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反应蛋白,血清淀粉酶检验诊断急性胰腺炎的价值分析
摘要
关键词
C反应蛋白;血清淀粉酶;急性胰腺炎;早期诊断
正文
临床急腹症疾病中常见的便是急性胰腺炎,该病症发病相对较为迅速,同时病死率相对较高,急性胰腺炎是多种病因导致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从而导致胰腺组织自身出现消化、水肿以及出血等炎性症状[1]。在临床中该病症通常会产生腹痛、恶心、呕吐以及发热等特点,病变程度不同。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可将其分为急性和重型胰腺炎,轻型胰腺主要以水肿为主,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属于自限性病情,轻型胰腺炎患者预后效果相对较好[2]。但是重型患者通常会伴随着较多的器官衰竭或者功能障碍,少数患者会出现胰腺出血和坏死症状,因此早期诊断该病症可为其提供对症治疗,帮助患者提高生存质量。该病症目前病因不详,有可能和过度饮酒以及胆管内出现胆结石相关,同时也与外伤引发有所关联[3]。急性胰腺炎会导致患者出现各种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导致病毒细菌等通过血液渗透进淋巴或者胰腺组织,从而引发胰腺炎[4]。在相关研究中可以得知,早期诊断和治疗可有效改善急性胰腺炎患者预后情况,降低患者死亡概率的同时,为其进行根治。目前血清淀粉酶是诊断急性胰腺炎的主要依据,并且在患者血液中存在较高水平,但是由于该种物质易受到多因素影响[5]。所以本文在此基础上,对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C反应蛋白和血清淀粉酶进行检验,以此评估诊断价值,具体评估内容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1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案例分析,同时选取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轻型40例,重型20例,将其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体检人员6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对照组中包含38例男性和22例女性,年龄选取范围在25岁以上和68岁以下,平均年龄(46.52±10.08)岁,观察组患者中男女比例是37:23,年龄最小确定为24岁,最大确定为66岁,平均年龄(45.01±9.87)岁,两组患者各项资料中并未发现差异(P>0.05),可比较。
纳入标准:(1)根据临床诊断患者符合急性胰腺炎相关标准;(2)对本次研究内容知情,自愿参加实验;(3)本次实验项目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同意。
排除标准:(1)患者有阑尾炎或者肠梗阻、消化道溃疡穿孔等病症;(2)所有研究人员有心脏、肾脏等严重疾病;(3)患者有合并感染性疾病。
1.2方法
清晨在空腹状态下,抽取患者5ml经母爱血液,在真空肝素抗凝管中,采用离心处理方式将血清进行分析,并检查血清中的C反应蛋白以及血清淀粉酶水平,血清淀粉酶使用的是速率法进行测量,C反应蛋白则是采用免疫比值浊法测量,检测仪器是全自动生化仪,正常情况下,血清淀粉酶数值是25-15U/L,C反应蛋白是0-10mg/L。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检验人员C反应蛋白以及血清淀粉酶水平,以此分析其含量水平。同时针对轻型和重型患者C反应蛋白以及血清淀粉酶水平进行检验,并对单项C反应蛋白以及血清淀粉酶水平以及联合检验结果进行统计。
1.4统计学分析
本文中所有资料和数据均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和计数资料使用的分别是均数±标准差,t检验和百分比(%),X2检验,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检验人员C反应蛋白以及血清淀粉酶水平
根据研究结果可以显示,两组人员在C反应蛋白以及血清淀粉酶水平检测中,观察组明显数值高于对照组,比较有着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检验人员C反应蛋白以及血清淀粉酶水平对比
组别 | 例数 | 血清淀粉酶(U/L) | C反应蛋白(mg/L) |
观察组 | 60 | 763.21±210.59 | 45.08±11.31 |
对照组 | 60 | 83.52±21.64 | 1.35±0.49 |
t值 | 24.870 | 29.922 | |
P值 | 0.000 | 0.000 |
2.2对比观察组中轻型和重型胰腺炎检查结果
在观察组轻型和重型检查中,患者胰腺炎各项生化检查中,血清淀粉酶比较未发现差异性(P>0.05),但是在C反应蛋白比较中,轻型患者明显低于重型检测结果,比较有着明显差异性(P<0.05),详情见表2。
表2 观察组中轻型和重型胰腺炎检查结果对比
组别 | 例数 | 血清淀粉酶(U/L) | C反应蛋白(mg/L) |
轻型胰腺炎 | 40 | 574.61±205.97 | 26.98±10.29 |
重型胰腺炎 | 20 | 608.94±216.92 | 146.59±38.61 |
t值 | 0.598 | 18.464 | |
P值 | 0.552 | 0.000 |
2.3对比单项和联合检验准确率和误诊率
诊断不同检测过程中,观察组中单项检测和联合检测准确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并且在误诊率和漏诊率上有所提高,表明联合检测准确性更高,在临床诊断中可作为可靠依据进行使用。
表3 单项和联合检验准确率和误诊率对比
组别 | 例数 | 准确率 | 误诊率 | 漏诊率 |
血清淀粉酶(U/L) | 60 | 49(81.67) | 7(11.66) | 4(6.67) |
C反应蛋白(mg/L) | 60 | 47(78.33) | 8(13.33) | 5(83.34) |
联合检测 | 60 | 59(98.33) | 1(1.67) | 0(0.00) |
X2值 | 9.259/14.579 | 4.821/5.885 | 4.137/5.217 | |
P值 | 0.002/0.000 | 0.028/0.015 | 0.041/0.022 |
3讨论
临床急性消化系统疾病当中,胰腺炎是一种厂家你的病症,该病症在发病因素探查中,并未发现明显因素,多半是依靠患者在检测中进行探查,以此分析患者病情严重程度[6]。该病会因为多种因素从而影响患者自身胰酶异常反应,使得胰腺细胞出现溶剂热和消化情况。该病症主要引发因素包含胆道疾病、暴饮暴食以及酗酒等情况,并且患者在发病之后,容易产生严重的恶心、呕吐和上腹部剧烈疼痛等症状。在急性胰腺炎中又将病症分为两种,分别是轻型胰腺炎和重型胰腺炎,轻型胰腺炎在没有得到及时治疗的情况下,容易将病症转变成为重症胰腺炎,增加治疗难度的同时,提高患者疼痛时间[7]。急性重型胰腺炎患者主要的临床表现是胰腺出血、继发性感染以及胰腺坏死等症状,有着较高的病死率,患者在早期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和炎性抑制,会产生严重的反应,从而影响患者恢复效果以及后续治疗,使其出现脏器功能障碍和衰竭,导致患者身体中电解质失衡,严重的会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在临床中以往会采用B超或者影像学等方式对患者急性胰腺炎进行分析,但是随着临床生活检验措施的优化和加强,以及不断完善等相关发展,实验室在患者早期进行疾病诊断起到重要的作用[8]。该种检测方式可将临床患者诊断的方便性进行提升,并且价格相对较低,容易被检验人员所接受。患者出现疾病之后,自身血清淀粉酶会随着疾病的发展不断上,同时患者发病6小时以后,以及病情发展在3小时以后会导致血清淀粉酶逐渐下降,因此对该种血清中的物质进行检验对早期急性胰腺炎患者起到一定的诊断作用。但是不良仅依靠一种指标对患者病情状况进行评估,需配合C反应蛋白指标,两种以上的物质指标水平检测可有效提升临床诊断的准确性,从而确诊患者病症严重程度,减少临床误诊率[9]。
血清淀粉酶又被称为血淀粉酶,是血清中淀粉酶的主要分型,属于糖苷链水解酶,主要来源是胰腺所产生,并且近端接近十二指肠、肺部以及子宫等乳腺器官中会存在少量分泌,该种物质主要对胰腺疾病有着极高的诊断价值,同时在检测中对该种物质进行检测,可有效对患者急性胰腺炎进行诊断,但是该种物质检验会因为外界因素影响,导致检验结果出现偏差,所以在就你行血清淀粉酶检验中应搭配其他生化检验指标,从而提高临床诊断准确性。C反应蛋白则是患者机体受到损伤或者感染侵蚀过程中,使其血浆中的蛋白质极速上升,从而激活身体中的补体,以此加强吞噬细胞对身体进行调节。C反应蛋白会对侵入身体中的病原微生物进行吞噬,从而使其害死、损伤以及凋亡等。在抽取血液之前不宜食用过于油腻或者高蛋白质的食物,避免大量饮酒,同时禁食12小时,以免影响检测结果。C反应蛋白也是一种敏感标志性指标,可对患者疾病发展以及感染程度进行详细检查,但是在一些疾病种类诊断具有相应的限制性。因此在检测中应采用联合检测方式,以此提高临床检测的准确性[10]。根据上述研究内容,本文对案例中的数据进行分析,详细内容如下:两组人员在C反应蛋白以及血清淀粉酶水平检测中,观察组明显数值高于对照组,其血清淀粉酶比较结果是(t=24.870,P=0.000)U/L,C反应蛋白对比结果则是(t=29.922,P=0.000)mg/L,在观察组轻型和重型检查中,患者胰腺炎各项生化检查中,血清淀粉酶比较未发现差异性(P>0.05),但是在C反应蛋白比较中,轻型患者明显低于重型检测结果,比较有着明显差异性(P<0.05),诊断不同检测过程中,观察组中单项检测和联合检测准确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并且在误诊率和漏诊率上有所提高,表明联合检测准确性更高,在临床诊断中可作为可靠依据进行使用。根据以上比较得知,联合检测可有效提升临床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同时减少外界因素干扰的同时,保证临床诊断的准确率,并将早期患者症状进行探查,根据检测结果对患者进行对症治疗,降低治疗难度的同时,快速对患者症状进行确定,减少患者经济压力的同时,缩短患者治疗时间,有效抑制炎症发展。
综上所述急性胰腺炎在临床采用C反应蛋白和血清淀粉酶进行联合检测,在检验准确率中可明显发现准确率的提高,并且在早期对患者病症程度进行确诊,从而根据患者病情发展情况以及疾病种类,制定患者后续治疗方案,为患者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因此C反应蛋白和血清淀粉酶检测在临床诊断中可将其价值进行体现。
参考文献
[1]武传祥,徐敏,彭青等.C反应蛋白与淀粉酶联合检测在急性胰腺炎诊治中的意义[J].中国社区医师,2022,38(15):126-128.
[2]张允标,时秀云,郑绮菡.血清淀粉酶联合C反应蛋白检测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J].山西医药杂志,2022,51(02):223-225.
[3]肖霄,徐晓斌.血清AMY、LPS与CRP在急性胰腺炎早期诊断中的作用[J].中国医药指南,2022,20(05):119-121.
[4]成群,吴佳妮,孙建鹰等.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水平及其对患者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21,31(24):37-41.
[5]马林.C反应蛋白、D-二聚体联合降钙素原对早期急性胰腺炎病情严重程度的判断价值[J].中国当代医药,2021,28(33):72-75.
[6]陈远东,马玲娣,杨海等.急性胰腺炎血清淀粉酶、脂肪酶、C反应蛋白检验的应用与诊断价值评定[J].中国医药科学,2021,11(17):163-165+219.
[7]汤向巍.血清脂肪酶、淀粉酶、CRP联合检测对急性胰腺炎的早期诊断价值[J].中国卫生工程学,2021,20(04):644-645.
[8]张悦.联合检验血清淀粉酶、脂肪酶及C反应蛋白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价值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07):75.
[9]庄冶.血清淀粉酶、脂肪酶与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在急性胰腺炎早期诊断中的价值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04):38-39.
[10]白清华.联合检验血清淀粉酶、脂肪酶及C反应蛋白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价值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01):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