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策略分析
摘要
关键词
小学语文;写作指导;新课标
正文
小学语文写作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和语言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有效的写作训练,学生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力,进而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中的挑战。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需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将优化写作教学列为教学工作的重点。通过进行小学语文写作指导的教学分析,提出创设读写情境、助力学生的观察与想象,创新游戏类教学设计、锻炼学生的文字表述能力,注重写作实践、积累写作素材,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练习写作等策略,优化学生的写作方法,使学生在素材选择、写作构思等方面形成体系,不断激活、释放学生的写作热情,促进其语文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一、小学语文写作指导的教学分析
小学生的写作需要大量的知识积累,在习作过程中很多学生虽充满天马行空的想象,但是不知该如何利用这方面的优势,并落实到具体的写作中。为了充分挖掘学生的写作潜能,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当学生有了写作的热情,就会不断地进行自主探索,并循序渐进地进行素材发掘,观察、描写事物,久而久之,其观察与写作能力都能得到有效提升。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引导小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鼓励学生基于自己的真实想法去书写文章,而不是一味模仿传统、固定的写作模式。语文教师应科学合理地分析学生写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找到优化解决方案。首先,需从教学设计出发,从根本上扭转学生对作文的抵触态度。其次,可通过整合多种写作资源,引导学生发现创作的乐趣,明确如何从身边寻找素材,避免学生出现下笔无物的情况。最后,学生可通过不同类型的学习资源来丰富自己的词汇量,从而增强文化底蕴。语文教师要鼓励学生创作多样化、丰富多彩的内容,为进一步提高写作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教师可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点,拓宽写作教学渠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不仅从教材中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和技巧,还可从其他渠道获取。语文老师需传递给学生新的写作方法,分析其现阶段存在的写作问题,运用多种教学措施帮助学生迅速完成思维转换,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小学语文写作指导的教学策略
1.创设读写情境,助力学生的观察与想象
读与写本就是密不可分的教学组成。小学语文教师要想让学生通过读写结合的方式进行写作的练习,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的思维发散,使学生写出的作品更具有创意。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读写结合可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通过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可充分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同时,通过不断地写作,学生可逐渐提高阅读审美与鉴赏水平,从而更好地开展阅读。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都需要对于主题内容有良好的理解与把握。一些学生在写作时往往找不到写作的方向,主要是由于学生缺乏联系生活实际并积极调动写作素材的能力。教师应指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认真积累素材,总结写作的方法经验。读写情境创设往往是一线教师进行读写教学的重要策略,可助力学生用心观察,实现阅读与写作的有机融合。例如,在描写人物时,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描写人物的面部表情、言行举止、内心独白等方式,充分展现他们的情感状态和心理变化。在描写环境时,可通过描绘气氛、色彩、光影等方式,表现作者的情感和心理状态。诸如,在进行小学语文《松鼠》写作教学时,教师便可将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教学辅助,创设生动的读写情境。教师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创设大自然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们走进大自然,观察森林里自由奔跑的松鼠,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与松鼠的活力。情境创设可帮助学生提高挖掘写作素材的能力。在读写过程中,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阅读材料的内容和意义,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与观点。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更好地掌握阅读技巧,提高阅读能力。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全身心投入,写作学习的效果也显著增强。教师还可鼓励学生以仿写的形式将学习到的技巧应用于实际写作中。教师可鼓励学生描写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小动物,诸如家中所养的宠物等,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些小动物,尝试用类似的笔法完成文章的写作。例如,有些学生的家中养了小猫,教师便可鼓励学生观察小猫的眼睛、耳朵、嘴巴、爪子等部位的形状和特点,可用形容词和动词来描写小猫的外貌和动作。有的学生写道:“小猫的眼睛像两颗绿宝石,明亮而有神。它的耳朵微微向后倾,警觉地听着周围的声音。它的嘴巴微微张开,露出两颗尖尖的牙齿,看起来既可爱又有一点凶狠。它的爪子灵活有力,可以轻松地攀爬树木。”学生通过写作练习,可加深对小动物外貌和动作的细致观察,提高观察能力。这样的写作练习也可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让他们更加喜欢写作,并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
2.创新游戏类教学设计,锻炼学生的文字表述能力
游戏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是一种受欢迎的教学方式。在小学写作教学设计中,教师需强化写作教学中的游戏情境创设,促进学生对写作内容进行积极思考,形成清晰的写作思路。这种方法不仅可让学生对语文写作产生全新的认知,而且在写作中积极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使写作更加充满趣味性。根据写作教学的具体需求,教师可构建游戏化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能够边学边练,潜移默化地完成语言表达能力的锻炼。例如,为了帮助小学生丰富词汇储备,提升文字表述能力,教师可组织开展“你说我猜”的游戏,游戏规则即让学生以两人为一组出列,其中一位学生面向讲台下的同学,另一位学生面向黑板。教师在黑板上写出写作中可用到的词语,面向黑板的学生不能使用任何肢体语言,也不能直接说出该词语,只能使用自己的语言对该词语进行描述,面向讲台下同学的学生进行词语猜测。通过类似的游戏活动,能更好地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实践中,学生要写出真情实感,还需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语文写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能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让读者产生共鸣。例如,作者通过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和对比等修辞手法,突出文章的主题和思想情感,让读者更容易受到文字的感染。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写作时,可引导学生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描绘事物,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写作水平。如此一来,让学生更好地将实际生活中的素材运用到写作中,从而实现知识的迁移与应用。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切实提高,有利于在趣味性的游戏教学活动中积极完成语言描述的游戏任务,不但提升了学习效果,也能改变学生对于作文学习的固有认知。此外,逐渐学会运用修辞手法描写优美的语句,进而写出文采飞扬的文章。
3.注重写作实践,积累写作素材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朱子语类》)小学语文教师要想在写作教学中落实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就要在鼓励学生在学习写作技巧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写作实践活动,进一步提升学生对语文要素的理解度,提升语言运用与审美创造等核心素养。在写作实践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观察身边的事物,积累写作素材。例如,在进行小学语文习作单元教学时,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学习通过文字表达真情实感。在此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结合初试身手板块“我们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当心情不同时,对身边事物的感受也会有所不同”这一语文要素,请学生描述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如针对语文教材中提供的“钓鱼”这一关键词,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以下内容:“周末,我和爷爷一起去钓鱼。出门前,我告诉爸爸,一定会钓到一条又大又漂亮的鱼。但是直到中午,我一条鱼都没有钓上来。此时,我抬头望向河面……”在学生阅读以上文字后,教师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并开展写作练习。学生有意识地尝试通过景物描写展示“我”的失落、遗憾等心理,从而写下“太阳快落山了,让人有些伤感”“小花耷拉着脑袋”或“周围山川与河流一片寂静”等描写景物的句子,侧面展示“我”的情绪。在此基础上,教师可继续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以下内容:“就在我准备跟随爷爷离开的时候,鱼竿动了,我钓到了一条大鱼!回家的路上,我兴高采烈地观察周边的景色……”学生完成第二段文字阅读后,教师重新展示图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有意识地写下“烈日余晖”“微风抚摸着我的脸”“小河发出清脆的‘笑声’”等景物描写的语句,表现作者钓到鱼后惊喜的心情。教师鼓励学生结合教材中的语文要素展开写作练习,并为学生提供观察素材,学生在此过程中灵活运用写作素材,提升观察与写作的能力。
4.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练习写作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积极观察、感知生活,发挥联想和想象,激发创造潜能,丰富语言经验,培养语言直觉,提高语言表现力和创造力,提高形象思维能力。课程标准要求课堂教学与生活建立联系,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有效提升学生的作文能力。教师可以微型日记的方式布置写作任务,提升学生的写作频率。写作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教师可适当引导学生注重生活素材的累积。教师应考虑学生的兴趣,结合学生熟悉的事物或经历,充分激发其写作的灵感。教师可将写作素材的挖掘与微型日记的指导相结合,帮助学生养成细致观察生活的学习习惯,并提炼整合写作素材,不断获得更多的写作灵感,实现微写作的教学目标。教师在对微写作进行教学讲解时,可带领学生认识到写作目标是书写真实的情感,记录真实的感受。教师首先给学生展示几篇微写作的例文,帮助学生对于微写作的要求有更加具体的理解。目前,小学生所进行的习作训练基本上以记叙文为主,教师的教学重点主要集中在这方面。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需在确保常规记叙文习作教学质量的同时,有意识地为学生讲解更多体裁的习作策略,促进学生对于多种文体的认知,不断深化其写作能力。小学语文教师开展写作教学时,除了传授写作技巧之外,还需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积累素材的方式方法,以帮助学生灵活运用写作素材和写作技巧进行创作,不断加强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质量。教师可创设与生活相关的情境,比如导入一些家庭生活视频,展示生活中学生与家人之间发生的故事,提升学生的写作动力。让学生将教学导入内容与自己的生活建立联系,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细心观察、收集素材、感悟人生的能力。教师为学生布置微型日记的写作任务,让学生养成记录生活的习惯。教师也可展示一些风景图片、视频,鼓励学生结合生活中的事物进行创作,引导学生积极观察自己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并将其转化为写作素材。如此一来,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将自己的体会、感悟写出来,提升情感表达能力。小学语文教师需对积极写作的学生予以肯定,鼓励其在习作练习中将情感和感悟融入创作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作表达能力。
结束语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小学语文对于学生的作文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小学语文教师需通过写作教学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及审美创造等核心素养。学生需深入观察并体验生活,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完成写作,使文章更加生动。小学语文教师可将读写情境、游戏类教学设计、写作实践等积极融入作文教学中,帮助学生通过写作实现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闫丽萍.细致观察真实写作———小学语文高年级写作指导方法探究[J].文教资料,2022(13)
[2]崔玉.用心观察真实写作———谈小学语文高年级写作指导策略[J].课外语文(下),2016(10)[3]李霞.用心观察,真实写作———谈小学语文高年级写作指导策略[J].小学生作文辅导,2017(11)[4]胡正兵.用心观察,真实写作———谈小学语文高年级写作指导策略[J].小学生作文辅导,2019(3)
...