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减”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高娜

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王官集中心小学 223800

摘要

每一次的教育教学改革都充满了艰辛与阻碍,但是对于教育而言,应该迎难而上。教育是国家之本,只有让教育符合时代发展的诉求,才能让祖国的花朵更好地开放。“双减”政策下,教育形势与以往大大不同,更加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这就对教学方法和模式有了新的要求,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积极寻求改革之路,加强教学探索,不断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以“双减”政策理念为指导,才能推动教育教学的新发展,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双减”政策的指导,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应该积极探索新的教学路径,改变以往陈旧的教育思维,适时作出改变,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核心教育目标,通过新的教学手段,创建高效小学语文课堂,最终全面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

双减政策;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对策

正文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人们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双减”政策也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双减”政策下,各科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都需要进行优化,所以想要实现减负增效,就需要让教师重视改革和创新,通过创设高效课堂,将语文学科知识串联起来,并且引入更多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从而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挖掘出来,让学生以更高的热情,更大的积极性参与到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也能更好地构建高效课堂,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减轻学生的负担。因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探究“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意义、原则和策略,以供参考。

一、“双减”政策对语文教学的要求

“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刻不容缓。一般教学改革会从新教材的使用方面入手,从教材编写上给出标准,让教育改革有了较好的教育效果。教材使用一般会涉及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学目标等方面,而课程目标一般反映着教学方向,也就是改革的重点部分。“双减”政策下,语文教学对教师的个人要求也更高,课程标准对教师也有了新的要求,这让教学目标更加清晰。以往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更倾向用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不注重对教学目标的研读,从而降低了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也限制了学生的个人发展。实际上,在“双减”政策下,教学目标更加明确,要求以提升课堂质量为首要任务,以减少学生作业量和作业时长为基本策略,这就要求教师要将教学重点放在课堂上,精简教学内容,明确课程重点,突出课堂核心,把控好课堂教学节奏,才能深化课堂内容,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并获得收获。“双减”政策下的语文教学要求教师应该严格按照教育目标实施课程,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才能满足教改的基本要求。

二、“双减”政策下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意义

第一,“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如果仍旧故步自封,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会阻碍学生语文核心能力的提升,也会限制语文思维的培养。语文学科是社会的、自然的,也是开放的,不仅知识点十分灵活,题目的设计也更是花样百出,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限制了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的欲望,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想方设法地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可以提升语文课堂活动的活力,营造宽松的课堂环境,有助于学生语文思维的发展。

第二,“双减”政策下,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仍未改变,即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终极目标要完成这一教学任务,教师就要不断求新和创新,改变教学方法和方式,通过丰富语文课堂活动,才能让学生有更好的实践,才能在实践中懂得语文学科的奇妙,进而才能让学生不断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所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是“双减”政策的基本要求。

第三,“双减”政策下语文课堂对学生的整体要求更高,语文教师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人本教育理念为指导,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语文课堂活动中,才能让学生有更丰富的实践机会,最终才能不断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

第四,“双减”政策下,加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不断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有利于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迎合新的教学理念,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实现自主思考和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

三、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语文活动单一

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是高效课堂的基本特点,结合丰富的语文资源可以创建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但是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不注重资源的应用,所设计的语文课堂活动过于单一,降低了语文课堂的质量;课堂活动多以常见的阅读活动、赏析活动为主,虽然阅读活动、赏析活动是语文课堂的主体活动,但是活动过于单一,教师不注重创新,会严重影响课堂的活性,降低学生的语文兴趣,导致学生在单一的语文活动中产生审美疲劳,从而影响活动质量。要创建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可以利用各种资源,但是教师缺乏对不同资源的整合和应用,最终降低了语文课堂活动的整体水平。

(二)学生过于被动

语文课堂中,学生应该有主动探索的意识,而这一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但是很多课堂活动中学生还过于被动,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不足,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不够,从而限制了学生主动探索的能力。要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教师不仅要注重课堂的引导,更要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实践活动中,突出学生的自我意识,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学有所获。当下的语文课堂活动中,教师多以灌输讲解为主,影响了学生创造性、想象力的培养,学生缺乏主动探索的机会,也就限制了学生语文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双减”政策下,教师应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鼓励学生去探索和实践,才能让学生真正获得知识,最终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

(三)教学方式单一

“双减”政策下,推出新的教学之路,主要目的是为了打破常规,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转变教育主体,突出素质教育的理念,从而推动学生全面发展。为了达成这一教学目标,很多教师对以往的教学方法都进行了调整。然而,新的教学模式的建立需要经过实践,且新的模式建立过于注重表面,虽然给了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和实践,但是课堂的主体仍旧未能改变,学生还是处于被动的地位,再加上部分小学生的自制能力不足,缺乏主动探索的意识,所以教学方式仍旧未能有大的改变,让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了厌学、疲乏的不良情绪,最终限制了学生语文兴趣的培养。

四、“双减”政策下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对策

(一)创新教学理念

“双减”政策下,要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就要积极进行教育理念上的改革。教学理念作为指导教学策略的关键,更是各项教学活动落实的引导因素,要重视教育理念的创新。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活动中,应以人本教育理念为引导,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由、高效地参与到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提升自我,发展自我,让学生逐渐养成自主思考、主动探索的良好学习习惯。同时,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兴趣设计丰富的语文课堂活动,充当课堂活动的引领者,确保学生可以主动思考。例如,在学习《白鹭》一课时,教师设计的语文课堂活动应该以学生为主,通过良好的教学引导促使学生自主思考,可以在完成语文基础知识后,通过适量的问题鼓励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探讨和学习。在探讨和交流中确保学生逐步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本大意,理解文本思想情感。经过学生的自主交流和学习,学生学习了基础知识,也在交流和探讨中激活了自身的语言能力和语文思维,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设计完问题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依照所设计的问题分析文本内容,通过良好的师生交流创建良好的课堂氛围,充分激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整体语文课堂的效率。

(二)创设生活情境

“双减”政策下,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对教学方法的改良,因此教师在实践探索中应该重视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创新,灵活应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并合理整合不同的语文资源,才能确保语文课堂活动的有效性。将丰富的语文资源整合能够创设高效的语文课堂,所以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不同语文资源的应用,如生活元素、实物等,利用这些元素创设生动形象的课堂情境,让学生深入情境之中理解课文,进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情境的引导可以让学生主动思考,让学生对文本中的世界产生极强的探索欲,且直观生动的生活情境可以更好地启发学生,让学生知道生活和语文是紧紧相连的,进而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学习中感受生活,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创设生活情境时一方面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创设,一方面可以灵活应用生活中的各种元素进行创设,这样才能保证生活情境的应用效果。例如,在学习《松鼠》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文中松鼠的特性、掌握描写事物的技巧,教师就可以借助生活元素启发学生,借助直观的实物让学生自主观察,在文字和实物的启发下充分了解文本内容,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从生活事物入手,更好地理解文本,进而确保语文课堂的效率。如教师可以拿出几张松鼠的照片,说“松鼠是我们常见的小动物,印象中大家觉得它都有什么特点”,其中一名学生说:“我去动物园看过松鼠。它毛茸茸的,有着大大的尾巴。”另一名学生说:“我远足的时候见过野外的松鼠。它十分机警,身材娇小灵敏,自由地穿梭在森林中。我也想和松鼠一样,穿梭在自由的森林中。”此时,教师补充道:“松鼠就像一只小精灵一样,就如老师拿到的照片上的一样,可爱、机警,是森林中的小精灵。我们今天来看一看作者笔下的‘松鼠’是否和我们所见的、所想的一样。”通过情境引导,学生从直观的图片中了解了松鼠的体貌特点,同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对比文本内容,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课文,激发了学生热爱自然、动物的美好情愫,最后经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对比生活和文章了解本文的核心价值观,提升了学生的理解能力,保证了课堂教学质量。

(三)巧用多媒体

“双减”政策下,要提升语文课堂质量,教师不仅要精简课堂内容,还要以重难点为核心。然而,部分长课文要紧扣其重难点并不是易事,所以教师要合理应用现代化教育工具,才能保证语文课堂的质量、创建高效的语文课堂活动。互联网内容丰富,形式多元,可以形成短小精悍的视频、短片等,直观易理解,故教学中教师可以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借助互联网创建视频微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虽然小学语文课程内容难度不高,但是随着年级的升高,课文篇幅增长,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往往跟不上教学进度,从而降低了语文课堂的整体效率。“双减”政策下大部分学生缺乏监督,不能自主复习,教师只能加大课堂教学和角度,提升课堂教学水平,所以应用微课极有优势。例如,在学习《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重难点知识,教师可以提前制作微课,在预习、导入等环节播放相关影视,通过影视的引导让学生初步掌握课文大致内涵,并激活学生的爱国情怀。通过视频引导做好了教学铺垫,教师紧接着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知识,将媒体资源和课文资源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眼界,也大大提升了语文课堂的效率。

(四)充分利用思维导图

“双减”政策下,课堂内容不仅要精简,也要有条有理且突出重点,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重视思维导图的应用,将思维导图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可以在思维导图的引导下自主思考,有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利用思维导图可以对文本的经过、重点人物关系、情感价值等内容清晰地罗列出来,可以让学生从更立体的角度理解文本。例如,在学习《田忌赛马》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文本思维导图,将田忌三次赛马的策略用思维导图呈现出来,让学生从直观的策略中感悟古人的智慧,在师生的共同绘制完成了学习,提升了学生的理解能力。

五、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是学生重要的发展时期,也是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阶段,通过丰富语文课堂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机会,提升学生的多种能力。“双减”政策下,教师应该重视教学质量的提升,合理利用不同的资源创设高效课堂,才能让学生有更好的课堂体验。

参考文献

[1]葛丽娜.通过融入传统文化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10):5-6.

[2]黄鹤.从学生入手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20,(36):65-66.

[3]黄冰心.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研究[J].名师在线,2020,(16):72-73.

[4]王随心.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策略思考[J].求知导刊,2020,(03):44-45.

[5]范月萍.“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增效减负[J].天津教育,2022,28(24):112-11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