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职能的错位与归位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张文杰

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长沙410132

摘要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高校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职能错位问题,剖析其产生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职能归位策略。通过分析高校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定位偏差,以及现行体制变革对其角色调整带来的挑战,本文力图为高校辅导员更好地履行思想政治教育职能提供新的理念和路径。


关键词

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职能错位;职责定位

正文


一、前言

高校作为培养未来社会栋梁的摇篮,除了传授专业知识外,还肩负着培养学生思想政治觉悟、塑造正确价值观的重要使命。在这一进程中,高校辅导员的作用愈加凸显。辅导员作为学生身心发展的导师,不仅在学业上提供帮助,更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担当重要责任。他们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家国情怀。辅导员通过与学生的密切互动,为他们搭建了传道、授业、解惑的桥梁,影响着每一位学子的成长轨迹。然而,随着高校教育体制的变革和社会需求的不断演变,高校辅导员的职责定位也面临了新的挑战。现实中,辅导员往往被要求承担过多的职能,从课程教学到生活管理,从学科导师到心理咨询,职责领域层层叠加,导致其核心职责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逐渐模糊。与此同时,社会的快速变革也要求辅导员在教育体制改革中进行角色调整,以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教育需求。这种职能错位现象不仅可能削弱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专业性,还可能影响到学生的整体成长。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高校辅导员职能错位的问题,探索有效的途径将其职责重新归位,以更好地履行思想政治教育使命。

 

二、职能错位的深层原因分析

2.1 职责多重性与定位模糊

2.1.1 高校辅导员多重职能的交叠

高校辅导员的职能常涵盖教育、指导、管理等多个方面。然而,这多重职责往往会交叠在一起,导致辅导员难以明确自己的首要任务。一方面,辅导员需要履行学术指导、课程管理等教育任务,为学生的学业提供帮助。另一方面,他们还需要担负生活辅导、心理咨询等角色,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生活品质。这种多重职责交叠使得辅导员难以集中精力在思想政治教育上,可能导致部分核心职责被边缘化,影响到学生的全面发展。

2.1.2 职责模糊导致思政教育效果不彰

由于辅导员职责的模糊,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在实际操作中显得模糊不清。学生需要思政课程中的政治觉悟引领,然而,因为辅导员承担了太多的职责,可能导致他们无法深入思政教育,无法充分关注学生的政治思想成长。职责的不明确也可能导致部分辅导员对思政教育持较为消极的态度,认为这不是自己的“强项”,进一步影响思政教育的实际效果。

2.2 教育体制变革与角色调整不匹配

2.2.1 高校思政课程改革对辅导员角色的新要求

教育体制不断改革,思政课程也在不断调整。新时代要求学生具备更高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这也意味着高校思政教育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塑造。然而,辅导员在思政课程改革中的角色调整并不充分,他们在新要求下的角色定位相对模糊,导致其在思政教育中的介入不够深入,影响到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质量。

2.2.2 辅导员在变革中的角色调整不足

高校教育体制变革涉及多个方面,如课程体系、考核评价等。然而,辅导员在这一变革中的角色调整并不充分,导致他们在新的教育体制下难以找到适应的方法和定位。辅导员的角色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需要转向更加注重学生素养全面发展的“引路人”。然而,对于很多辅导员而言,这一角色的调整并未得到充分的指导和培训,使得他们在教育体制变革中感到无所适从,进一步影响了思政教育的实际效果。

 

三、实现职能归位的策略与途径

3.1 重新界定辅导员职责定位

3.1.1 建立明确的辅导员思政教育职责框架

为实现高校辅导员职能的归位,迫切需要建立一个明确的辅导员思政教育职责框架。这个框架将有助于明确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角色和责任,从而减少职责交叠,使辅导员能够更加集中精力,发挥出在思政教育中的专业性作用。

在这一框架中,政治觉悟培养是辅导员的核心职责之一。辅导员可以通过组织政治讲座、讨论会、主题班会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国家的政治体制、发展道路和重要政策,提高学生的政治敏感性和参与度。同时,核心价值观传递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辅导员应借助校园文化建设,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崇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等正确的价值取向。除此之外,思想引领也是框架中的重要要素。辅导员可以通过个案分析、名人事迹分享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到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他们的人生选择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辅导员应以自己的言行为榜样,影响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思想,引导他们远离消极和错误的思想。

3.1.2 增强辅导员在培养学生政治素养方面的专业性

政治理论素养是辅导员在思政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高校可以组织政治理论课程,涵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基本路线等内容,帮助辅导员深入理解党的指导思想和国家发展战略,从而能够在思政教育中准确引导学生。此外,定期举办政治理论研讨会,促使辅导员在理论方面保持更新,不断拓展自己的政治视野。

社会热点和现实问题是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政治敏感性和社会责任感的有效途径。高校可以安排辅导员定期学习社会热点问题,了解国内外政治形势,分析社会动态。这使得辅导员能够更好地与学生沟通,引导他们思考和分析社会问题,形成独立的判断和观点。

培养正确的价值观是思政教育的核心任务之一。高校可以为辅导员提供专门的价值观引导技巧培训,帮助他们了解不同价值观之间的冲突和平衡,掌握引导学生进行价值判断和选择的方法。这些技巧包括倾听、引导性提问、案例分析等,可以使辅导员更加灵活地应对不同的思想和观点。

3.2 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

3.2.1 培训与提升辅导员的教育教学能力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辅导员不仅是思想引导者,还是教育者。因此,提升辅导员的教育教学能力是至关重要的。高校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通过培训来提升辅导员在教育教学方面的素养,从而更好地履行其在思政教育中的角色。

高校可以设计专门的教育教学培训课程,涵盖课堂教学技能、教育方法、教材设计等方面。培训课程可以包括教育心理学知识、课程设计与评价、教学沟通技巧等内容,帮助辅导员更好地设计并实施有效的教育教学计划。通过培训,辅导员可以掌握更多的教育教学策略,更好地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和互动。教学实践是提升教育教学能力的关键途径之一。高校可以鼓励辅导员积极参与课程教学,担任一些思政课程的辅导教师,与专业教师共同合作。通过实际教学,辅导员可以将自身的政治素养与教育教学技能有机结合,更好地传递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教育教学是一个不断探索和积累经验的过程。高校可以鼓励辅导员积极参与教育研究和教学改革项目,推动思政教育的创新发展。通过与同行交流、参与教学研讨会,辅导员可以从其他教育者的经验中汲取教训,不断优化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

3.2.2 建立专业化的辅导员发展通道和评价体系

为了推动高校辅导员职能的归位,建立专业化的辅导员发展通道和评价体系至关重要。通过这样的举措,不仅可以激励辅导员更好地履行使命,也能吸引更多有能力、有激情的人才投身思政教育,提升辅导员团队的整体素质。高校可以设立专业职务,如“高级辅导员”、“思政教育专家”等,为在思政教育领域有丰富经验和卓越表现的辅导员提供晋升机会。这样的职务设置不仅能够激励辅导员在思政教育上不断深耕研究,还能够为他们提供更多专业发展的空间,从而形成一支高水平、专业化的辅导员队伍。建立明确的晋升通道也是专业化发展的重要保障。高校可以制定晋升标准,包括政治理论素养、教育教学能力、专业发展等多个方面的考量。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晋升条件,可以确保辅导员在不同层级、不同阶段都有机会得到提升,从而增强其积极性和动力。

专业化的辅导员评价体系应当充分考量辅导员在思政教育中的表现。除了传统的教学评价,还应包括学生思想引导效果、社会影响力等方面的考量。这将促使辅导员更加关注学生的思想成长,更加注重社会责任,从而更好地发挥在思政教育中的作用。

3.3 优化激励机制与评价体系

3.3.1 设计合理的激励政策,引导辅导员投入思政教育

高校可以建立与思政教育相关的绩效考核体系,将辅导员在思政教育中的表现作为评价标准之一。通过考核结果,为表现出色的辅导员提供绩效奖励,包括物质奖励和荣誉奖励。这样的激励机制将激发辅导员在思政教育中投入更多的精力和热情,提高思政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为辅导员设立专门的思政教育荣誉称号,是另一种有效的激励方式。高校可以设立“优秀思政教育导师”、“杰出思政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每年评选表现突出的辅导员并颁发相应的荣誉证书和奖励。这将激发辅导员的自豪感和荣誉感,促使他们在思政教育中更加认真负责。高校还可以为思政教育提供专项资金支持,用于开展相关的活动、研讨会、讲座等。辅导员可以根据教育计划申请资金支持,用于创新教学方法、开展学生培训、组织社会实践等。这种资金支持不仅能够增强辅导员的创造力,也有助于提升思政教育的影响力和深度。

 3.3.2 在绩效评价中充分考量辅导员在思政教育中的贡献

高校可以制定一系列与思政教育相关的绩效指标,如学生思想政治觉悟提升情况、学生政治素养培养情况、政治教育活动开展情况等。这些指标可以定量地衡量辅导员在思政教育中的贡献程度,将其纳入绩效评价的考核体系之中。绩效评价不应只注重教学成果,还应该综合考量辅导员在思政教育方面的多方面表现。高校可以设立综合评价体系,包括学生评价、同事评价、上级评价等,从不同维度评价辅导员在思政教育中的工作。这样的评价体系将更全面地反映辅导员在思政教育中的实际情况。在绩效考核中,应该将思政教育的效果纳入其中。高校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学生评价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思政教育的接受程度、对辅导员工作的满意度等。将学生在思政教育方面的反馈作为绩效考核的一个重要参考,激励辅导员更加认真投入思政教育工作。

 

四、高校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使命与作用

4.1 培养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和政治觉悟

4.1.1 辅导员作为价值观引导者的角色

辅导员在高校扮演着价值观引导者的重要角色。他们不仅要传授学术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核心价值观。通过引领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践行,辅导员能够培养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公民意识和社会公德,使他们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中表现出更高的道德水准。

4.1.2 借助导师制推动学生成长为有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的导师,应当积极参与和推动导师制的实施。通过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辅导员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为个性化的指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政治觉悟,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家国情怀。辅导员的榜样力量和人格魅力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不断成长,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4.2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成长

4.2.1 辅导员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全面发展

高校辅导员不仅是学生的思想引路人,更是关心他们身心健康的守护者。辅导员应当关注学生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况,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帮助。通过与学生建立信任的关系,辅导员能够帮助学生排解焦虑、克服困难,从而使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和发展。

4.2.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人际关系观

高校辅导员还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人际关系观。他们可以通过分享自己的人生经验,教导学生如何正确看待成败得失,如何在人际交往中保持良好的品行和操守。辅导员的引导能够帮助学生在面对人生抉择时更加理性、成熟,更好地融入社会并展现个性的魅力。

 

五、结语

为了实现辅导员职能的归位,高校管理部门应制定明确的政策和措施,从制度上保障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专业性发挥。辅导员团队应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不断适应教育体制的变革。全社会也应共同关注高校辅导员的使命与作用,为他们的工作提供积极支持和鼓励。只有多方合作,共同努力,才能实现高校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更大作用,培养更多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刘紫月,赵健.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职能的错位与归位[J].现代商贸工业,2023,44(15):88-90.

[2] 褚飞亚,李炜杰.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视角下的高校辅导员职能转换分析[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35(02):13-15.

作者简介:张文杰,男(1991.3-7)汉族,湖南长沙人,硕士研究生,从事工作方向,辅导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