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家校共育的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德育教育渗透路径研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黄小敏

广州市番禺区钟村奥园学校,广东 广州 511400

摘要

“立德树人”背景下的小学班主任工作涉及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每个方面,班主任不仅要维持班级正常教学秩序,也要通过思想引导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促使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在进入小学阶段的学习后,学生会对环境、学习等变化出现不适应现象,需要班主任以及家长共同配合提升学生的适应能力。德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班主任要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颗扣子,借助家校共育实现德育渗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

家校共育;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德育渗透

正文


教育的效果由家庭和学校共同影响,家校共育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学生学习与成长的两个主要阵地,家长与教师对学生思想观念的形成等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在“立德树人”背景下,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都要重视德育渗透,引导学生在良好的德育环境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小学班主任进行德育工作的过程中,家长要与学校凝心聚力,共同搭建学生适应环境,健康发展的桥梁,促进学生自我发展,全面成长。

一、以心换心,紧密家校关系

(一)植入前置课程

刚进入一年级的学生还不能完全适应小学的学习环境以及学习模式,因此小学班主任要做好前置课程的植入,通过幼小衔接的方式引导学生逐步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模式。班主任可以与当地的幼儿园进行联系,借助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在幼儿园的学习习惯以及家长的需求,邀请学生以及家长到小学参观体验,感受小学的学习氛围以及校园环境,在体验的过程中形成对小学学习生活的初步认识,做好心理准备。

在学生入校后,班主任可以建立家长群,在班级群内推动学校微信公众号,分享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相关优质文章以及教育案例等。为了帮助家长了解小学时期的培养目标,学校管理制度等,班主任将开学指南、五项管理等政策制度分享给家长,帮助家长学习理论知识,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指导家长开展科学的辅助工作,为学校的德育工作落实提供支持。

(二)扎实两类课堂

家庭是学生的天然课堂,是学生的第一课堂。家长要与学校构建共育模式,通过二者合力引导学生走好人生的第一步,扣好人生第一颗扣子。班主任要在开学伊始召开家长会,通过与家长的了解沟通对班级中每个学生的情况进行掌握,做到心里有数。同时班主任也要将学校的政策、制度以及规定等告知家长,引导家长转变自己的身份观念,调整家长的教育思想与方法。班主任也要借助不定期的家长学校课堂深化家长对家校共育模式的认知,借助家长学校课堂构建起与家长沟通的桥梁。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适应小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班主任开展学生课堂,借助一个月的适应性训练提升学生的适应能力。在适应性训练中,班主任主要对课堂规范、班级制度、文明就餐、文明校园、卫生校园等内容进行讲解,并且在实践中深化学生对德育规范的认识,培养学生成为一个懂礼貌讲文明的小学生。

二、组织实践,从体验中优化品德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论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教育理念,在学校教育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影响作用。生活资源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强调学生的实践与体验,强调学生在“做”的过程中体验与反思,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在小学班主任工作德育渗透的过程中要抓住综合实践活动机遇进行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品德意识,在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智慧。班主任要从学生的生活中提取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从实践中总结经验,养成良好的道德规范,形成正确的道德品质。

比如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国际劳动节,学校组织学生参与劳动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劳动品质。班主任根据劳动教育的内涵与价值设计不同的劳动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劳动技能,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在第一轮劳动实践活动中,学生需要负责参加班级的大扫除,根据抽签的结果负责班级中的卫生打扫、擦玻璃、倒垃圾等任务。通过学生的共同努力将教室变的干净整洁,井井有条,学生的自豪感以及幸福感也就油然而生。

在第二轮的劳动实践活动中,教师组织学生参加植树公益活动,与自己的父母一起到植树点参与劳动,负责挖坑、种树、浇水等任务。借助这个活动,班主任不仅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劳动,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同时也借助植树这一公益活动引导学生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明白保护环境每个人都有责任。最后在家校共育模式中,让学生与家长一同劳动,在家长的示范与带领下提升学生的劳动意识,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

通过劳动实践活动,学生在实践中接受劳动,尊重劳动。并且在环保教育中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明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形成良好思想品质。为了拓展劳动教育的场所,班主任与家长形成合力,让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从收拾屋子,整理个人物品,扫地刷碗等家务事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切实提升学生的劳动能力。

三、推陈出新,丰富共育活动

德育教育需要全社会力量的支持与帮助,班主任在学校教育中通过德育主题班会、劳动实践活动等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家长作为学生教育的另一主体,也要通过家庭教育以及个人的言传身教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认识,提升学生的品德素养。班主任要加强与家长的合作,借助家校共育平台提升德育教育质量,丰富德育教育活动。

在开展德育教育的过程中,班主任要充分利用学校资源以及家庭资源,让家长与学生共同学习德育知识,接受良好品德的熏陶。班主任与家长共同制定德育教育方案,利用家校资源促进学生正确三观的形成。一年级的学生还没有金钱的观念,喜欢的东西就一定要买到手,甚至在父母拒绝后大闹哭泣等。在收到家长的反馈之后,班主任通过线上问答活动了解家长对学生传递的金钱观以及消费观,然后根据家长的反馈制定家校共育方案。

首先家长要根据家庭情况以及学生的需求准备零花钱,但是提前告知学生金额有限,超过限度则需要学生使用自己的零花钱或者通过付出劳动赚取金钱,家长可以适度拒绝学生提出的需求。在与学生明确规定并且告知的情况下抑制学生的购物欲望。其次学生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零花钱,可以选择存起来,也可以购买自己想要的文具、玩具等。家长要引导学生学会自主管理金钱,学会计划消费,适度消费。

在学校教育中,班主任则利用数学课堂引导学生认识人民币,利用课堂教学活动渗透德育知识。通过购物游戏的活动设计引导学生学会使用金钱,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借助课堂教学,教师为学生介绍山区孩子的学习环境以及生活条件,引导学生在对比中反思自己的浪费行为,并且与父母一同整理自己的物品,将不需要的衣物、学习用品等捐赠给更需要的同龄人,在捐献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爱心意识以及奉献意识。同时班主任也借助主题班会的形式渗透理财知识,引导学生在班会上参与消费计划的制定,促使学生明白家庭消费的主要来源,了解节约金钱的重要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学生健康成长的过程中,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发挥着引导与保障作用。小学时期的学生还没有形成对事物的正确认识,缺乏自我管理以及自我发展的能力。因此小学班主任要借助丰富多元的德育教育活动实现教育育人目标,促使学生在正确德育思想指导下学习新知识,掌握人生道理。班主任要发挥家校共育的力量,通过二者的共同努力以及理解支持培养学生德育素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贾颖华.留心细节,助力学生成长——谈小学班主任如何开展德育工作[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3(02):120-122.

[2]郝黎静.青青子衿德育路  悠悠我心家校情——小学德育工作中的家校共育[J].安徽教育科研,2022(31):118-120.

[3]张春花.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渗透德育策略初探[J].吉林教育,2022(16):91-9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