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唐乐

道县第五中学 湖南 永州 425300

摘要

高中语文学科不仅是学生的必修学科,也是高考的必考科目之一。2017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多次强调高中语文教学要关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开展自主、合作和探究性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当前高中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之一就是要转变学生学习的方式,促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自主学习能力;策略

正文


一、自主学习的定义与特征

自主学习是与他主性学习相对应的一种学习方式,是学生处于主体地位的一种主动性和能动性的学习状态。相对于他主性学习中学生被动、消极的状况,自主学习状态下的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自身条件自我激发学习动机、自我选择学习内容、自我确定学习方法、自我控制学习时间、自我监控学习过程,最终能够较顺利、完整地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学习方式。因此,自主学习具有以下特征:参与学习的主动性,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本质与核心;参与学习的全程性,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则发挥主导者的角色;参与学习的独立性,这是自主学习的外在表现之一;参与学习的情感性,即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是积极的、主动的;参与学习的有效性,即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不仅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而且经过整个学习过程之后学生有一定的收获,学生参与的学习活动不仅必要而且有效。

二、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必要性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课堂,其前提是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不依赖于外部直接指导。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分析和思考,提高学习效果。自主学习能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当学生有自主选择和掌握学习内容的权力时,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安排学习过程,有助于提高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究问题,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不仅接受知识,还能够对知识进行评估和思考。同时,自主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他们提出问题、探索解决方案,有助于培养创造力和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独立寻找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提高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是终身学习的基础。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他们能够在高中阶段培养成为自主学习者,终身受益。无论是在大学学习还是工作中,都需要具备自主学习能力,不断更新和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探究式学习和合作学习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影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因素

()自主意识

自主意识是学生作为认识和实践的主体对自身的主体地位、能力和价值呈现出来的一种自觉意识,集中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学生的主体意识是其主体性的重要内容,学生具备了主体意识才能够以积极的主人翁姿态参与学习和生活,才有可能成为自觉学习的主人。学生有了自主意识才会产生学习动机,这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源。

(二)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教学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关系,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师生关系更多呈现的是一种以上对下的关系,凸显教师的尊严和权威。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师生关系则更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平等、尊重和赏识。教师只有处理好师生关系,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才能够形成亲其师、信其道的良好氛围。因此教师要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需要重视采取多种方式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敢于“放权”,要赋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权利;在教学过程中要适当“留白”,同时也要留给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时间,不要“一讲到底”;教师也要注意给学生提供辅助自主学习的各种资源,包括信息资源、人力资源和环境资源,以供学生自主选择、自由活动。

(三)情境氛围

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在情境中进行,情境教学法也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备受教师欢迎的教学方法,它依据情感与认知相互影响的理论,教师给学生提供能够引发学生情感共鸣的情境,引发学生积极学习探究或者实践,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便捷、多样化的优势给学生营造情境氛围,把学生带入学习内容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进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心理需求

心理需求是学生情感上的一种需要,如交友、自尊和自我实现等方面的需求。学习也需要有一定的心理需求,如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得到教师的承认、赏识和认可,在此基础上通过个人努力在学习上取得一定的突破。所以教师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应用期望效应、公平效应、赏识效应和成就效应理论引导学生、激励学生,这能够促进学生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反之,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多批评或者否定学生,学生的学习信心则会受到很大影响,甚至会因为缺乏自信导致产生放任或者应付学习的行为。

四、语文教师认识自主学习能力的误区

(一)误认为自主学习就是学生自己学习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其核心是学生能够主动学习,其核心特点是主体性、主动性和独立性;而自己学习是指学生在没有外在帮助的情况下独立学习,但学生往往缺乏主动性,主要表现为学习上比较“听话”,虽然有一定的自觉性,但还是属于他主性和被动性学习。

()把学生自主学习等同于自由学习

部分教师对自主学习理解上存在偏颇,误认为自主学习就是要给学生时间和空间,完全允许学生按照自己的喜好或者感觉学习,对学生选择的方法是否合适、是否有效则缺乏有效指导,自主学习往往就成了放任自流,这在预习或者复习教学中较普遍,最终因为缺乏必要的自我导向、激励和监控,导致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无主和无序的现象。

()把自主学习等同于小组合作学习

自主学习强调提升学生个体的学习能力,但是因为学生个体存在差异性,很多教师通常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弥补个体学习存在的不足。但是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分组不够科学,不注重学生之间互帮互助,导致组内的“学困生”成了看客,并未形成以优带弱的教学效果。在此过程中,没有充分发挥教师的导学作用,教师误认为学生通过互助学习能够解决所有问题,并未针对学生的需求进行适时、适度引导,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甚至部分学生还偏离了既定方向。

五、高中语文教学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进一步转变观念,明晰师生教学的角色定位

高中语文教师教育教学的观念非常重要,会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行为,要想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需要结合思想认识上的误区,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明晰师生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角色和定位。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教师需要充分把握其本质内涵。所谓教师的主导角色是指教师要恰如其分地把握好“导学”的角色,其内涵是要成为学生有效学习的引导者、指导者、合作者,不仅要成为知识与技能的“传递员”,还要提升自身掌控课堂的能力,力争在教学过程中做好以下三点:第一,要注意启发学生,努力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第二,要注意适时总结提炼,要在学生充分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及时总结、归纳提升,帮助学生进入深度学习;第三,要注意精练地点拨、讲述,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讲授和点拨内容一定要点拨到位,不让学生吃“夹生饭”,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助力。对于学生来说,发挥主体地位就是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有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一定要在教学设计上多下功夫,一定要多鼓励、多肯定学生,给学生提供有利于其自主学习的平台。

()重视了解学生,科学设计教学

高中语文开展教学活动强调因材施教,即要关注学生的差异性,这需要教师力争充分了解学生,结合学生的情况,如学生的基础知识储备、学习能力、学习习惯、个性特点等影响语文学习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生成,学生个体存在一定差异性,教师要本着“小以成小、大以成大”的原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切勿“一刀切”,促使学生都能够提升语文素养;其次,重视教学活动分层,语文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课堂问题、课堂训练等各环节时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层次差异,通过分层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再次,鼓励学生讨论和“争鸣”,促使学生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碰撞思维,这不仅能够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内驱力;最后,通过开展探究性学习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针对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教师可以设计有利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探究性学习活动,以便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高中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这样学生才能好学、乐学,这需要语文教师把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渗透于教学全过程,具体可以从以下这些方面着手: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目标,学习目标与学习动力互相影响、相互贯通。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过:“使学生对一个学科有自主性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知道这个学科的重要性,并且表现出一定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学生有了学习目标,也就有了努力的方向,其动力才会更足。其次,重视教师的激情引导。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曾经说过:“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开展教学活动也需要渲染,需要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这样学生才能够“亲其师,信其道”,从而激发内驱力。再次,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源于思、思源于疑”,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要重视基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有深度、有导向性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最后,要不断优化教学方法,语文教师要针对不同的

教学内容选择契合学生需求的教学方法,如文言文教学,教师可以采用点拨式教学;现代文教学,则可以采用讨论教学法;诗歌教学,则要采取朗读品味的教学方法;而写作教学则要采取讲评式教学法,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参与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高中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需要引导学生养成契合语文学科的学习习惯,这样学生学习才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预习不仅能够促使学生提前了解课上学习的内容,同时也能够开阔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独立思维的能力,如此也就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其次,要培养学生学会听课的习惯,教师要告诉学生课堂学习时要学会倾听,在倾听的基础上积极动脑、敢于动口,锻炼学生独立思维的能力;再次,要培养学生不懂就问的习惯,教师要引导学生及时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在学习过程中不吃“夹生饭”,这样才能减少学生学习的漏洞,其自主学习能力才会越来越强;最后,要鼓励学生课下自主学习,针对学习语文的需求,鼓励学生多阅读、多练习,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进行自主学习,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视完善教学评价机制

教学评价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学习有导向、诊断和激励的作用,为了促使学生重视自主学习,教师可以把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纳入评价体系,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引导学生摒弃学习过程中的功利主义思想,结合自身实际不断提升,这样才能够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当前高中推进新课程改革和实施新高考制度,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成为语文教学需要关注的问题之一,其重要前提是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语文教师要遵循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树立科学的教育观、教学观和育人观,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从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出发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促进学生稳步提升,为学生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蔡玲玲.高中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教学模式研究—以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为例[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16(4).

[2]李小卫.高中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教学模式[J].新课程()2017(12).

[3]闫利清.以学生为主体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实践探究—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