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的有效途径
摘要
关键词
双减政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
正文
在“双减”政策引导之下,教师要明确政策对语文教学作业设计提出的全新要求,秉承因材施教理念,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利用实践类、层次类和创新类作业,联系学生生活,注意整体作业量的把控,创新作业设计方式,展现作业设计的系统化特点,落实“双减”政策,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一、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科学性与趣味性
学生在学习中处于主体地位,任何教学内容都应当做到“以生为本”,因此,在进行作业设计时,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合理布置作业,既要能够达到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目标,也不能够盲目追求作业量而带给学生较大的压力。只有科学合理地控制作业的量和作业的难度,才能够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科学地运用到作业练习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进步。
(二)坚持因材施教、分层设计
在学习生活中,不同学生有着不一样的学习进度和知识掌握程度,学生之间的学习状况、学习兴趣、智力因素、专注度等存在个体差异。因此,作业设计不仅要面向全体学生,还要结合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分层次设计作业,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作业需求,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坚持跨学科融合设计
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在小学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与其他学科息息相关,因此,要重视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坚持跨学科融合设计,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跨学科作业设计要求教师整合多种教学资源,对知识进行延伸,扩展学生的思维。
二、小学语文优化作业设计的意义
由于学生成长环境和家庭教育方法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导致他们性格特点、爱好、学习能力、习惯和认知能力等方面也存在很大的不同。如果采用一致的教学方法会使学生个人能力难以得到发挥和提升。基于此,需要对作业采用分层设计的方式,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树立正确学习观念。针对性的教学方式能促使教师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化差异,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还能帮助教师对学生个人进步情况和教学成效进行检验,对自身授课结果进行了解,从中发现教学不足之处,进行改变。同时,还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促使学生热爱学习语文,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在语文作业的分层中找到符合学生本身的学习方法和节奏,能够在最大限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在当前的教学环境下,为了满足“双减”政策需求,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就要采用作业分层设计方式,进而满足学生个性化和差异化的需求,将作业巩固知识、进阶学习、思维拓展等多方面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每个学生完成与自身特点、能力相符合的作业之后,面对作业会更加得心应手,产生自豪感,体会到学习语文知识的趣味性,进而在增强自信的同时切实提升语文能力,培养文化素养。
三、“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的有效途径
(一)积极引入趣味元素,改善学科作业形态
小学语文教师在布置实践性作业的时候,应该积极引入一些趣味元素,改变学科作业的形式,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这这要求教师可以在平时充分关注小学生的生活情况,多站在他们的角度分析学科作业的内容,并了解新时代学生的爱好,使得实践性作业可以紧密贴合他们的兴趣点。事实上,语文学科本身就跟学生的生活环境密切相关,因此教师可以考虑从学生的生活场景出发,切实提高学科作业的亲和力。在具体布置实践性作业的时候,教师也要关注学生完成作业的体验过程,尽可能给他们带来较多快乐,使得他们可以逐步爱上语文学科,并积极完成学科作业。
例如,在小学语文一年级识字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设计识字小报的实践性作业。结合当前小学语文新课标来看,低年级学生的识字与认字应该适当分开,达到多认少写的效果,扩充学生的汉字储备量。基于这种考虑,教师可以让班上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制作一份“快乐识字剪贴报”。报纸内容不限,由每一位学生进行自由创作,仅仅限制报纸的篇幅即可,比如只能使用一张A4纸等。学生在设计报纸的时候,就会加入一些自己喜欢的元素,比如爱看的动画片、喜欢的饮料或食物、喜欢玩的地方等,并在画面中配上相应的文字。这样一来,小学生就可以学习到更多课本之外的汉字,比如奥利奥、游乐场、茉莉花等,显著增加了他们的识字量,提高了识字教学的效果。
(二)教师传统观念的转变和语文素养的提升
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还是课程的研究者,教师要时刻运用多种方式获取新知,从多层次、多角度、多学科地创新教学方式,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教师要深刻把握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和核心素养的内涵,根据学生的发展规律,开展创新性的语文教学,突出文以载道,以文化人,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独特的育人功能,积淀文化底蕴,增强文化自信。教师必须做到心中有“法”,目中有“生”,脑中有“纲”、胸中有“标”、腹中有“书”、手中有“技”,才能成为课标忠实的执行者和教材深入的解读者。
例如,在《海底世界》的教学中,单元目标是让学生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并初步学习整合信息的方法,并能自主介绍一种事物。教师应始终围绕这个目标和任务完成教学设计,在与学生共同赏析第三自然段后,带领学生分析、总结本段描写动物时可从哪些方面观察,并联系生活对学生进行引导,最后学生自主进行段落创作。
(三)增强对学生的了解,实现学生分层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要想切实做好小学语文作业分层设计工作,教师应该对班级每个学生的情况都了如指掌,进而因材施教。受到成长环境、家庭教育、以往学习方式、个人的性格特点、爱好、学习能力、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和对知识的运用能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教师应该予以充分的尊重,并主动了解学生实际情况。
例如,可以通过以往的作业完成情况、性格、课堂表现、互动情况、成绩测试以及日常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分析。之后,结合全面性因素,对学生开展评价,根据最终的评估结果,将学生划分为等级一、等级二、等级三几个级别。等级一层次的小学生语文知识运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相对较强,学习效率也比较高,可对其进行进阶性作业设计。等级二层次学生位于中间层次,语文知识掌握、运用和学习能力较为一般。等级三层次学生学习基础较差,语文知识和技能的接受能力都比较弱,教师在对该层次学生的作业进行设计时,应该更加注重基础性知识的巩固。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阶段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大部分教师尚未摒弃传统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或是存在对“双减”政策认知方向出现错误的问题,导致教学成效没有达到理想状态。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应该提升个人专业能力和专业素质,创新教育教学思想观念。
参考文献:
[1]刘茂生.小学语文作业多元化设计的策略[J].华夏教师,2022(32):51-53.
[2]吕晓艳.“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优化策略[J].语文天地,2022(12):32-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