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亚森江·买提玉苏甫

新疆和田地区于田县加依乡小学

摘要

信息科技课程主要是学习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通过打字和图形创作,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手指灵敏度和大脑灵活性。课外活动涉及的少儿编程课程也可以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在此教育阶段,网络课程和一些学习软件不断涌现,教师经常通过手机和电脑收发作业。因此,掌握必要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可以使学生更好、更充分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有利于现代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

核心素养理念;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

正文


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大趋势下需要更多优秀的信息技术人才因此在小学开设信息科技课程不仅是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也是为了促进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成为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如何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很多教师进行了探索,但是还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在上信息技术课时,教师讲解的理论知识枯燥,学生不感兴趣,不愿意学;教师落后的教学方法仍被运用到课堂教学中,造成课堂教学效率低,阻碍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及核心素养的发展。所以,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必须不断进行课堂教学的探索和创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有效提升。

一、优化课堂教学方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够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所以,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具体来说,信息技术教师要以教材为依据,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需求展开调查与了解,选择适合小学生的趣味性课堂教学方法,让课堂真正活起来,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例如,在教授文稿编辑小专家内容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结合本课的内容,将重点内容进行整合,便于学生接受。学生通过前面的课程学习,已经对Word的使用有了初步掌握。教师在上课后,先教给学生基础的学习内容,然后设计相应的小活动,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掌握情况进行练习。学生通过动手练习,不但激发了学习热情,而且也在快乐的学习中掌握了课堂知识。这样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优化教学方法,达到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二、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进行信息技术启蒙教育培养优秀信息人才兴趣培养对于家长和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不得不放弃兴趣投身于应试教育的学习中。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课外兴趣进行信息技术启蒙教育是一个理性的决定。提前确定学生对信息科技课程的兴趣确定学习方向培养学习兴趣发展能力有利于学生长远发展。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也是课堂活动中的主体。然而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在课堂中大部分时间都在给学生灌输知识,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学习热情不高,削弱了学习的主动性。所以,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该转变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空间,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提高自主学习探究能力。例如,在教授应用艺术字这节课时,教师给予学生主动参与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电脑中操作如何插入艺术字。这样不仅让学生掌握了怎样插入艺术字,而且还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教师不仅突出了学生主体地位,还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三、强化学生动手实践,增强知识运用能力

实践是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环节,这样不仅能有效深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理解,还能够增强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因此,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适当减少理论知识的讲解,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时间,让学生可以利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实践操作,实现学以致用,最终达到培养学生接受知识和动手操作能力的目的。例如,在教授处理数字图片这部分内容时,为了增强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实践操作的空间。上课时,教师先利用教师系统简单演示了本节课程的操作内容。然后,教师让学生在电脑上对本节课程的内容进行练习。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观察学生的练习情况。当发现学生操作有问题时,教师再对学生进行指导。学生之间也可以互相讨论并解决问题,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高潮,在快乐的学习中掌握了知识。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增加学生的动手操作时间,增强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四、合理利用网络资源丰富课程内容

实践研究表明如果小学生在学习阶段能够积极调动主观情绪获得多重感官的刺激那么学生的学习能力就会大幅度提高。在信息技术的影响下互联网资源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并且有不同的资源表现形式。通过更直观、生动、恰当的内容呈现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因此教师要想让课堂更有效率就需要优化网络资源的应用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简单的方式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识并尝试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从而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例如在机器人相关知识的探索阶段教师要认识到机器人实际上是信息技术整合的载体教师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基本概念分析其发展过程和趋势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影响。为了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建立综合教学模式。比如播放电影《机器人总动员》的片段设置有趣的课程介绍让学生在课前想象一下脑海中的机器人形象。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助于提高学生在探究学习阶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结语

总之构建高效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因此作为一名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要不断更新现有的教学理念认真研读教材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注重评价的多样性和有效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为其后续的学习生活奠定基础。教师要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优化课堂教学内容,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强化学生动手实践操作,推进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创新,最终切实提升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商宝刚.核心素养下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构建思考[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9(06):184-186.

[2]刘刚华.试论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新课程(上旬)2016(04):153-154.

[3]王素珍.构建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J].考试周刊2016(47):128-12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