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生活化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探索
摘要
关键词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生活化教学;生活素材
正文
很多小学生年龄尚小,缺乏自制能力,没有形成良好的写作素材积累习惯,他们课后生活的视野也不开阔,只把课堂当作自己的学习空间,而忽略了课外活动中的素材积累。因此,当前小学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中要拓宽学生的写作视野,培养他们的写作思维和想象能力,要采用生活教学法,把生活元素引入到习作教学中,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获得灵感,培养他们良好的写作能力和写作习惯。一个人只要有了广阔的眼界,就会有无限的灵感,在他的眼中,万物皆有生气,万物皆能成为他的创作材料。
一、习作教学生活化教学原因研究
生活化教学作为一种贴近现实的教学模式,往往将学生置于生活情境中,让学生切实感受,写出自己的想法和感慨。生活化习作教学就推翻了传统的习作教学模式,语文教师通常专门设置写作课程,让学生在课上就进行实际的写作操练,教师也能及时检查学生的写作成果;其还提供更多贴近现实的写作素材,有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写作训练,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提升了学生的写作能力。生活化教学方式还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可以利用一切有趣的素材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的写作能力得到整体的发展和提高。此外,生活化教学模式贴近现实生活的特性使得学生在写作时不断拓宽了自己的文学视野,培养了良好的写作思维和写作能力,保证了他们在写作时有更多的东西可以写,有更多的话可以讲述;还在生活化的写作中磨练学生的意志,让学生了解更多现实性和教育性的写作主题,培养学生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学生的正能量,帮助学生追求更高水平的写作。[1]
二、生活化习作教学措施分析
2.1情境构建,夯实基础
例如: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威尼斯的小艇》,本文以形体神韵兼备、句式灵活变通的行文方式,展现出一种绚烂的、奇异的、独特的异国风情,并集中展现了“小艇”在威尼斯的作用和意义。文章以“我”的角度入手,从观察和感觉开展叙述,先说明小艇是威尼斯的主要运输方式,接着又对小艇的特殊结构作了详尽地说明,又谈到了水手的高超驾驶技术,以及小艇与人民的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况。本文充分把握事物的特征,将人的活动与景物、风情结合起来,这是文本表现的一个重要特征。老师也可以利用视频进行讲解,让学生在直观感知威尼斯风情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作者想要通过文章表达的内容和意义,同时也帮助学生能够对文章有一个更加深刻的印象。然后教师可以通过这篇文章结合本单元的写作板块展开“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主题的写作教学,让学生们写一篇给大家介绍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的文章,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景点或者自然风景的图像和视频,以此创造生活情境,然后带领学生进行图像和视频的分析,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分析过后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资料调查,完成主题写作,这样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最后在班级中朗读自己小组的作品,从而查漏补缺。[2]
2.2把握创作,感受情感
目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老师常常会组织学生进行作文的写作训练,但由于小学生年纪小,缺乏经验,对作文的认识还不够深入,他们不敢把感情写在作文里,他们会把自己的思想压抑起来,把老师喜欢的一面展现出来,所以,小学语文老师要鼓励学生写作要真情流露,让自己的作品看起来更有意义,让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在《青山处处埋忠骨》中,我们感受到毛岸英先生直抒胸臆的爱国和革命热情;在《狼牙山五壮士》中,我们看到了为了战争而牺牲的战士们,感受到他们对祖国和战友深刻的爱;在《开国大典》中,我们看到了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的历史一幕,感受到了全国欢庆、人民站起来了的氛围,感受到大家深刻的爱国精神。在这些文章的学习中,我们从一字一句中感知到作者们爱国的真情实感,促进了自身家国情怀的养成。此外,我们都知道教育现代化逐步推进的今天,很多的人已经不再写信了,信作为我国几千年来沟通交流的工具,已经开始销声匿迹,但是我们不应该让其被埋没掉。因此,笔者结合写作活动,采取“写信”的主题,引导学生们给自己最想写信的人写一封真情实感的信。有的学生给自己的父母写了信,表达对父母的爱和感恩;有的学生给逝去的亲人写信,表达他们的无限哀思;有的学生给前人先辈写信,传达他们的敬意,感谢他们为我们赢得了和平与幸福;有的学生给未来的自己写信,信中传达对未来的祈愿……无论是写给谁的,笔者都在孩子们的信中看到了满溢的情感。由此可见,有效地引导孩子们表达真情实感是提升他们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2.3掌握写作,升华情感
小学生对人生因素的看法往往要比成年人简单,也更多愁善感,例如,在观看影片时,很容易被英雄事迹所打动;在阅读时,往往会受到主人公的情绪和经历的影响,所以,在小学语文习作中,教师要正确地利用学生的情感,让小学生在写作中更加明白这些情感的内涵价值,于是,在“走进信息世界”综合性学习中,教师开展了“信息的了解”主题的研究报告写作教学,合理运用生活中的情感因素,让小学生在写作中更加明白这些情感的内涵价值,让学生在写作中将自己的感想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出来,帮助学生深刻体会“信息改变生活”的意义,从而在写作中能够表达自己对“信息技术”的看法,并不断将其内化,在提高和发展写作技巧的同时实现自身正确价值观的确立。又如,教师在准备“民风民俗”写作课教学之前,就先引导孩子们到本地文化遗址和民族风俗博物馆进行参观,使孩子们心中对当地的民风民俗和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兴趣。在课堂写作中,首先给孩子们播放关于当地民族风俗的视频,然后列举几个,让他们进行选择和创作。在这样的创作过程中,学生们自己根据选择查阅资料,对本地的历史文化底蕴有充分的理解和认识。俗话说,文化是一个国家的根,而小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建设者,不能不了解我们国家的历史和文化。因此,利用这次写作活动培养小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文化自信显得格外重要。[3]
三、结语
总之,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也逐渐朝着生活化的方向发展。在新的小学语文教学背景下,教师应主动采用“生活习作”的教学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丰富他们的知识层面,使他们能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进而在作文练习中不断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张洁.浅谈小学语文生活化习作教学的策略[J].甘肃教育,2021(5):160-161.
[2]王金涛.习作生活化,提升表现力——小学语文生活化习作教学探讨[J].语文课内外,2020(20):206.
[3]李梦奇.立足于生活的土壤,培育出语文的种子——小学语文生活化习作实践探索[J]. 华夏教师,2019(19):84. DOI:10.3969/j.issn.2095-3267.2019.19.0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