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用新课改思想培养高中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思考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王景阳

湖北省利川市第五中学 445400

摘要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当前高中数学教师组织教学活动需要完成的重要任务。在实施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还要切实地优化教学,应用多样的教学策略,如创设数学体验活动,引导学生概括总结;建构数学问题情境,驱动学生思考探究;设计变式数学练习,帮助学生多样思考,从而使学生们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锻炼思维,发展数学思维能力,为形成数学核心素养,提升数学学习质量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

高中生 数学学习 思维能力 新课程改革 探究性学习

正文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对学生的教育更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学生思维能力。高中数学知识已经可以有效运用到生活中,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发展产生影响,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有利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社会提供创新型人才打下基础。对学生而言,缜密的数学思维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能力,提升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能帮助学生熟练运用所学数学知识,通过自主思考,解决数学相关问题。同时,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有效串联其它学科,利用辩证、逻辑推理等思维模式掌握学科知识,提升整体学习效率,加快自身综合发展。

        一、营造愉悦的数学教学气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老师在课堂上,通常老师们都是将数学课本作为他们上课的重点,然而这样就会忽视学生的学习状况,压低数学课堂气氛,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当让高中学生作为课堂中的中心,把课堂中的氛围活跃起来,通过激发起学生们学习高中数学的兴趣,更好的完成数学教学过程,如果一直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上课的时候只是利用数学课本还有讲台,这样是不可能进行进步的,让学生在沉重的环境下学习,不可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会让学生感觉学习数学知识产生劳累感。活跃高中数学课堂的气氛,提高学生们对数学这个科目的学习兴趣,让高中数学课堂从的状态起来,帮助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培养高中学生思维能力。

        二、妙用体验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思维培养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是存在着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的。数学知识,是对数学现象的高度概括。理解数学知识,是需要学生进行抽象思维的。但是,当前部分高中生的抽象思维不发达。对此,课程标准中提出了经历数学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要求。此要求的提出,需要教师在实施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按照从形象到抽象的过程,驱动学生们体验数学现象,抽象出数学规律,顺其自然地理解数学知识,同时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因此,笔者在实施高中数学教学的时候,会应用体验教学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以“椭圆”为例,理解椭圆的定义是学生学习该内容的基础,也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内容。椭圆的定义是对椭圆特点的高度概括,具有抽象性。为了使学生们深入理解概念,锻炼数学思维,笔者在组织教学的时候,创设了实验操作活动。具体地,笔者要求学生们拿出一根细线,将细线的两端固定在画板上,标出F1F2两点,接着,用铅笔将细线拉近,在画板上移动铅笔,此时,学生们会获得一个图形。在获得此图形之后,笔者要求他们结合自身的操作体验,分析,该图形有什么特点。当F1F2的距离和大于|F1F2|的运动轨迹的时候,将获得怎样的图形;当小于的时候,会获得怎样的图形。在这样的问题驱动下,学生们会自主地对数学现象展开分析,把握现象特点,总结出椭圆的概念,同时发展数学思维能力,一举两得。
         三、妙用问题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是学生不断思维的基础。在数学课堂上,有效提问,不仅可以使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提升听课效率,还可以使学生自主地发散思维,展开对问题的探究,通过对问题的解决,建构对所学的理解,同时锻炼数学思维能力。在目前的数学教学实施过程中,部分教师机械地向学生提出问题,导致提问枯燥、无趣,印象了学生思维的发散。对此,笔者尝试创设问题情境,驱动学生体验情境,思考、探究、解决问题。
         以“点到直线的距离”为例,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笔者创设了如此问题情境:点P(0,6)到直线l:y=x+2的距离是?点P(1,6)到直线l:y=x+2的距离是?点P(0,6)到直线l:x+2+y=0的距离是?……此问题情境中的数学问题,是由易到难的,便于学生们一步步地发散思维,由浅入深地对问题进行探究,实现数学思维的深入,为发展数学思维能力打下坚实基础。
       四、妙用变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习题演练是高中数学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效的习题演练,不仅可以使学生们通过解决问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还可以自然而然地锻炼数学思维,便于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在当前的高中数学教学实施过程中,尽管部分教师围绕教学内容,设计了练习题。但是,这些练习题内容单一,形式单一,局限了学生数学思维发展。基于此,笔者为了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尝试应用变式教学,为学生们设计多样的变式练习题,驱动他们多角度思考,锻炼思维能力。
         以“已知a>0,f(x)=2012x+1+2012/2012x+1+sinx,设(x)的最大值为M,最小值为N,请问,M+N=?”为例,这个问题是一道变式题,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如果学生直接使用一般的解题方法,是较为复杂的,此时,需要变换思维,探索简单的方法。对此,在解决问题的时候,笔者引导学生们设计奇函数来解题。如此解决问题,不仅可以使学生们积累解题经验,还锻炼了数学思维,便于提升数学学习效果。

       五、妙用鼓励性评价模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师若想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则必须使每一名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只有学生真正参与,才能对教学内容做到全面思考,才能有自己的思考结果,这样一来,教师积极引导,便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实现这一教学目的的前提必须是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因此,教师对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表现,如质疑、提问等给予积极的评价与鼓励,即使学生的观点是完全错误的。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真正有机会引导学生,才能真正使学生大胆思考、大胆发言,才能真正培养其思维能力。

      总而言之, 数学是一门极具思维性的学科,随着核心素养培养要求的提出,思维能力培养成为高中数学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思维能力培养是一项较为复杂的活动。当前大部分高中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不强,主要的原因是,教师在课堂上应用知识灌输法,剥夺学生思维权利,导致学生数学思维僵硬化。基于此情况,要想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教师要切实地优化传统教学,结合教学所需,应用多样策略引导学生思维,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发展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华圣.浅谈高中数学新课程中函数设计思路及其教学[J].学周刊,2020(14):107-108.
       [2]党哲霞.问题驱动下的高中数学新教学模式研究[J].名师在线,2020 (12):72-7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