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微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徐飞

新疆哈密市第五中学 839000

摘要

微课是信息技术的衍生物,当前已广泛运用于初中课堂教学中,不仅为教师开展教学带来了诸多便利,而且对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也有着积极作用。数学是初中阶段的重要课程,将微课运用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为此,初中数学教师应重视微课的运用,掌握微课的制作方法和运用技巧,推进数学教学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

初中数学;微课;教学策略

正文


为全面推动数字教学,推动课堂教育的趣味性,逐渐将教育新技术、教育性工具使用到课堂教育之中。在此之中,以微课使用最为普遍,与传统教育方式相对比来讲,微课时长一般是十分钟左右,教师在短期内为学生传授知识,实现预想的教育目标,并且不会引起学生的抵触心理,再加上微课灵活多样、主题鲜明,学生的接受度较高。除此之外,传统课堂教育当中,学生假如不理解某些知识点,只能在课后寻求教师的帮助,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可以把数学教育和微课展开有机结合,通过微课为学生的综合发展带来帮助。

一、微课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优势

(一)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是课堂主体,学生大多被动地接受知识,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不高。而微课对知识点的讲解针对性较强,且在图像、声音的支持下,知识的呈现可以更直观、形象,能够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大幅提高,促使他们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从而主动地学习,如此一来,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会更高。若教师能够巧妙地运用微课,则有助于构建高效课堂,促使学生高效学习,同时降低数学知识的学习难度。

(二)增强课堂学习趣味性

微课丰富了初中数学教学方法,并且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辅助工具,学生对基于微课的课堂学习也有浓厚的兴趣。在知识点的呈现上,微课中可以融入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等元素,可以直观形象地呈现一些抽象的知识点,便于学生有效学习。同时,借助微课,教师可以设计演示课堂、问答课堂、探索学习课堂、实验课堂、合作学习课堂等,以此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促使学生全身心地参与课堂学习。

(三)可突出重难点内容

初中阶段的数学知识有一定的抽象性和复杂性,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困难,此时若是缺乏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师指导,势必会影响学生的课堂学习质量。在初中数学课堂上运用微课,是教师为学生提供指导的重要手段。教师在制作微课时,可综合分析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制作出主题鲜明和针对性强的微课,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另外,在课堂上播放微课时,教师可一边指导一边让学生合作学习,促使学生更好地突破重难点知识。即使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完全掌握教学内容,还可以在课后通过反复观看微课继续自主学习,这样也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教学重难点。

二、微课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对策

(一)融入趣味元素,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

初中阶段的学生面临中考,很多学生处于精神紧绷状态,在学习中不敢有丝毫放松,但这种状态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会产生不利影响,一些学生还会因压力过大而导致学习效率低下,甚至产生厌学情绪。为了让学生在更加轻松的状态下高效学习数学,教师要把握学生感性思维为主的特点,充分认识到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状态之间的密切关系。如果教师能让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从被动学变为主动学,从低效学变为高效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融入一些趣味元素,将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调动起来。这种状态可以让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更加集中,思维更加活跃,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更高,进而更加高效地吸收知识、发展数学思维、提升数学学习能力。

例如,教师在教学“图形的旋转”一课时,该节课要求学生具备较好的空间观念。“旋转”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提到图形的旋转时,很多学生一时难以想象出具体的画面,因此思维会受到一定限制。为了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着手,进行微课视频的制作。课程开始,教师播放微课的首页画面,展示风车、摩天轮等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化事物,让学生思考这些事物的运动属于哪种现象?学生很快可以说出答案“旋转”。教师继续提问:“它们是怎样进行旋转的?是否有一定的规律性?”学生在观察、思考后发现,风车、摩天轮都是沿着固定的中心点旋转的。这样的课堂导入利用了学生熟悉的生活化事物,直观性、趣味性较强,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使学生快速进入到学习状态,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在带领学生认识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的含义时,教师播放小区门口升降杆运动时的画面,给学生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直观感知旋转90°。然后展示两张图,分别为升降杆完全打开、完全关闭时的状态,并用箭头标明旋转方向,让学生对升降杆升、降运动过程的异同点进行分析对比。接下来,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使用折叠尺等工具进行升降杆运动过程的模拟操作,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深刻掌握新知识。这样的课堂教学既富有生活气息,又具有趣味性,是学生比较喜欢的教学方式,对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具有重要作用。

(二)突出重难点,解决学生的数学学习障碍

课堂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需要掌握很多重难点知识,如果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不佳,未能很好地理解这些知识,会给后续的学习带来阻碍。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上的知识,特别是重难点知识,教师可以使用微课开展教学。为了确保重难点知识的教学效果,教师在制作微课视频时应当掌握微课的设计原则,即碎片化呈现知识,突出、细化讲解某一个知识点,而不是全部细化讲解,导致知识点分散、缺少重点。每节微课控制在10分钟左右即可,在课堂上应当起到辅助、引导学生学习的作用,而不是“喧宾夺主”,弱化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在制作教学视频的时候,教师可以采取文字、图片、表格、视频等相结合的形式,让知识能够以更加生动、直观的形式呈现出来,以此突破学生的思维障碍,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例如,教师在教学“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一课时,由于这部分知识比较复杂,学生理解难度大,所以容易出现记忆混乱的情况。该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二次函数y=a(x-h)2+k的图像与性质,教学难点是上述二次函数的图像以及图像与y=ax2之间的关系,a、h、k这几个参数对二次函数图像的具体影响。为了确保学生在该节课的学习效果,教师在由旧引新导入新课之后,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学习。首先,教师用微课视频展示与该节课相关联的旧知识,让学生完成题目,以唤醒学生对旧知识的记忆,为新知识的探究学习奠定基础,打开思路。问题如下:二次函数y=3x2、y=3x2+2的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分别是什么?后者图像是由前者图像向____平移____个单位得到的?学生利用已学知识y=ax2、y=ax2+c,很快可以得出结论,即以上两个二次函数图像都是以y轴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其中y=3x2的函数图像顶点为(0,0),y=3x2+2的函数图像顶点为(0,2),由于a=3>0,因此开口方向都是向上,y=3x2+2的图像是由y=3x2的图像向上移动得到的。在带领学生快速完成旧知识的复习后,教师提出新问题:“如果y=ax2的图像左右移动,会得到怎样的二次函数?它的图像和性质又是什么?”由此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在合作探究环节,教师首先让学生探究y=a(x-h)2的图像和性质,教师展示微课中提前制作好的表格,给出x的多个数值,如-3,-2,-1,0,1,2,3,让学生在探究学习后分别填写3x2、3(x-1)2的值,并对比两个函数值的关系,尝试绘制函数图像,进行两个函数图像的观察比较,并分析这两个函数图像的开口方向、坐标轴、顶点方向、y值随x值变化的规律。在以上探究学习的基础上,教师用多媒体直观演示两个函数图像的动态绘制过程,加深学生的印象。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微课起到了引导、启发学生的作用,可以帮助学生顺利突破障碍,达到比较理想的学习效果。

(三)处理典型例题,提升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

学习数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使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经常会遇到一些复杂的问题,找不到解题思路和方法,导致学习信心受到打击。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的板书时间、讲解时间较多,导致没有充足的时间做课堂练习。微课教学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既能够节省板书时间,又可以通过直观演示,让学生快速掌握重难点知识,由此提升课堂效率。为了让学生的解题能力得到提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微课视频中设置一些典型例题,利用空余的课堂时间进行精讲精练。

例如,教师在教学“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一课时,对于学生来说,二次函数是非常抽象的数学知识,很多学生虽然掌握了二次函数的图像、性质等相关知识,但是不了解学习这些知识的现实意义,在遇到实际生活化问题的时候也不会使用相关知识去解决问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着眼于现实生活,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化问题设计数学问题。如企业生产问题:一个生产季节性产品的企业,当产品无利润时便会停产,该企业月利润为y,月份为n,二者的函数关系为y=-n2+14n-24,该企业哪些月份应当停产?在解决该问题时,首先要明确一个问题,即y≤0的情况下会停产,因此,要确定n在什么情况下会让y≤0。根据以往所学知识,可以将-n2+14n-24转化为-(n-2)(n-12),要让这个函数值≤0,需要n≥12或是n≤2,因此,停产月份为1、2、12这三个月。通过分析典型例题,可以让学生积累更多的解题思路和经验,提升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

(四)知识系统串联,帮助学生完善知识体系

数学具有系统性的特点,很多知识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为了帮助学生夯实数学知识基础,完善知识体系,教师可以制作有复习性质的微课视频,带领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系统串联学习。特别是对于初三学生来说,这个阶段不仅要学习一些数学新知识,还要着手进行整体复习。很多学生对于初一、初二数学知识的掌握并不牢固,甚至出现了遗忘、记忆混淆的情况。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进行微课的设计制作,例如学完每一单元后,用微课视频带领学生回顾这一单元的知识,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还可以综合分析初一到初三阶段的全部教材内容,重新整合,归纳出相互关联的知识,用思维导图的方式直观呈现知识体系,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数学知识之间的关系,深化学生记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应用能力。除了制作知识框架、引导学生复习,教师还可以设计难易程度不一的数学练习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完成适宜难易程度的练习题,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

(五)辅助自主学习,满足学生的个性学习需求

课堂的学习时间是有限的,要想取得好成绩,学生需要在课后多加努力。很多学生在开展自主学习的时候会遇到障碍,这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了让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进行得更加顺畅,教师可以将微课视频资源分享给学生,让学生课后自主观看学习,这样便实现了课堂在时间、空间上的延伸,让学生的个性学习需求获得较好的满足。例如有的学生课堂上学习效果不佳,有些知识未能完全理解,课后便可以反复观看微课视频,直到将知识完全理解透彻。学生还可以在复习性质的微课视频带领下,更加高效地进行自主复习。另外,这样的学习方式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开展学习。相较于课本的枯燥,微课视频更加直观、生动、有趣且内容丰富多彩,并且有一些教材以外的经典习题、教学资源,可以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中提供很大的帮助。

三、结语

综上所述,微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能够发挥出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作用。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大胆创新教学形式,巧妙地利用微课开展教学活动,促进其与数学教学活动的有机结合,以求切实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深化学生学习效果。本文所提策略均有一定实践意义,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可以根据本班教学实况灵活地运用微课开展教学活动并做到适时调整与优化,掀开数学教学新篇章。

参考文献:

[1]马红梅.如何利用微课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36):502.

[2]边爱霞.微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模式[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1(21):151.

[3]耿会琴.初中数学微课教学应用分析[J].新课程,2021(45):143.

[4]韩燕.初中数学微课教学实践探析[J].中小学电教,2021(11):89.

[5]刘彩萍.微课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利用[J].读写算,2018(10):20.

[6]马煜征,乔高霞.如何运用微课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J].新课程,2021(37):141.

[7]钟玉美.微课教学模式下的初中数学教学[J].江西教育,2021(27):20—2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