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深度学习
摘要
关键词
核心素养;深度学习;小学语文
正文
本文以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为基础,探讨了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深度学习的策略和方法,并分析了其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实践和应用。首先,本文介绍了核心素养的概念和内涵,分析了核心素养与小学语文教学的关系以及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深度学习的意义和目标。其次,本文重点阐述了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深度学习策略和方法,包括情境教学法、课程整合法、项目式学习法、合作学习法和走读式学习法。最后,本文探讨了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深度学习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创新实践,为小学语文教育的改进和提高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深度学习,意味着对课程性质的深刻体认“。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的工具性价值主要通过言语实践来体现。这就意味着,无论是主题文化的学习渗透,还是学习任务的设计实施,以“语文实践”的方式引领学生经历语文学习过程,应成为语文教师的自觉意识。语文课堂要让学生“动手实践”——在批注圈画中触摸文字,在读写练笔中学用语言;让学生“动口实践”——在朗读交流中感知语言,在表达对话中活用语言;让学生“动脑实践”——在合作交流中思想碰撞,在情境迁移中践行实用。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
(一)教师教学流于表面,未实现深度教学
根据详细的观察可以发现,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认为学生仅仅需要学习简单的知识,并没有为学生进行深入引导,这样学生学到的知识比较单一,并且缺乏深度,很难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比如,以小学语文古诗《夏日绝句》为例,在教学这首诗时,大部分教师仅仅为学生讲解其中重点的词语、句子的翻译以及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而对于作者的生平事迹以及其他类型的古诗没有过多涉及,这样学生的学习视野将局限在狭窄的空间中,很难实现深度学习。
(二)学生存在错误的学习观念
目前,有部分学生对学习存在错误认知,他们仅仅认为将书本中的内容学透就是完成了学习任务。作为一名学生,书本中的任务是基础,但是也需要进行延伸和深化,只有这样,才能了解到更加丰富的知识和内容,这样有利于激发自身的学习潜能。由此可见,为了实现深度学习,教师首先需要转变学生的学习认知,然后再进行下一步的教学活动。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深度学习的理论基础
我们要讲到的是核心素养的概念和内涵,核心素养是指一个人在不同情境和不同领域中必须具备的核心能力和素养,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关键。根据我国教育部发布的《中小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指标》,核心素养包括思想品德、学业能力、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责任等五个方面。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核心素养不仅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也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目标和方向。因此,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深度学习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与小学语文教学有着紧密的联系和互动。首先,核心素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和方向。语文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语文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其次,小学语文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通过语文教育,学生可以不断地提高自身思维能力、语言能力、艺术素养和社会责任意识等核心素养,从而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注重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我发展能力;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深度学习是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以实现小学语文教育的深度和全面发展为宗旨的教育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深度学习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深度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如阅读能力、写作表达能力、语言运用能力、艺术素养和社会责任意识等。这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在未来社会中的竞争力和适应能力。
在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深度学习中,需要注重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和提高。语言是人类交流的重要工具和载体,也是小学语文教育的核心内容。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可以采用以下教学策略和方法:建立情境教学模式,情境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情境为基础,以体验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情境教学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感。例如,在教学古诗词时,可以创设情境,如仿古衣、古饰,配合古乐,让学生亲身体验,感受古代文化气息,从而更好地理解和领会古诗词的含义和韵味,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感;进行课程整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进行跨学科的课程整合,使语文教育与其他学科相结合。例如,在学习科学课程时,可以通过语文阅读、语言表达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相关的科学知识,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语言能力。进行项目式学习:项目式学习是以项目为基础,以跨学科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采用项目式学习的方法,使学生在实际项目中学习语文知识和技能,并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和学生共读《伊索寓言》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寓言故事创作比赛,鼓励学生在寓言故事中表达自己的思想,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进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互动和合作中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学习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采用合作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语文知识和技能,并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例如,在学习语文写作时,可以让学生分组合作,互相交流和检查彼此的作文,并进行修改和完善,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进行走读式学习:走读式学习是一种通过实践和体验来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学习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采用走读式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亲身体验语文知识和技能,并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感。例如,在学习古代文化时,可以组织学生走访历史遗迹和博物馆,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从而更好地理解和领会古代文化的精髓,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
三、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深度学习策略
(一)师生互动交流,共同推进深度学习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为了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师首先需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进而设定下一步的深度教学方案。比如,以小学口语交际为例,口语交际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而且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可以帮助学生打好写作的基础。那么,教师需要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和学生进行双向的交流。
《学会看病》这篇课文是学生需要重点掌握的,课文里有许多描述作者孩子第一次去医院看病的心理状态,那么,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书本内容之后,教师可以进行延伸。因此,语文教师可以根据这篇课文顺势开展口语交际活动,让学生来谈一谈自己的第一次,第一次看病、第一次看电影、第一次坐飞机等等,通过这种模式,学生的思路和嘴巴可以打开,课堂也不仅仅是教师的一言堂,每个学生都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这样既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同时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水平,进而实现深度学习。另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通过集思广益的方式,交流一些主题,像是“感恩”、“奉献”等,或者是讲述一下自己难忘的一次经历等等,这样都可以让学生获得开口说话的机会。所以,通过加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分享学习与生活的经验。
(二)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深度学习环境
良好的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实现深度学习,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深度学习环境,让学生置身在良好的环境中挖掘学习潜能。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为例,小学阶段,学生需要打好写作的基础,这需要课本知识和课外阅读作为补充。那么,教师可以每周为学生安排两三节语文阅读课,阅读课的内容是让学生阅读自己的课外书籍,并且做好记录和积累。在课外阅读课堂中,教师要定位清晰,以学生为主导,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和积累素材资源,并且将积累的素材进行分类,如乐观积极、坚持不懈、爱心奉献等,这样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写作资源。但是,在学生的具体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指导,为学生分享阅读和积累的相关经验,这样可以真正让学生学有所获,不至于漫无目地展开课外阅读。此外,小学语文教师还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比赛和写作比赛活动,也就是将全班分成不同的小组,教师给出特定的题目或者主题,学生需要根据教师的要求确定方向,或者是将自己阅读过的相关内容进行有机组合,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课外阅读和写作的积极性,又能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由此可见,通过创设多样化的阅读情境,能够实现寓教于乐、寓教于学的良好状态,同时还能有效培养小学生的思考力和阅读写作能力,实现深度学习和探索,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学科素养。
(三)语文知识与“互联网+”模式有机结合,实现深度教学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为了增强教学的高效性和深度性,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借助现代化教学模式,将信息技术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整合丰富优质的语文学习资源,并且将这些资源与多媒体结合在一起,为学生带来不同于以往的课堂体验效果。那么,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语文教师需要做好PPT和备课工作,那么,语文教师可以将语文课本中的重要知识点纳入到多媒体中,制作出PPT,不仅如此,为了增添更多有价值的语文内容,小学语文教师还可以查阅网络中的相关语文知识,为学生提供学习补充,进而为学生提供直观性、全面地教育和指导。比如,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一篇《景阳冈》,这篇课文出自于我国四大名著《水浒传》中的一章内容,为了可以让学生深入学习具体的知识,教师可以借助网络为学生播放电视剧版片段,让学生观看,这样更加具有直观性,进而可以让学生提前了解到重要的内容和知识点,为后续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之后,教师还可以将课文中涉及到的内容进行引申,创设问题情景:“为什么三碗不过岗?”“从武松打虎这一事迹中,可以看出武松是什么样的人?”“作者施耐庵为什么要设计武松打虎这一情节?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有什么联系?”学生需要根据教师提出的这些问题进行发散性思考,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深度学习兴趣和热情,同时还能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模式的价值和作用。由此可见,现代化教学模式也为语文课堂深度教学注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四)借助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深度学习
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与知识点进行深度交流的过程,当前,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思维能力较差。大部分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只是流于表面,并没有进行深层次地思考和理解,这样很难发挥语文知识的教育作用。但是,应用思维导图可以让学生有清晰的脉络,理解整个文章和知识点的思路,比如,在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深度学习,学生在阅读中则可以带着问题和清晰的头脑进行,更有利于学生掌握文章中的重点知识。不仅如此,学生在拿到一篇文章后,尝试着绘制思维导图,可以迅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然后再继续深挖作者文章中的细节,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完整地学到整篇文章的内容。
四、结论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课堂,目标应指向语文要素,深入分析文本内涵,教师应精心准备教学设计,促使教学向更深层次发展。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读写能力,最终实现学生语言能力、思维能力、鉴赏能力的共同提升。
参考文献:
[1]顾萍.让“要素”在课堂生根:以《猫》教学为例[J].小学语文教学,2021(7).
[2]周银屏.深度学习视域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21(12).
[3]徐国新.深度学习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落实几个“引向”[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2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