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人员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泌尿外科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

期刊: 世界·医学研究 DOI: PDF下载

丰谧兰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中医医院,江苏 苏州 215200

摘要

目的:探讨护理人员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泌尿外科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从本院泌尿外科于2022年1月-2023年3月期间收治的患者中随机选择100例并平均分成参比组及研究组展开探讨,各50例,分别选择常规护理措施及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护理人员展开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护理效果展开探讨。结果: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参比组(P<0.05);研究组绩效考核各项成绩均高于参比组(P<0.05)。结论:对护理人员展开分层级管理模式,可有效促使泌尿外科护理管理质量得到提升,并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同时护理人员绩效考核各项成绩也得到显著提高,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中。


关键词

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护理管理质量;影响

正文


引言

近年来人们对健康需求及服务质量的需求日渐提高,医学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日常护理服务理念、服务模式及护理人员能力、素质及技术等方面均产生了深远影响。目前我国常规护理编制存在较多弊端,日常护理工作以完成治疗操作任务为重心,忽略了患者本身,加之护士工作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不但影响了护理队伍的稳定,也使护理满意度难以获得实质性提升[1]。护士分层级管理是适应时代发展需求应运而生的管理模式,可充分利用护士人力资源,做到优化配置,全面发挥各层级护理人员的价值,使其工作积极性得到显著提高,进而促进了护患和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203月-20223月期间于本院泌尿外科接受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将所选患者平均分成参比组及研究组展开研究,各50例,参比组中男女例数分别为28例、22例,年龄最小与最大值分别为25周岁、84周岁,平均(54.52±2.16)周岁;研究组中男女例数分别为27例、23例,年龄最小与最大值分别为26周岁、84周岁,平均(55.25±2.18)周岁。两组年龄之间差异并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分析含义(P>0.05),符合对比要求。纳入标准:均与泌尿疾病诊断指标相符合;均对本研究存在一定认知,并自愿对文件签署。排除标准:自理能力相对较差。本研究已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共有20名护理人员参加本次研究,每组各10例,均为女性,年龄均介于20-45周岁,平均(32.54±2.26)周岁。

1.2方法

予以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具体主要围绕心理护理、饮食指导两个方面。为患者营造安静、整洁的病房环境,保证患者可以卧床静养;期间,护理人员叮嘱患者各种注意事项,与患者家属做好沟通与交流,时刻观察患者的身体状况,纠正患者先前不良的生活习惯;发现任何异常,及时上报并对症处理。

予以观察组患者护理分层级管理模式,具体包括:

1)层级设置。建立层级责任制,落实分层管理人员安排,具体为:护士长一名科秘书一名、责护组长两名、责护十名。同时,派遣两名护理人员专门进行记账、入院登记、其他科室衔接等护理工作,具体的工作内容划分可以结合护理人员的工作时间、实操技能水平、工作经验、学历等等,保证分层次处理。各组成员需要严格遵照护士长的指导完成护理任务,各小组组长需要由实际操作能力强、护理经验丰富的护士担任,全面负责整个护理阶段的护理质量。责任护士在日常护理工作中,需要随时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与精神状态,予以患者针对性的健康宣教,帮助患者完成各项检查。同时,严格遵照护理操作相关规章流程,岗位不同、职责不同,工作流程也存在差异,需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一一落实。

2)层级培训。根据层级方式来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工作,结合学历、专业水平、工作年限、工作经验来安排培训内容,向护理人员讲解目前较为先进的护理理念,传授护理经验,以促进护理人员专业知识熟练度的提升,激发其工作责任感。

3)弹性排班。结合科室的具体情况来进行排班,保证排班机制的弹性化。合理搭配新老员工,确保护理质量的均衡。中午时段与夜班时段增设护理人员,保证各个时段的护理工作均可有条不紊的进行,同时确保护理排班的衔接性,选择每日护理工作相对较少的时间,合理安排护理人员轮流休息,确保护理人员时刻以充足的精神状态来面对护理工作。

4)明确岗位职责管理。组内成员共同查阅近几年泌尿外科护理档案,分析发生护理差错、护理纠纷等原因,依据分析出的原因,以此为护理重点,分层对其加强管理。①组长职责:组长在护理实施中主要负责在护理人员之间沟通协调,依据本班护理人员实际情况进行工作调配,对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进行相应指导,协助护理人员查房,及时解决护理人员护理工作中遇见的问题,及时记录与总结护理人员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再统一时间对其进行培训,力在提高护理人员业务水平,减少护理差错发生。②护理人员职责。护理人员在护士长及科主任的领导下,具体实施分管病人的职责,负责完成对患者的护理、协助治疗、检查、心理干预、健康指导等工作。因交接工作中可能出现交接差错(未明确交待患者是否注射用药等),因此需加强对交接班管理,为降低交接班所致的护理风险事故发生,可在患者床头予以交接班工作事项,对新入患者、危重病患应加强交接工作管理,使患者在繁忙的晨间、也能得到优质的护理服务,获取较高的服务质量,同时,两班护理人员应积极参与对危重病患护理会诊与特殊个案讨论,力保使每位患者能得到较好护理服务。③副院长、泌尿科主任职责。副院长、泌尿科主任负责监督护理管理方案的具体实施,针对不足之处及时提出,指示下级即刻改正,最大程度提升管理质量。

5)护理考核。护理管理部门与院内医务科室需要定期对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进行考核,结合考核机制,将考核成绩与福利待遇、职位晋升挂钩。考核需要秉承分级管理模式,按照责任护士、责任护士组长、护士长,分层级模式实施。如果考核阶段发现任何问题,必须追究上下责任人,并通知责任人,由于发现问题,会对后续晋升与奖金造成影响。护士长结合自身科室的具体情况来建全分层管理机制,以各层级护理为基础,保证所构建管理方案的科学化。同时,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培训,不断强化其专业知识与实操技能,保证护理人员可以紧跟医学前沿,不断更新自身知识储备。培训后进行相应的考核,建立科学合理的奖惩机制,对表现突出者进行奖励,对表现不良者进行惩罚,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1.3观察指标

选择调查问卷对患者护理满意度展开调查,满分分值为100分,低于60分则表示并不满意,介于61-79分则表示满意,介于80-100分则表示非常满意。

对绩效考核成绩展开比较,共含有工作量以及工作质量、医德规范及加分项,满分分值分别为40分、30分、20分、10分。

1.4统计学分析

SPSS21.0处理数据,计数资料[n(%)]表示,X2检验;计量资料( ±s)表示,t检验。当P<0.05,组间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分析含义。

2.结果

2.1比较护理满意度

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参比组(P<0.05),如表1。

1比较护理满意度[n(%)]

组别

例数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度

参比组

50

30(60.00%)

8(16.00%)

12(24.00%)

38(76.00%)

研究组

50

46(92.00%)

2(4.00%)

2(4.00%)

48(96.00%)

X2

-

-

-

-

8.3056

P

-

-

-

-

0.0039

2.2.比较绩效考核成绩

研究组绩效考核各项成绩均高于参比组(P<0.05),如表2。

2比较绩效考核成绩(±s)

组别

例数

工作量(分)

工作质量(分)

医德规范(分)

加分项(分)

参比组

10

25.82±0.87

21.56±2.68

11.23±1.22

4.14±0.65

研究组

10

31.72±0.84

33.87±2.87

16.85±2.65

7.12±0.77

t

-

15.4278

9.9134

6.0918

9.3518

p

-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3.讨论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护理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资料表明医患纠纷中相当一部分比例与护理质量密切相关。自从在2011年卫生部首次明确提出“优质护理服务”在我国推行的要求以来,越来越多医院开始将提升服务质量列为日常工作的重点。加强护理人员的管理是提高整体服务质量的关键所在,但传统管理模式没有依据护理人员的职称、能力及资质进行明确分工,缺乏有效协作,并疏忽了对患者的整体性及延续性护理;护理人员配置失衡,中夜班为单班制,工作量大,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使护理质量难以得到保障。因此制定一套适应时代发展,符合临床护理需求的护理管理模式已成为重要的课题。实施分层级管理后,护理人员的岗位设置与资历、职称、沟通、协调、技能等能力相匹配,最大程度发挥了各自的潜能,满足了患者数量日益增多的要求。分层级管理实施过程中要求我们依据护理岗位履行不同职能与职责、工作权限,明确责任,使团队的凝聚力得到增强,并确保工作标准化、规范化,从而更好地保障服务质量。对于存在学历、工作经验差异的护理人员,给予个体化的培训方案,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及主观能动性。

事实表明,分层级管理可让责任护士更好地掌握患者治疗情况及病情,及早发现病情变化,提供预见性护理,提升护理质量内涵。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后护理质量中基础护理,病室管理,整体护理,护理文件,健康教育各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改善,护士分层级管理对于护理人员素质的提高也具有积极意义,实施过程中我们对护理工作量、人力资源及工作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使各护理人员尽其其职,并加强专业技术、业务知识及沟通等能力的学习。分层级培训的有效实施,使各层级的护理人员均得到针对性的培训,从而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专业技术和素质和管理能力,进而使护理满意度显著提高。本研究结果显示操作技能评分及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实施过程中我们建立弹性排班制,并结合护理人员工作量、护理满意度制定工资待遇,增强了工作积极性,使其对管理的满意度得到提升,此在本研究中也得到了证实。综上,我们认为分层级管理模式可改善满意度,提高工作效率,优于传统管理模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胡蓉,刘晓芳,向冬香,等.护理人员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泌尿外科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J].中国临床护理,2016,8(5):444-446.

[2]李红.护理管理工作对护士综合素质提高的作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8):152-154.

[3]方国华.护士分层管理在优质护理服务病房的应用效果观察[J].医药前沿,2017,7(15):280-281.

[4]刘娟.分层次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30):117-118.

[5]樊引莲. 分层级管理在泌尿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9, 366(49):10-11.

[6]樊小荣. 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泌尿外科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分析[J]. 中国卫生产业, 2019, 016(027):76-77,101.

[7]许静,卢军,陈姗.对分层级管理模式在医院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分析[J].现代职业教育,2021(07):64-65.

[8]潘爱华.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20,17(18):35-36+39.

[9]王倩.护理人员分层级管理模式对胸部内科护理质量的影响[J].中国卫生产业,2020,17(18):60-61+64.

[10]邓春桃,袁秋影,钟春梅.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在急性重症肝炎患者及护理人员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20,27(17):195-197+207.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