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习作细节指导方法探究
摘要
关键词
小学语文;习作;细节指导
正文
引言
习作是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直接反映,也是学生思维情感表达能力的体现,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在小学语文写作核心素养理念指导下,语文教师须更加注重给予学生写作主观思维、发散思维、参与思维的充分提升空间,引导学生主动观察、积累生活素材,延伸、拓宽写作思路,促使学生养成从生活和学习的各个方面积累写作素材、积淀精神情感的习惯,以此推进学生语文写作核心素养及写作实践思维的形成与发展。
1小学语文习作细节指导的重要性
首先,指导学生进行细节描写能够帮助学生提升观察力、认知力、想象力以及表现力,帮助学生养成语言细腻、深思熟虑、追求卓越的好习惯,切实推动学生信息处理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的全面发展。因此,指导学生进行细节描写能够帮助学生拥有实用化、有效化、品质化的习作训练技巧。其次,指导学生进行细节描写能够明确习作教学的设计性、目标性以及实效性,以学生细节描写能力培养为教学核心科学设计一系列课堂活动,在实训化认知中推动学生细节描写能力的持续发展。因此,指导学生进行细节描写能够推动习作教学的务实发展、逐级进阶、循序渐进,打造优秀育人环境。最后,指导学生进行细节描写能够引导教师将教学智慧与教学方法应用于习作教学的提质增效、科学创新、拓展转型之中,有效点拨学生的认知思维、习作思路、构思方法,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
2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不能把写作与生活联系起来
在小学阶段,学生们所写的文章大都是叙事性和对日常生活的描写,而许多学生在写这些东西时,往往不知从何处着手,既不能观察到生活,也不能写出自己想要写的东西。此外,小学生的知识范围比较狭窄,对事物的认识还不完整,词汇使用能力也不强。
2.2缺乏趣味
在进行小学语文习作训练期间,教师需要培养学生将习作内容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的能力,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习作题目均是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没有经历过,或缺乏认识的事物,学生只能通过借鉴、想象完成训练,也就无法保证习作的质量,进行深入探究学习的兴趣逐渐下降,主动参与学习的意愿不高。由此,为解决与生活脱节、缺少学习趣味等问题,相关教师需要做到从学生的角度入手,保证习作内容紧贴生活,完善训练方式,进而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
3小学语文习作细节指导策略
3.1细节指导学生进行深入的实践
在习作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实践,是对习作教学的需要,也是对学生进行深入研究的前提。深度学习是以高级思维发展为基础的理解式学习,其特点是强调批评理解,强调内容整合,促进知识建构,注重意识迁移。深入的实践是指实践与思维的联系,实践与语言的核心技能联系在一起,实践与前面的知识、后面的知识联系在一起,特别是实践可以引起更多的尝试和探索。如果老师在课堂上进行了一次练习,使学生产生了一种想要再做一次练习的冲动,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从而使他们有了更深入的练习。
3.2关注细节
观察是学生认识事物、了解世界的主要手段,可帮助学生判断事物轮廓、确定事物属性。通过对事物进行深入观察,学生可以将事物进行分解,进而分析各组成部分,了解事物的变化、发展、构成规律,为后续的描述、写作提供素材。在实际生活中,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由表及里、化整为零的观察能力,通过对整体事物进行判断明确主体对象,并通过深入分析、刻画细节,达到点明主旨、烘托渲染的目的,丰富写作内容,提高文章张力。学生在观察细节时常会出现线索杂乱、无法有效串联等问题,此时教师应当及时给予学生细节指导,使其将整体作为切入点,深入观察细节之处,并在不断地发现与探索间逐渐形成大体写作思路,可有效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通过教师的有效指导使得学生掌握观察生活的主要方法,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增长了学生的见闻,帮助学生重新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人、事、物,使其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世界。
3.3写景状物方面的细节描写
在习作教学过程中,学生应为叙事类写作训练内容提供一个人物活动、故事发生的自然环境与活动场所,为人物形象与故事情节提供必要的背景支持。(1)立足细节描写,造就自然环境落差感。在习作训练内容中,学生在描写自然环境时要注意空间环境的落差感,一般可以由上而下地描写自然环境,建构出层次化、体验化以及审美化较强的自然环境。因此,教师应立足自然环境的细节描写,为习作内容提供良好的自然环境支持,也以此渲染出一定的思想情感,营造出主题化的活动氛围。(2)立足细节描写,造就自然环境纵深感。在习作训练内容中,学生还要在描写自然环境中注意自然环境的变化性,在“移步换景”中刻画出美丽的“自然环境长廊”“跟着感觉走”刻画出一路的自然风景。这样,学生的习作内容就会展示出自然环境的纵深性与变化性,有效提升习作内容的趣味性、多变性、丰富性与体验性,提升习作内容的美感。
3.4交流见闻
在实际习作期间,学生若是仅通过自身观察进行习作,则文章将呈现出片面性、浅薄性等问题,缺乏深入思考,内容空洞,由此学生就需要通过参考其他人的经验,深挖事物发展特征。在训练期间,教师应当认识到交流的重要性,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教师帮助学生对写作素材进行进一步加工的过程。如在对水果进行描写时,教师可通过向学生描述水果的形状、颜色、味道等不同特点的方式,使其对各类水果进行想象、判断,并引导学生学会从特点、细节进行描写,总结不同事物的特征要素,明确写作要点,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具象,便于学生进行理解、掌握。
3.5加强习作训练,注重个别化指导
小学生阅读量有限,还没有足够的语言功底去支撑他们的习作水平,因而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教师要加大学生的阅读量,还可以以日记的形式加强写作训练。在写日记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将生活中的所见所感以文字的形式记录.平时在课外书上看到的好句好词也可以积累在日记本上.增强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培养学生从生活中积累习作素材。要针对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在写作过程中采取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写作水平提出个性化的细节指导。对习作水平好的学生要加以强化,对于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差的同学,教师要能够有效进行基础性的训练。
结语
从当前的教育发展情况来看,提高学生的习作细节指导是多方面的,要使其在实践中取得较好的效果,必须在平时的教学中运用积极而高效的现代教学方法,使其在实践中发挥出积极的作用。从长期的教学发展趋势来看,要在实践中采用积极、高效的方法进行优化,是提高教学应用水平的一种积极的尝试。
参考文献
[1]陈陈.小学语文习作细节描写指导方法略谈[J].教书育人,2018(25):25.
[2]陈志卿.探析小学语文习作细节描写指导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2(8):1-3.
[3]刘凤梅.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指导学生细节描写的策略[J].天津教育,2021(11):152-1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