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企协同育人平台”的中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蒋洁虹

汕头市潮南区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515100

摘要

本文探讨了基于“校企协同育人平台”的中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在电子商务行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结构失衡和课程脱离实际应用的问题。为解决这些挑战,校企合作成为一种创新的培养模式。本文分析了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校企协同设计行业导向课程以及校企协同实时反馈培养问题等实践策略,探讨了这种模式对中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

校企协同;中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

正文


引言:

随着电子商务行业的迅速崛起和发展,对于高素质的中职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然而,传统的教育模式在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创新意识以及与行业实际需求的紧密结合方面存在挑战。为了更好地满足电子商务行业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多的学校和企业开始探索基于“校企协同育人平台”的人才培养模式。本文将对这种基于“校企协同育人平台”的中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入探析,以期全面了解其优势和实践策略。

一、当下中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

1.1人才培养结构失衡

当下中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现状呈现出人才培养结构失衡的问题。在电子商务行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中职教育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存在着一系列挑战和问题。主要体现在培养结构上的不均衡,导致学生在就业市场中面临一定的适应问题。首先,中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普遍偏重于传授理论知识,而忽视了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课程设置过于理论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过多地注重概念和知识的掌握,缺乏实际操作的机会[1]。然而,电子商务行业对人才的要求更加强调实际操作能力,学生缺乏实际操作的训练可能导致毕业后难以胜任实际工作任务。其次,人才培养中技术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存在不均衡。中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过程中,技术技能的培养往往成为主要关注点,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如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思维等。然而,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不仅仅需要技术能力,还需要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来适应多变的市场环境和人际关系。此外,学校与企业合作不够紧密,导致人才培养脱离实际需求。

1.2课程体系脱离应用

当下中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中,存在着课程体系脱离实际应用的问题,这对学生的职业发展和就业能力造成了一定的制约。这一现状主要表现在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上,导致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面临着知识与实际操作之间的鸿沟。首先,部分中职电子商务课程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实际操作的培养。课堂上,学生被灌输大量的概念性知识和理论,却缺乏实际的应用环节。这使得学生在毕业后面对真实的电子商务工作时,往往感到无所适从,难以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2]。其次,一些课程的内容和案例与行业实际脱节。电子商务行业一直在不断变化和创新,但部分课程内容更新较慢,无法及时反映行业的最新发展趋势和技术应用。这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紧跟行业的步伐,毕业后可能会遇到行业要求与所学知识不匹配的问题。此外,一些课程缺乏实际的案例分析和项目实践。电子商务涉及到网店运营、市场推广、数据分析等实际操作,而一些课程往往只停留在纸面的理论讲解,缺少真实的案例和项目实践。

二、基于“校企协同育人平台”的中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策略

2.1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满足实际需求

基于“校企协同育人平台”的中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这一策略着重于在学校和企业之间建立紧密合作,以确保培养出的学生能够更好地满足电子商务行业的实际需求。人才培养目标的共同制定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首先,应关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电子商务行业强调实际操作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因此培养目标应该明确地注重学生在网店运营、市场推广、客户管理等实际操作方面的能力培养,确保他们毕业后能够胜任工作任务[3]。其次,人才培养目标还应聚焦于创新和解决问题能力。电子商务领域发展迅速,不断出现新的挑战和机遇,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培养目标可以明确学生需要具备的创新意识、前瞻性思维,以及解决实际业务问题的能力。此外,人才培养目标还应涵盖市场营销知识。电子商务与市场营销紧密相关,有效的市场推广是成功的关键。

2.2校企协同设计行业导向课程,促进全面发展

基于“校企协同育人平台”的中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策略之一是校企协同设计行业导向课程。这一策略的核心在于将学校和企业的力量充分结合起来,共同制定与电子商务行业实际需求紧密契合的课程内容,以培养适应行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首先,学校和企业应建立起紧密的合作关系。这需要双方建立起定期沟通的机制,以便及时了解行业的变化和趋势。通过定期交流,学校可以更好地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课程设置。在课程设计方面,学校和企业可以共同制定课程目标和内容。企业可以就当前电子商务行业所需的技能、知识和能力提出建议,学校则可以根据这些建议进行课程设计。这样的协同设计确保了课程的实际应用性和行业导向性。此外,校企协同设计课程还可以融入实际案例和项目。学校和企业可以共同挑选电子商务领域的实际案例,将其纳入课程教学中[4]。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并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课程的教学方法上,学校和企业可以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企业可以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实际操作,从而更好地掌握技能。学校则可以提供理论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际操作的背后原理。

2.3校企协同实时反馈培养问题,及时调整改进

基于“校企协同育人平台”的中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的另一个重要实践策略是校企协同实时反馈培养问题。这一策略旨在建立起学校、企业和学生之间的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进,以确保培养出更适应电子商务行业需求的优秀人才。首先,学校和企业应建立起定期的交流渠道。可以安排定期的会议、讨论或工作坊,让学校和企业能够就人才培养计划、课程内容、实践项目等方面进行深入的交流和反馈。这种交流能够帮助双方更好地了解彼此的需求和期望。其次,学校和企业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可以设置匿名问卷调查,让学生就课程的难易程度、实践环节的有效性等方面进行评价。通过学生的反馈,可以了解到培养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同时,企业也可以提供针对学生实际表现的反馈意见。在实习、项目实践或企业合作过程中,企业可以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指出其在实际操作中的优势和不足。这种反馈有助于学校更好地了解学生的能力和潜力。基于收集到的反馈信息,学校和企业可以共同分析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改进计划。

结束语:

总之,基于“校企协同育人平台”的中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在满足电子商务行业需求方面具有显著优势。通过学校与企业的紧密合作,该模式能够实现课程内容的实际应用,确保学生具备实际操作技能、创新思维和市场洞察力。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设计行业导向课程以及实时反馈培养问题等策略,不仅能够弥补传统教育模式的不足,更能够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电子商务行业的多变环境。

参考文献:

[1]叶秀进.基于“校企协同育人平台”的中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科技经济市场,2022(01):134-136+139.

[2]莫永宁.互联网+时代下“1+X”证书制度在中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J].中国新通信,2021,23(15):161-162.

[3]陈煜.中职电子商务专业自主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商业文化,2021(15):96-97.

[4]王冠武.浅析中职面向岗位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现代职业教育,2021(05):62-6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