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思考与优化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谭秀凤

上林县塘红乡中心学校 530512

摘要

针对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越来越重的现状,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五项管理”“十项举措”,直至“双减”政策落地。要切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小学生作业负担,提高作业质量,提高育人水平,教师首先要围绕《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的要求,对标语文课程的核心素养,科学合理地设计作业。


关键词

新时期;小学语文;作业优化

正文


一、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意图

新课标明确提出了“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四大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新课标强调,语文学科要关照日常生活、文学体验和跨学科学习这三类语言文字运用情境,重视语文实践活动中的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方面的融合。据此,小学生的语文作业设计也必须与语文教育新理念相适切,充分体现新课标对语文教育的要求,应设计小学生喜欢的形式、富有创意的语文作业,使语文作业充满趣味性、充满浓浓的“语文味”;设计回归社会生活、与其他学科相结合、更加“接地气”的语文作业,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综合性、生活性及独特价值,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与认知。

二、新时期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的积极意义

(一)提供理论指引

小学语文实践性作业设计过程中,核心素养可以提供较为完善的理论指引。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是比较丰富的,系统性阐述了语文学科的关键教学元素,以及学生应该具备的素质能力。这些内容可以在教师设计实践性作业的时候起到一定的理论导向作用。特别是当前较多教师在设计实践性作业的时候都表现得比较迷茫,不知道如何下手。在引入核心素养理念以后,这些问题就可以得到较好的解决,从而保证实践性作业的设计质量。

(二)改变作业模式

现阶段我国很多小学语文教师设计的作业内容与模式都比较单一,对于课本教材的依赖性比较大。在布置实践性作业的时候,部分教师也不知道如何下手,直接套用一些现成的作业模式。这也导致实践性作业存在同质化与形式单一的问题,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在引入核心素养理念以后,教师可以立足于核心素养的不同维度设计实践性作业,显著扩充了实践性作业的内容与形式,使得作业模式更加丰富,有利于增强作业的吸引力,提高实践性作业的效果。

(三)锤炼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实践性作业的设计与应用,能够锤炼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学科能力。在当前的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过程中,核心素养培育已经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战略目标。但核心素养的内容比较抽象,不少教师都很难将其细化到学科教学中。而实践性作业可以作为核心素养培育的载体,实现核心素养在实践层面的落实。这样一来,教师就可以通过实践性作业培育学生的的实践素养,进而锤炼他们的核心素养能力。

三、新时期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要点

(一)激发学生兴趣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教师进行实践性作业设计应该注意融入趣味性元素,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当前很多小学生的作业兴趣都不算太高,在完成学科作业方面处于被动态势,不利于实践性作业取得预期效果。因此教师一定要充分关注这一点,通过各类可行的方式,增加实践性作业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

(二)丰富作业类型

小学语文教师在设计实践性作业的时候,也应该丰富作业类型。核心素养关注学生多种素质的综合提升,单靠一种类型的学科作业是很难取得较好效果的。不仅如此,单一作业也会引发学生的审美疲劳,导致学科作业变得非常枯燥。因此教师在设计实践性作业的过程中,一定要立足于核心素养的不同维度展开深入分析,推动作业类型的创新拓展。

(三)提高作业质量

小学语文教师设计实践性作业的过程中,要充分提高作业质量,使得作业能够取得预期的效果。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已经发生了较多转变,要求教师可以充分关注教学质量,锤炼学生的综合素养。而学科作业是巩固学科知识,提高学生素质能力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一定要通过可行的方式切实提高作业质量,实现核心素养培育的战略目标。

四、新时期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策略

(一)随堂作业设计

随堂作业是伴随课堂步伐而产生的作业形式,它具有教学、检测、评估的功能,能够促进课堂目标的有效达成,减轻学生课后不必要的作业负担。在“双减”政策下,教师应结合教学的实际需求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针对性地设计随堂作业,让作业诊断能当堂发生。

比如在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第一课时中,笔者聚焦单元语文要素“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圈画关键语句、绘制思维导图、完善表格信息等形式,提取关键信息,并有目的、有条理地梳理和归纳信息,以此训练学生把握主要内容的语文能力。为了落实语言训练,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借助《语文随堂作业本》,设计了推进教学生成的随堂作业,引导学生思考、提取、整理信息,把握主要内容。在学习朱熹的“读书有三到”这段文章时,笔者设计了如下随堂作业:

1.圈画出文本中对读书提出的三个要求。

2.根据文本片段填空。心不在此→→→→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3.下列各项中,与朱熹的读书方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B.一心一意万事成,三心二意失良机

C.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

D.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4.学了本文,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说一说你今后打算怎样读书。  

这份课堂作业单引导学生通过画出关键信息、分点概括内容、互文阅读等形式来落实语文要素目标,为学生梳理信息、深度阅读、理解文本提供了有效的学习支架,既促进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又以随堂作业的形式,将教学与命题有机联系在一起,提高了课时作业的有效性,促进了学生学习行为的当堂发生。

(二)单元作业设计

单元作业的设计定位在“单元”,即以教材中完整的一个单元为基本单位,针对整个单元的知识点、能力训练点,尤其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结合学情以及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而展开的作业设计。单元作业可以避免各个课时作业之间的孤立与割裂,也可以有效避免一些低水平、重复性、机械化的作业形式反复出现,从而提高作业设计的质量。单元作业设计与教学目标有着较高的相关度,与课堂教学保持着相互促进和相互补充的关系,应适当考虑、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与缺失,以作业形式体现单元教学的整体性。

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围绕“祖国河山”这一人文主题来编排单元内容,同时围绕“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这一语文要素来开展语言教学训练,而单元习作则根据“习作的时候,试着围绕一个意思写”这个核心展开。在设计这一单元的课时作业时,笔者围绕“由读到写”的设计理念,设计了以下作业任务:

作业一:聪明的小朋友,请你用“~~~~”画出下面这段话中的关键语句。

1.西双版纳是绿色的海洋。这里有高大的望天树,有粗壮的古椿树,有美丽的红豆树,有茂密的贝叶树,走进林中就好像来到了奇花异树的海洋。到处都是绿的,一片生机勃勃。这里的树高大茂盛,你看那望天树,高达七八十米,只有仰起头,才能看到它的“头”呢,真是名副其实的“森林巨人”啊!

2.你看,田野到处都是金黄色的,稻谷成熟了,绽开了金色的笑脸,农民伯伯在田野上挥洒汗水。你闻,果园里四处飘香,苹果树成熟了,红红的苹果散发着清香,果农们正忙着将一箱箱苹果装上车。秋天真是个收获的季节。在这个作业设计中,笔者基于《富饶的西沙群岛》这一课,引导学生迁移方法,以相似的结构设计,要求学生在梳理的过程中锁定关键句,把握语段的主要内容。

作业二:请以“我为西沙群岛代言”为主题,将西沙群岛介绍给大家。(海水、海底生物、海岛上的鸟)在这个作业设计中,笔者聚焦口语表达,引导学生在阅读《富饶的西沙群岛》的基础上,以“代言”的形式,将课文中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话。这个作业的设计指向学生的口语表达,在布置时,笔者将其发布在“钉钉”平台,鼓励学生以录音或视频的形式记录自己的“代言”作品,并开通“小红花点赞”渠道选出班级的优秀作业。

作业三:请试着选择情境,写一段话,想一想,怎样写才能将意思写具体。

情景一:早晨的菜市场可真热闹啊!

情景二:我喜欢夏天的夜晚。在这个作业设计中,笔者以作业建立阅读与写作之间的联系,促进读写整合,引导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尝试聚焦关键语句,将“画面”描绘出来。在设计过程中,笔者将单元的阅读训练要素与表达训练要素有机整合在一起,以单元统整的形式,提高作业设计的整体性,体现读写整合的编写策略。在作业落实过程中,笔者关注知识的考查与能力的联结,尽可能减轻学生“做作业”的时间消耗,以聚焦语文要素,指向考试命题的单元作业,扎实提高作业的有效性。

(三)实践作业设计

语文学科有着鲜明的实践性特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语文要素的训练,还要关注学生的语文生活,要能从单元人文主题出发,引导学生联结生活,开展基于主题的意义探究,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水平,让语文核心素养扎根于课堂,发展于生活。其实,在语文教学中,大部分学生对语文作业是最缺乏期待的。一堂精读课结束后,作业无非是抄写词语表、背诵课文、默写古诗、完成课后习得等,很多学生不等教师布置,自己就预测出作业内容。语文作业怎样才能有趣又有“料”呢?笔者认为,在“双减”背景下,教师要活化语文作业设计,尤其是课外作业设计,要能打破常规作业形式,减少机械、重复的“消耗型”作业,创造性地设计接地气、有趣又有“料”的实践性作业,为学生提供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平台,进而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提升学生的语用水平,让语文教学最终回归语文生活。

在教学三年级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一课时,在课后拓展作业中,笔者设计了“画说学校”的实践作业。这个作业要求学生以“绘图+解说”的形式,为学校宣传栏设计海报。任务:请你到学校各个地方走一走,看一看,想一想,然后画出你眼中的美丽校园,并完成下面这段话。我们有一所美丽的学校,同学在学校里快乐地学习,快乐地生活。

早晨,教室里                                    

中午,图书室里                                  

傍晚,操场上                                    

在这个作业中,笔者鼓励学生争当小小解说员,以解说员的身份,再次走进校园,想一想,看一看,画一画,说一说。在学生完成作业后,笔者将优秀的作品推荐至学校德育处,展示在宣传橱窗,并利用少先队活动课时间,带领班级学生利用“小蜜蜂”扩音器,进行现场解说。这一实践性作业以学科整合的形式,活化了作业形式,增强了作业的趣味性,同时突出了作业的展示与评价功能,实现了教学评的一致性。

此外,在教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时,笔者在课前布置了“制作风向袋”的实践性作业。在这个活动中,笔者以作业驱动学生的阅读探究,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或家庭合作的形式,根据习作例文《风向袋的制作》,按照“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的制作步骤,准备制作工具(或者替代性工具,如利用小木棍代替竹竿),动手制作风向袋,并将制作成品及制作过程中的心得带到课堂,进行交流。在课堂展示及交流过程中,笔者鼓励学生尝试简化习作例文,利用说明方法,将其转化成更加清晰、明了的说明书。在这个实践作业中,学生兴趣高涨。这启示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妨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尝试将阅读、写作实践转化为有趣的作业,以有趣又有料的语文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性,积极推进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

五、结语

作业无小事,它是教学的头等大事。在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时,教师需要充分理解“双减”政策和“2022年版课标”的内涵和要求,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创新与优化作业设计”,使设计出来的作业具有“效度”“温度”和“高度”,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翅膀。

 

参考文献:

1]万于龙,晏早梅.基于“减负提质”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策略——以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为例[J].江西教育,2022(43):69-70.

2]张松元.学科融合视域下语文跨学科作业设计[J].湖南教育(B版),2022(07):54-55.

3]柴丹.小学语文作业思考与设计[J].河南教育(教师教育),2023(02):21-22.

4]闫芳静“.双减”视角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优化分析[J].山西教育(教学),2023(01):48-49

5]汪源.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后作业有效性[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20(01):94.

6]宋晓慧.深度学习视野下搭建小学语文课后作业思维框架的策略探究[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0(10):88-90.

7陈丹玲.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后作业设计研究[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2(05):141-143.

8]张津.小学语文课后作业个性化布置及管理研究[J].教育界,2022(25):38-40

9]赖艳梅.儿童哲学视域下小学语文实践性作业设计[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2,23(06):94-96.

10]张俊波“.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能力型综合实践性作业的设计与实践[J].教育科学论坛,2022(14):40-4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