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主题意义下的初中英语读写教学探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樊宇蓝

广西马山县里当瑶族乡里当初中 530611

摘要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读写成为一个关键点,因此需要教师重点注意和引导。对学生而言,其写作能力相对较弱的原因就是学生的英语阅读积累量较少,导致在英语写作中产生“中国式英语”的现象,而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就可以有效地缓解这一问题。读写结合教学模式作为一个全新的教学方法,可以在提高学生英语读写能力的同时,也对其写作水平实现全面培养。文章对初中英语课程教学中的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运用策略展开探讨,以此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英语素养。


关键词

主题意义;初中英语;读写;策略

正文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英语课程内容由主题、语篇、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等六要素构成。课程内容的组织以主题为引领,以不同类型的语篇为依托,融入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等学习要求,以单元的形式呈现。教师要引导学生基于对各语篇内容的学习和主题意义的探究,逐步建构和生成围绕单元主题的深层认知、态度和价值判断,促进其英语核心素养发展。基于主题意义的阅读具有育德价值、激趣作用、育智功能。探究主题意义,不仅是语篇学习的目的,而且形成串联起单元内不同语篇的学习主线,增加了阅读教学的关联性、趣味性和深度。     

一、初中英语教学开展主题意义探究以读促写活动的作用     

阅读与写作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两者之间存在着较强的内在关联关系。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阅读是对知识的科学吸收,是初中生输入知识的过程,而写作是对知识的合理应用,是输出知识的过程,二者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由此可见,英语教师开展以读促写授课活动,既可以锻炼初中生英语文本阅读能力,又能提高他们的英语文本创作水平,提升其英语语用的能力。      

另外,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可知,单纯的写作练习难以调动初中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影响了他们的最终写作效果,而英语教师通过创设主题情境或主题范围可以有效改善这一问题。教师结合单元阅读内容设计多元化写作主题,让初中生在阅读和写作过程中对主题意义进行深层次研究与感悟,从而创编出更加合理、更有意义的英语语句或英语文本。除此之外,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以读促写活动的创设还能转变初中生对英语读写练习的看法,增强其自主学习、自主探知的信心和动力,在提高其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的同时,提升他们英语认知的质量。

二、指向主题意义探究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

(一)基于阅读情境,开展写作训练

阅读是作文的关键与前提,在初中阶段教学中也不例外。在初中英语课程中,“读” 是语言学习的重要“输入端”,因此要求各教师做好对知识点的把握工作。为达到对学生输入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初中英语教师一定要对学生的读写练习进行加强,通过这样的方法不但可以扩大学生的作文思路范围,还可以帮助学生实现对作文材料、词组、句型等的有效积累,从而达到了对初中学生语言能力的有效提高。

如在教学外研版八年级下册Module 8  Unit 2  We thought somebody was moving  about为例时,这是一节读写课,在呈现宾语从句时,教师没有过多地分析这个句型,而是通过抛出问题的方式,引出课文中出现的宾语从句。在读中感知和理解宾语从句,这后面学习宾语从句打下了基础。通过这样的形式,提高了学生对定语从句的认知,同时也培养了定语从句的读写。

在采用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时,教师除要对学生的读写练习加以重视,还要加强读写训练,通过引导学生实现真正的口语输出,进而达到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提升同时初中英语教师也一定要意识到,唯有通过实践才能最大限度地达到提升写作水平的目的。为此,要着重开展多样化的练习活动,让学生融入读写练习之中。 教师一定要注意读写的效果,通过培养学生的读写兴趣,积累在读写中掌握的知识点,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效益。 如在开展Module 8  Unit 2  We thought somebody was moving  about的教学活动中,在完成篇章的阅读任务之后,整合出了文章的写作框架。教师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框架介绍身边熟悉的景点My favorite scenic spot。对熟悉的景点的介绍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整节课基于主题意义设计的教学活动都是为后面的写作进行铺垫。 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水平和写作技巧。

(二)基于思维导图,夯实基础

通过思维导图也可以进行初中英语读写结合形式的教育,实现对初中生英语朗读和写作能力的共同训练。 如在开展Module 8  Unit 2  We thought somebody was moving  about.阅读部分的教学时,也采取了思维导图的教学方法。 首先组织学生对文章具体内容展开解读,通过查读获取信息,让学生归纳出“作者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张家界?”,其中包含了地理位置、占地面积、著名的景点等等,然后再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示出来。这样的形式可以促使学生对写作的框架、逻辑有着较为清晰的认识。 最后,设计了题目为“介绍你的家乡”的作文训练,让学生根据总结的思维导图进行作文。这样的形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归纳能力,也能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以读促写能力。

(三)在仿写、扩写中开展读写结合

对于初中阶段的英语作文,教师不应再拘泥于单纯的写或者是讲的方式,而主要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以改善学生的读写技巧为侧重来整体改善学生写作技能。 但是初中阶段的学生在表达能力方面相对比较薄弱,对英语写作基本的结构也不是很了解。 学生所写的文章容易出现结构单调、结构紊乱、逻辑不通的情况,限制了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针对此,要注重采用知识迁移的方式,引导学生灵活地运用知识,并对比较优秀的文章进行模仿,从句子、结构、框架等方面进行深度的学习,从而更好地优化写作效果,为后续的学习和写作做好铺垫。

如在学习Module 8  Unit 2  We thought somebody was moving  about.相关知识内容时,首先,让学生学习这篇文章最基本的构成,每个部分所表达的内容,然后让学生模仿这个架构去自主地完成文章的写作。可以自定义主题,在写作当中可以模仿文章当中的框架,将自己所学习的结构、句式集中运用,树立自身的逻辑体系,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写作手法,进而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在教学中,很多教师习惯于照本宣科讲解相关的知识内容,在复习的过程当中也仅仅是通过训练的方式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加强巩固。 但是,这种教学方式会将阅读以及写作相互割裂开来,不利于学生系统地习得相关的知识内容。 应让学生把课文当作阅读范例,掌握文章的基本写作技巧,从而在与阅读结合的过程中将知识信息充分地内化。为此,教师要能够基于教材内容,引导学生融入相应的作文练习之中。 初中英语教材的各个单元的写作与练习都是根据某一单元主旨进行的,教师可以在学生学习完成后,帮助学生通过文章主题与主旨进行扩写,以此来促进学生的作文思路得以延伸。以Module 8  Unit 2  We thought somebody was moving  about 为例,能够读懂有关旅行经历的文章并获取有关张家界的信息。根据所给提示介绍旅游胜地以及能用所学知识介绍家乡名。通过对自然风景的了解,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通过多媒体的应用,能够让学生形象地感知张家界的状况,帮助学生构建相对完善的知识体系,并学习更多相关的专业词汇。在这个过程当中,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习的知识内容,还可以对文本主题进行深入研究,可以使学生在思路拓展的基础上加深理解文中的内涵。

(四)正确处理关系,开展多样化活动

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同时写作也是阅读的深化,所以,教师必须要正确处理读和写作材料之间的相互关联,从而锻炼学生逻辑思维技巧。 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还需要创新性地对待读写材料,以不同的视角灵活处理并设计富有意味的话题,从而引发内容丰富的写作任务,调动学生想表达的冲动,进一步地思索和探索写作任务,把自己从阅读中所掌握的基础知识灵巧地运用到写作过程中,达到从阅读到写作的有效转化,从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当前,初中英语作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生在写作中没有内容可写,最终导致作文的学习效果不理想。 为了更好地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解决,在教学中可以将课外阅读融入其中,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 继而引导学生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完成读后感,如此一来,不但能够从写作中感受作家热情、积累文字材料,而且能够在创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不断加以创造,促进学生的阅读水平能够得以提升。如在阅读 Alices Adventure in Wonderlands时,可以让学生体会其中所表达的情感,让学生学会善良、坚强,并养成乐于自主思考的习惯。接下来,让学生基于学习的知识内容,写读后感。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深化对知识内容的认识,也能够挖掘其中所表达的情感, 帮助学生构建相对完善的知识框架。

阅读融合写作,英语语言输入和产出之间共同发展,唯有通过高效的语言输入才能够创作出有深度的语言产出,换言之就是高效的阅读也能够创作出优秀的文学作品。 对于初中英语课程中阅读融合方式的运用,教师还可以针对学生实际阅读文本内容设定读写任务,包括:仿写、修改、续写等,唯有通过科学合理地设计阅读活动,学生才可以通过自我内化阅读文本中的语句构成内容,凸显出语句的实际用途,从而高效地实现了语句的输入和产出。 在设计读写项目时,必须做到与课本内容密切相关,并与学生的实际贴近,只有如此才能够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如,以外研版八年级下册Module 6  Unit 2为例,通过阅读关于David's hobbies的语篇,涉及到David的爱好和爱好能给他带来什么,让学生知道为什么我们要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从哪些方面去写自己的兴趣爱好。兴趣爱好和学生的实际生活非常贴近。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一系列的问题链,让学生通过阅读,找到David有哪些爱好?他的爱好是怎样发展起来的?这些爱好给他带来了什么?进而来仿写自己的兴趣爱好这些都得在语篇主题意义之下才得以实现。这篇文章结构相对清晰且有知识序列,学生在模拟活动中极易发现重点,写作进程就会十分顺畅,通过模拟学生就能够慢慢形成自己的写作方法,从而获得自己的写作技巧。

(五)丰富材料,开展多元评价

阅读是写作的基石,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到阅读本身所具有的含义,还需要让学生从文字中掌握相关的写作方式、方法和技巧,从而为后续的阅读做好相应的铺垫,同时也能够丰富学习的资源。 为此,教师需要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正确地理解文字中的内容与理念,并且通过掌握与总结字词、句式乃至篇章构成等,为写作准备丰富的材料和资源。 在选取阅读文本时,教师还应该按照学生阅读的教育任务,选取与阅读课程任务相一致的阅读文本,使得学生通过仔细阅读能够掌握相应的写作知识,从而有利于学生的具体写作。

比如,以外研版八年级下册Module 9 Friendship 课程为例,课程中设定的写作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此时,教师就应该选取多篇与阅读主题有关的文章,帮助学生完成翻译和写作,为学生的写作提供可借鉴的资料。课堂反馈与评分是教师保证教学工作高效开展的关键,同时也是反映学生实际学习效果的关键信息。 要合理运用评分,教师就需要改变传统的评分方法,使用更多样的评分方法,包含师评、自评以及学生互评等,评分的对象也不只限于学生,还必须包含教师。在初中阶段读写融合教学过程中,教师若不能实行合理的评分,则学生会慢慢失去写作的激情与自信,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养成是非常不利的。而经过学生对自身读写文章的自评,其能够发现写作的特点,在今后的读写中就会有针对地练习。学生互评法则有助于学生双方能够互相学习和借鉴好词佳句,从而能够优化学生自身的阅读和写作方法。所以,只有采用丰富多样的测评方法,才能够更有效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的水准。

三、结语

在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阅读教学中,文本解读是出发点,意义探究是落脚点,学习活动设计是关键点。英语读思言模型则为英语阅读教学学习活动的设计提供了有效的工具,让英语阅读教学有章可循。本课例围绕主题意义下的英语阅读教学,深入解读文本,创设真实的情境,利用思维导图,夯实基础;实施仿写、扩写;开展多样化活动与评价等模式,领学生建构文本知识、品味语言特点、把握篇章结构,最终领悟文本主题意义,发展学习能力,培养英语核心素养,实现学科育人目标。

参考文献:

[1]程晓堂.基于语篇分析的英语教学设计[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0(10):1-8.

[2]李敏.基于主题意义的语篇解读[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20(10):32-36,43.

[3]黄远振,宋灵.学思导向的初中英语读写教学研究[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0(8):80-84.

[4]黄维强.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融入思维品质培养的实践[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7(11):6-12.

[5]杨朝青.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初中英语读写课的教学实践[J].师道,2021(12):34-35.

[6]张文雯.基于主题意义的初中英语读写结合教学探究[J]. 英语画刊: 高中版,2021 (26):24-2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