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分层教学实践探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张晨

山西省长治市屯留区职业高级中学校(山西长治)046100

摘要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和学生基础文化水平具有直接关系。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对语文教学的重视程度不足,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从而造成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存在较多问题,面临较多困境,教学质量和效率较低。语文课程作为中职教学中的基础性课程教学内容,一定要注重课程教学改革,积极引入多种教学方式,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中职语文教师需要将分层教学与课程教学进行全面融合,尊重学生的思想和个性理念,从而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关键词

中职语文;分层教学;价值;策略

正文


新课程实施背景下,中职语文学科教学要针对已更新的教材内容进行教学优化,相关中职学校可以通过学校之变、教学方法之变,充分满足中职学生个性化发展。在中职语文学科教学中要创新教学模式,比如采用分层教学法,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与知识基础,使学生在教师教学分层引导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探究学习,不仅有利于减轻中职学生学习负担、提升学习效率,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中职学生的创新能力。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困境分析

(一)教师教学积极性不高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具有独特的特点,部分语文教师教学积极主动性不高,甚至出现消极负面的教学心理,对学生带来不良影响,难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究其原因,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基础知识薄弱,自律性较差,缺乏符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兴趣较低,出现课堂睡觉、走神,甚至旷课的现象。教师长时间面对这些学生,逐渐厌倦语文教学,打击教学信心,教学积极性较低。同时,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面对招生、工作和生活等多方面的压力,在实际教学中出现情绪化,不利于获得理想的语文教学效果。

(二)语文教学理念落后

部分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落后,未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受到传统教学理念较大影响,始终在课堂教学中占据主体地位,难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教师未深入分析新教育政策内容和要求,未理解新课标要求,缺乏教学能力提升的重视,从而造成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久而久之,失去学习兴趣,降低学习效率。

(三)学校对语文课程教学重视不足

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中更加强调专业教学,更注重学生的就业率,在一定程度上忽视文化课,影响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不利于提高学生基础文化水平。学校对语文教学重视不足,主要体现在学校对语文课程教学方面投资力度较小,教学软硬件设备落后,同时缺乏除教材之外的辅助教学资源;语文课教研活动交流较少,缺乏新型教学方法和内容;语文课教师缺乏针对性教育培训,外出学习机会较少,造成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陷入困境。

(四)语文教学方法缺乏创新

部分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师更加适应以往固定的教学模式,思想被禁锢,未主动学习新教学方式,并且在课堂教学中缺乏和学生的互动,学生极少有机会自主思考探究和体验。通常是教师在课堂上直接向学生传输自己的经验和感受,未更多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体验,造成学生过度依赖教师,形成惰性思维,在学习中遇到问题不会主动解决,等到教师的解答,难以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甚至出现厌学心理,教学效果较差。部分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师依然凭借自身以往的教学经验,未积极学习先进教学技术,无法有效适应新时期智慧教学模式的要求。多媒体教学是教学课堂中十分重要的辅助教学手段,但是部分教师不愿意主动学习应用方法,不能充分发挥现代科技教学的重要作用,难以提高教学质效。

(五)语文教学评价方式单一

大部分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师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充分体现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和教学评价方式上。语文教学评价,普遍以考试为主要评价方式,忽略教师日常教学过程的评价,同时忽视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客观评价。该种单一的语文考试成绩评价方式,造成学生在实际学习中存在较大应付心理,在日常学生敷衍了事,在考试之前出现“临时抱佛脚”的现象,难以扎实掌握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在中职学校语文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具体实践策略

(一)提高重视程度并明确分层教学理念

语文学科在中职教学体系中,地位远不如一些工科类技术课程,想要提升中职语文教学的效果并促进其创新及发展,首先就需要学校层面及教师、家长提高对于中职语文学科教学的重视程度,真正地意识到语文学科对于中职学生素质能力发展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同时在中职学校语文分层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要了解学生对分层教学的态度和反馈,并对教学方式进行合理的优化。学校层面要明确规定语文学科课堂时间不得被无故压缩,并提供一定的教育教学支持,帮助语文学科教学更加顺利有序地开展;还可以适时地与家长交流沟通,向家长普及语文学科教学情况,通过家校合作共同营造中职学校语文学科优良的教学氛围。同时学校层面要根据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语文教育教学目标,实现多元化教学,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有针对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参与热情。同时对于语文教材进行创新,对传统的、不适用的教学内容要及时修订,创编适合当下中职学生素质教育发展的内容,帮助学生掌握相关语文知识,实现相应学科技能水平的提升,真正地做好中职语文学科教学。

)关注学生差异,实现科学分层

由于学生在以往的生活中,家庭条件、社会条件以及个人素质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在学习中,有些学生的学习效率较高,有些学生的接受能力相对较为薄弱。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如果以统一的教学标准,要求所有学生,一定会在班级内形成优、良、中、差等多个等级,这对于学生的持续发展会产生严重的影响,也会打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例如,教师在讲解《荷塘月色》这一章节的知识内容时,教师需要依据课文的知识深度划分级别:一级同学要求掌握课文荷塘月色使用了哪种写作手法,二级同学要求熟读课文并且掌握课文的主题思想,三级同学要求掌握课文的词汇、成语并且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所以,在应用中职语文分层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学生分层是最为基础的分层内容之一。在人本论的理论指导之下,学生是教育的主体。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个人兴趣爱好、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水平、学习兴趣,等等。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能够为学生构建符合个人能力层次分层教学模式。常规情况下,教师可以通过交流、随堂测验等方式,对学生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然后再以此为基础,将学生分为基础层、中间层以及提高层等不同的层次。

(三)教学过程分层

教学过程分层指将语文教学分为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作文是语文这一学科中最考查学生综合能力的,而语言是进行作文的基础,因此首先将学生按语言表达能力的高低分为三个层次,即第一层次、第二层次和第三层次。富有文采,且语句通畅的学生作为第一层次;语句通畅,但缺乏文采的学生作为第二层次;语句不通畅,且文采缺乏的学生作为第三层次。对于第一层次的学生,职业学校语文教师应对学生进行高难度的语言训练和作文立意、结构等方面的训练;而对于二、三层次的学生,职业学校语文教师则应重视学生词汇的积累和语句的训练。并且教师在进行作文批改时,应对第二、三层次的学生更加具有耐心,多对学生进行鼓励,激发学生进行作文的热情和积极性。

(四)小组合作学习,提升学生互动学习效果

中职生在成长发展的过程中,在思维方面逐渐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差异性。为此,教师若想在有效应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成长效率,便需在针对中职学生个体差异性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明确学生在性格、思维以及行为习惯等方面呈现的不同之处。在此过程中,教师可在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差异、基础学习能力等方面因素的基础上,将学生按照4到6人的方式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在小组划分结束后,教师则需组织各组成员推选出各组的小组长,并通过轮换制的合理应用有效避免因小组长固定而引发的各类不良问题。在此之后,便需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开展各项工作,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与集体荣誉感,并促使其能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最终为后续分层学习活动的有效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进行《月是故乡明》内容教学时,教师可以为学习小组设计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阅读文章,并讨论分析。在基础知识的学习完成之后,向学生提问:思考作者为什么将文章的题目设计为“月是故乡明”,以及作者要表达自己的什么样的情感。再给同学们留下大约3分钟的时间,让他们分组讨论。在大家进行了一番讨论之后,第一组的学生说:我们小组在讨论之后,觉得作者将“月是故乡明”设计为题目的理由有两点:一是为了引起读者的注意,让读者在对题目的好奇心的驱动下,去阅读本文。二是表达对故乡的想念。从这个一题目可以看出,作者对自己家乡的思念之情很浓,认为在别的地方看到的月亮没有故乡的明亮好看。第二组同学说:经过大家的讨论,之所以选择这一题目,是因为作者要用这个来表现他的家乡之情,抒发他的念乡的情怀。在同学们发表意见之后,老师可以让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补充或是提出自己的问题。在小组互动完成之后,老师可以对学生小组讨论情况、学生的自我表现展开评价,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自己有一个客观的认知,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

)评价体系分层

在对我国的初中教育体制进行分析时发现,评价体系是初中教育中最为主要的内容之一。而且在新课改背景下,评价体系已经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在传统以考试为核心的基础之上,逐步延展出多种评价模式。在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的过程中,评价标准越来越人性化、评价方法也越来越丰富,这对提高初中生评价质量有积极的影响。所以,在应用分层教学模式开展初中语文教学时,也要对评价体系进行分层。在评价时,要结合不同学生的特点,对所有学生都展开积极正确的评价。由于分层教学模式在实际应用中,不仅对学生进行了分层,也对教学过程甚至是教学内容都进行了全面的分层。所以,在对评价体系进行分层时,要尽量采用纵向对比的模式。以不同层级的学生为基础,通过纵向对比探索学生在初中语文学习中取得的突破和进步。例如,在对基础层的学生进行分层评价时,主要对比基础层学生最初的学习状态和当前的学习状态,探讨基础层学生在学习中是否取得了进步。无论是知识累积水平的提高,还是理解能力的提高,都可以作为基础层同学的评价标准。由于每个学生存在较大的差异,在进步的同时,也可能会出现较大的差别。所以,在评价应用分层时,主要分析不同学生在学习中所实现的自我突破,通过这种方式给予学生积极的鼓励和支持。例如,基础层的学生在最初学习时,还无法熟练地阅读文章。但是,通过持续的学习,不仅能熟练阅读文章,还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在翻译古诗词时也更为熟练,这就是基础层学生在学习中取得的进步。但是,这种评价标准并不适用于中间层以及提高层的学生。在对中间层以及提高层的学生进行分层评价时,要选择更加符合学生个体特征的标准。分层模式最大的价值就是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这也意味着,在对评价体系进行分层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尽量不要采用横向对比的模式,这样会打破分层教学模式的应用价值。对评价体系进行分层时,可以让不同层级的学生在评价中获得更多的鼓励,这对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学习的自信心也有积极的作用。

三、结语

总而言之,分层教学的目的是帮助班级学生全面发展,而并不是让教师戴着有色眼镜区别对待不同的学生。面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教师要一视同仁,对学生目前存在的问题要给予同样的重视,尊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个性差异,理解不同学生的不同表现,消除对能力薄弱学生的偏见与刻意关注,以营造一个和谐温暖的教学氛围。分层教学由于会将班级学生区分引领,于一些心理比较敏感脆弱的学生而言,可能会进一步加深其自卑心理,因此教学期间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情感及心理变化,一旦发现端倪,要及时处理,如一对一交流、教学评价等,以便将分层教学的弊端降到最低,将教学实效提升至最大。

参考文献:

[1]梁鹏.浅析分层教学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0J].亚太教育,2019(11):125.

[2]郭德礼.分层教学法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效果研究[].教育观察,2019(33):108-109.

[3]彭芬.浅析分层教学中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策略O].戏剧之家,2019(27):202.

[4]王长峰.创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I].华夏教师,2019(24):58-59.

[5]李春友.中职语文分层教学实践探究[].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7):81.

[6]卢育珍.分层教学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华夏教师,2019(05):32.

[7]刘海斌.分层教学法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D].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08):23+2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