颖性原则

处在青春期的初中生对新鲜的事物总是好奇又向往。教师设计的问题应具有一定的新颖性,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驱使学生对问题展开深入的探索。教师应结合数学本质和生活实际,设计提问角度、提问方式、提问内容新颖的问题。课堂提问环节立足于课堂,又不完全依附于课堂。教师可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设置适当的情境,将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感到新鲜、有趣,从而乐于探索问题中的数学奥秘,在这种状态下,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必定能够有所提升。

(四)主体性原则

一切课堂教学活动都应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问也不例外,因此有效提问应建立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基础之上。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为了顺利完成预设的教学任务,在对学生进行提问时,遇到回答不符合预设或反应速度较慢的学生往往会立即打断,让成绩较好的学生回答或者直接自己给出答案。整个课堂教学虽然会顺利地按照教师设置的流程走完,但却很容易打消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也违背了学生主体性原则。对此,教师应学会倾听,不急于打断学生的发言,引导学生在自由发言的基础上深入探究相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教师尊重学生,自然也会得到学生的尊重,从而构建和谐的教育氛围,收获良好的教育成效。

三、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进行有效提问的策略

(一)重视教学问题设计

首先,明确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进行问题设计时,必须要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确保所设计的问题是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的,能够开发学生思维、助力学生核心素养养成。而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前,要对学生的情况有全面的把握,将每一位学生的特点了然于胸。其次,明确以教材为中心。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的问题设计必须要指向教学重难点,可以突出课程知识的核心,而这就要求教师对课程所讲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对教学大纲以及教材知识内容的三维目标详细分析,为学生设计出具有开放性、挑战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在数学问题提问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积极创设提问情境,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问题的本质,紧抓问题的核心,激发解题思维意识。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当下的现代信息技术教学设备,将抽象的数学问题具象化,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意识。当然,在问题设计过程中,教师必须紧密结合学生的学情,针对性地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认知结构的问题表达方式,适当降低问题难度,达到深入浅出的问题设计目标。

(二)适时适当展开提问

合理恰当的课堂提问,能够促进不同时间段教学工作的质量提升,也能为课堂整体教学成效的优化做好铺垫。一般而言,课堂提问大多会涉及方方面面,并且可以在各个教学时间段融入,以提升学生知识掌握运用能力为核心,实现数学解题能力的进一步升级。具体来说,可以分为课前提问、课中提问以及课后提问。每一个时间点的提问价值不同,对学生的影响也有所差异。课前提问环节的主要目的是启发学生思维,打开课堂教学工作的入口,寻找良好的导入点。而教学问题的提出,也能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从而清晰地掌握课堂学习目标。做好课前预习工作的学生,在课前提问环节会进一步深化原有认知方式,强化理解,从而提高数学问题的分析能力。在课中提问过程中,教师要学会伺机发问,掌握恰当的提问机会。而且数学教学本身就是一个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不断设问、解答,能够进一步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理清知识盲点。具体提问时机的选择,教师可以针对性地参考两种情况:其一是学生学习出现迷惑的地方,如果经过教师的知识讲解并没有解答学生的疑惑,教师就应该择机进行问题引导,强化学生的正确思维;其二是数学提问的创新演变,因为提问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很多问题必须要结合具体教学场景适当做出改变,形成变式题,让学生进行对比练习,从而更全面、多方位地理清思维,形成更好的数学逻辑意识。

(三)选择恰当提问方式

首先,表述清晰,抓住问题时机。在教师向学生提问时,语言一定要明确清晰,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够理解题意。同时,还要抓住恰当的提问时机,如在学习新概念时、在分析比较时、在运用知识时进行提问,通过有效的提问时机把握,促使学生更快、更好地理解课程知识内容,实现一击即中的教学效果。其次,留给学生足够回答问题的时间和空间。在教师提问后,教师还要确保学生思考时间充足,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思维。但需要注意的是,学生的素质能力不同,为学生留出的思考时间也应存在一定的差异,如为学优生留出的问题思考时间可以短一些,对中等生和学困生则可以依次将思考时间延长,这样才能够使学生真正地参与到问题之中,从而更好地发挥问题的作用。再次,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多发问趣味问题。教师要认识到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往往很难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若想更好地提升课堂提问效果,为学生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就变得十分重要。教师应该多用一些幽默风趣的语言去带动学生,多向学生发问一些趣味性的问题,让学生处于一种很兴奋的思考状态中,这样可以更好地拓宽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为提升提问的有效性提供保障。

(四)把握课堂提问内容

首先,课堂提问要尽可能从生活出发。教师的课堂提问不仅可以从教材出发,还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出发。比如,教师可以从生活中选取实际案例,将一些生活中受到广泛关注的问题作为数学问题的描述题案,为学生精心设计问题。这样的提问内容,可以拉近学生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好地提升数学应用意识。其次,确保课堂提问“量”“度”适中。其中,“量”主要是指教师提出问题的数量,而“度”则是指教师设置问题的难度。在问题的“量”上,教师不宜在一节课程当中向学生过于频繁地进行发问,这样不利于学生思考;当然,也不要问得太少,这样会导致课堂气氛枯燥。只有向学生提出数量适中的问题,才能够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而在“度”的方面,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问题既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追求过高的思维。太难的问题会导致课堂僵局,使学生处于启而不发的状态;太过简单的问题又会导致课堂冷场,无法调动学生的思考热情。只有立足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设计难度适中的问题,才能够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再次,问题多样化,引导学生提问。教师要明确提问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向学生提出多样化的问题,如开放式问题、封闭式问题、启发式问题、理解式问题等,确保这些问题可以将学生的思维汇聚在一起。此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提问环节当中,鼓励学生大胆提问,以此更好地保证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感。最后,立足教学实际,调整提出问题。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课堂教学并不一定能够完全按照课前预设的方向进行,每一节课程的活跃程度不同,最终所产生的教学效果也完全不同,而这就要求教师对于课堂具有超强的掌控能力。教师要立足于课堂教学中的一些意外生成,把握时机,及时调整问题方向,这样才能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五)问题及时解答反馈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好的问题提出固然重要,但教师能够及时结合学生的问题回答作出适当的解答反馈更为重要,这也是保障提问有效性的关键。首先,对提问作出恰当的反馈。恰当的评价反馈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因材施教,即要结合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不同的反馈方式,如对于一些性格内向、缺乏自信的学生,教师的评价应该以激励表扬为主,而对于一些成绩优异、容易自满的学生,教师的评价还应进行适当的提醒;二是反馈评价要详细,教师的评价不能仅限于“对”或者“不对”,还要通过有效的引导帮助学生认识到“对”在哪里,“错”在哪里,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对问题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其次,适当地进行追加提问、变式提问。在向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还应该根据学生的问题回答以及知识掌握情况,适当地进行追问和变式提问,如若学生给出的答案不理想,与正确答案存在一定的差距,教师就可以围绕学生出错的地方进行追问。总之,在课堂上教师要随机应变,结合学生的回答情况有效地作出反馈应对,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保证问题提出的有效性,为课堂教学目标的落实提供保障。

四、结语

综上所述,要想保证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教师就需要在备课时认真研究教材,结合课程标准与学情精心预设每一个问题,认真对待每一节课。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始终立足课堂,及时反思,及时总结,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探究高效的提问方式,提高问题的有效性,促进精彩课堂的生成。

参考文献

[1]张琼政.问出精彩问出高效——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探究[J].课堂探微,2022(33).

[2]张亚明.初中数学有效提问的研究[D].淮北:淮北师范大学,2019.

[3]李三纲.有效提问成就精彩——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提问分析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28).

[4]张玲玲.试论基于分层教学思想谈初中数学提问教学策略[J].学苑教育,2022(2).

5]季红.有效提问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智慧,2019(3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