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之我见
摘要
关键词
初中数学、思维、有效策略
正文
前言:
思维在学习数学知识时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能力之一。如果在初中数学教学阶段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思维,那么后续的数学学习将会面对很大的困难,甚至很难取得良好的数学成绩。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新课改持续深入的背景下,教师要将思维方法以恰当的方式融入教学中,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培养思维在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性
数学的教学与其他学科不同,其缺少语文此类学科对文字的积累,更加偏向于抽象的内容。例如相关概念公式,以文字形式阐述的相关课程内容等。其练习训练也与其他学科存在一定差异。大量的研究和讨论结果明确显示,12~15岁的年龄阶段是初中生思维转变和形成的主要时期,不仅仅是初中生好奇心、提出疑问以及求知欲的主要阶段,同时,也是学生接受新鲜事物和观念的启蒙时期[1]。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小数、分数以及公式等数学知识属于一种十分抽象的教学内容,加减乘除等算术方法则是带领学生走入抽象世界的启蒙大门,思维能力也由此开始逐步提高。根据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培养思维能力是目前最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和任务。思维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利用分析、推断以及推理等方式,使得学生能够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充分掌握数学课程的相关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更加利于学生将课堂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和未来工作当中。
二、初中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注重学生差异,强化教学层次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其受外在多种因素的原因,每名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及学习能力均存在着不同的差异,为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结合分层化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工作,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进一步提升其学习成绩。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目的便是增强学生的数学学科综合能力,优化其数学知识框架。初中数学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利用充满趣味性的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对数学学习充满更为高涨的热情,并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当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使之成为一种良性循环[2]。
例如,在进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章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切实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针对数学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而言,教师可以向其提出有关“二元一次”方程的定义问题,增强学生对其的理解以及对二元一次方程概念的认知。而对于学习能力中等的学生而言,教师可以向其提出一些更具应用性的问题,对学生的解题能力进行培养。而对于数学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教师可以向其提出结合思维导图的方式求解二元一次方程等更具创造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自由探索,这更加利于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深入挖掘教材,优化教学结构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起到有效的引导性作用,激发学生对问题思考的兴趣。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首先教师应当建立自身的观念意识,强化对思维逻辑能力的重视程度,结合有效的教学方式将数学问题有效地转化为对学生知识点的培养,引导学生在开展问题探究的过程中实现自身思维的增强[3]。
例如,在进行“有理数及其运算”的章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引入有关气温高低的正负数实例,并引导学生结合例子进行思考,帮助学生将这些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象性的案例,这种理性的思考方式是培养学生思维逻辑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
(三)启发式教学,促进思维能力培养
在传统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受到“以考试为导向”的教学理念制约,基本上都是采用“口头讲解”的模式进行,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在这种学习模式下,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极强的被动性,严重制约了数学思维能力培养。面对这一现状,初中数学教师在优化课堂教学时,必须从传统的教学理念中解放出来,积极开展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在思考和探究中逐渐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首先,科学设计探究任务。教师应指向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结合初中学生“认知发展区”,科学设计出具有探究意味、开放性的数学问题,使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以探究者的身份围绕其展开探究,最终促使学生在思考、交流和讨论中,完成思考能力、逻辑及思维能力的培养。其次,科学创设契合探究的情境。为了达成既定的思维培养目标,还应紧紧围绕探究问题和任务,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将学生熟悉的元素、现象等融入课堂教学,给学生营造熟悉的生活情境。不仅能缩短学生与知识的距离,也促使学生在熟悉的场景中以更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知识思考、探究和交流,最终实现思维能力的培养。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能随之提升[4]。
(四)优化例题教学,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例题教学尤为重要,不仅是对新知识点的巩固,也是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关键点。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应围绕“思维能力”的培养目标,从以下两方面优化例题教学:一方面,在例题教学中,初中数学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价值,针对数学问题进行思考、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和理清具体的解题思路。同时,教师在对例题进行讲解时,不仅要告诉学生解题的方法,还应明确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最终在数学思想的帮助下,对例题中蕴含的知识点形成深刻的理解;同时,在优化例题教学时,还应尝试变换一下题目,引导学生从不同的维度进行思考和分析,促使学生在“举一反三”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在这一过程中能实现思维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教师在优化例题教学时,还必须要求学生看清题目、理解题目、分析问题、解答问题 、反思总结等,将与其相关的知识和概念进行整理、分类、总结,最终形成一个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另外,还应围绕数学例题的内涵,将数学知识的来源、解题思路等进行全面、深刻的讲解,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数学知识,并促进思维能力的培养。
结语: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是一项长期的教学任务。为了保证学生真正掌握数学知识、运用数学思维,初中教师需要设计科学的活动,重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思考增加思维的深度,从而实现提高思维能力的教学目的。同时,教师还要制定出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案,以合理有效的方式促使学生建立良好的思维习惯,进而实现其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婷婷. 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 启迪与智慧:成人版(上), 2021, 000(002):P.23-23.
[2] 苏龙霞. 核心素养目标下初中生数学逻辑推理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 教师, 2022(6):3.
[3] 刘亚军.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途径研究[J].新课程,2021(37):64.
[4] 王迎.探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新课程,2021(37):206.
[5] 李鑫.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科学, 2022(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