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质酸联合他克莫司治疗湿疹患儿的价值研究

期刊: 世界·医学研究 DOI: PDF下载

万里华,刘红春

吉林省辽源市人民医院 吉林省 辽源市 136201

摘要

目的:探究分析透明质酸联合他克莫司治疗湿疹患儿的价值。方法:选取于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院内收治的湿疹患儿共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患儿的入院序列数为基础,采用随机数字分组的方式,将8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他克莫司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透明质酸联合他克莫司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有效率;免疫功能指标以及血清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湿疹患儿采用透明质酸联合他克莫司进行治疗,能够显著提升患儿的治疗有效率,同时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免疫功能指标以及血清因子水平,值得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

透明质酸;他克莫司湿疹;治疗有效率;免疫功能指标;血清因子水平

正文


现阶段湿疹的发病率相对较高,其中儿童群体属于湿疹的高发群体,患儿在发病后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多形性皮疹,对称性分布于患儿面颈部、四肢屈侧等部位,高复发率属于湿疹的显著特点,如果患儿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则会存在较大的机率对其生长发育造成影响[1-2]。现阶段对于湿疹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认为与T淋巴细胞介导免疫功能异常存在联系,加上儿童自身存在抵抗力低的特点,使其更容易出现湿疹。而透明质酸则富含丰富的凝胶分子,其能够于皮肤表现形成保护膜,促进组织的代谢,达到修复皮肤的效果,而他克莫司属于免疫调节剂,能够经皮肤吸收,达到调节免疫功能,降低炎性介质生成以及改善瘙痒、皮损症状的效果[3-4]。本文将探究分析透明质酸联合他克莫司治疗湿疹患儿的价值详情如下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院内收治的湿疹患儿共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患儿的入院序列数为基础,采用随机数字分组的方式,将8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对照组患儿共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为:4-12岁,平均年龄为:(7.10±2.03)岁,观察组患儿共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为:4-12岁,平均年龄为:(7.08±2.06)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方法

予以患儿他克莫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060030;生产企业:Astellas Pharma Manufacturing,Inc.)涂抹于患儿皮损部位,每日2次,共治疗5周,药物实际使用剂量结合患儿具体病情而定。

1.2.2观察组方法

予以患儿他克莫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060030;生产企业:Astellas Pharma Manufacturing,Inc.)涂抹于患儿皮损部位;同时予以患儿透明质酸敷料(批准文号:苏械注准20172641818;生产企业:南京天纵易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1.0mg/ml透明质酸原液为主要原料,灭菌之后涂抹于皮损部位,每日2次,共治疗5周,药物实际使用剂量结合患儿具体病情而定。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的治疗有效率;免疫功能指标以及血清因子水平。其中治疗有效率分为四个评价指标,分别为痊愈:患儿各项临床症状消失,皮损完全消退,有效:患儿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皮损大部分消退,显效:患儿各项临床症状得到改善,皮损局部消退,无效:患儿各项临床症状未能得到改善;治疗有效率=痊愈例数、有效例数以及显效例数之和与总例数的占比。免疫功能指标通过采集患儿清晨静脉空腹血进行测定,包括:CD4+T淋巴细胞亚群以及CD8+T淋巴细胞亚群。血清因子通过采集患儿清晨静脉空腹血进行测定,包括: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指标;血清白细胞介素-18、血清免疫球蛋白E以及血清白细胞介素-10指标。数据均由研究期间收集整理得出。

1.4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22.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表示,率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治疗有效率

对比两组的治疗有效率,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如下所示:

对照组中:有效例数为:8例,有效例数为:11例,显效例数为:11例,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5.00%;

观察组中:有效例数为:16例,有效例数为:13例,显效例数为:10例,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50%;其中χ2=8.538,P=0.003。

2.2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免疫功能指标

对比两组的免疫功能指标,治疗前两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如下所示:

对照组治疗前的CD4+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为:(29.97±5.18)%,观察组治疗前的CD4+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为:(29.86±5.23)%,其中t=0.164,P=0.927。

对照组治疗后的CD4+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为:(34.77±4.46)%,观察组治疗后的CD4+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为:(39.20±5.11)%,其中t=6.117,P=0.001。

对照组治疗前的CD8+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为:(31.72±4.75)%,观察组治疗前的CD8+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为:(31.69±4.63)其中t=0.256,P=0.839。

对照组治疗后的CD8+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为:(29.81±4.12)%,观察组治疗CD8+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为:(22.79±4.06)其中t=9.783,P=0.001。

2.3对照组以及观察组血清因子水平

对比两组的血清因子水平,治疗前两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如下所示;

对照组治疗前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指标为:(0.70±0.17)×109/L,观察组治疗前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指标为:(0.68±0.18)×109/L,其中t=0.199,P=0.897。

对照组治疗后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指标为:(0.46±0.13)×109/L,观察组治疗后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指标为:(0.29±0.08)×109/L,其中t=16.010,P=0.001。

对照组治疗前的血清白细胞介素-18指标为:(385.36±48.72)ng/L,观察组治疗前的血清白细胞介素-18指标为:(370.88±49.68)ng/L,其中t=0.216,P=0.872。

对照组治疗后的血清白细胞介素-18指标为:(262.20±41.17)ng/L,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清白细胞介素-18指标为:(173.59±21.84)ng/L,其中t=10.577,P=0.001。

对照组治疗前的血清免疫球蛋白E指标为:(188.50±23.10)ng/L,观察组治疗前的血清免疫球蛋白E指标为:(190.42±22.52)ng/L,其中t=0.346,P=0.721。

对照组治疗后的血清免疫球蛋白E指标为:(146.67±16.13)ng/L,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清免疫球蛋白E指标为:(107.56±11.80)ng/L,其中t=8.979,P=0.001。

对照组治疗前的血清白细胞介素-10指标为:(15.54±2.21)ng/L,观察组治疗前的血清白细胞介素-10指标为:(15.81±2.15)ng/L,其中t=0.277,P=0.819。

对照组治疗后的血清白细胞介素-10指标为:(12.00±2.27)ng/L,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清白细胞介素-10指标为:(8.87±2.12)ng/L,其中t=3.791,P=0.001。

3. 讨论

小儿湿疹属于常见的反应性皮肤病,现阶段对于小儿湿疹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认为其主要与两方面的因素存在联系,内部因素:与患儿血液循环则色、内分泌紊乱、免疫技能平衡被破坏以及遗传因素存在密切的联系。外部因素:患儿体质弱更容易对环境过敏,饮食不均衡等。患儿在发病后的主要临床症状包括:皮损部位出现明显的瘙痒,红斑或是丘疱疹,部分患儿甚至会出现糜烂以及苔藓化等情况,对患儿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以往在对此类患儿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多采用抗组胺药物对患儿进行治疗,但通过长期的实际应用发现,长期应用此类药物对患儿进行治疗,会存在较大的机率使其出现药物依赖等情况,同时容易使其出现复发,认为其长远疗效具有一定的局限性[5-6]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采用了透明质酸联合他克莫司对患儿进行治疗,其中他克莫司能够有效的抑制T淋巴细胞活化与细胞内蛋白FKBP-12结合,形成由他克莫司-FKBP-12、钙、钙调蛋白和钙调磷酸酶构成的复合物,从而抑制钙调磷酸酶的磷酸酶活性,阻止活化T细胞核转录因子(NF-AT)的去磷酸化和易位,NF-AT这种核成分会启动基因转录形成淋巴因子(例如IL-2,γ干扰素)。同时其能够抑制参与T细胞活化的制编码(IL-3、IL-4、IL-5等),达到调节苗裔,消炎以及减轻瘙痒的效果。由于他克莫司不会抑制胶原的合成,在使用过程中不会使得患儿出现皮肤萎缩的情况,进而降低患儿出现感染的机率,具有优良的安全性。而透明质酸则含有丰富的大分子透明质酸以及小分子透明质酸,大分子透明质酸能够对患处皮肤形成一层保护膜,进而使得患儿皮肤长时间的保持湿润状态,并抵抗外部光纤以及细菌的侵犯,而小分子透明质酸则能够通过皮肤渗透至皮肤黏膜层之下,达到提升皮损部位血液流通,促进组织代谢以及加速患处皮肤角质细胞新生的效果[7-8]。分析本次研究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认为主要是由于两种药物联合使用能够达到抗炎、止痒,免疫调节以及改善血液循环的效果,进而保障最终的治疗效果。在免疫功能指标方面,观察组具有明显的优势,分析其原因认为:CD4+T淋巴细胞亚群属于小儿湿疹皮损部位的T淋巴细胞渗出性炎症反应细胞,而CD8+T淋巴细胞亚群对免疫应答则具有遏制效果,上述指标的改善说明通过结合透明质酸对患儿进行治疗,能够显著提升其皮损皮肤的修复效果,改善免疫功能,在血清因子水平方面: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属于炎症细胞因子,具有较强的破坏力,能够诱导炎症出现,进而使得患儿出现迟发相变态反应,而血清白细胞介素-18则能够促进TH1以及TH2的免疫反应,加重炎症反应,血清免疫球蛋白E则属于亲细胞抗体,能够使得肥大细胞产生组胺活性物质,进而使得皮肤皮损部位出现瘙痒症状;白细胞介素-10则能够有效的反应患儿TH1/TH2的平衡状态,当其出现异常时,则提示患儿出自奶免疫功能紊乱的情况[9-10]。因而上述指标均能够有效的反应患儿的病情程度,观察组具有明显的优势,认为:此类方式具有优良的应用前景。

综上所述,对湿疹患儿采用透明质酸联合他克莫司进行治疗,能够显著提升患儿的治疗有效率,同时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免疫功能指标以及血清因子水平,值得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赵玲玲,梅红,许阳.消银颗粒联合他克莫司对慢性湿疹患者T淋巴细胞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23,22(03):246-250.

[2]林春生.参柏洗液联合0.1%他克莫司软膏治疗手部慢性湿疹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22,21(06):526-528.

[3]胡兰廷,梁秀宇,孙彤等.多磺酸粘多糖乳膏联合他克莫司软膏治疗局限性慢性湿疹的效果、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22,17(16):157-159.

[4]张娜,付学锋,王美燕.0.1%他克莫司软膏联合青鹏软膏治疗阴囊湿疹的临床疗效观察[J].健康研究,2022,42(02):224-226..

[5]段先飞.益生菌制剂双歧杆菌联合他克莫司软膏治疗婴儿湿疹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J].智慧健康,2021,7(24):172-174.

[6]何文强.他克莫司软膏联合地奈德乳膏治疗手部湿疹的临床价值[J].中国当代医药,2021,28(12):89-91.

[7]王维.他克莫司软膏联合糠酸莫米松乳膏治疗儿童慢性湿疹疗效观察[J].皮肤病与性病,2021,43(02):228-229.

[8]尹玲玲.多磺酸粘多糖乳膏联合他克莫司软膏治疗局限性慢性湿疹患者的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21,33(03):11-12.

[9]宋国强.他克莫司乳膏治疗湿疹的临床效果及对TNF-α、IFN-γ水平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21,28(02):59-61.

[10]武学霞.他克莫司乳膏联合皮肤屏障修复剂治疗阴囊慢性湿疹临床评价[J].中外医疗,2020,39(16):22-2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